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问质肉瘤(LES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分析17例LESS的临床病理特点,通过网织纤维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和电镜观察来研究其病理学特征。结果 LESS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阴道不规则流血。HE染色见肿瘤组织成巢团样浸润,肿瘤细胞圆形、卵圆形或梭形。肿瘤内有大量的小血管。网织纤维染色见网状纤维丰富,围绕瘤细胞生长。肿瘤细胞14例CD10阳性,12例ER阳性,13例PR阳性,3例actin阳性,C1934、CDll7、Melan—A肿瘤细胞均阴性。电镜观察见肿瘤细胞胞质内的中间丝呈杂乱无序的排列。结论 LESS易误诊,确诊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病理形态上看似良好的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预后不一定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研究糖尿病(DM)患者膀胱功能失代偿期的变化,我们在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大鼠模型中评估了DM大鼠失代偿期的病理生理特征。方法:雄性Wistar大鼠腹腔注射STZ(55 mg/kg)建立DM模型。通过尿流动力学实验检测DM大鼠膀胱功能;通过HE染色观察膀胱上皮结构变化;采用Masson染色和Western blot研究膀胱逼尿肌病理改变和肌肉含量变化;利用天狼星红染色,改良Gordon-Sweet染色和弹性纤维染色检测膀胱细胞外基质(ECM)纤维成分的变化。结果:膀胱尿流动力学结果显示,DM大鼠(STZ注射后3个月)排尿频率下降,膀胱容量增加,膀胱顺应性下降,随着DM时间进一步增加(STZ注射后5个月),膀胱功能进一步下降。HE染色结果提示,5个月DM大鼠膀胱上皮褶皱减少,黏膜固有层变薄,膀胱上皮结构缺陷更加明显。膀胱Masson染色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3个月DM大鼠逼尿肌体积明显缩小,肌束排列紊乱,膀胱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含量显著降低。膀胱ECM纤维的病理学染色显示,DM大鼠膀胱中胶原纤维、网状纤维和弹性纤维的结构断裂,含量均减少,且在5个月DM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脑膜瘤石棉样纤维的本质及其形成机制。方法 应用HE染色、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电镜观察l例具石棉样纤维的脑膜瘤的特点。结果 光镜下石棉样纤维为粗细均一的、呈放射状整齐排列的嗜酸性细丝构成的小体。ABPAS和网染小体周围带呈强阳性,中央中间带呈阴性。FN免疫组化染色小体边缘带阳性,中央中间带阴性。电镜下石棉样纤维由平行排列的胶原原纤维组成,与周围肿瘤组织内的胶原纤维有近似的周期和宽度,但原纤维平行排列呈放射状或栅状。结论 本例脑膜瘤,石棉样纤维是一种呈放射状排列的粗大胶原纤维,纤维沉积在球形或半球形的空隙内,小体周围瘤细胞与间质通过小体表面对小体具有均等的吸附力,使其呈放射状排列。  相似文献   

4.
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大鼠模型的复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不同的遗传背景(远交系和近交系)和饲养环境对Wistar大鼠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发病率的影响,摸索EAE模型制作的实验方法与技术。方法: 采用动物行为学、常规HE和LFB染色方法,观察不同的遗传背景和饲养环境下豚鼠全脊髓匀浆诱导大鼠EAE的发病情况与中枢神经系统(CNS)的病理变化。结果: (1)动物行为学的改变:各组大鼠EAE发病率、潜伏期和症状评分无显著差异,但近交系组发病大鼠可出现四肢瘫痪。(2)病理学改变:每组发病大鼠CNS内可见不同程度的炎性细胞浸润;髓鞘染色可见广泛的神经髓鞘变性、脱失;而其中近交系组的5只EAE大鼠髓鞘脱失部位大多局限在炎症改变明显的血管套周围的白质区。结论: 远交系与近交系,或清洁级与普通级的Wistar大鼠的EAE的发病率无明显差异,而远交系与近交系的不同遗传背景可能会影响大鼠EAE的体征和病理表现。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婴幼儿促纤维增生性星形细胞瘤(desmoplastic infantile astrocytoma,DIA)的病理形态特征及其与其他肿瘤的鉴别诊断。方法:对2例DIA进行组织形态学、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合文献对其临床表现、病理形态特点及鉴别诊断进行探讨。结果:本组2例DIA的CT检查表现均为左颞叶巨大的囊性病变;组织学表现在丰富的纤维性间质中,含有灶状或巢状的向星形细胞分化的神经上皮成分;免疫表型显示瘤细胞呈GFAP阳性,Vim阳性,NSE阴性;网织纤维染色示在致密的嗜银纤维区之间可见岛屿状的空染区。结论:DIA是一种罕见的发生在婴幼儿的中枢神经肿瘤。根据其组织学特点,结合组织化学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可以做出明确的病理诊断。  相似文献   

6.
裸鼠实验性矽结节形成与免疫应答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先天性胸腺缺陷的裸鼠及正常BALB/c小鼠腹腔注射二氧化硅后,连续8周动态观察血清IgM,IgG,抗ssDNA抗体的变化及其与矽结节形成的关系,结果表明:两组实验鼠在形成矽结节过程中,免疫反应不同,BALB/c鼠诱导形成的矽结节明显大于裸鼠组,BALB/c组鼠血清IgM,IgG,裸鼠组血清IgG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大鼠模型中脑腹侧被盖区(ventral tegmentalarea,VTA)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改变。方法:应用6-羟基多巴胺(6-hydroxydopamine,6-OHDA)注射右侧黑质致密区(substantia nigra compacta,SNc)制作PD大鼠模型,进行阿朴吗啡(apomorphine,APO)诱发行为学观察、电镜、尼氏染色观察中脑VTA神经元的改变、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免疫组织化学ABC观察其DA能神经元的改变并进行图像分析。结果:APO诱发PD大鼠模型异常旋转行为,尼氏染色见PD大鼠中脑VTA有神经细胞肿胀、坏死等变化,VTA TH阳性神经元数量减少,形态学改变。结论:中脑VTA DA能神经参与PD模型大鼠的改变;APO能诱导6-OHDAPD模型大鼠的旋转行为,其强弱可能与TH^+神经元数量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8.
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的病理形态特征、形成原因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10例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病例进行病理形态观察,EnVision法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行网状纤维染色和PAS染色,1例行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 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有其特征性血管瘤样结节,免疫组织化学显示结节内内皮细胞异质性表达,即小叶状分布毛细血管免疫表型为CD34~+/CD31~+/CD8~-,窦岸样细胞免疫表型为CD8~+/CD31~+/CD34~-,小静脉样血管免疫表型为CD31~+/CD8~-/CD34~-,结节内梭形细胞混合表达CD31、平滑肌肌动蛋白(SMA)和CD68,结节间梭形细胞混合表达SMA和CD68.网状纤维染色显示结节轮廓和结节内血管,PAS染色显示结节周围胶原沉积物.电镜显示淋巴窦扩大,胶原丰富等特征.结论 该病是一种少见的脾脏良性病变,可能是一种反应性病变,与血管瘤出血坏死机化关系密切.尤其需要与脾脏交界性或恶性肿瘤鉴别.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胰岛素与硒合用对糖尿病心肌病大鼠心肌重构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SD大鼠经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导12周后建成糖尿病大鼠心肌重构动物模型。采用One TouchⅡ血糖仪和血糖试纸测定血糖水平;微柱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浓度;酶学法测定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的含量;Mallory三色染色检测心肌组织内胶原纤维含量的变化;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的动态变化,免疫组化检测各组心肌组织TNF-α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糖脂代谢紊乱,心脏功能明显下降(P<0.01),心肌组织异常胶原纤维大量堆积,血液及心肌组织中TNF-α的表达显著升高(P<0.01)。胰岛素与硒合用比单用胰岛素治疗更能明显改善糖尿病大鼠的糖脂代谢紊乱,减轻心肌胶原网络重构,抑制血液及心肌组织中TNF-α的表达(P<0.01),改善心脏的结构与功能。结论:胰岛素与硒合用对糖尿病心肌病大鼠心肌重构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其对TNF-α表达的抑制可能是其作用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硬化性上皮样纤维肉瘤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硬化性上皮样纤维肉瘤(sclerosing epithelioid fibrosarcoma,SEF)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免疫表型和鉴别诊断。方法 对3例SEF进行细胞病理学、组织病理学及免疫表型观察。结果患者年龄60~64岁,其中女性2例,男性1例。临床表现为病程不等(2~15年)的软组织深部肿物,1例肿物明显增大,1例有疼痛。肿瘤分别位于大腿、前臂及臀部,累及骨骼肌,最大直径分别为3、9、10cm。肿瘤境界清楚,分叶状或多结节状,切面灰白色,质地坚硬。1例伴有钙化。细胞学印片显示肿瘤细胞散在,主要由小至中等大的上皮样细胞组成,圆形或卵圆形,有不等量的嗜酸性胞质,单个核,染色质稍深染,核仁不清,未见核分裂象及瘤巨细胞。冷冻切片检查:肿瘤细胞主要由小至中等大的上皮样细胞组成,多呈单个、单行或索状排列,夹杂分布于大量嗜伊红色、玻璃样变的胶原纤维中,类似于分化差的转移癌。石蜡切片显示在硬化的胶原性间质背景中上皮样肿瘤细胞呈单个、巢状、索状或腺泡状排列,形态相对均匀,细胞质稀少、透明或嗜酸,细胞核大小一致,椭圆形、圆形和多角形,染色质呈泡状或细点状,可见小嗜碱性核仁,异型性不明显,核分裂活性低(1~2/10HPF)。1例伴有局灶凝固性坏死。3例肿瘤的局部区域均有典型的纤维肉瘤形态。免疫表型:3例肿瘤均弥漫性表达vimentin,部分不同程度表达bcl-2(1/3)、p53(1/3)、EMA(1/3)、S-100蛋白(1/3)、CD34(2/3)。所有肿瘤均不表达细胞角蛋白、HMB-45、CIM5、CD68、desmin和CD99等。增值指数MIB.1为0~5%。3例术后随访6~30个月,无复发和转移。结论硬化性上皮样纤维肉瘤是一种罕见的特殊类型的纤维肉瘤,诊断需与一些具有上皮样细胞形态和硬化性间质的良恶性肿瘤鉴别。  相似文献   

11.
65例骨髓组织病理定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骨髓组织病理学定量分析在血液病中的作用。方法:对59例病患者及6例题 骨髓组织切片进行了造血组织、脂肪组织及骨小梁等病理学定量分析;Masson三色染色和Gomori网状纤维染色观察。结果:与其他血液病及正常人骨髓相比,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骨髓的造血组织数及造血面积明显减少,脂肪组织数及脂及组织面积明显增多,骨小梁数及骨小梁面积明显减少。Masson胶原纤维在血液病中均有不同程度的阳性,其  相似文献   

12.
肾上腺肌纤维母细胞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肌纤维母细胞瘤形态及免疫组化特点。方法:对1例儿童肾上腺的肌纤维母细胞瘤进行光镜观察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HE中瘤细胞呈梭形、不规则形,排列无序,间杂以淋巴细胞等浸润及胶原纤维束;免疫组化显示瘤细胞Vim(+),SMA+(+),CgA(-),EMA(-)。手术彻底切除肿瘤后,患者临床症状消失。结论:肌纤维母细胞瘤是由既具有平滑肌细胞特征,又具有纤维母细胞特征的独立性肿瘤。  相似文献   

13.
壳寡糖抑制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通过建立H22肝癌荷瘤鼠作为实验动物模型,研究壳寡糖对肿瘤抑制作用的影响。方法:选择小鼠体内注射的方法,将不同浓度壳寡糖注入荷瘤小鼠体内,观察肿瘤生长情况,对其进行免疫功能的测定;同时通过MTT比色法观察壳寡糖对LH-7人肺癌细胞的体外生长抑制作用。结果:壳寡糖对肿瘤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壳寡糖可提高荷瘤小鼠血清的IL-2和IFN-γ含量,增加荷瘤小鼠免疫器官脾脏和胸腺重量;显微镜观察肿瘤组织出现坏死;壳寡糖对LH-7细胞生长有抑制作用,抑瘤率与浓度有关,与时间无关;透射电镜显示细胞有凋亡趋势。结论:壳寡糖可抑制肿瘤生长,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同时壳寡糖可能诱导LH-7肿瘤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25岁。右肩背肿物2年余,无任何症状,于1996年4月20日入院。体检:右侧肩背部肿物略突出皮肤表面,手术切除肿物2cm×2cm×1cm,包膜完整,切面呈灰白色。镜下观察:肿瘤细胞呈巢状多结节分布,被纤维结缔组织分隔成小叶状。瘤细胞呈较一致的圆形,胞质丰富,大部分呈空泡状,少部分胞质嗜酸,棱卵圆形,空泡状,可见核仁,未见核分裂象。大部分区域可见淡蓝色粘液样背景。组织化学染色:淡蓝色粘液样基质呈阿尔辛蓝阳性,部分胞质PAS阳性。网织纤维染色:网状纤维丰富,呈小巢状包绕瘤细胞。免疫组化染色:…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脂肪源性干细胞(ADSCs)及其分化的施万细胞(SCs)在形态、活性和标志物表达上的区别。方法 取SD大鼠腹股沟处脂肪制备ADSCs,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标志;钙钴金属盐沉淀法检测碱性磷酸酶(ALP),茜素红染色观察矿化结节;油红O染色观察脂滴;随机分对照组和诱导组,加入条件培养基向SCs诱导分化;MTT法检测诱导后第2、4、6和8 d各时间点的细胞活性;扫描电镜及免疫染色观察S100的表达。结果 光镜下可见ADSCs呈梭形贴壁生长;ADSCs表达抗原分化簇90(CD90)和抗原分化簇105(CD105),不表达抗原分化簇45(CD45);成骨诱导后可见ALP呈强阳性表达,茜素红染色可见橘红色矿化结节,油红O染色可见胞内红染脂滴聚集;向SCs诱导后第4 d,可见多数细胞呈纺锤形,第8 d纺锤状细胞增多;MTT检测显示第4 d诱导组的吸光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相比,诱导组和对照组的吸光度均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6、第8 d诱导组与对照组吸光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扫描电镜...  相似文献   

16.
SARS肺部病变胶原纤维的检测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SARS肺部病变形态特征和探讨胶原纤维在SARS肺部病变中的变化规律。方法 4例SARS肺标本组织,经HE、苦味酸天狼猩红和免疫组化染色、光镜或偏振光观察胶原纤维的分布及表达。结果 SARS肺部病变发展过程分3期:急性渗出期、纤维增殖期、胶原化期。急性渗出期:胶原纤维较正常稍增多,可见Ⅰ、Ⅲ、Ⅳ型,Ⅰ型较多;纤维增殖期:Ⅰ、Ⅲ、Ⅳ型胶原纤维增多;胶原化期:基膜及肺间质Ⅳ型胶原显著增多,而Ⅰ型胶原明显减少。结论 胶原纤维过度增生及代谢异常是导致肺纤维化重要因素之一,苦味酸天狼猩红和免疫组化联合应用对认识胶原纤维的变化规律起到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的表达和MMP-9/TIMP-1比值在糖尿病组和正常组大鼠皮肤伤口愈合过程中不同时点表达的动态变化,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糖尿病大鼠形成6周后行皮肤伤口造模,采用HE染色、Masson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评估伤口形成后3、7、14 d伤口组织的再上皮化、炎症细胞浸润、肉芽组织厚度、新生血管形成和胶原纤维密度的情况;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术后不同时点MMP-9、TIMP-1在伤口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糖尿病大鼠伤口愈合明显迟缓。术后第3 d两组间胶原纤维、肉芽组织、新生血管和再上皮化没有差异,术后第7 d糖尿病组以上指标得分均低于正常组,第14 d这种趋势更加明显;而第3 d至14 d,糖尿病组的单核巨噬细胞浸润得分均低于正常组。术后第3 d两组MMP-9表达均达高峰,第7、14 d呈逐渐下降趋势,糖尿病组MMP-9表达水平在各时点均高于正常组;术后第3 d两组TIMP-1表达均达高峰,第7、14 d呈逐渐下降趋势,糖尿病组TIMP-1表达水平在各时点均低于正常组;正常组MMP-9/TIMP-1蛋白水平比值始终维持在一个动态平衡的稳定水平,而糖尿病组却长期处于高水平状态。结论:异常的胶原产生、新生血管重建、炎症反应、再上皮化、肉芽形成可能是糖尿病鼠创面愈合减慢的组织病理学基础;皮肤组织MMP-9/TIMP-1的平衡性改变可能是这种组织病理学异常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运用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探讨博来霉素诱导的系统性硬化病(SSc)模型小鼠肠道菌群改变及醋酸泼尼松龙的干预作用。方法:博来霉素诱导建立SSc小鼠模型,醋酸泼尼松龙干预治疗28 d,设正常对照组。观察各组小鼠生存状态,天狼星染色观察组织病理改变及检测胶原纤维含量。利用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对各组小鼠粪便DNA进行肠道菌群高通量测序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出现精神萎靡,背部皮肤变硬、结痂,粘连皮下组织,皮肤及肺组织胶原纤维含量明显增多(P<0.01);肠道菌群物种丰度、谱系多样性降低(P<0.05);菌群结构发生显著变化,普雷沃氏菌科、普雷沃氏菌科_UCG-001、乳杆菌属、拟杆菌属丰度显著降低(P<0.05);螺杆菌、文肯菌属、瘤胃梭菌属_6、罗斯氏菌属、瘤球菌科_UCG-005丰度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醋酸泼尼松龙治疗组改善了SSc小鼠生存状态,明显下调皮肤及肺组织胶原纤维含量(P<0.01);增加了肠道菌群物种丰度及谱系多样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逆转了普雷沃氏菌科、文肯菌属、瘤球菌科_UCG-005丰度变化趋势(P<0.05)。结论:博来霉素诱导的SSc小鼠肠道不同分类水平细菌丰富度、谱系多样性及菌群结构明显改变。SSc主要治疗药物糖皮质激素(GCs)醋酸泼尼松龙有限度地影响了SSc小鼠肠道菌群,但改善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血管瘤样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根据临床和病理学特点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32例血管瘤样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以进一步阐述这一软组织肿瘤的特点和生物学行为。其组织病理学特点为:(1)囊性出血性肿块;(2)瘤细胞似纤维母细胞和组织细胞样细胞;(3)瘤组织内有较多的淋巴细胞为主的慢性炎细胞浸润;(4)瘤周围形成假包膜及淋巴滤泡样结构,易误诊为淋巴结转移性肿瘤。4例做了免疫组织化学,均为溶菌酶阳性,3例Mac387和CD68阳性,支持为组织细胞起源。25例获随访结果者均存活,其中4例复发,1例有转移,显示其为一恶性程度很低的肿瘤,预后明显好于普通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相似文献   

20.
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与皮质发育不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DNT)的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特点,探讨其与皮质发育不良之间的关系以及组织来源。方法应用光镜和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对14例DNT进行观察分析,并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结果肿瘤位于颞叶的有11例,镜下由神经元和神经胶质成分混合构成,9例可见“特异的胶质神经元结构”。1例为简单型,8例为复杂型,5例为非特异型。11例标本充足的病例10例伴有皮质发育不良改变,表现为分子层和(或)白质内异位神经元数量增多(7例),分子层内可见成行的外颗粒细胞层残留(4例),脑皮质的结构异常(10例),以及出现异常形态的神经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少突胶质样细胞(OLC)均呈现Olig2的免疫反应性,部分OLC表达nestin、微管相关蛋白2、神经丝蛋白、胶质纤维酸性蛋白,但神经元核抗原呈阴性。癫痫控制结果Ⅰ级12例,Ⅱ级2例,无肿瘤复发。结论DNT与皮质发育不良关系密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有助于DNT和皮质发育不良的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