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安全性、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间136例行手术治疗的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辅助全直肠系膜切除71例(腔镜组),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65例(开腹组);比较2组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肠道功能恢复、疼痛、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淋巴结清扫数量及疗效.结果 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腔镜组无中转开腹.2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和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疼痛均优于开腹组(P<0.05);术后2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辅助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直肠癌安全可行,且微创,2年生存率亦无差别,但远期疗效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经腹腔镜辅助和传统开腹治疗直肠癌的可行性和短期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5月至2012年3月期间同期收治了60例直肠癌患者,由患者自由选择上述手术方式,分为腔镜组(28例)和传统开腹组(32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2组病例的Dukes分期,Dxion术切除标本中肿瘤下缘距离下切缘的长度,清扫的淋巴结数目,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人均镇痛次数。结果 2组病例的一般情况和Dukes分期,肿瘤下切缘,清扫的淋巴结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均无手术死亡病例。腔镜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开腹组,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早于开腹组,术后住院天数短于开腹组,术后人均镇痛次数明显小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手术可达到与开腹手术同样的根治性治疗效果,且具有安全有效,出血少、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郭南星 《江西医药》2014,(5):402-403,405
目的评价腹腔镜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的优越性。方法 84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各42例,分别给予腹腔镜和开腹全系膜切除术,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疗效。结果腹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开腹组(P〈0.05);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且与开腹手术具有同样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分析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开腹手术治疗,实验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术中、术后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及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手术时间及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对照组为26.67%,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比较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相比于开腹手术治疗,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直肠癌能显著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及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且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近期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 78例直肠癌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n=40)与对照组(n=38),观察组给予腹腔镜下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开腹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与淋巴结清扫数目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治疗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且降低了并发症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的手术近期效果和并发症。方法60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取腹腔镜手术,对照组采取开腹手术,观察记录两组的疗效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临床疗效确切,优于常规开腹手术,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7.
《中国医药科学》2017,(20):196-198
目的探讨两组采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老年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纳入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老年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行传统开腹手术,观察组行腹腔镜根治术。比较两组的手术基本情况及远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相较于对照组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留置导尿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中清扫淋巴结数上,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切口疝、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均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切口种植、局部复发、远处转移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老年直肠癌,手术创伤小,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低,同时可达到同传统开腹根治术相近的疗效,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腹腔镜根治术可作为临床治疗老年直肠癌的首选方式。  相似文献   

8.
《中国医药科学》2017,(8):202-205
目的分析腹腔镜全结肠系膜切除术对患者免疫功能和应激反应的影响,探讨腹腔镜手术的优势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东莞市长安医院和中山市博爱医院2010年1月~2015年12月间收治入院的直肠癌手术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开腹根治性手术30例,成功实施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30例,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目、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留置尿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并对术后两组患者免疫功能和应激反应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开腹手术组(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两组患者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留置尿管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中切除肿瘤时,两组应激指标均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皮质醇、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及血管紧张素Ⅱ等应激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CD~(+3)、CD~(+4)水平和CD~(+4)/CD~(+8)比值等指标较术前和对照组术后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全结肠系膜切除术是安全、有效、可行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手术和传统根治术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本院2011年9月~2014年10月诊治的结直肠癌需手术切除患者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4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术中、术后各项指标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需输血例数、切口长度、术后吗啡用量、术后进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血红蛋白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效果较好,具有手术各项指标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局部复发率低和远处转移率低等优点,优于传统根治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传统开腹直肠癌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本院收治的85例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直肠癌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直肠癌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术后1个月的近期疗效,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患者术后3年的生存率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术后1个月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70%,高于对照组的8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30%,低于对照组的47.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3年生存率为88.37%,复发扩散率为18.60%;对照组治疗后3年内生存率为61.90%,复发扩散率为42.86%;两组患者3年后的生存率和复发扩散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手术较传统开腹手术近期疗效显著,术后并发症少,3年生存率高、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腹腔镜与开腹Miles术式治疗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7年7月在我院就诊的82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腹腔镜Miles术)和对照组(开腹Miles术)各41例。对比两组清扫淋巴结、标本长度、出血量、手术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进食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出血量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减少(P<0.05),手术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延长(P<0.05)。两组清扫淋巴结和标本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恢复(肠蠕动恢复时间、进食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和住院时间)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88%(2/41),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4.63%(6/41)比较,显著降低(P<0.05)。结论腹腔镜与开腹Miles术式治疗直肠癌临床效果相当,但腹腔镜Miles术患者术后恢复较快,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切除术治疗子宫恶性肿瘤临床疗效。方法391例子宫恶性肿瘤患者按照就诊时间不同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腹腔镜组202例采用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切除术(必要时加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开腹组189例采用传统开腹广泛子宫切除术加盆腔淋巴结切除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复发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开腹组,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仅为4.46%,显著低于开腹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6.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子宫恶性肿瘤患者给予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联合盆腔淋巴结切除术治疗后可有利于其尽快恢复机体健康,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利用腹腔镜以及传统开腹两种手术方法治疗直肠癌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方法抽取我院于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间收治的患有直肠癌的70例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比例设为1∶1。观察组利用腹腔镜进行直肠癌手术,而对照组则予以传统的开腹手术治疗。结果比较组间的术中以及术后的各临床指标,P<0.05,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比较组间出现切口裂开、肠梗阻、吻合口瘘以及尿潴留等并发症的情况,P<0.05,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结论与传统开腹直肠癌手术相比,腹腔镜直肠癌手术创口小,胃肠功能的恢复也较快,且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值得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对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58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29例)和观察组(29例),对照组给予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各手术指标(除手术时间外)及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初排便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3.79%)明显低于对照组(34.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210,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具有显著疗效,可缩短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且并发症较少,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联合盆腔淋巴结清扫与开腹广泛子宫切除术联合盆腔淋巴结清扫治疗早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48例早期宫颈癌患者的资料,均为Ⅰ、Ⅱ期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开腹子宫切除术,观察组患者在腹腔镜下行子宫切除术,两组患者术中均行淋巴结清扫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及术后的观察指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相关并发症(组织损伤及感染等)比较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联合盆腔淋巴结清扫治疗早期宫颈癌,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不增加术后复发概率,是一种可靠、高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4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松 《中国实用医药》2011,6(19):102-103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优点,并总结相应体会.方法 90例胆囊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分别采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和传统开腹胆囊切除,观察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腹腔镜组均顺利完成手术.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均明显短于开腹组,出血量少于开腹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5%和2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快、术后恢复快和并发症少等优点,优于传统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腔镜下直肠癌前侧切除术对直肠癌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66例2017年1月~2019年1月在某院接受治疗的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对照组采用开腹直肠癌切除术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腔镜下直肠癌前侧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12.12%)明显低于对照组(36.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直肠癌患者,应用腔镜下直肠癌前侧切除术能提升手术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从而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手术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结肠癌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72例结肠癌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各36例,分别采用腹腔镜手术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天数明显少于开腹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6%低于开腹组患者22.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结肠癌的短期临床疗效优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依据临床资料比较开腹直肠癌根治术与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在我院110例直肠癌确诊患者,其中49行开腹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为开腹组,61例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为腹腔镜组,观察两组病患的术中、术后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开展统计与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的肿块大小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手术时间中开腹组明显短于腹腔镜组(P<0.05),在术中出血量、进食时间和住院时间的比较中,腹腔镜组显著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腹组并发症共16例(32.7%),腹腔镜组并发症共2例(3.3%),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有相同的治愈效果,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少的有点,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肿瘤根治性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共30例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外选择30例传统开腹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术后相关并发症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及肿瘤标志物变化等。结果观察组手术相关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肿瘤根治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安全性较高,肿瘤根治性较好,可行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