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吴洲 《医学信息》2007,20(6):557-558
目的分析我院外科系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6年1至12月的外科出院病例200份,对调查患者是否使用抗菌药物以及用药目的、病原学检查、联合用药和围手术期用药等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抗菌药物使用率达81.00%,抗菌药物使用过程中存在无明确指征用药、疗程过长、剂量超量等不合理现象。围术期使用抗菌药者占96.97%,用药时间5d(包括5d)以上者占51.51%。结论提示抗菌药物的使用可能有一定的滥用倾向,如何合理应用抗菌药物进行预防性及治疗性应用是当前非常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我院普通外科围手术期患者预防用抗生素情况。方法对我院2011年584例外科患者抗生素专项点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从抗生素品种选择、用药时机、疗程、联合用药、费用等指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在584例Ⅰ~Ⅲ类切口手术患者中,抗生素预防性用药为578例(98.97%),累计用药698次,平均每例应用1.20次。术前2 h给药者240例(41.96%),用药时间(7.02±3.23)d,所用药物涉及10大类35种,第1、2代头孢菌素,头霉素在Ⅰ、Ⅱ类切口手术中列前3位。抗生素主要为单用,二联用药48例(8.28%),无三联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1%(21/698)。结论我院普通外科手术围手术期患者预防用抗生素仍存在一定不规范,需进一步采取相关措施加以干预。  相似文献   

3.
了解围手术期抗菌药使用及患者切口感染情况,评价抗菌药使用的合理性,规范临床抗菌药应用,做好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我们组织公共卫生专业、临床药学专业人员和临床医生联合对2009年第二季度普通外科189名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使用及切口感染情况进行调查.  相似文献   

4.
张桂萍  邱莉  滕永和  于立江  林梅 《医学信息》2010,23(15):2801-2803
了解围手术期抗菌药使用及患者切口感染情况,评价抗菌药使用的合理性,规范临床抗菌药应用,做好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我们组织公共卫生专业、临床药学专业人员和临床医生联合对2009年第二季度普通外科189名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使用及切口感染情况进行调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用药的合理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6-7月期间住院手术病人,随机抽取150例Ⅰ类切口手术病人的完整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50例Ⅰ类切口手术病人均使用了抗菌药物预防感染,使用率为100%;抗菌药物使用合理65例,占43.3%;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85例,占56.7%。预防用药品种选择档次高,用药疗程过长。结论: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药存在较多问题,应进一步规范抗生素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清洁伤口手术后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情况,评价其使用的合理性.方法回顾性调查手术科室189例清洁手术中的单纯疝手术、甲状腺切除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抗生素的使用情况.结果 100%的病例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结论加强抗生素合理应用的管理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分析其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以期为日后妇产科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整群抽样研究法对参与研究的581例患者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调查内容科目包括患者手术情况、药品使用情况、住院天数、患者年龄、联合用药情况、药物使用目的、细菌培养、围术期药品使用、用药时间等。结果581例妇产科患者中,抗生素的使用率占总抗菌药物使用率的44.23%;抗菌药物在妇产科应用时,基本上都是预防性用药,占所有药物使用的90%以上。结论良好的控制抗菌类药物的有关指征,在合理范围内最大限度降低抗菌类药物的使用情况,改善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和分析妇产科Ⅱ类切口围手术期抗生素合理应用现状。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妇产科2679例Ⅱ类切口手术患者纳入本研究,使用我院自制问卷对患者的一般资料、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详细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分析抗生素合理使用情况。结果妇产科Ⅱ类切口围手术期抗生素主要为2代头孢菌素类和3代头孢菌素类,显著高于其他类型(P0.05);妇产科Ⅱ类切口围手术期抗生素主要为单一用药,显著高于二联用药率(P0.05),无三联用药情况;一般在术前0.5~1h或术中给药,显著高于术前1~24h给药和术后给药(P0.05);本组2679例患者中合理用药者1798例(67.11%),不合理用药881例(32.89%)。结论我院妇产科Ⅱ类切口围手术期抗生素合理使用率较高,但仍因多种原因导致不合理使用情况出现,需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9.
围手术期抗生素临床使用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围手术期是指手术前、中、后的一段时间,主要包括术前准备、术中操作及术后处理等过程。大量研究表明,在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对预防手术后感染有重要作用。但目前在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中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很多临床医生对围手术期抗生素的应用目的、应用时机、药物选择、使用时程等存在模糊甚至错误认识,导致药物滥用现象严重,引起二重感染、细菌耐药性日益增加。因此,加强围手术期抗生素合理应用的宣传和管理,对减少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以及减轻病人医药费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某院I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为医院管理部门制订相应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抽取某院2013年1月~12月出院的773例I类切口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情况。结果773例I类切口手术中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有199例,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25.74%。抗菌药物品种选择合理率为58.29%;使用时机合理率为96.98%术后用药时间≤24h 167例,占83.91%。结论 I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存在不合理性院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指征把握不严;抗菌药物种类选择不合理;部分术后用抗菌药物时间过长;部分患者首剂用药时机不当;偶有不合理的联合用药及过度用药问题。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参考。方法调查并分析我院2006年5月~2008年4月阑尾炎手术患者归档病历中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结果阑尾炎患者抗菌药物应用率为100%,预防切口感染用药率为85%,甲硝唑应用率高达87.5%。临床用药基本合理,用法正确,但存在疗程过长、无指征频繁换药等现象。结论抗生素不合理应用现象普遍存在。确实做到合理应用抗生素,真正做到安全、有效、经济,必须各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并出台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我院在妇科围手术期抗生素的应用情况,研究存在的问题,探讨并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案。方法以我院2013年1月开展实施的妇科围手术期抗生素干预为研究分界点,随机抽取干预前后各1年的妇科手术患者病历资料(其中2012年为"干预前",2013年为"干预后",两组均抽取130例),遴选12项评估指标对比干预前后的组间差异。结果 1干预前后患者年龄、手术切口类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2干预后住院天数由干预前6.4天下降到5.3天,术后住院天数由干预前4.3天下降到3.9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干预后术前抗生素使用时间、术后抗生素停用时间较干预前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抗生素使用合理性5项指标均提高,整体合理性性由干预前的69.4%提高到88.6%。结论围手术抗生素使用普遍,需要进行合理的干预,以减轻患者负担,更好的保障患者利益,同时促进医疗诊疗行为的规范,降低医院管理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清洁伤口手术后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情况,评价其使用的合理性.方法 回顾性调查手术科室189例清洁手术中的单纯疝手术、甲状腺切除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抗生素的使用情况.结果 100%的病例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结论加强抗生素合理应用的管理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我院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在Ⅰ类切口手术中的情况及趋势。方法于2010年至2014年随机在本院选择行Ⅰ类切口手术患者1 964例,分析患者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变化的情况;以2010年为对比对象,分析2011年至2014年来Ⅰ类切口手术患者手术部位的感染概率、抗菌药物应用规律(包括概率、种类、首次用药时间及持续时间)。结果抗菌药物应用在Ⅰ类切口手术的概率明显下降,且手术感染的概率逐年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强度的抗菌药物应用有所下降,选择较合适的低效能抗菌药物。结论Ⅰ类切口手术应用抗菌药物应该严格把握应用指征,应尽量缩短使用时间,既要在围手术期控制感染,又要减少耐药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我院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现状,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预防。方法:抽取我院2012年1月~2015年9月Ⅰ类切口手术病例801例,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应用情况(包括用药指征、品种选择、给药时机、给药疗程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Ⅰ类切口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逐年下降,但仍然存在不合理应用问题。结论: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应用还有待进一步加强管理,规范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和分析医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某医院2005年1月至12月600例围手术期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600例病例中,有532例病例使用了抗菌药物,其中,预防性用药443例,治疗性用药89例,抗菌药物使用率88.8%;两联以上使用的为294例,占55.2%;抗菌药物使用合理36例,占6.8%;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496例,占93.2%。手术预防用药时间统计为0-27 d,其中用药时间≥4 d的有299例,占67.5%。抗菌药物使用种类依次为头孢菌素类三代、硝基咪唑类、青霉素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青霉素类、氟喹诺酮类等。结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选择不合理,围手术期用药时间、用药途径、用法不当,联合用药不合理,用药时间持续过长等较为普遍,围手术期预防性用抗菌药物应适当控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围术期舒适护理干预在骨科手术患者的应用效果。分析围手术期骨科手术患者舒适护理,进一步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水平。方法选择从2010年5月~2013年5月来我院就诊的680例骨科手术患者为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0例,对照组给予骨科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患者进行围术期的舒适护理,帮助手术患者做好心理准备,并且为患者营造一个良好的手术环境,从而确保患者顺利的完成手术。结果观察组术后未使用助眠药、镇痛药(58.82%、58.24%)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出院前满意度(89.12%)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围手术期舒适护理能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助眠药、镇痛药使用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在205例直肠癌围手术期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预防直肠癌术后感染的用药方案.方法 对近10年来205例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的抗生素应用进行回顾性分析.病例分为三组,A组118例为1991年5月至1993年2月典型的全程应用抗生素病例;B组57例为1996年3月至1997年2月短期应用抗生素病例;C组30例为2000年3月至9月短期肠道准备病例.结果 三组病例术后第三天体温、白细胞总数、切口愈合情况、感染率和肠液培养、血培养阳性率等均无显著差别;C组病例术前服用抗生素用量明显减少(P<0.01);B组、C组病例抗生素用量较A组明显减少(P<0.01).结论 直肠癌围手术期短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方法安全、经济、可靠,有明显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和分析我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情况,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8年1~6月300例外科手术患者的病历,对抗菌药物预防应用情况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300例病例中,有292例预防应用了抗菌药物,抗菌药物应用率97.3%;其中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使用率最高,达59.6%;抗菌药物术前和术中用药合理者242例,占82.9%;术后应用合理者182例,占62.3%。结论我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基本合理,但仍存在用药档次偏高、用药时间选择不当、用药疗程持续过长等问题,应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调查骨科闭合性骨折内固定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素的情况,评价其合理性.方法 收集我院2010-1月~7月骨科闭合性骨折内固定手术病例231例,统计抗菌素的使用品种、联合用药、使用时间及使用疗程,并以<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2009年卫生部38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的通知>为评价标准,进行用药合理性分析.结果 我院骨科闭合性骨折手术均于术前30分钟给予一剂抗菌素,术后平均使用3天.抗菌素使用品种为二、三代头孢菌素,部分病例联合克林霉素磷酸酯.结论 我院骨科闭合性骨折内固定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素术前预防用药及抗菌素的选择基本合理,但术后使用时间还需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