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对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肿瘤患者及其家属术前健康教育的措施 .方法 对 6 7例行放射性粒子植入肿瘤患者及其家属 ,采取综合性多种方式的健康教育 .结果 提高了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的知识与防护意识 .全部患者都能积极配合手术和护理 .结论 术前健康教育是手术治疗的前题 ,是促进和改善医护患关系 ,提高医疗质量 ,保障医疗安全 ,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手术治疗腹腔晚期肿瘤的手术配合和放射性粒子的灭菌与管理.方法分析了放射性125I粒子植人手术治疗腹腔晚期肿瘤25例.结果顺利完成放射性粒子植入手术,无放射性粒子遗失和放射性污染发生.结论良好的手术配合和放射性粒子的有效灭菌与管理,缩短手术时间,防止放射性污染发生,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放射性粒子植入手术治疗晚期胰腺癌的围手术期护理 . 方法分析了12例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晚期胰腺癌的围手术期护理. 结果成功顺利配合放射性粒子植入手术. 结论良好的围手术期护理,有助于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全国《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肿瘤学习班》于 2 0 0 1年 12月 14日~ 2 0 0 1年 12月 17日在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举行 .来自广州 ,北京 ,上海的专家教授向来自全国各地的五十多位核医学、放疗、肿瘤和外科医师讲授了放射性粒子治疗肿瘤的原理、方法及国内外最新进展 .并由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专家们进行了精彩的现场手术表演 .分别为 3位患胰腺癌 ,前列腺癌 ,和胸腺瘤的患者做了手术肿瘤切除术和直视粒子植入、肿瘤射频消融加粒子植入术 .手术和学习班都取得了圆满成功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肿瘤是现代高新科技的计算机技术、核技术、微…  相似文献   

5.
夏栋 《医学信息》2008,21(4):536-537
目的 探讨放射性粒子植入在转移性淋巴结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超声引导下将125I粒子按计划植入肿瘤的不同深度,术后超声验证粒子剂量分布是否与治疗计划一致,确定下步补充治疗方案.结果 125I粒子植入治疗后,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术后复查见肿瘤明显缩小.结论 放射性粒子植入在转移性淋巴结肿瘤治疗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增加了中晚期淋巴结转移癌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
胰腺癌放射性粒子植入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放射性粒子植入手术治疗晚期胰腺癌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分析了12例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晚期胰腺癌的围手术期护理.结果:成功顺利配合放射性粒子植入手术.结论:良好的围手术期护理,有助于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设计一套适用于立体定向放射性粒子植入肿瘤治疗手术的计划系统。方法采用线性布源原则,设计结合立体定向手术方式的粒子植入治疗计划设计模块;采用基于图形处理单元的粒子剂量快速计算方法,进行放射剂量场的实时计算和更新;研究术前MRI图像和术后CT图像的自动配准和融合方法,实现术后剂量的定量验证,并提出一种基于体积重合率的剂量比较方法。结果实现了一套设计合理、功能完善的神经外科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计划系统软件。经临床试用,完全满足临床需求。结论该系统能够有效地辅助医生进行放射性粒子植入手术的术前治疗计划设计、优化和术后的放射剂量验证,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疗效.方法 2006年6月至2008年11月本院肿瘤患者15例24个病灶(原发肿瘤11个病灶,转移瘤13个病灶),按治疗计划在CT引导下用植入枪穿刺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其中3例胆管壶腹部癌患者在胆管支架植入术后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术(PTCD),粒子置于引流管并随其末端至肿瘤梗阻部位,3个月后拔除引流管.植入术后观察疗效和并发症.结果 接受粒子植入的肿瘤病灶治疗有效率为70.8%(17/24),完全缓解(CR)5个病灶(20.8%),部分缓解(PR)12个病灶(50.0%);卡式评分(KPS,中位评分70分)高于治疗前(50分);疼痛缓解率90%(9/10);中位总生存期12.0个月.3例患者分别出现气胸、胆漏和粒子游走.结论 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晚期肿瘤患者,可减轻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放射性粒子植入手术治疗肝癌的手术配合.方法分析剖腹直视下或腹腔镜下进行或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植入放射性粒子的手术配合.结果顺利完成3种术式的放射性粒子植入手术的配合.结论护理跟进各种手术方式进展,是取得新开展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0.
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治疗肝癌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放射性粒子植入手术治疗肝癌的手术配合 .方法 分析剖腹直视下或腹腔镜下进行或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植入放射性粒子的手术配合 .结果 顺利完成 3种术式的放射性粒子植入手术的配合 .结论 护理跟进各种手术方式进展 ,是取得新开展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肾上腺转移癌的疗效.方法:对2008年12月至2010年7月收治的8例行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肾上腺转移癌患者资料行回顾性分析.术前制定治疗计划系统(TPS).单个粒子的放射性活度为29.6 MBq,粒子间距0.5~1.0 cm,中位MPD为102.9 Gy(95.8~113.4 Gy).在CT引导下将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肾上腺肿瘤内.治疗后1~10月对病灶影像变化情况进行评价.结果:8例患者125I粒子植入治疗后CT影像复查示:完全缓解(CR)3例,部分缓解(PR)4例,稳定(NC)1例,有效率87.5%(7/8).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主要的并发症为疼痛(3例)、少量出血(1例)、发热(2例).结论: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肾上腺转移癌疗效确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放射性粒子125碘在治疗晚期恶性肿瘤中的应用.方法在手术中直视下将放射性125碘粒子植入32例恶性肿瘤组织间.结果治疗有效率 59.3%,平均缓解期 4个月,中位生存期10个月.结论本方法具有安全、副作用小、和简便等优点,对一些病灶虽巳切除,但仍有残留的肿瘤起进一步治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放射性I125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近年来国内发展迅速。放射性I125粒子植入治疗肺癌有较严格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是一种减瘤手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主要探讨103Pd源放射粒子植入对肿瘤治疗的作用. 方法通过手术方式把103Pd源放射粒子植入到肿瘤内. 结果 14例患者都顺利进行了植入,术后死亡两例. 讨论目前放射粒子植入主要有两种:125I和103Pd.对于生长较迅速的肿瘤,由于10 3Pd源放射粒子有较高的初始剂量,应有更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125I粒子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对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09年9月至2015年10月在我院收治的7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按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单纯采用TACE法治疗,观察组采用TACE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组.治疗后的1、2、3月检测两组患者的血常规、肝功能、肿瘤体积的变化及患者肿瘤标志物(AFP)水平变化情况,并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RR)为85.7%,临床总控制率(CR +PR +SD)为94.3%,对照组有效率(RR)为66.7%,临床总控制率(CR +PR +SD)为71.4%,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AFP阳性患者中,观察组AFP减小率(转阴率+降低率)显著高于TACE对照组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确切,安全可靠,不仅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了患者的生存期,还抑制了肿瘤的复发,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103)钯放射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主要探讨10 3Pd源放射粒子植入对肿瘤治疗的作用 .方法 通过手术方式把10 3Pd源放射粒子植入到肿瘤内 .结果  14例患者都顺利进行了植入 ,术后死亡两例 .讨论 目前放射粒子植入主要有两种 :12 5I和10 3Pd .对于生长较迅速的肿瘤 ,由于10 3Pd源放射粒子有较高的初始剂量 ,应有更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唐莎 《医学信息》2007,20(7):1282-1283
食道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治疗方法有:单纯手术治疗、单纯放疗、术前放疗加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加术后放疗、化疗等。从治疗方法上反映了放射治疗在食道癌中的地位。放射治疗作为一个重要的治疗手段,患者及其家属对放疗的认知程度也就成了对疗效影响的一个重要方面。为了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延长存活时间,我们在对放疗病人实施常规护理的同时,对家属同时实施健康教育,收到较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杨丽娜 《医学信息》2008,21(7):1142-1143
目的 探讨CT导向下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肺癌的护理体会.方法 对35例中晚期肺癌病人.均在CT导向下进行肺癌瘤体组织内125I粒子植入术.对本组患者术前、术后进行整体护理及分析.结果 由于对所有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进行较合理的护理,3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125I粒子植入,无任何并发症发生,成功率为100%.结论 正确合理的护理是CT导向下125I粒子肿瘤组织间植入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9.
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属于近距离内放疗的范畴,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治疗肿瘤的新技术.因125I具有半衰期长,能量低,易制成微型籽源等特点,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肿瘤技术在临床上得到了普遍的认可,应用前景较为广阔.  相似文献   

20.
背景:目前椎体成形和椎管减压内固定是治疗脊柱转移瘤的常用方法,125I 放射性粒子植入控制肿瘤的临床疗效也已得到研究证实,但是关于上述3种方法的综合治疗的临床研究很少。 目的:比较采用125 I 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椎体成形椎弓根钛合金钉棒内固定与单纯椎体成形椎弓根钛合金钉棒内固定治疗胸腰椎转移瘤在疼痛控制、内固定后体力恢复状态及脊髓神经功能改善等方面的差异,评价125 I 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治疗方案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2009年10月至2013年3月于深圳市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手术治疗的胸腰椎转移瘤患者,以脊柱后路胸腰椎钛合金钉棒置入内固定系统,并根据其是否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观察记录各组钛合金钉棒内固定前及内固定后2周,内固定后1,6,12个月的脊髓神经功能改善情况。 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7-29个月,平均15.8个月,脊柱后路胸腰椎钛合金钉棒内固定系统未发生松动断裂,骨水泥分布良好,实验组患者未发现放射性粒子移位及放射性脊髓损伤,随访期内未见病椎局部肿瘤明显复发扩散。实验组患者内固定后目测类比疼痛评分、行为状态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 < 0.05),而2组患者内固定后Frankel分级均分别较内固定前明显改善,2组间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说明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椎体成形椎弓根钛合金钉棒内固定治疗脊柱转移瘤缓解癌性疼痛的效果更为明显。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