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2 毫秒
1.
目的 了解呼吸道感染儿童肺炎衣原体 (CP)感染状况 .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 490 7例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CP特异性IgM抗体 .结果  490 7例中 ,CP -IgM阳性 10 0 2例 (2 0 .4% ) .0~ 1岁、1~ 3岁、3~ 7岁年龄组CP -IgM阳性分别为 10 .1% ,2 6.2 %和 2 6.9% . 1~ 3岁和 3~ 7岁组高于 0~ 1岁组 (p <0 .0 5) .肺炎组CP -IgM阳性率明显低于支气管炎和上呼吸道感染组 (p均 <0 .0 5) .结论 CP感染主要见于 3~ 7岁年龄组患儿 ,儿童CP呼吸道感染以支气管炎和上呼吸道感染多见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临床诊断为下呼吸道感染(支气管肺炎、大叶性肺炎、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的住院患儿采集深部痰液进行细菌培养及咽拭子进行多重RT-PCR和毛细电泳联用技术,检测呼吸道常见病原(呼吸道合胞病毒、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鼻病毒、偏肺病毒、冠状病毒和腺病毒、博卡病毒、肺炎支原体、衣原体),分析多重PCR检测技术在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学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2月至2019年2月在成都儿童专科医院住院的155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鼻咽分泌物及深部痰液标本,年龄在1月~14岁,病程在1~60天。结果本组患者男93例(60%),女62例(40%),平均发病时间为7.2天,≤7天94例,7天61例,1岁组39例(25.2%),1~3岁组42例(27.1%),3~5岁组41例(26.5%),5岁33例(21.3%),平均年龄3.1岁。多重核酸检测结果发现,155例患儿的鼻咽分泌物标本中至少有一种病原检测阳性的共计143份标本(占92.3%),其中有40份标本(占27.97%)检测到两种或两种以上病原。排名前三位的病原依次为、呼吸道合胞病毒、甲型流感病毒和偏肺病毒。按照不同年龄组病原阳性率分析,除呼吸道合胞病毒外(χ2=29.241,P0.001),其余病毒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通过多重PCR检查阳性标本中混合细菌感染者占57例共计59株(36.77%),各年龄组混合感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卡他布兰汉菌28株(47.46%),流感嗜血杆菌18株(30.51%),肺炎链球菌9株(15.25%),金黄色葡萄球菌3株(5.08%),大肠埃希菌1株(1.70%);根据发病时间分为≤7天和7天组,核酸检测阳性结果≤7天组91例(58.71%),与7天组阳性例数52例(33.54%)(χ2=5.4,P=0.02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呼吸道合胞病毒是本院冬春季3岁以下儿童下呼吸道感染主要病原,偏肺病毒、流感病毒是5岁以下儿童该时期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支原体感染仍多见于5岁以上儿童;和痰培养比较,进行多重PCR病原检测有助于全面了解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发病早期(≤7天)检测阳性率更高。  相似文献   

3.
我国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中检测到KI和WU多瘤病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多瘤病毒WU和KI在我国儿童急性呼吸道疾病中的感染情况.方法 采用PCR扩增的方法对2006年11月至2007年10月收集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的318份鼻咽抽吸物(NPA)标本进行了多瘤病毒WU和KI基因检测.结果 318份标本共检测出14份病毒核酸阳性标本,其中WUV 7份(2.2%),KIPyV 7份(2.2%).该14例基因检测阳性患儿临床均有上呼吸道感染或下呼吸道感染症状.结论 WUV和KIPyV可能也是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中较为重要的一个病原,且与儿童上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婴幼儿急性呼吸道感染与新近报道的人细小病毒(human bocavirus,HBoV)的关系.方法选择2003年11月至2004年2月收集的经间接免疫荧光和/或病毒分离排除了常见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标本319例,应用针对HBoV的NP1基因的PCR引物进行HBoV基因片段检测,随机选取HBoV基因检测阳性标本中的5例,对其PCR扩增产物直接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将所测到的序列与GenBank中的基因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319例标本中HBoV基因检测阳性的为13例,其阳性检出率占本组检测标本的4.1%;HBoV阳性检出率在本组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中最高,达10.9%(5/46),其次为支气管炎患儿(6.3%,2/32);HBoV检测阳性标本的患儿年龄主要分布于5个月~5岁,尤其是<1岁的患儿;其中6~7个月的患儿中HBoV检测阳性的占50%(2/4),9~10个月的患儿中阳性的占25%(2/8),其次为5~6个月的患儿(18.2%)、11个月~1岁的患儿(14.3%)及8~9个月的患儿(12.5%);在<5个月的总计103例患儿中以及>5岁的28例患儿中均未检测到HBoV阳性标本;基因序列分析表明,本研究中5例北京的HBoV之间基因序列的同源性在99.7%~100%之间;与st1、st2株的同源性为99.2%~99.4%.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北京地区部分儿科患者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与HBoV有关,且HBoV感染在低年龄组儿童中更为常见.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HCOV-NL63在长沙地区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住院儿童中的流行状况以及临床特征.方法 采集长沙地区2008年9月至2010年10月因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住院儿童NPA样本1185份,用RT-PCR方法检测HCOV-NL63N基因,阳性扩增产物经测序确认,统计分析临床资料.结果 1185份NPA样本中,HCOV-NL63检出阳性10份,检出率为0.8%,其中春季检出1例、夏季检出6例、秋季检出2例、冬季检出1例;阳性检出病例患儿年龄最大2岁半,最小2个月,平均月龄12.5个月;男童7例,女童3例;临床诊断为支气管肺炎6例、毛细支气管炎3例、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1例;10例中有4例病情危重;4例有基础疾病;7例合并其他病毒混合感染;阳性扩增产物经测序分析与HCOV-NL63参考株同源性为97%~100%.结论 本资料HCOV-NL63阳性检出患儿年龄均在3岁以下;夏季检出率高;男童感染为主;单一基因型在长沙地区流行;HCOV-NL63可能也是我国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中的一种病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广州地区婴幼儿非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学特征.方法用EILSA法检测824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病人的5种常见病原体的抗体.392份咽拭子用荧光PCR检测流感病毒(Flu V).结果 824例中病原抗体检测阳性为RSV 182例(22.1%),AdV 70例( 8.5%),CBV 37例(4.5%),MP 135例(16.8%),CP 60例(7.3%),混合感染34例,392例病人Flu V阳性35例(8.9%).RSV、AdV的感染<3岁组明显高于>3岁组,Flu V、MP的感染>3岁组明显高于<3岁组. RSV、AdV、Flu V病毒感染自11月至次年4月为流行季节,在3月达高峰,5~10月散发.CBV的感染则呈全年散发.结论病毒是广州地区婴幼儿非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的最常见病原.肺炎支原体次之.其中RSV感染占首位,MP有上升的趋势,流感病毒感染无流行迹象.<3岁儿童感染以RSV、AdV为主,>3岁则以Flu V, MP占优.病毒感染多在冬春季节流行.  相似文献   

7.
李娇  林琳 《医学信息》2019,(3):96-98
目的 探究儿童呼吸道感染者肺炎支原体及肺炎衣原体特异性抗体检测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我院2018年1月~8月收治的85例呼吸道感染患儿设为研究组,另选择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85例儿童设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肺炎支原体及衣原体,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行咽拭子培养法检测,比较两组肺炎支原体、衣原体抗体检出率,ELISA法与咽拭子培养法对肺炎支原体、衣原体抗体的阳性检出率,分析研究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肺炎支原体、衣原体抗体阳性分布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儿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抗体、MP-IgA抗体、MP-IgG抗体及肺炎衣原体特异性抗体CP-IgM抗体、CP-IgG抗体的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LISA法对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抗体阳性的检出率为54.12%高于咽拭子培养法的36.47%,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LISA法对肺炎衣原体特异性抗体阳性的检出率为58.82%高于咽拭子培养法的37.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抗体阳性在各种儿童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均有表现,其中,肺炎和支气管肺炎的阳性检出率较咽炎、扁桃体炎均较高。结论 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是引发肺炎和支气管肺炎感染的主要病原菌。  相似文献   

8.
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抗体检测在小儿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小儿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肺炎支原体(Mp)检测,以期协助临床早诊断、早治疗.方法对680例小儿呼吸道感染者利用颗粒凝集反应法检测抗-Mp-特异性抗体.结果680例小儿呼吸道感染者,检出Mp特异性抗体阳性132例,阳性率19.4%.<3岁、~6岁、~14岁、>14岁4个年龄组Mp特异性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4%、23.1%、29.6%、5.7%.结论颗粒凝集反应法检测血清Mp抗体可作为早期诊断Mp感染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兰州地区冠状病毒NL63(HCoV-NL63)在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中的流行现状及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2006年11月至2009年10月兰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性呼吸道感染(ARTIs)患儿1169例鼻咽分泌物,应用RT-PCR方法检测HCoV-NL63以及其余7种常见呼吸道病毒:鼻病毒(HR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偏肺病毒(hMPV),流感病毒(IFVA,IFVB)副流感病毒1-3(HPIV1-3)及PCR方法检测腺病毒(ADV),博卡病毒(HBoV).结果 检测出HCoV-NL63阳性标本35例,检出率2.99%,2007年8、9月,2009年7、8月检测阳性标本阳性率较高,分别为23.53%、17.65%,50%、33.33%.2007年12月至2009年2月未检出HCoV-NL63阳性标本.25(25/35)例混合其他病毒感染,混合感染率为71.43%,最常见的混合感染病毒是HRV.3岁及以下和3岁以上HCoV-NL63感染组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CoV-NL63阳性患儿主要的诊断是支气管肺炎和毛细支气管炎,主要的症状是发热和咳嗽.HCoV-NL63单独感染组和混合感染组除消化道症状外,在其余症状和临床诊断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CoV-NL63是兰州地区呼吸道感染患儿的重要病原,夏季是兰州地区HCoV-NL63感染高峰期,HCoV-NL63的流行存在年度差异.HCoV-NL63感染存在很高的混合感染率,混合感染并不加重HCoV-NL63感染的病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广州地区婴幼儿非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学特征 .方法 用EILSA法检测 82 4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病人的 5种常见病原体的抗体 .392份咽拭子用荧光PCR检测流感病毒 (FluV) .结果  82 4例中病原抗体检测阳性为RSV 182例 (2 2 .1% ) ,AdV 70例 (8.5 % ) ,CBV 37例 (4.5 % ) ,MP 135例 (16 .8% ) ,CP 6 0例 (7.3% ) ,混合感染34例 ,392例病人FluV阳性 35例 (8.9% ) .RSV、AdV的感染 <3岁组明显高于 >3岁组 ,FluV、MP的感染 >3岁组明显高于 <3岁组 .RSV、AdV、FluV病毒感染自 11月至次年 4月为流行季节 ,在 3月达高峰 ,5~ 10月散发 .CBV的感染则呈全年散发 .结论 病毒是广州地区婴幼儿非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的最常见病原 .肺炎支原体次之 .其中RSV感染占首位 ,MP有上升的趋势 ,流感病毒感染无流行迹象 .<3岁儿童感染以RSV、AdV为主 ,>3岁则以FluV ,MP占优 .病毒感染多在冬春季节流行 .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儿童中人偏肺病毒(hMPV)的感染情况、临床特征及人偏肺病毒基因特性.方法 对2006年2月至5月、2008年3月至4月及2008年9月至2009年2月收集的天津市儿童医院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儿童的310份鼻咽吸取物标本进行巢式PCR检测hMPV N基因片段,并对其中17株N基因片段进行序列测定,分析序列特征并绘制种系发生树.收集所有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采用多重PCR对N基因阳性标本进行其他常见呼吸道病毒的检测.结果 310份标本中共检出20份(6.5%)hMPV.hMPV阳性患儿的年龄中位数为15.0个月(16天~9岁),其中≤2岁患儿占90.0%(18/20).男性占60.0%(12/20).17株N基因种系发生树分析显示,11株为A2b亚型.20例hMPV阳性患儿的临床诊断均为支气管肺炎,占所有采集的肺炎患儿标本的7.1%(20/282),其临床症状以咳嗽、喘息、呼吸急促、发烧等常见.35%(7/20)需要重症监护,15%(3/20)需要吸氧治疗.平均住院时间为(11.9±4.8)d.A、B型间临床特征未见明显差别.hMPV无明显流行高峰.2例hMPV阳性患儿分别与腺病毒和鼻病毒混合感染.结论 hMPV可引起婴幼儿肺炎等严重疾病.天津地区流行的hMPV以A2b为优势流行型.  相似文献   

12.
反复呼吸道感染(Recurrent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RRTI)是儿科的常见疾病,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患儿由于全身及呼吸道免疫功能低下,导致上、下呼吸道反复感染,病程较长,严重危害儿童的身心健康.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病例来源于2005年8月~2009年5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30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患儿,符合1987年全国小儿呼吸道疾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2岁:每年上呼吸道感染7次、下呼吸道感染3次;3~6岁儿童:每年上呼吸道感染6次、下呼吸道感染2次;6~14岁:每年上呼吸道感染5次、下呼吸道感染2次.每年上感的次数不够,可加下呼吸道感染的次数,如若下呼吸道感染次数不够加上感次数则不能诊断,且两次感染之间应无症状体征≥1周.)年龄6个月~12岁,男188例,女112例.同时询问患儿的喂养史、生活习惯.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2021—2022年间桂林市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儿童病例中呼吸道病毒谱的构成, 探究不同呼吸道病毒的流行特征。方法收集2021年9月至2022年10月广西桂林市14岁以下急性呼吸道感染(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 ARI)住院儿童作为研究对象, 共检测638例。采集的患儿咽拭子, 采用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的方法进行核酸检测, 对包括不同亚型在内15种常见种或型呼吸道病毒进行筛查, 分析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病例的病毒谱特征。结果 638例标本中, 检出包括不同亚型在内的病毒12种, 有365例至少1种或型病毒检测结果为阳性, 阳性率为57.21% (365/638), 感染两种及以上病毒检出率12.85%(82/638)。不同季节的病毒检出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不同年龄组样本的病毒阳性检出率以0~2岁组最高(40.66%), 其次为3~5岁组(34.80%)和≥6岁组(24.54%)。结论 2021年9月至2022年10月期间, 12种呼吸道病毒在桂林地区存在流行, 具有明显的夏季高峰特点, 提示当地夏季时应重点针对可...  相似文献   

14.
无锡地区儿童呼吸道炎症者支原体、衣原体感染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为了解无锡地区儿童呼吸道炎症者支原体、衣原体感染状况。方法 收集儿童上感、支气管炎、肺炎、哮喘和新生儿肺炎的咽拭子标本进行肺炎支原体 (Mpn)、人型支原体 (Mh)、肺炎衣原体 (Cpn)的联合套式聚合酶链式反应(nestedPCR ,nPCR)检测。结果 无锡地区各种儿童呼吸道炎症组均有Mpn、Mh、Cpn感染者检出。儿童上感、支气管炎、肺炎、哮喘和新生儿肺炎组支原体和衣原体总阳性检出率分别达 1 5 7%、1 5 4 %、2 8 1 %、50 0 %、1 5 2 %。结论 支原体、衣原体已为无锡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鼻病毒在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08年5月到2009年4月北京儿童医院下呼吸道感染住院儿童鼻咽分泌物标本240份,使用Real-timeRT-PCR方法筛选鼻病毒阳性标本,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240例住院儿童中,入院诊断为肺炎的208例,占86.67%(208/240),支气管炎21例(8.14%),毛细支气管炎11例,无死亡病例,男女病例比例为1.93:1,且2009年2月采集标本数达到最多。采用Real-timeRT-PCR方法检测为鼻病毒阳性的标本71份,阳性率为29.58%(71/240),且主要的临床诊断症状是肺炎。发病年龄以2岁以下婴幼儿为主,占81.69%(58/71),其中以13~18月、324月年龄组发病率最高,发病率为33.33%。结论鼻病毒感染季节为春季和冬季,尤以2岁以下婴幼儿感染为主,主要症状表现为肺炎、支气管炎及毛细支气管炎等下呼吸道感染。鼻病毒流行具有季节性,且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应做好医院内防护措施,避免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16.
儿童呼吸道炎症患者人型支原体感染状况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解我国儿童呼吸道炎症患者人型支原体 (Mh)感染状况 ,我们应用套式PCR(nPCR)对无锡地区 139例患有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和肺炎儿童的咽拭子标本中的Mh特异性核酸进行了检测。139例患儿中检出 10例Mh性者 ,阳性率为 7 2 %。表明我国呼吸道炎症患儿中Mh感染并非罕见。鉴于Mh与其他支原体不同 ,Mh对红霉素、罗红霉素、阿齐霉素天然拮抗 ,仅对交沙霉素敏感。因此 ,对呼吸道炎症患儿进行Mh检测有助于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7.
呼吸道疾病患儿免疫功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呼吸道感染儿童免疫功能指标的变化.方法 将2012年1月至2012年9月在大连儿童医院住院的呼吸道疾病患儿按临床诊断结果分为支气管炎组、咽炎组、肺炎组.另选取40名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运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全血T淋巴细胞分化抗原三项CD3、CD4、CD8及CD4/CD8的比值;同时利用散射比浊终点法检测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G、IgM、IgA)、补体(C3、C4).结果 ①支气管炎组、咽炎组、肺炎组检验结果显示,CD3、CD4、CD8、CD4/CD8低于对照组.②以上3组的血清免疫球蛋白与C3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4水平与对照组检测结果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不同年龄组结果显示:0~3、4~6年龄段的患儿细胞免疫功能和体液免疫功能均低于对照组,C4与对照组检测结果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12岁患儿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④呼吸道感染在患儿性别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呼吸道疾病患儿免疫功能低下并紊乱;6岁以下患儿年龄越低,免疫功能越低,易引起呼吸道疾病;患儿主要集中在6岁以下;患病儿童与性别无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肺炎支原体(MP)感染发病率与患者年龄、性别和季节的关系.方法 用被动凝集法检测呼吸道感染患者血清中肺炎支原体抗体(MP-Ab),并对2010年患者MP-Ab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5年检测结果阳性率为30.10%;男、女性患者阳性率分别为30.74%、36.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14岁阳性率最高;季节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阳性滴度>1:640的患者占10.18%.结论 MP感染逐年增加,3~14岁儿童为高危人群,女性感染机会高于男性,全年均可发病;大多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肺炎支原体(MP)感染发病率与患者年龄、性别和季节的关系.方法 用被动凝集法检测呼吸道感染患者血清中肺炎支原体抗体(MP-Ab),并对2010年患者MP-Ab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5年检测结果阳性率为30.10%;男、女性患者阳性率分别为30.74%、36.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14岁阳性率最高;季节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阳性滴度>1:640的患者占10.18%.结论 MP感染逐年增加,3~14岁儿童为高危人群,女性感染机会高于男性,全年均可发病;大多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建立儿童血清甘露聚糖凝集素 (MBL)水平正常值参考范围 ,了解血清MBL低水平与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关系。方法 用ELISA方法检测重庆地区 91例新生婴儿脐血MBL水平 ,2 6 3例学龄前儿童、1 6例成人血清MBL水平 ,并对学龄前各年龄组血清低MBL水平的儿童进行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病史回顾。结果 新生儿脐血MBL水平为 ( 1 .71± 1 .6 0 ) μg/ml,成人外周血 ( 2 .2 6± 1 .56 ) μg/m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学龄前各年龄组MBL水平分别为 ( 3.1 6±2 .0 0 ) μg/ml、( 3.1 9± 1 .88) μg/ml、( 3.30± 2 .0 5) μg/ml、( 3.6 9± 2 .2 2 ) μg/ml、( 2 .80± 1 .38) μg/ml,与新生儿比较明显增高 (P <0 .0 0 5) ,但学龄前期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1 6例血清低MBL水平儿童中 7例在 3岁前出现反复呼吸道感染 ( 4 3.7% ) ,主要感染方式为上呼吸道感染 ,血清MBL水平低于 1 0 0ng/ml组与血清MBL水平在 1 0 0~ 2 0 0ng/ml的儿童比较反复呼吸道感染频率有增多趋势。结论 新生儿期MBL水平可达成人水平 ,但明显低于学龄前各年龄组儿童 ,学龄前儿童组间比较没有显著差异 ;低血清MBL水平儿童在免疫脆弱阶段存在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易患倾向 ,血清MBL水平下降时 ,呼吸道感染频率有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