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 毫秒
1.
肺隐球菌病3例误诊原因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随着抗生素、肾上腺草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抗肿瘤药物的广泛应用,免疫功能受损的人群增多,肺隐球菌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1]。肺隐球菌病的误诊率高达64.0%[2],为探讨其误诊原因,报道我们误诊的3例,结合文献复习,分析如下。病例报告侧1男,25岁。因间断性发热、咳嗽、咳痰、左胸背痛1月,于1986年3月侨日入院。查体:体温38t,左下胸叩诊浊音,呼吸音减弱。左背第6肋间scmxscm肿胀区,叩诊实音,明显叩痛。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0.03。10‘/L,中性粒细胞0.82,淋巴细胞0.16嗜酸粒细胞0.02,血沉3mm/h,痰查抗酸杆菌3农阴… 相似文献
2.
肺隐球菌病的临床、病理和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肺隐球菌病(pulmonary cryptococcosis,PC)是一种少见的由新型隐球菌感染引起的肺部真菌病,报道较少,其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误诊为普通肺炎或肺部肿瘤等。笔者搜集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对肺隐球菌病的临床、病理和影像学诊断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4.
肺隐球菌病的CT表现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目的 分析肺隐球菌病的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分析1980年1月至2003年2月收治经病理或细菌学证实的21例肺隐球菌病的CT表现,其中有基础疾患史者9例。结果 CT表现:(1)孤立病变11例,多发单叶病变5例,双侧病变5例。(2)结节团块型16例,共32个病灶,直径最小1cm,最大10cm。空洞型1例;大叶实变型2例;弥漫混合病变2例。(3)21例中伴少量胸水1例,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肿大4例。结论 肺隐球菌病的CT表现各异,形态多样,影像诊断困难,及时行病原菌、病理学检查是提高早期诊断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6.
目的:分析原发性肺隐球菌病的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9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肺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及胸部CT表现。结果:9例原发性肺隐球菌病患者,男7例,女2例,有基础病变5例。结节肿块型5例(56%);实变型1例(11%);混合型3例(33%);右肺病灶4例,双肺均有病灶5例。3例可见树芽征,4例可见空洞。病灶均分布在下肺外周带和胸膜下。4例手术切除,5例治疗后CT随访斑片影吸收和结节影减少缩小,2例治疗过程中出现空洞。结论:原发性肺隐球菌病CT表现多样,无特异性,CT追踪检查能较敏感准确的反映病灶的变化,认识此病的CT表现有助于该病的及时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 HIV 阴性患者肺隐球菌病(PC)的 CT 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经病理确诊的 PC 患者的 CT 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胸部 CT 平扫,其中8例行增强扫描。结果26例患者中在 CT 上表现为单发病灶11例,多发结节/肿块10例,混合型5例。病灶仅出现在左肺11例,右肺7例,双肺均出现病灶8例。19例可见毛刺,10例见空洞或空泡,8例见晕征。增强扫描1例病灶明显不均匀强化,2例表现为中度不均匀强化,3例轻度强化,2例病灶无强化。结论PC 在 CT 上表现多样,容易误诊为肺癌等其他病变。CT 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是确诊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分析28例肺隐球菌病(PC)CT表现及探讨误诊原因,提高该病诊断符合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及细胞学证实的28例肺隐球菌病CT征象.结果 28例肺隐球菌病CT表现为:①结节或肿块型19例,其中孤立12例,多发7例,可合并"晕征"或空洞等,无胸膜凹陷征;②浸润实变型4 例,见支气管空气征及周边密度趋淡;③磨玻璃样型2例,1例合并网状影;④混合型3例,呈两肺广泛分布.28例肺隐球菌病影像诊断误诊26例,9例误诊为肺癌,7例误诊为肺结核,10例为一般炎症.结论 肺隐球菌病的CT表现多种多样,也存在一定相对特征性改变,结合临床病史,做出全面分析和诊断,可以减少该病误诊率. 相似文献
11.
肺动静脉畸形的影像诊断(附18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肺动静脉畸形PAVMs相关影像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8例PAVMs的影像学表现,其中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9例临床表现典型并经相关影像检查确诊。结果:18例PAVMs中,单发病灶11例,双发病灶2例,多发病灶5例。18例行X线检查,诊断符合率为72.2%;CT平扫7例,诊断符合率为85.7%;5例肺动脉造影,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瘤样扩张的血管囊腔与其相连的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血管为PAVMs的其本构筑,X线检查与CT平扫对征象典型的病例可作出诊断,对征象不典型和多发性病变诊断有限度。肺动脉造影是检查和诊断本病的金标准,能为手术治疗提供可靠的指征。螺旋CT增强扫描和三维重建是诊断PAVMs理想和无创伤的影像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早期和活动性肺结核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证实的170例肺结核病例的X线胸片和CT影像学检查资料。结果 在170例肺结核病例的X线胸片和CT像上,小叶中心病变见于158例,占92.3%,树芽状改变129例,占75.8%,支气管管壁增厚119例,占70%,均为检出率较高的征象。结论小叶中心病变是早期和活动性肺结核最常见并有特征性的影像征象。 相似文献
13.
肺隐球菌病CT表现与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肺隐球菌病(PC)肺部CT表现及临床、病理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9例经病理或细菌学证实的PC肺部CT表现,其中肺部有基础疾病者2例。结果:CT表现为孤立病变4例,单叶多发病变2例,双侧病变3例,病变多位于肺外围。CT有3种影像表现:①结节或肿块;②单发或多发斑片影;③斑片影与结节或肿块影混合。9例中出现空洞6例,伴肺段实变1例,伴少量胸水2例,纵隔淋巴结肿大1例。结论:PC肺部CT表现形态多样,病灶多发,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病灶形态与病程及免疫力有关,确诊尚依赖病原学及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14.
外伤性白内障的CT诊断(附53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外伤性白内障的CT表现和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75例共77只受伤眼,其中53例共55只晶体为外伤性白内障。将伤眼晶体与健侧非受伤眼的正常晶体进行CT表现对照分析。结果22只外伤后无白内障的晶体密度与对侧正常晶体密度相似。83.6%(46/55)的白内障晶体密度降低,其中17例晶体密度近似于玻璃体密度。晶体密度减低程度与病程长短及损伤程度有关,与受伤机制无关。CT诊断与临床诊断的符合率为83.6%,假阴性率为16.4%。结论伤眼晶体密度降低提示有白内障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肺肉瘤的影像诊断(附10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进一步探讨原发性肺肉瘤影像学特征。方法:本组10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其中肺肉瘤7例(纤维肉瘤2例、平滑肌肉瘤2例、横纹肌肉瘤1例、脂肪肉瘤1例、未分化肉瘤1例),癌肉瘤3例。所有病例均照胸部正侧位片,5例行CT扫描,1例作断层摄影。结果:10例均为单发病灶,病灶大小5-10cm。8例位于肺野外带;肿块形态呈圆形或椭圆形。10例病灶密度均匀、边缘清楚光滑、无毛刺征象;8例(8/10)局部肺门及纵隔无淋巴结肿大,而有局部组织粘连。CT值均为40-50HU左右。结论:肺原发性肉瘤及癌肉瘤多发生在肺叶的周边部;轮廓清楚、边缘光滑。肿瘤较大,多在5cm以上,密度多均匀增高,CT值35-55HU,肿瘤易局部胸膜侵犯,但很少发生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6.
17.
1047例骨转移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57,自引:2,他引:57
目的:分析1047例骨转移瘤X线、放射计算机体层摄影(ECT)、CT及MRI表现,并比较其敏感性及特异性。材料和方法:原发肿瘤主要为肺癌(28.75%),乳腺癌(12.03%)及鼻咽癌(5.06%)等,27.03%来源不明。X线诊断988例,ECT检查126例,CT扫描97例,MRI扫描47例。结果:X线显示骨转移部位为脊椎、肋骨、四肢近段及颅骨。ECT表现多骨多处浓集灶(82.54%)或单发浓集灶(16.67%),仅1例表现为稀疏病灶。MRIT1WI表现低信号(80.85%)或其他异常信号(19.15%);T2WI呈高信号(68.85%)或其他异常信号(31.15%)。结论:MRI及ECT敏感性高于CT和X线。MRI、CT及X线特异性高于ECT。骨转移瘤首选ECT并结合X线检查,必要时做CT或(和)MRI检查。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经病理证实的肺隐球菌病(PC)的CT影像表现,加深对本病影像征象的认识及提高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的19例PC患者的CT影像及临床资料.结果 ①结节或肿块型10例,结节型多见,直径1~2.5 cm,多发结节易融合.斑片、实变浸润型6例,所见斑片或实变的密度较炎性斑片高,边界多清楚.双肺病灶多为一侧为主,另一侧受累.混合型3例,表现为结节、实变及磨玻璃影等混合存在,均为双肺分布.②病灶分布特点为下肺分布(47%)及胸膜下分布(68%),多为轻~中度强化.③19例患者中,出现影像征象依次为胸膜增厚8例(42%),支气管气相7例(36%),晕轮征5例(26%),空洞4例(21%).结论 PC的CT表现具有多样性.①病灶以下肺及近胸膜分布多见.②病变多为轻~中度强化.③胸膜增厚、支气管气相、晕轮征、空洞等征象对诊断有一定提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脑病(SLEE)的CT表现。方法:系统性回顾分析本院1995年2月一2001年5月经临床证实的SLEEl2例,均为女性,年龄16—35岁,平均26.4岁;采用SiemensSomatomARC型CT机行颅脑CT检查,并分析其CT表现。结果:主要CT表现:①大片状脑梗死(3例),部位不定,单发或多发,形态不规则,边界模糊,占位效应较轻;②腔隙性脑梗死(9例),主要位于基底节区及脑干;③轻度脑萎缩(5例),局部性或弥漫性。结论:SLEE的CT检查有较高敏感性,缺乏特异性,但结合临床资料可以早期确诊并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20.
大叶型细支气管肺泡癌CT表现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大叶性细支气管肺泡癌CT征像的特异性和诊断价值,方法:对21例病理证实的大叶型细支气管肺泡癌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叶,段性均匀性实变13例,蜂窝征6例,磨玻璃阴影2例,7例实变区内显示枯枝征,10例显示CT血管造影征,结论:叶,段性实变和磨玻璃阴影无特异性,蜂窝征具相对特异性,枯枝征,CT血管造影征具有特异性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