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出血坏死性上颌窦炎的X线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血坏死性上颌窦炎在临床上易被误诊为上颌窦肿瘤,X线、CT检查对观察病变范围和鉴别诊断上有重要价值[1-3]。X线、CT检查主要以窦腔内软组织肿块、窦壁骨质吸收或破坏为特征,而一般上颌窦多以窦腔致密、有液平及黏膜增厚、窦壁改变不多见为特征。慢性期可表现为窦壁的增生硬化。为了进一步对出血坏死性上颌窦炎X线、CT表现的认识,本文就10例手术病理证实的资料结合X线、CT诊断进行分析讨论。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10例中,男7例,女3例,年龄10~70岁,平均年龄41岁。临床表现均有间歇性鼻塞、脓涕(呈黄色或灰色),有时鼻衄,病灶多为…  相似文献   

2.
上颌窦良性病变系指恶性肿瘤之外的上颌窦病变。本文收集良性病变5例,其中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上颌窦炎4例(占80%),慢性血肿1例(占20%),术前均被CT误诊为上颁窦恶性肿瘤。现将病例报告如下。例1,男性,43岁。鼻塞20天,头痛10天。查体:鼻粘膜慢性充血,左后鼻孔见息肉样物。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3.
眼球突出是临床的一个症状 ,由于眼球与鼻窦之间的解剖关系 ,不能忽略鼻窦疾病导致突眼症的情况。 1990~ 1998年 ,共收治 2 6例单侧突眼症患者 ,现其诊治体会 ,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2 6例中男 18例 ,女 8例 ;年龄8~ 60岁 ,以 2 0~ 4 0岁为主。其中筛窦囊肿 9例 ,额窦囊肿 3例 ,上颌窦囊肿 2例 ,上颌窦血瘤肿 1例 ,筛额蝶窦砂砾体瘤 1例 ,筛上颌窦骨纤维瘤 1例 ,上颌窦炎 1例 ,筛窦炎 2例 ,额窦炎 3例 ,上颌窦癌 3例。 2 2例伴有不同程度的鼻部症状。 12例行相应的穿刺 ,10例为阳性结果。 2 5例行X线或CT检查 ,2 3例有改变。诊断明…  相似文献   

4.
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出血坏死、混合感染和骨质破坏等,部分病例CT图象特征颇似恶性肿瘤。故临床上与恶性肿瘤相混淆,给手术方式的选择带来一定困难。本文总结我科自1990~1999年收治的15例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的手术体会。 1 临床资料本组15例中,男8例,女7例,年龄38~55岁。病程1~3年。15例均表现为一侧进行性鼻塞,鼻涕中带血,反复多次少量鼻出血。其中流脓涕伴头痛12例。面颊部隆起5例。患侧上颌牙痛4例。专科检查见鼻腔有暗红色或灰褐色息肉样肿物,质地柔软,触之易出血。 15例X线片检查,示患侧上颌窦密度增浓,均匀一致。其中12例筛窦密度增浓。13例鼻窦CT片亦患侧上颌  相似文献   

5.
30例鼻窦真菌病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杰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22):3478-3478
鼻窦真菌病近年来有逐渐增多的趋势,特别是侵袭型真菌病易发生误诊。为了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特将我院1990~2004年收治的30例鼻窦真菌病患者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30例患者中,男21例,女9例;年龄23~74岁,平均37.5岁;病程3个月~9,4年,其中有糖尿病史7例。主要症状:鼻塞、流脓涕7例,同吸痰中带血或鼻出血11例,间歇性擤出或吸出腐肉团块5例,头昏、胀痛、面部肿胀8例,眼球胀痛、突出、视力下降4例。检奁:鼻道积脓15例,鼻中隔偏曲13例,鼻腔多发性息肉6例,中鼻道灰褐色干酪样物7例.中下鼻甲肥大12例。全部病例CT检查显示鼻腔密度增高影中有斑块或钙化影.窦壁有骨质吸收12例,其中有4例眶壁骨质破坏,肿物突入眶内,造成眼球移位,失明2例,病变源于上颌窦14例.蝶窦4例,上颌窦和筛窦7例.上颌窦.筛窦累及眶内4例。全部病例经病理确诊。4例为毛霉菌感染,其余为曲霉菌感染。  相似文献   

6.
自1994年以来,根据Gillespie等(Laryngoscope 1986;96:443)报道,我们对6例上颌窦癌病人行上颌骨全切除一期以颊瓣重建硬腭术,获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6例中,男5例,女1例;年龄35~69岁。右侧上颌窦癌5例,左侧1例。病理诊断为鳞癌4例,腺样囊性癌和上颌窦乳头状瘤癌变各1例。T级分类:T_2N_0M_02  相似文献   

7.
我院于1989年5月至1990年11月采用西德STORE厂生产的Hopkins式上颌窦镜检查51例、55侧上颌窦,现报告如下。一、一般资料本组男34例,女17例,其中4例系双侧,共55侧。年龄17~69岁。上颌窦内窥镜检查结果,慢性上颌窦炎38例(42侧),上颌窦囊肿3例,上颌窦癌2例,上颌窦嗅神经母细胞瘤1例,上颌窦正常7例。  相似文献   

8.
CT在妇科肿瘤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价值,现收集我院1994年12月~1999年5月行CT检查的37例卵巢肿瘤病人资料,就其CT表现作一回顾性分析。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37例卵巢肿瘤患者行术前、术后CT值检查,良性13例,年龄23~65岁,平均40岁;其中单纯性囊肿6例,卵泡囊肿、浆液性囊腺瘤、囊性畸胎瘤各2例,巧克力囊肿、黄体囊肿各1例。恶性肿瘤24例,年龄21~70岁,平均47岁;其中浆液性乳头状腺癌5例,浆液性腺癌4例,内胚窦癌、透明细胞癌、低分化腺癌各2例,恶性神经内分泌瘤、未分化癌、无性细胞瘤、平滑肌肉瘤、恶性淋巴瘤各1例,转移瘤4例。其中7例…  相似文献   

9.
鼻窦病变的X线与CT诊断价值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X线与CT诊断鼻窦病变的临床特点,为鼻窦病变的准确定位及定性提供了重要依据。方法(1)X线平片;(2)CT扫描:CT机为美国GE-MaX-Ⅱ型,层厚与层距均为5mm,轴位或冠状扫描,扫描范围自上颌骨齿槽突开始,止于额窦上方。结果(1)X线平片检查的38例中,诊为炎性反应的23例,黏膜下囊肿6例,骨痛2例,上颌窦癌1例,正常6例。(2)CT炎性反应22例,黏膜下囊肿7例,骨痛2例,上颌窦癌1例,正常6例。其中,X线平片诊为炎性反应的23例中有3例正常。6例正常中有2例为炎性反应,1例为黏膜下囊肿。22例炎性反应尚伴有鼻息肉5例,2例骨瘤其中1例定位错误。1例上颌窦癌和5例鼻息肉均行手术或穿刺证实。结论X线平片存在许多不足,对病变的全面情况了解不够,对蝶窦及鼻腔内的情况知之更少,且易漏诊。而CT图像清晰度高、无伪影、无骨质重叠,对病变的情况有全面深入的了解,可以较准确地定位及定性,从而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及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回顾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上颌窦内软组织肿块的CT表现,提高CT对该症的诊断率.方法 采用东芝AUKLET/FS螺旋CT机,扫描条件:120 rv,230 mAs,5 mm层厚连续扫描.个别患者在感兴趣区加薄层扫描(2 mm).结果 真菌性上颌窦炎27例,CT表现为上颌窦内软组织肿块充满窦腔,其中25例累及鼻腔及邻近副鼻窦.肿块密度高且不均匀,合并点状或斑块状钙化24例,窦壁骨质硬化18例,斑点状骨质破坏1例.上颌窦内翻乳头状瘤10例,CT表现为同侧上颌窦及鼻腔扩大,其内充满软组织肿块,合并液化坏死1例,条块状钙化1例,窦壁骨质压迫吸收变薄8例,合并慢性副鼻窦炎7例.上颌窦癌19例,CT表现上颌窦内软组织肿块,密度不均匀坏死液化17例,溶骨性骨质破坏,并向周围浸润14例.结论 CT可较好显示上颌窦内软组织肿块的内部结构及与邻近结构的关系,帮助分类鉴别,对大多数病变能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1.
周光礼  左翔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23):2486-2486
目的:总结真菌性上颌窦炎与上颌窦癌cT表现特点。方法:对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真菌性上颌窦炎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例均见上颌窦内不均匀软组织影伴不同程度积液;(2)5例软组织内钙化;(3)5例局部轻度骨质增生,6例见上颌窦内侧壁骨质吸收;(4)1例增强扫描软组织块影轻度不均匀强化;(5)1例术前诊断为上颌窦癌。结论:真菌性上颌窦炎具有特征cT表现但应与上颌窦癌作鉴别。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牙源性上颌窦炎的 MSCT 影像资料,提高对该病 CT 影像学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临床及病理检查证实的牙源性上颌窦炎患者的 CT 影像资料,总结其影像特征。结果 CT 能够显示上颌窦腔病变、牙槽突骨质改变、牙及牙根周围间隙情况。12例均有上颌窦密度增高,11例有根周间隙增宽及上颌骨牙槽突的骨质缺损。1例为含牙囊肿继发感染,1例为根尖囊肿继发感染。结论牙源性性上颌窦炎有其特殊 CT 表现特征,抓住这些特征,明确上颌窦炎的这一特殊类型对临床进一步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3.
16层螺旋CT在诊断上颌窦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在诊断上颌窦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79例手术或临床随访证实上颌窦疾病患者用飞利浦brilliance16层螺旋CT按颌面部常规条件扫描后进行多平面重组成像、容积成像技术、CT仿真内窥境等图像后处理,并由2位以上CT诊断医生进行比较和综合分析。结果79例患者中,慢性炎性病变59例,良性病变4例,上颌窦癌2例,上颌窦外伤14例。16层螺旋CT定位诊断正确率为100%,定性诊断正确率89.87%。冠状位重组图像是观察上颌窦解剖结构、软组织、骨组织、病变的显示情况最佳成像方法。结论16层螺旋CT重建能提供上颌窦的空间关系信息,可作出定性定量诊断,临床应用价值大,有利于临床医师选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我科自1983~1987年,共收住院上颌窦癌患者12例,其中6例行上颌骨截除术(包括眶内容挖出术及硬腭成形术),兹分析如下。病例分析在12例中,50岁以下者2例,51~60岁者3例,61~70岁者7例。男性7例,女性  相似文献   

15.
王暖林  刘辉  崔根 《中国基层医药》2004,11(10):1201-1201
目的 探讨真菌性上颌窦炎的临床及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真菌性上颌窦炎的临床及CT表现。结果 上颌窦腔密度增高、粘膜增厚12例,腔内出现斑点状、线样钙化8例,腔内软组织肿块3例,窦壁吸收破坏4例。结论 窦腔软组织内高密度钙化是真菌性上颌窦炎的特点,CT扫描是诊断本病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6.
副鼻窦病变致突眼的CT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启勇  孙康 《贵州医药》1992,16(1):22-24,F003
副鼻窦与眼眶毗邻,其病变可侵犯眼眶,造成突眼。常规 X 线虽可显示副鼻窦内容和骨壁结构,但在观察病变和其毗邻软组织的细节上有一定困难,常致误诊。CT扫描具有密度分辨率高的特点,可清楚显示病变及其侵犯范围。用 CT 研究造成突眼之副鼻窦病变国外已见报道,但国内尚未见类似文献。本文就以突眼为主诉,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副鼻窦病变的 CT 表现作一分析。资料和方法8例副鼻窦病变临床上均以突眼为主诉入院,男性5例,女性3例;年龄14~78岁,平均30.5岁。8例中,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6例作 CT 介导下的细针穿刺抽吸活检,抽吸物分别作细胞学涂片和病理检查。有筛窦囊肿1例,额筛窦囊肿1例,上颌窦囊肿2例,筛窦  相似文献   

17.
李春雷  郭洪源 《贵州医药》2011,35(3):228-230
我科自2006年12月至2009年12月采用鼻内镜加柯-陆氏手术治疗侵犯鼻腔、鼻腔外侧壁与上颌窦的复杂性病变30例,取得良好的疗效,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30例患者中男性20例,女性10例,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12例,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6例,上颌窦血管瘤4例,上颌窦囊肿2例,上颌窦息肉2  相似文献   

18.
鼻窦霉菌病近年来发病有上升趋势,临床易与鼻窦炎混淆,个别病例临床表现及CT征象难与恶性肿瘤区别。我科近10年共收治48例,术后均经病理学确诊,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1991年4月-2001年4月住院病人48例,其中男20例,女 28例。年龄 25~77岁,平均(41.25±12.17)岁。上颌窦36例,筛窦上颌窦9例,蝶窦2例,同时侵及蝶窦、筛窦及上颌窦者1例。本组病例都有不同程度的鼻塞、脓涕、涕中带血、嗅觉障碍等。其它伴有症状:面颊部肿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霉菌性副鼻窦炎的CT表现。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霉菌性副鼻窦炎的CT表现。结果单侧副鼻窦发病18例,其中单侧上颌窦发病15例;双侧副鼻窦发病2例,均累及上颌窦和筛窦。霉菌性副鼻窦炎的CT表现主要为:副鼻窦腔内密度不均匀增高,其内可见斑点状、斑片状、砂粒状、条状钙化或软组织团块影,窦壁骨质增生硬化、窦腔缩小、局部骨质破坏。结论霉菌性副鼻窦炎的CT表现具有特征性,CT可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20.
浦江  高宝霞  赵宾  董宏宇 《河北医药》2012,34(7):1006-1008
目的 应用多层螺旋CT对上颌窦底与上颌磨牙牙根的关系进行分析和测量,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具备上颌后部多层螺旋CT扫描数据的患者资料,应用CT配套软件观察上颌窦底与上颌磨牙牙根的关系并测量上颌磨牙牙根与上颌窦底间的距离.结果 85例患者中,上颌窦与上颌后牙关系分型:Ⅰ类7例;Ⅱ类16例;Ⅲ类13例;Ⅳ类26例;Ⅴ类23例.上颌窦底和上颌后牙牙根的距离:小于1.5 mm 40例;1.5~2 mm 21例;2 mm以上24例.结论 多层螺旋CT在判断上颌窦底与上颌磨牙牙根关系方面有较高应用价值,其中Ⅳ、Ⅴ类患者和上颌窦底与上颌后牙牙根的距离小于1.5 mm的患者,临床治疗中应预防上颌窦穿孔或上颌窦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