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肺炎患儿因心理、生理发育尚不成熟,因此在接受治疗时可能会产恐惧、紧张等不良情绪,影响治疗效果[1]。常规护理以护理人员作为护理中心,导致护理过程中患儿家属参与程度较低,进而导致护理效果有限。而家属协同护理模式联合健康教育通过以家属作为护理中心,可使患儿更愿意接受护理,提升护理效果[2]。本研究旨在探讨其对于患儿治疗依从性与护理满意度的影响,以期为未来护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姑息护理中对家属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姑息护理是为濒死者及其家属提供缓和性和支持性的照顾 ,目的在于使濒死者及其重要家属感到舒适及获得支持[1] 。姑息护理可以在减轻症状或治疗疾病的同时进行 ,也可以只关注照护。在疾病过程中 ,临床护理人员在做姑息护理时仅充分考虑到患者在心理的、社会的和精神上的希望与需要 ,而忽视了对患者家属的护理。在很大程度上 ,患者家属比患者更需要护理 ,因为他们需要大量的心理支持 ,需要咨询、真诚的相互关心及必要的信息交流。这种需要贯穿于患者疾病期及患者死亡之后的居丧期。护理人员应充分认识到家属在不同时期的需求 ,做好患者家属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儿科护理安全隐患相关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200例患儿,将其作为临床研究对象,调查并记录患儿在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由普通护理人员进行护理,试验组由经防范对策加强后的护理人员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意外情况。结果:儿科护理的不安全因素主要是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以及责任意识;试验组患儿的护理意外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科学有效的防范对策可以提高临床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及责任心,从而减少患儿的护理意外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人性化护理模式对新生儿肺炎患者临床症状、复发率及家属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的新生儿肺炎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其中观察组采取人性化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临床护理措施,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护理效果、复发率以及家属对医院护理的满意度。结果:接受治疗后,观察组患儿在临床症状改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家属对医院的护理满意度方面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在复发率方面,观察组患儿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两组患儿之间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人性化护理方式对患有新生儿肺炎的患儿进行临床护理,能够增加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的主动性、计划性与规范性,促进医院整体护理工作的深化,取得更好的临床护理效果,快速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提高患儿家属对医院的护理满意度,降低患儿的复发率,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护理方式,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的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5.
蒋庆林 《大家健康》2016,(2):196-197
目的:评价健康教育在新生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4月-2015年3月收治的新生儿患儿的家长84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新生儿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在对照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对患儿家长实施健康教育干预,比较两组新生儿家长健康知识达标率,并采用我科自行设计的满意度调查表调查并比较两组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患儿家长健康知识达标率以及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2.86%、97.6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95%、73.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新生儿家长实施健康教育可以明显的提高其健康知识达标率,护理满意度也明显的得到提高,值得大力在临床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病房是收治出生后未满28天的新生儿病室,是一个相对比较独立的环境,对患儿要进行连续动态的监护,随时了解患儿病情变化,为治疗、抢救提供可靠的依据和时间。风险管理是对患者、工作人员、探视家属可能产生伤害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并采取正确防范行动的过程[1]。随着我院近几年新生儿病房的不断扩大、仪器设备的补充、住院患儿的增多、工作量的不断增大、新进护理人员的陡然增加及新生儿科是一个高风险学科,且无家属陪护,病房封闭,患儿从入院到出院所有操作和所有的生活护理均由护理人员进行,但在护理工作中每个环节都有可能存在风险,而且风险性大大高于其它成人科室,造成新生儿病房护理风险的持续增加。现在对我院新生儿病房护理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针对这些风险因素提出防范措施,极大地降低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保证护理质量,为患儿提供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引起新生儿脐部问题的因素,找出具体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有脐部问题的10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应用常规护理的55例划分为对照组,并分析引起对照组患儿脐部问题的主要因素,对观察组患儿45例实施根据引起新生儿脐部问题因素拟定的相应的护理措施,对两组患者的康复时间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45例患儿在25天内康复,44例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表示满意,在康复时间及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人员根据新生儿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对不同的脐部问题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处理,并向家属进行相应的健康教育,促进了患儿早日康复并提高了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护理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概念和结构的理论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护理学科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需求的提高,护理人员素质水平日益受到重视,而护理人员素质的培养质量与学校教育密切相关。我国护理教育界对于新思潮的高度敏感与接纳的态度使得自主学习很快被引入护理教育领域。自主学习的理论与实践频繁出现在各种教学、会议、期刊以及护理继续教育课程中,渐渐成为护理教育改革中的一个亮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的复苏以及并发症的临床护理措施,为新生儿窒息的复苏以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在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新生儿窒息患儿的临床病例资料,总结新生儿窒息患儿的复苏及并发症的临床护理措施,并分析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经过一系列的复苏治疗与临床护理后,本组80例窒息患儿,有75例在产后五分钟内成功复苏,4例在产后十分钟复苏,1例失败,复苏成功率为,98.75%;复苏后经过有效的治疗和护理,痊愈60例,好转15例,总有效率为93.75%,治疗有效的患儿均无后遗症。4例患儿治疗无效后在家属要求下转院,1例患儿死亡。结论:新生儿窒息是造成新生儿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临床护理人员要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对发生窒息的新生儿做好复苏及护理工作,采取科学合理的治疗以及正确的复苏及护理措施,提高新生儿存活率,减少存活者后遗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基层医院护理人员对关怀护理知识的认知现状分析.方法:本次研究的调查对象为本市基层医院的护理人员,接受本次调查的护理人员共有102名,其中男性护理人员12人,女性护理人员90名.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结果: 从本次调查中,基层医院护理人员对于关怀护理的一般知识的认识存在一定短缺;且不同职称级别的护士对于关怀护理的认识也有所区别,每两个职称级别之间对于关怀护理的认识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基层医院护理人员对于关怀护理知识的认识以及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分析静脉输液中患儿家属的护理要求。方法我院自制调查问卷,调查200例静脉输液患儿家属的护理要求。结果本次调查研究表明,输液前相关准备工作以及输液安全情况告知需求所占比例最高,为99.5%,其次为护理人员穿刺技术的需求,所占比例为97.5%;第三为输液药物的名称、作用以及副作用的护理需求所占比例为96.5%。结论实施静脉输液健康教育制度化,提高临床护理服务水平以及主动服务意识,可有效满足患儿家属的护理要求。  相似文献   

12.
马凤 《吉林医学》2012,(30):6660
目的:了解儿童门诊输液时患儿和家长的护理需求以便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提高门诊输液的护理服务质量。方法:通过对门诊输液的100例患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患儿及家长对门诊输液的护理需求并分析对策。结果:对输液药品安全有需求的患儿及家长为98.00%,对静脉穿刺技术有需求的患儿及家长为95.00%,对护理人员主动巡视有需求的患儿及家长为90.00%,对门诊健康教育有需求的患儿及家长为87.00%,对护理人员服务态度有需求的患儿及家长为89.00%。结论:为患儿提供安全全面的输液,提高护理人员的穿刺技术,完善护理人员的服务质量是满足门诊输液患儿及其家长需求的重点,只有做到完善服务才能提高护理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新生儿肺炎患儿中的效果。方法:护理人员通过采用积极的监测,综合、人性化护理,专项护理等措施,观察80名新生儿肺炎患儿的病情变化,同时对患儿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与护理指导。结果:76例患儿成功治愈,1例病情严重的患儿死亡,治愈率达95%,另有3例患儿因不同原因转院治疗。结论:对新生儿肺炎进行综合、专项、人性化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治愈率,使患儿尽早恢复健康,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4.
新生儿重症患儿由于病情危重,需要接受及时、高效的临床治疗及护理,以保证其预后效果。静脉输液是新生儿重症患儿抢救及给药的重要途径,临床常使用浅静脉留置针于患儿四肢或头皮部位静脉穿刺给药,但部分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及低体质量患儿皮肤娇嫩,静脉血管壁较薄,管腔狭窄,静脉穿刺较为困难;且长时间治疗时会产生药液渗漏、肿胀、疼痛及静脉炎等不良反应,从而影响治疗效果[1-3]。因此,选择合理的留置针方式对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及护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腋静脉留置针在基层医院新生儿重症患儿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传染病医院护理人员护理态度对护理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名传染病医院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调查本组护理人员对姑息护理的态度,并根据调查结果将20名护理人员分为积极组(积极组)和消极组(消极组),对比两组护理人员负责患者的生存质量。结果:本组20名护理人员对姑息护理有效性的态度评分为(2.56±0.31)分,高于护患沟通、专业职责和角色的(2.11±0.29)分、(2.30±0.33)分(P<0.05);积极组护理人员负责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为(42.6±2.7)分,高于消极组护理人员负责患者的(32.9±2.5)分(P<0.05)。结论:传染病医院护理人员对姑息护理的态度与护理结果存在明显相关性,对姑息护理保持积极的态度,有利于改善传染病患者姑息护理效果,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通过对新生儿黄疸患儿予以优质护理干预,旨在进一步提高患儿治愈率,同时给患儿家长普及更多新生儿黄疸知识,以便更好地预防及治疗该疾病。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2014年1~6月在我院儿科治疗的12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符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标准[1]。随机  相似文献   

17.
支原体肺炎在儿科中是常见且多发的呼吸系统疾病,由于患儿年龄较小,家长对疾病知识了解不足,在治疗期间易出现依从性不足情况,导致治疗难度增加,因此需要配合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以获得最佳疗效[1]。层级链式护理干预作为临床护理新型模式,主要是根据护理人员工龄、经验及能力等进行分层,规范化工作内容,保证在每个环节满足患儿的不同需求。鉴于此,本研究旨在对支原体肺炎患儿实施层级链式护理干预展开相应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的护理措施,为新生儿窒息的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4月1日到2013年4月1日我院收治的85名新生儿窒息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新生儿窒息患儿的临床护理措施以及护理效果。结果:85例新生儿窒息患儿中有2个以上合并症者12例,其中合并新生儿黄疸者4例,合并缺氧缺血性脑病3例,合并吸入性肺炎2例,合并心律失常3例。上述85例新生儿窒息患儿经过有效的治疗和护理,痊愈63例,好转17例,总有效率为94.12%,治疗有效的患儿均无后遗症。4例患儿治疗无效后在家属要求下转院,1例患儿死亡。结论:新生儿窒息是造成新生儿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临床医生和护理人员要不断提高业务水平,重视对产妇的护理和围产期保健,对发生窒息的新生儿做好护理工作,采取科学合理的治疗以及正确的护理措施,提高其存活率,存活者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苏云鹤 《吉林医学》2013,(28):5900-5901
目的:探讨重症手足口病的有效护理措施。国内引起重症手足口病的病原体主要是EV71,有文献报道HFMD流行时伴随较高的死亡率。方法 :选择2011年711月收治的手足口病重症病例24例为研究对象,患儿全部符合卫生部制定的《肠道病毒(EV71)诊疗指南》[2]中的临床诊断标准。观察护理后效果。结果:24例重症患儿均好转出院,无一例死亡病例。结论: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及做好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对提高治愈率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20.
新生儿监护病房收治对象为毫无表达能力的新生儿,由于患儿免疫能力较差,不可与外来人员接触过频,导致家属每天探访时间较短,无法给患儿提供充足的关爱和照护[1]。而护士作为患儿接触最为频繁的医务人员,对患儿开展人性化护理模式意义重大[2]。本文总结新生儿监护病房开展人性化护理的经验,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