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分析住院患儿亲属心理健康水平并进一步总结其特点,探讨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住院患儿均为我院儿二科2009年1月至2012年3月收治,对其家属共720名采取自制调查表以及(SCL-90)症状自评量表进行调查分析,并将其设置为观察组,同时选取310名经检查均健康的儿童家属作为对照组.结果 经分析,观察组即住院患儿家属的心理健康水平,通过SCL-90评定,全部各项指标均显著要高于对照组,之间差异经统计学处理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发现影响家属心理状况的因素并非单一,而是多因素造成.结论 住院患儿家属的心理健康水平要显著低于健康儿童家属,且要重视,家属的心理状况也是儿科护理中的一部分,应根据情况采取相应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2.
徐敏宁  侯芳  穆宵静  郑敏 《现代护理》2007,13(2):167-168
目的探讨影响难治性癫痫儿童手术后心理康复的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21例癫痫患儿及家属在围手术期进行心理干预和行为修饰,采取相应护理对策。结果21例癫痫患儿均能较好地配合医护人员治疗及护理,术后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针对癫痫儿童特定的心理行为问题,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加强健康教育,强化社会家庭支持系统,加强出院宣教是保证癫痫儿童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儿科住院患儿家属心理需求并制订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我院儿科住院的患儿家属2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家属心理需求情况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并提出护理对策。结果 患儿家属对患儿疾病需要了解的基本知识、治疗与护理质量的要求、对住院环境的要求涉及的15个项目均有很强的心理需求,家属最关心的问题是患儿的病情严重程度和医护人员的医疗水平。结论 了解住院患儿家属的心理需求,并根据其需求制订相应的护理措施,能有效地提高护理质量和患儿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影响难治性癫痫儿童手术后心理康复的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 对21例癫痫患儿及家属在围手术期进行心理干预和行为修饰,采取相应护理对策.结果 21例癫痫患儿均能较好地配合医护人员治疗及护理,术后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 针对癫痫儿童特定的心理行为问题,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加强健康教育,强化社会家庭支持系统,加强出院宣教是保证癫痫儿童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意外伤害儿童在儿科重症监护室(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 PICU)期间父母的真实体验,明确患儿父母现存的问题和需求。方法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对安徽省某医院PICU住院的12名意外伤害儿童的父母进行半结构访谈,采用Colaizzi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PICU意外伤害儿童父母真实体验共归纳提炼出4个主题:复杂的心理体验;陡增的家庭负担;渴望就医环境改善;期望获取患儿身心健康信息。结论医护人员应重视PICU意外伤害儿童父母复杂的心理和需求,制定早期、专业、多元化的干预方案,以降低其不良心理体验,更好地参与患儿治疗。  相似文献   

6.
儿科住院患儿亲属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36,自引:5,他引:136  
目的 :了解住院患儿亲属的心理健康状况 ,为心理护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 - 90 )及自编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对儿科住院患儿 75 6名亲属进行测查 ,并测查了 32 9名健康儿童亲属作对照。结果 :住院患儿亲属的SCL - 90的各项评定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其心理症状受多种因素影响。结论 :住院患儿亲属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儿科的心理护理不仅应包括患儿 ,还应包括患儿亲属。针对患儿亲属的心理状况提出相应的心理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理疗法在儿童牙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在口腔门诊随机选择268例1~12岁的牙病患儿,将其均分为两组。研究组通过观察儿童的情绪和行为表现,在儿童牙病治疗中采用不同的心理疗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结果研究组通过临床心理学干预,取得患儿的信任和配合,85.8%(115/134)的患儿能配合治疗。对照组仅39.56%(53/134)患儿能配合治疗。结论 医护人员对患儿采取心理诱导疗法进行口腔疾病治疗,可以非常明显地取得患儿的主动配合,是帮助儿童积极治疗牙病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儿童正处于人生的关键时期,正确的健康观、价值观和社会行为规范还未形成,患病住院的儿童远离学校和熟悉的群体环境,对其心理和行为有极大影响,因此儿科护理有与其他专科护理不同的特点。根据儿童的心理和行为特点,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过程,使其行为向有利于健康行为和配合治疗的方向发展,这也是医院实施整体化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心理学认为:儿童的各种行为可通过自己尝试或对他人行为的观察而学习得到。其行为正确与否受到家长、老师及他人的影响,奖励和惩罚可以增加或减少某一行为。无陪患儿住院期间,护理人员担当了家长和老师这一角色,应充分利用自己的双重角色,应用教育心理学知识对患儿进行心理护理及健康行为教育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析小儿散粒肿门诊局麻手术术前心理护理疗法。方法对90例小儿散粒肿门诊局麻手术的患儿进行术前心理干预的同时,对其家属或监护人做好术前的解释工作,采取相应的措施。结果患儿能保持积极稳定的情绪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结论术前对小儿和家长心理护理使家长和患儿对病情有一定的了解,能更好的配合手术,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现代家庭大都是独生子女,父母特别疼爱孩子,孩子住进医院,父母都希望医护人员十分耐心,我们要细致观察儿童骨折患者心理反应,充分掌握其心理特点,对促进骨折全面恢复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同时还需尽量满足儿童骨折患者的心理需求,强化康复指导意识以充分体现新的医学模式要求。现将近年笔者的临床工作体会介绍如下。1 儿童病人的心理特点1.1 焦虑心理。患儿入院后首先看到穿白色工作服的医护人员,又看到其他患儿挂着输液瓶,患肢捆着夹板,马上意识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癫痫儿童的心理干预,家长的健康教育,消除癫痫儿童对此病的紧张、焦虑。增强家长治疗此病的信心,坚持规范化抗癫痫药物治疗,使癫痫发作得以控制,直至痊愈。方法:应用自制癫痫患儿心理状态评估表对32例癫痫患儿进行状态分析进行心理干预与护理。结果:在药物治疗基础上,以健康教育、科普讲座为主的心理干预及心理护理是减轻癫痫患儿心理障碍的有效方法,简单易行。结论:药物治疗心理干预及心理护理是有效控制发作,改善患儿心理状态,提高患儿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肾病综合征儿童在住院期间表现出的心理问题及心理护理干预措施的影响效果.方法:医护人员在治疗的同时对出现心理问题的患儿进行有针对性、有效的心理护理.结果:心理干预前后患者焦虑情况比较差异明显(P<0.05);女性患者焦虑程度明显高于男性患者;护理干预后患儿能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接受住院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结论:科学的护理能使肾病综合征患儿克服恐惧、悲观、自卑等心理问题,调整心态,树立信心,同时了解药物治疗的必要性及药物的毒副作用和饮食等方面知识,达到坚持治疗直至康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脑性瘫痪是一种儿童时期最常见的神经系统伤残疾患,儿童患有脑瘫对患儿父母是一种负性生活事件,也是一种较强的心理应激源。小儿脑瘫的康复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对于家长也有相当大的影响,长期慢性的应激必然会导致家长心理及生理的不良反应。笔者近年一直从事脑瘫康复,与这些家长长期密切接触,发现了他们存在的一些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不仅影响到他们本人的生活质量,影响到患儿的心理状态,而且最重要的是他们的不良心态直接影响了患儿的康复治疗,最终导致有的孩子会失去最佳治疗期,造成更不幸的后果,因此脑瘫患儿家长的心理问题必须引起医护人员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儿童脱敏治疗及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初探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对儿童螨过敏性哮喘缓解期进行脱敏治疗及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的长期作用,以达到长期、有效地控制哮喘。方法 1998年1月至2002年1月,对160例螨过敏性哮喘缓解期患儿采用定期粉尘螨针脱敏治疗并强化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通过2年观察,分析该组患儿哮喘急诊次数、住院次数、总IgE水平、肺功能变化的情况。结果 患儿的哮喘急诊次数、住院次数、总IgE水平明显下降,肺功能改善水平明显提高。结论 采用粉尘螨针脱敏治疗并强化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有助于螨过敏性哮喘患儿达到有效的长期控制。  相似文献   

15.
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患病和住院不仅给患儿带来身体上的痛苦,还会给患儿带来精神上的创伤.其结果将直接影响治疗的效果.因此将患儿的年龄划分为0~14岁,据其心理特点,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对患儿临床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浅谈儿科护理中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住院对患儿及家长都是一种负性生活事件,是一种较强的心理应激源。根据心理应激理论,患儿家长在患儿住院期间将产生相应的心理反应,家长的焦虑、恐惧等与患儿的心理表现是相互影响的。儿科护理对象是0—14岁的儿童,但由于儿童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有限,进行心理护理非常困难,很难达到预计的效果和目的,在护理工作中,对家长进行心理护理,通过家长及其与患儿亲密的关系和熟悉的表达方式做好患儿的心理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张燕  戴辉娟 《现代护理》2003,9(5):356-357
目的 探讨儿童复发性呼吸道乳头状瘤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 选择近3年收治的18例术后复发2次以上患呼吸道乳头状瘤的儿童,观察其手术访后的身心痰患情况,并对其术访术后相应的护理方法进行了分析,提出术访对患儿及家人的健康教育和愈复期患儿心理教育是临床护理治疗的重要环节。结果 经有效的护理措施,该组患儿手术效果良好。结论 术前、术后的有效护理措施是手术成功及提高患儿生活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儿童住院的心理、情绪变化及心理辅导方法,从而提高儿童认知能力,减轻心理压力,积极配合治疗。方法 选择住院患儿318例,分析观察依不同年龄段、不同表现而采用不同辅导方式进行针对性心理干预前后患儿心理情绪反应、表现以及合作程度。结果 经过耐心的心理辅导,恐惧和抗拒明显好转,睡眠安稳。干预前后情绪反应及合作情况:1.3岁、4~6岁两组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7。9岁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10,14岁组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对儿童因住院所产生恐惧心理进行心理干预是必要的,针对性心理干预亦是有效的,可帮助患儿克服不良心理反应,促进身心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9.
癌症儿童的临终关怀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大约有25%的癌症儿童将面临死亡,当目前的治疗措施对疾病没有任何帮助时,儿童、家属、癌症治疗专家将面对巨大的医疗、心理、精神上的挑战。儿童的临终关怀作为医护人员工作的一部分,不仅包括改善患儿生活质量、保持尊严、缓解症状,而且把患儿及家属看作一个整体,在死亡前后进行生理、社会、心理以及精神的支持。对患儿、家属需求的评估以及现实目标和希望的分析,既有助于改善患儿的临终护理,也可以增加医疗工作者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相似文献   

20.
家属健康教育在儿童寰枢椎半脱位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对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在儿童寰枢椎半脱位患儿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对20例儿童寰枢椎半脱位治疗患儿家属采用以语言、文字、图画、多媒体及行为教育等为形式的健康教育,内容包括疾病知识、安全护理、心理护理、牵引治疗、生活护理、功能锻炼及出院注意事项等。结果20例患儿在家属和医护人员共同配合下均能顺利完成治疗,随访半年无复发病例。结论对家属进行健康教育,能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保证治疗顺利进行,提高治愈率,并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