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探讨产后出血的防治措施。方法:对本院妇产科2003年1月-2008年10月产后出血6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发病原因分别为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凝血功能障碍。结论:产后出血主要病因是宫缩乏力、胎盘、胎膜滞留,针对出血病因进行预防是非常重要的。通过积极治疗妊娠并发症和合并症,合理选择剖宫产切口等措施,防止产后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前置胎盘产妇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探讨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收治的100例前置胎盘产后出血产妇资料,对导致出血的高危因素进行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年龄、剖宫产史、妊娠次数、前置胎盘类型、胎盘粘连或植入为危险因素。结论:应尽早制定防治措施,掌握产妇具体情况,加强孕期产检,选择合适时间终止妊娠,降低前置胎盘产妇产后出血的可能性,确保母婴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产后出血相关的因素,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方法:以2005年10月至2008年12月在本院住院分娩的产妇5166例作为观察对象,将胎儿娩出后24h内出血量≥500ml定为产后出血.结果:5166例产妇中发生产后出血154例,发生率2.98%,发生产后出血的病例经产妇高于初产妇(P<0.01);剖宫产高于阴道分娩(P<0.01);多胎妊娠高于单胎妊娠(P<0.01);有产前高危因素的占产后出血的83.17%.产后出血原因排位为:宫缩乏力占66.23%,胎盘因素占24.03%,软产道损伤占9.74%.结论:病理产科是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子宫收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加强孕前宣教及孕期管理,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提高医务人员助产技术是预防和减少产后出血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206例产后出血的原因,探讨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和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过去5 a中206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宫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最主要原因,胎盘滞留、软产道损伤也是致产后出血的重要原因。影响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主要是分娩中的损伤、妊娠并发症和人流引产史。产后2 h内是产后出血的高发期,对产后出血应积极采取科学而有效的治疗和预防措施。结论减少产后出血的关键在于预防和及时治疗宫缩乏力和胎盘滞留。产后出血是多种原因和多种危险因素所致,应针对具体病因综合应用药物,进行各种保守性手术是治疗产后出血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相关因素及其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94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产后出血发生率2.17%,产后出血的发生与孕产妇产次、年龄、流产次数、分娩方式、胎儿体重及妊娠合并症等因素存在相关性(P<0.05),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为子宫收缩乏力,约占73.2%,较其他原因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面筛查孕产妇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对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促进产妇预后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难治性产后出血的各种高危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 分析2009 年1 月至2010 年12 月间采用盆腔血管结扎、改良B-lynch 缝合、子宫切除法等抢救措施的10 例难治性产后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9 例剖宫产,1 例阴道分娩,9 例抢救成功.结论 产后难治性出血发生率为0.38%,相对独立的多个独立危险因素作用大小的顺位为:前置胎盘、胎盘粘连或植入、瘢痕子宫、多胎妊娠及胎儿体重≥4000g、妊娠高血压疾病、妊娠合并中重度贫血及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开展减痛分娩,降低剖宫产率,做好育龄妇女计划生育工作,适龄生育,做好围产期保健,降低中重度贫血及重度子痫前期的发生率,进而降低难治性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产后出血相关的因素,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方法:以2010年1月至2011年7月在本院住院分娩的产妇2323例作为观察对象,将胎儿娩出后24h内出血量≥500ml定为产后出血。观察产妇一般情况、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产程、分娩方式、心理因素等。采用容积法+称重法测量产后出血量。结果:2323例产妇中发生产后出血15例,发生率0.6%。产后出血原因排位为:胎盘因素者6例,占40%,宫缩乏力为5例,占33.33%,软产道损伤4例,占26.6%。结论:病理产科是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子宫收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加强孕前宣教及孕期管理,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提高医务人员助产技术是预防和减少产后出血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剖宫产组产后出血发生率高于阴道分娩组;产后出血发生原因为宫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等,以宫缩乏力居首位。结论:提高对产后出血原因的认识,针对产后出血原因及时处理,对于防治产后出血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析产后出血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提高产后出血的救治水平,降低孕产妇病死率。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29例产后出血患者的救治过程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产后出血的原因是产后宫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凝血功能障碍等,产后出血与产前高危因素的存在、分娩次数增加、剖宫产手术、晚期妊娠静滴缩宫素引产相关。结论:避免导致产后出血的原因,早期诊断,针对出血原因正确处理,能够有效降低孕产妇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探讨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寻找预防产后出血的有效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分娩产妇出现产后出血的案例。结果:在5018例中,发生产后出血189例,其发生率为3.766%,高于其他报道。结论:产后出血与分娩方式、产次、有无手术史、单-双胎均有密切关系;高危妊娠者发生产后出血风险更高。因此,应针对不同的影响因素,分别寻找有效的预防措施来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提高产科质量。  相似文献   

11.
产后出血的原因、预防及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产后出血的发生原因、预防与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妇产科自2008年2月至2009年3月28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发生原因、预防及护理措施.结果 引起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子宫收缩乏力,其次是胎盘因素、凝血功能障碍及软产道撕裂.结论 对易引起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高危人群应高度重视,预防在先,加强产前保健及产程观察及产后监护,对已发生产后出血者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加强护理,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对产后出血的有关因素的对照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6月~2008年5月所收治的150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与无对产后出血200例产妇做对照研究.结果:对照分析发现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为宫缩乏力、其次为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凝血功能问题.结论:了解产后出血的原因,并针对这些原因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对降低产妇的死亡发生率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并讨论相关的预防措施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分娩并发产后出血的142例产妇临床资料,探讨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分析,分析分娩方式、胎产次及流产等因素对产后出血的影响,并提出相应防治措施.结果:126例产后2h内发生产后出血,占88.7%.其中,宫缩乏力性出血有98例(69.0%),其后依次为胎盘因素(18.3%)、软产道裂伤(7.0%)、凝血功能障碍(5.6%).剖宫产产后出血、阴道助产产后出血发生率分别为5.10%、4.39%,均显著高于阴道自娩1.96%;有流产史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4.64%,显著高于无流产史发生率;随胎产次增加,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上述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患者均救治成功,其中,5例患者保守治疗无效,行子宫次全切除术,成功止血,无1例患者死亡.结论:宫缩乏力是导致产后出血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及时诊断、治疗是抢救产后出血的关键.同时,强化产前、产时及产后预防,加强计划生育宣教,确实降低人工流产,加强产前保健,严格剖宫产指征等措施对于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产妇产后出血资料的分析,寻求降低产后出血的因素,制定行之有效的防护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月我院产科住院产妇,产后出血达500ml以上的54例诊疗资料。结果:产后出血的54例患者经过及时诊断,细心护理,全部治愈出院。结论:产后出血重在预防,一旦发生,应及时诊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乙型肝炎孕妇产后出血特点。方法:河南省传染病医院住院分娩的妊娠合并乙肝孕妇268例,发生产后出血1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产后出血发生率5.97%,93.75%的产后出血发生在产后2h;产后出血原因为:胎盘因素、宫缩乏力、手术操作相关因素、软产道损伤、凝血功能障碍。无症状乙型肝炎病毒携带孕妇与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孕妇相比产后出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症状乙型肝炎病毒携带孕妇从产后出血原因及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来看同普通孕妇基本相似,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孕妇易发生产后出血。  相似文献   

16.
俞菊珍 《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8):158-158,245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对本院近2年78例产后出血病例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宫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最主要原因,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也是产后出血的重要原因。引起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有:多次孕产史、巨大儿、羊水过多、疤痕子宫等。结论:重视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加强宣教,有效避孕,减少人工流产,加强围产保健管理,合理减少剖宫产率,从而有效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危险因素与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近6年来收治的18例产后出血患者的分娩方式、出血原因及抢救措施。结果:出血原因中宫缩乏力占56.28%,胎盘因素占25.68%,软产道损伤占16.94%。影响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主要是分娩中的损伤、妊娠并发症和人流引产史。结论:产后出血是多种原因和多种危险因素所致,应针对具体病因综合应用药物,进行各种保守性手术是治疗产后出血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近10 a来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病例资料的分析,重新认识易致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及早预防处理,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方法收集2000—2009年在本院分娩发生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患者资料,对致产后出血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近10 a产后出血发生率逐年下降。在易致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中,产程异常、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合并贫血所致的产后出血构成比逐年下降,而胎盘因素、巨大儿所引起的产后出血构成比逐年上升。将这10 a的数据分成2组进行分析,后5 a和前5 a比较,产程异常、妊娠高血压疾病及贫血因素引起的产后出血明显减少,胎盘因素和巨大儿引起的产后出血明显增多,而剖宫产史和双胎因素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做好围生保健工作,合理膳食,正确处理产程,避免无指征剖宫产,可以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防治和处理措施。方法:本次临床观察100例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之间收治的存在产后出血倾向产妇为研究对象,所有产妇均接受系统的防治处理,回顾分析其产后出血发生原因及防治效果。结果:产后出血的主要诱发原因包括宫缩乏力、胎盘因素、产道损伤、子宫下段切口、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子宫破裂和凝血功能障碍等等,产后出血防治处理的有效率为78%。结论:存在产后出血倾向的产妇,接受积极有效的产后出血防治处理,有助于保证其生命安全和健康。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产后出血的主要因素及相应的救治措施。方法:选取48例产后出血患者,分析其出血原因,同时制定相应的救治措施。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孕妇产后出血主要的诱发因素为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及凝血功能障碍等,其中相关因素为分娩次数、分娩方式等。结论:通过对产妇产后出血相关因素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改善措施,不仅能够有效降低产妇产后出血现象,同时对促进产妇产后早日康复及改善产妇产后生活质量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