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偏头痛(Migraine)是一种原发性颅内血管运动和神经功能调节失常所引起的复发性疾病,具有病程长、间歇性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的特点。全世界有2.4亿偏头痛患者每年要经受14亿次偏头痛的折磨[1],我国1983年六大城市调查偏头痛年发病率20.2/10万,患病率523.9/10万[2]。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重度偏头痛居最常见的使人丧失工作能力的内科疾病的前20位[3~5]。中医药治疗偏头痛在减少头痛发作频率和减轻疼痛程度方面具有一定优势,而且因其用药较为安全而容易被患者接受。1临床诊断偏头痛以发作性搏动性头痛为特征,主要表现为一侧或双侧头部跳动…  相似文献   

2.
舒慧敏 《重庆医学》2012,41(22):2323-2326
偏头痛(migraine)是一种常见的伴有恶心、呕吐、畏光、畏声等症状的反复发作性头痛,是神经内科门诊最常见的原发性头痛。全世界每年有6亿偏头痛患者,18~65岁成人中每年因偏头痛的花费为1 110亿欧元[1]。头痛的反复发作给他们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导致其生活质量受损,需要足够有效的治疗。如果能找出头痛的诱发或参与因素,并避免患者再次接触,能在短期内减少头痛的发作。这也是在原发性头痛的治疗  相似文献   

3.
彭雪梅 《重庆医学》2013,42(12):1417-1419
偏头痛是原发性头痛的常见类型,具有高发病率、高患病率、低诊断率的特点。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美国女性偏头痛患病率为18.2%,男性为6.5%,大约23%家庭至少有一位偏头痛患者[1]。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将慢性偏头痛列为最致残的慢性疾病之一,类同痴呆、四肢瘫痪、严重精神疾病[1]。偏头痛反复发作,目前尚无根治手段,需要长期治疗[2]。国际上强调对偏头痛患者进行全面的、综合的治疗管理,其中对患者精神  相似文献   

4.
偏头痛是一类有家族发病倾向的周期性发作疾病。表现为发作性的偏侧搏动性头痛,伴恶心、呕吐及畏光,本病病因复杂,治疗方法较多,但各种治疗效果均不理想。本院自2004年7月-2007年3月应用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先兆性偏头痛、无先兆性偏头痛、慢性偏头痛患者与平衡功能障碍严重程度的关系。 方法 按照头痛疾患的国际诊断标准,选取偏头痛患者203 例。其中,先兆性偏头痛68 例,无先兆性偏头痛 73 例,慢性偏头痛62 例。分析3 种偏头痛亚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平衡障碍严重程度。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 平衡严重程度指标与3 种偏头痛亚型的关系。结果 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移动速度[Ol ^ R=2.96 (95%CI :1.13,9.32)P =0.021]、方向控制[Ol ^ R=1.47(95%CI :1.03,3.38)P =0.046] 是影响先兆性偏头痛患 者平衡功能障碍的重要因素;移动速度[Ol ^ R=3.76(95%CI :1.21,9.28)P =0.042]、步宽[Ol ^ R=2.45(95%CI : 1.73,6.74)P =0.009] 是影响无先兆性偏头痛平衡功能障碍的重要因素;移动速度[Ol ^ R=3.02(95%CI :1.23, 8.96),P =0.000],最大位移[Ol ^ R=1.59(95%CI :1.22,3.67),P =0.043],平均反应时间[Ol ^ R=1.89(95%CI : 1.48,5.35),P =0.041] 是影响慢性偏头痛患者平衡功能障碍的重要因素。结论 不同偏头痛亚型患者存在轻 度或持续加重的平衡功能障碍,其中移动速度是影响先兆性偏头痛、无先兆性偏头痛和慢性偏头痛患者平衡 功能障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正> 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migraine,VM)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反复发作性的眩晕疾病[1]。研究[2-3]表明, VM 在耳鼻喉科门诊的实际就诊比例高达4.2% ~ 29.3%,占眩晕类疾病的10%,是仅次于良性位置性眩晕的第二大引起反复眩晕发作的因素;其近一半患者伴随精神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症状也较其他类型眩晕更加严重。而VM的临床诊断效率并不高,不仅临床上容易被误诊[4],西医治疗也并不系统,疗效参差不齐,副作用较多。中西医结合治疗VM具有多层次、疗效显著、副作用小等优势,逐渐成为VM治疗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偏头痛机制及抗偏头痛倍半萜天然产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头痛是一种最常见的疾病,在临床上通常可分为偏头痛和紧张性头痛。偏头痛(migraine)一词来源于法语,是从希腊语“hemicrania”演变而来。偏头痛又称血管神经性头痛,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以弥散性或单侧发作、疼痛剧烈、反复发作为特征。加拿大偏头痛协会医学咨询委员会主席MarekGawel博士报道每年在世界范围内每10亿人中有2.4亿人遭受偏头痛之苦,其中妇女占多数(1∶2~4),通常在10~40岁之间发病,这种疾病已经成为21世纪社会健康的主要问题之一。1偏头痛的作用机制研究尽管偏头痛在人群中发病率较高,但这种疾病的发病机制尚无定论。因此,急…  相似文献   

8.
头痛     
先兆性和无先兆性偏头痛患者的眼球运动测量;偏头痛发作期间的QTc离散度和P波离散度;偏头痛样头痛与镰状细胞病:一项经颅多普勒研究;到美国急诊室就诊的头痛患者:人口统计学资料、病理诊断的建立和发生率;偏头痛患者接受预防性治疗后生活质量和活动受限的改善:一项前瞻性的纵向多中心研究;[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脑安滴丸治疗偏头痛的临床适应症状群,探讨中成药适应症状群的研究方法。[方法]采用观察性研究的方法,纳入394例患者,治疗4周后,对一般情况、疾病史及全身四诊信息进行评价,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研究脑安滴丸治疗偏头痛的中成药临床适应症状群。[结果]具备以下特征有效性相对较好:偏头痛伴纳差;具备以下特征有效性相对较低:内向型性格、劳累后加重、中午头痛发作、少腹胀满窜痛。[结论]中成药临床适应症状群是以中医病机为内涵,一般情况、中医症状及西医学症状为表现的概念,可以准确判断偏头痛的中成药适应症状群及非症状群,对于中成药的合理使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2012年巴拉尼协会和国际头痛协会发布了主要针对成人的前庭性偏头痛和可能的前庭性偏头痛诊断标准[1],其中前庭性偏头痛诊断标准被纳入国际头痛疾病分类第3版(测试版)(ICHD-ⅢB)中[2],并在2018年出版的国际头痛疾病分类第3版(ICHD-Ⅲ)中继续保留[3].虽然临床上也使用上述标准对儿童患者进行诊断,但巴拉尼协会一直没有正式发布儿童前庭性偏头痛诊断标准或可能的前庭性偏头痛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1.
孙莉 《实用医技杂志》2010,17(3):285-286
<正>随着社会进步和医学发展,许多疾病已得到有效控制,但交通事故伤却有增无减。全球约有1亿家庭有成员因道路交通事故而致死致残[1]。交通事故全世界每年死亡人数约70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林咸明教授针药结合治疗月经性偏头痛的诊疗思想及临床经验。[方法]通过跟师临诊,收集典型病案,从“针灸止痛调神”“遣方调体固本”两方面,分析总结林师运用针灸结合经方辨治月经性偏头痛的诊疗思想与临床经验,并附医案一则加以验证。[结果]林师认为,月经性偏头痛的病因病机主要是气血不通,阻滞经络;气血虚损,脑窍失养。林师强调治疗本病需要明分期、辨虚实、调体质、重病证,针灸与方药并举,将“镇痛”“调神”贯穿整个治疗过程,最终疼痛得止、神志得安、冲任调和、正气自得。文末所举验案为产后冲任失调、枢机不利所致之经行头痛,以针刺疏通经络、止痛调神,方药疏肝解郁、调补冲任,针药相合,终得良效。[结论]林师治疗月经性偏头痛,紧扣不通、不荣之病机,针刺重视调神,选方结合经典,将针灸外治法和中药内服法相结合,拓宽了诊疗思路,其经验值得借鉴与推广。  相似文献   

13.
偏头痛是以一侧或双侧发作性搏动性头痛为特征的常见脑血管疾病。近年来,临床上一些新老药物治疗偏头痛报告颇多,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血尿患者尿红细胞形态结果的分析,探讨尿红细胞形态对血尿来源诊断的意义。[方法]检测本院确诊为肾小球疾病和非肾小球疾病患者血尿中的红细胞数目和形态,比较不同疾病血尿红细胞的分布情况。[结果]肾小球性疾病77例,检出畸形红细胞63例,混合形红细胞10例,正形红细胞4例;非肾小球性疾病68例,检出正形红细胞56例,畸形红细胞7例,混合形红细胞5例。肾小球性血尿患者检测出尿畸形红细胞为81.8%,而非肾小球性血尿患者则仅有10.3%,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尿红细胞形态对区分血尿来源、鉴别肾小球性血尿和非肾小球性血尿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5.
偏头痛是一种反复发作性头痛,病因及发病机制十分复杂。目前普遍被认可的有血管学说、神经学说、血管神经联合学说等。各种学说最终都认为体内化学物质和炎性反应介质的释放与偏头痛发作有关。本文拟通过测定偏头痛患者间歇期及发作期的血清镁浓度变化,以探讨其在偏头痛发病中的作用。1临床资料2004年我院门诊和病房治疗的偏头痛患者34例(偏头痛发作组),男16例、女18例;年龄9~54岁,平均33.1岁;均符合2003年《国际头痛学会关于头痛疾病的分类(第2版)》中头痛的诊断标准[1];病史2个月至12年(平均4.1年)。其中典型偏头痛17例、普通型偏头痛17例…  相似文献   

16.
偏头痛是神经科常见的疾病,多数反复发作后不遗留神经功能缺损。但却有部分病人在偏头痛的病程中伴随脑卒中的发生。偏头痛和中风都能产生一系列头痛、神经缺损和脑血流改变的联合病征,给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1988年国际头痛协会(IHS)在偏头痛亚型的分类中对偏头痛性梗塞(migrainousinfarction)作出规定:为一种或多种偏头痛先兆的症状持续7d未完全恢复和/或合并神经影像学出现缺血性损害的证据[1]。目前相关的研究国内报道很少,本文报告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住院病人2例,诊断符合偏头痛性梗塞,并结合文献进一步探讨偏头痛与脑卒中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7.
头痛     
偏头痛和慢性紧张型头痛患者弥散毒性抑制性控制的异常调节作用,A型肉毒杆菌毒素预防治疗慢性紧张型头痛的多中心、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平行分组研究,先兆性或无先兆性偏头痛患者皮质兴奋性的客观评估,一项瑞典学龄儿童头痛诊断和症状的3年随访研究,常压性低氧和硝酸甘油是偏头痛的诱发因素,儿童和青少年偏头痛和紧张型头痛临床特征、分类和预后的一项长期随访研究[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郑安海 《重庆医学》2013,(24):2925-2928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慢性疾病,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在欧美人群患病率为10%,男性为6%~8%,女性为12%~14%,婴幼儿及青少年为5%,高峰年龄是35~45岁[1-2]。2011年中国一项偏头痛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人群患病率为9.3%,男性为5.0%~6.9%,女性为11.5%~14.1%[3]。WHO将慢性偏头痛与四肢瘫痪、精神病、痴呆列为21世纪4大慢性致残疾病。  相似文献   

19.
荆莹  宋香谆  韩勖  齐玲芝 《吉林医学》2023,(4):1084-1088
<正>反流性食管炎(RE)是指胃内容物(主要是胃酸)反流进入食管而导致食管黏膜损害的一种慢性疾病[1],是胃食管反流病(GERD)中较为严重的一种类型。在一些患者中,RE可演变为巴雷特食管(BE),每年BE患癌的风险约为0.5%[2]。此外,85%的食管腺癌发生在BE患者中[3]。流行病学调查显示,RE在西方的患病率为10%~25%,在亚洲为5%~17%[4]。目前,RE的传统治疗药物以质子泵抑制剂(PPIs)为主。  相似文献   

20.
去痛片为一复方解热镇痛药,用于感冒引起的发热、关节痛、神经痛、头痛以及偏头痛、痛经等轻至中度疼痛^[1]。国内很少见长期服用导致中毒性脑病的报道,现将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例疑似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