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7 毫秒
1.
目的观察面三针为主治疗小儿面瘫临床疗效。方法 19例面瘫患儿采用针刺面三针(合谷、翳风、地仓透颊车)等穴,留针20min,每日1次,治疗5d休息2d。早期用浅刺、轻刺激、泻法;中后期用补法,透针。结果治疗13~38d;总有效率94.74%(18/19)。结论面三针治疗小儿面瘫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耳三针提插补法治疗小儿肾精亏虚型听力障碍的疗效。方法收集2017年8月至2019年7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小儿肾精亏虚型听力障碍患儿4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2例。治疗前测试听性脑干反应(ABR),观察组针刺患侧听宫、听会、耳门穴,施以重插轻提补法;对照组选取与观察组相同的穴位,不施手法仅留针30 min后出针。两组均以30 d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7 d,治疗2个疗程后复查ABR,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2.7%(16/22),高于对照组40.9%(9/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三针提插补法可有效减低肾精亏虚型患儿听力障碍的严重程度,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刺、艾灸、拔罐三法对小儿面瘫的治疗效果。方法 46例面瘫患儿采用针刺、艾灸、拔罐的中医综合治疗方法,20d为1个疗程,治疗1~5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患儿肌电图变化及治疗效果。结果 46例患儿痊愈38例,显效8例,总有效率为100%。治疗后原来失神经支配的肌纤维重新得到神经支配,使受障碍的神经功能恢复常态。结论针刺配合艾灸、拔罐法治疗小儿面瘫,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电针对小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小儿脑瘫患儿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0例,实施常规针刺疗法,且以头针功能区、体穴为主,30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观察组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电针,30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治疗后对比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总有效率76.56%(23/30),对照组总有效率56.56%(17/3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相关穴位进行针刺联合电针治疗,可明显增加对脑部营养和血液的供养,有利于脑瘫患儿的脑部血流量,加强大脑供血效率,有效改善脑瘫患儿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和分析电针结合鼠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治疗儿童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湖南省儿童医院儿科门诊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周围性面瘫患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儿予以电针治疗,连续治疗6d,休息1d,7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鼠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治疗,每周治疗3次,3次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治疗前后采用Sunnybrook面神经评定系统(SFGS)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两组组内治疗前后SFG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SFG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表情肌瘫痪、口眼歪斜、吹气漏气等面部神经功能均明显改善,观察组患儿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治疗儿童性周围性面瘫优于传统针灸治疗方式,对改善患儿面部神经功能具有良好的功效,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电子生物反馈仪结合面部按摩及针刺治疗儿童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 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湖南省儿童医院收治住院的周围性面瘫患儿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药物和物理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进行电子生物反馈仪结合特殊面部按摩及针刺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护理方法给予心理护理、眼部护理、口腔护理、饮食护理、生活护理,并指导患儿康复锻炼。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显效率为97.1%(34/35),高于对照组77.1%(27/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子生物反馈治疗、面部按摩、针刺治疗在临床上对儿童面瘫的联合应用,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头针五项为主治疗孤独症临床疗效。方法15例孤独症患儿采用头针五项(智三针、四神针、颞三针、脑三针、颞上三针)为主,配合西医干预疗法治疗。4个月1个疗程,1个疗程后判定疗效及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评分。结果15例孤独症患儿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3.33%(11/15)。治疗后CARS评分为(37.40±6.59)分,低于治疗前(43.73±5.3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头针五项为主治疗孤独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推拿疗法治疗小儿咬(吮)指甲癖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5例患儿采用推拿疗法,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揉耳后高骨四大手法,并进行脏腑点穴。6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评定治疗效果。结果痊愈9例,显效11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2%。结论推拿治疗小儿咬(吮)指甲癖可起到身心同治的目的,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喜炎平注射液佐治小儿大叶性肺炎的疗效。方法 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0日辽宁省彰武县妇幼保健院就诊的大叶性肺炎患儿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采用对症支持、平喘、止咳、祛痰、吸氧等常规治疗和抗生素静脉滴注的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和基础治疗上加用喜炎平注射液静脉滴注,每日1次,7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儿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88%(31/32),优于对照组75.00%(21/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喜炎平注射液佐治小儿大叶性肺炎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将301例喘息性支气管炎住院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151例和对照组150例,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分阶段辨证加用中药口服,6~10d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患儿咳嗽、气喘肺部啰音及哮鸣音变化情况?峁」鄄?组患儿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能够显著提高疗效,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分类分期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合并心律失常临床疗效。方法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7月至2015年4月收治住院的病毒性心肌炎患儿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常规西医营养心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中医分类分期辨证中药汤剂口服治疗。两组患儿疗程均为1个月,应用中医临床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及治疗前后心肌酶指标评定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7%(36/38),显著高于对照组70.3%(26/3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心肌酶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观察组治疗后其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分类分期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合并心律失常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分期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门诊2013年3月至2014年12月收治肺炎支原体感染咳嗽患儿120例,随机分为中医治疗组、西医治疗组及中西医治疗组各40例。中医治疗组给予中医分期治疗。初期以解表驱邪、清热化痰,或和解少阳为法,治疗1个疗程;中期以理气化痰、活血化瘀,佐以清热解毒为法,治疗1个疗程;恢复期以补益气阴,调和营卫,清除余邪为法,治疗2个疗程。西医治疗组给予口服阿奇霉素干混悬剂治疗,服用3d,停4d。中西医治疗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分期治疗。3组患儿均以7d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治疗后随访2个月。观察3组治疗7、14、28d后咳嗽、咳痰症状积分,主症、次症积分的改善情况;观察治疗后及随访2个月后MP-IgM转阴率;观察3组临床疗效。结果 (1)治疗前后疗效比较:治疗7d后,中西医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中医治疗组、西医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中医治疗组与西医治疗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7)。治疗14d后,中西医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西医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中医治疗组总有效率与西医治疗组、中西医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7)。治疗28d后,3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MP-IgM转阴率比较:治疗后3组MP-IgM转阴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个月后3组MP-IgM转阴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治疗组MP-IgM转阴率明显高于中医治疗组及西医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而中医治疗组与西医治疗组MP-IgM转阴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7)。结论在西医阿奇霉素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医分期疗法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咳嗽在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方面,治疗有效,且明显优于单纯中医分期治疗及单纯阿奇霉素治疗。中医分期治疗本病的中期疗效优于阿奇霉素治疗,而早晚期疗效比较,两组治疗方法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推拿治疗小儿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 106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中药增液汤加减治疗,观察组在口服中药基础上给予小儿推拿治疗,10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1%(52/5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0%(44/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推拿治疗小儿便秘临床疗效确定,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67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儿按住院先后顺序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炎、抗病毒、营养心肌治疗,口服辅酶Q101mg/(kg.d),分3次口服,连用1个月,14d为1个疗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黄芪注射液1mL/kg,每日1次静脉滴注,14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其症状、体征、心电图、心肌酶谱,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双黄连粉针联合思密达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95例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给予口服思密达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双黄连粉针治疗,均7d为1个疗程。观察临床疗效、止泻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8%(46/48),明显高于对照组76.6%(3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止泻时间为(3.4±0.8)d,明显低于对照组(4.8±1.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观察组有1例发生荨麻疹,经停止治疗后荨麻疹消失。结论双黄连粉针联合思密达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方法将78例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采用西医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药汤剂口服,疗程7d。观察治疗效果及临床痊愈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5%(39/40),对照组总有效率78.9%(30/38);观察组临床痊愈时间(6.5±2.9)d,对照组(8.9±3.0)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清宣止咳颗粒治疗小儿急性咳嗽病(风热证)的疗效。方法将300例小儿急性咳嗽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200例与对照组100例,对照组予以抗感染、化痰止咳等一般基础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清宣止咳颗粒,疗程5d,1个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患儿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判断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195/200),高于对照组82.0%(82/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积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结论清宣止咳颗粒治疗小儿急性咳嗽病(风热证)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康复新液治疗小儿口腔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口腔溃疡患儿50例(溃疡面为112个),随机分成观察组(康复新液)和对照组(冰硼散),疗程为7d。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治疗期间的患处局部疼痛的变化及溃疡愈合情况,以及对进食的影响。结果疗程结束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8.89%(48/54),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0.69%(41/5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新液治疗小儿口腔溃疡有显著疗效,可减轻局部症状,促进溃疡愈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传统给药基础上配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小儿腹泻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医院儿科收治的腹泻病患儿6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应用传统方法治疗即给予口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蒙托石散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配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3d为1个疗程。治疗3d后观察两组大便次数及性状和两组疗效、痊愈时间、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大便次数及性状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8%(30/32),显著高于对照组71.9%(23/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痊愈时间为(5.0±0.9)d,短于对照组(7.0±1.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中医离子导入治疗小儿腹泻病能够缩短疗程,且疗效好,方便无痛苦,未见不良反应,是治疗小儿腹泻病的一种有效途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中医治疗小儿周围性面瘫的研究现状,为形成规范的中医治疗规范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制定原始文献的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及检索策略,检索2004~2014中国知网数据库、重庆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并获取全文,从临床应用角度对中医常用治疗方法、治疗效果以及影响疗效的因素等方面进行文献归纳、整理。结果中医治疗小儿周围性面瘫主要方法有针刺法、灸法、推拿按摩法和中药内服法,其中以推拿按摩方法为主的有3篇,以针刺方法为主的有11篇,以中药内服为主的有3篇,采用综合疗法的有10篇。结论中医药疗法治疗小儿周围性面瘫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在规范治疗等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