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在对中风后偏瘫患肢肿胀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中药熏洗配合针灸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7月~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接受中风后偏瘫患肢肿胀治疗的患者12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分别给予中药熏洗配合针灸治疗和单一针灸治疗,观察和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中风后偏瘫患肢肿胀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中药熏洗配合针灸治疗的运用提高了临床治疗的有效率和质量,促进了患者的更好康复,具有较为显著和理想的效果,是首选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刘素惠 《辽宁中医杂志》2011,(11):2207-2208
目的:探讨中药熏洗配合针灸治疗中风后偏瘫患肢肿胀的疗效观察。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中药熏洗配合针灸)、西药组、针灸组各40例,采用相应治疗方法,每天1次,10天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患肢肿胀情况。结果:治疗组、西药组、针灸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7.5%、82.5%、80.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西药组和针灸组(P<0.05)。结论:结合中医理论指导原则,中药熏洗配合针灸治疗可温通经脉、调和气血、经络通畅则水肿消退,为治疗中风偏瘫后水肿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风偏瘫后患肢水肿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将我科收治的90例中分后偏瘫患肢肿胀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针灸配合中药熏洗,对照组采用西药口服利尿药,治疗十天后比较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2%,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水肿症状积分比较,观察组患者患肢压之凹陷、皮肤湿冷、对肢体功能的影响、总分值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疗法配合中药熏洗治疗中风后偏瘫患肢肿胀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配合艾灸治疗中风偏瘫后患侧肢体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中药熏洗配合艾灸)、艾灸组、对照组。采用相应方法治疗,10天为1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患肢水肿情况。结果治疗组、艾灸组、西药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85%,77.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西药组和针灸组(P0.05)。结论中药熏洗配合艾灸治疗中风后患肢水肿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冯琳  聂亚娥  安军明 《陕西中医》2012,(9):1203-1204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治疗中风偏瘫后肢体肿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中风偏瘫后肢体肿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内科常规治疗及肢体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刺配合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对患肢进行治疗,10d为1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患肢的周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肢的周径明显减小,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7.8%,对照组总有效率7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配合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能明显改善中风偏瘫后肢体肿胀。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中风偏瘫后患肢出现肿痛患者的治疗中给予针灸、中药沐足的效果。方法分中风后偏瘫后患肢出现肿痛的83例患者为2组,38例接受常规西医治疗为西医组,45例接受基于常规西医治疗给予针灸、中药沐足为中医组,对照两组患肢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中医组肿痛评分明显较西医组低,中医组实现了95.6%的总有效率,相较于西医组的7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中风偏瘫后患肢出现肿痛的患者施予针灸治疗,同时给予巾药沐足效果显著,可使患者患肢肿痛症状得到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随机对照试验,探索十二井穴点刺放血配合中药熏药治疗中风偏瘫后患肢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偏瘫后患肢水肿的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患肢十二井穴点刺放血,配合患肢中药熏药治疗(科室自拟经验方),对照组采用口服西药氢氯噻嗪结合患肢气压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疗效(P0.05)。结论:十二井穴点刺放血配合惠肢中药熏药治疗中风后偏瘫患肢水肿的疗效优于口服西药氢氯噻嗪结合惠肢气压治疗,且副作用较对照组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药封包结合针灸推拿及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患肢水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9月~2017年12月接收的68例中风后患肢水肿患者资料加以探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4例;对照组予针灸推拿配合现代康复训练治疗,实验组在上述基础上联合中药封包治疗,比对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后VAS(1.34±0.02)分比对照组低(P0.05);实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7.06%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中风后患肢水肿行中药封包结合针灸推拿及康复训练治疗可取得确切疗效,有效减轻患者患肢水肿及疼痛感,可被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配合推拿和积极护理治疗中风后偏瘫恢复期的疗效.方法:将160例缺血性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及中医针刺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中药熏洗配合推拿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对2组患者均进行积极护理,共治疗28d.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上肢运动功能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5%,对照组为72.5%,治疗后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药熏洗配合推拿治疗中风后偏瘫恢复期效果明显,且经济、简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联合地奥司明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80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I、Ⅱ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对症处理,治疗组在常规处理基础上予以中药熏洗和地司奥明片口服治疗,治疗4周后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疼痛、水肿、患肢运动功能和手功能)及整体疗效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肢疼痛、水肿评分有显著性下降,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患肢运动功能、手功能评分也显著提高,观察组较对照组提高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0.0%,对照组总有效率70.0%,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熏洗联合地奥司明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疗效显著,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曲红岩  刘艳芳  吴焕淦 《陕西中医》2013,(12):1609-1611
目的:中药薰洗配合针灸及康复训练法对脑中风肢体瘫痪患者临床疗效。方法:中药熏洗配合针灸及常规康复训练法治疗的60例脑中风后遗症患者作为治疗组,60例常规康复训练的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3.3%.对照组总有效率58.3%,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Fugl-Meyer指数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治疗脑中风患者偏瘫后遗症方面,中药熏洗配合针灸及常规康复训练法提高了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手十二井刺络放血配合中药熏洗治疗中风偏瘫后患肢水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朝坚  李金香  刘智  娄必丹 《中国针灸》2007,27(12):889-891
目的:探寻治疗中风偏瘫后患肢水肿的最佳方法。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刺络组、西药组各40例。刺络组采用手十二井刺络放血配合中药熏洗,西药组采用口服利尿药,分别治疗10天后观察疗效。结果:刺络组总有效率为85.0%,西药组总有效率为70.0%,刺络组疗效优于西药组(P<0.05)。2组治疗前后水肿症状积分比较,刺络组压之凹陷、皮肤湿冷、对肢体功能的影响、总分值改善情况明显优于西药组(P<0.05);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刺络组肢体瘫软、气短乏力、舌质暗淡、总分值改善情况明显优于西药组(P<0.05)。结论:手十二井刺络放血配合中药熏洗治疗中风偏瘫后患肢水肿的临床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正>患肢水肿是中风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高达12.5%~74.1%[1]。中风后偏瘫肢体水肿常因血液循环障碍或神经营养不良所致,严重者可影响康复训练,导致病程延长[2],应给予足够重视和积极治疗。笔者对2013年1月~2014年5月本院收治的中风偏瘫后患肢水肿患者给予中药熏洗配合西药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吴洲 《亚太传统医药》2014,10(19):88-89
目的:探讨运动手法、中药熏洗联合针灸理疗用于治疗颈肩腰腿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20例颈肩腰腿痛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针灸理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运动手法及中药熏洗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60.0%,研究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关节功能评分为(92.1±2.4)分,对照组为(70.1±2.6)分,两组患者治疗后关节功能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洗联合运动手法及针灸理疗应用于治疗颈肩腰腿痛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单纯针灸理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复元通络液熏洗联合西药口服治疗中风后偏瘫肢体肿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的中风后偏瘫患肢肿胀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8例。对照组口服氢氯噻嗪片(每次10 mg,每日2次)和螺内酯片(每次20 mg,每日1次),2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元通络液(当归、赤芍、川芎、桂枝、牛膝、鸡血藤、丹参、伸筋草、透骨草)熏洗,每日1剂,水煎,药汁温度严格控制在35~45℃,先熏后洗,每次熏洗20 min,每日2次,10 d为1个疗程,每2个疗程之间需休息1 d,连续治疗3个疗程。两组均连续治疗1个月,并于治疗结束后3个月进行疗效判定。结果:治疗组痊愈19例,显效15例,有效8例,无效6例,有效率为87. 50%;对照组痊愈12例,显效13例,有效9例,无效14例,有效率为70. 83%。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组出现治疗相关的低钾、低钠血症6例,对照组出现治疗相关的低钾、低钠血症7例。两组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复元通络液熏洗联合西药口服治疗疗中风后偏瘫肢体肿胀有较好疗效,安全可靠,易操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蒙药熏洗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肢体肿胀的效果。方法:7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用蒙药熏洗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4.3%、对照组8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蒙药熏洗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肢体肿胀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对中风偏瘫后遗症患者采用中医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76例中风偏瘫后遗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系统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医针灸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能力评分、运动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BI、MAS、SS-QOL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有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1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中风偏瘫后遗症患者采用中医针灸治疗,能有效促进患者患肢功能的恢复,疗效显著,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中药熏药联合针灸对中风病人恢复期肩手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抽取2013年11月-2016年1月期间到我科进行就诊的82例肩手综合征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中药熏药联合针灸方法,比对两组病人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病人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2.68%和70.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比较两组病人疼痛、肿胀及上肢功能评分指标,观察组上述评分均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较大(P 0.05)。结论:中风病人恢复期肩手综合征在临床中可采用中药熏药联合针灸进行治疗,效果良好,疼痛、肿胀症状得以有效缓解。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缪刺法联合中药熏洗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8月北京中医药大学房山医院月华分院康复科收治的脑卒中后SHS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信封简单随机法1:1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缪刺法联合中药熏洗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联合中药熏洗治疗。评价2组患者患侧上肢疼痛情况、运动功能及肿胀程度。结果:2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患手肿胀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评分、巴塞尔指数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2周和4周观察组患者VAS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评分、巴塞尔指数评分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4周后在改善疼痛、患手肿胀程度、运动功能及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效果最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缪刺法联合中药熏洗可减轻卒中后SHS患者患肢疼痛,提高运动功能并缓解肿胀程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药外洗治疗中风后遗症患肢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中风后遗症患肢水肿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运用活血通络外洗方外洗;对照组采用步长脑心通121服。4周后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88%,对照组为76.67%,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外洗治疗中风后遗症患肢水肿疗效好,优于口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