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多发病。颈椎的退行性变可能影响脊髓、神经根、椎动脉及交感神经,因而表现出多种多样的临床症状,形成几种不同类型的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是颈椎病的一种类型,颈椎病患者中40%属此类型,其发病率仅次于神经根型颈椎病,严重危害中老年人的健康。本研究观察了CSA血液流变学状态及复方丹参直流电导入治疗对其影响。  相似文献   

2.
社会心理因素对冠心病发病影响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125例经冠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与165例对照进行职业类型、负性生活事件、A型性格等社会心理因素及冠心病相关的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的观察和分析,结果提示:职业类型是与脂代谢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相关的变量之一,负性生活事件所致应激反应表现出的神经内分泌和血液流变学改变与致死性心血管病发作有关,而 A 型性格者相应血液理化指标的特点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及冠心病的促发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3.
冠心病患者行为类型与纤溶激活系统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行为类型冠心病患者之间纤溶激活系统的变化。方法:用A型行为问卷评定81名冠心病患者和59名健康人群,用发色底物法测定他们血浆的纤溶激活系统中PAI-1、t-PA活性。结果:冠心病患者比正常人群的PAI-1活性上升,t-PA活性下降;这种改变在不同行为类型之间比较,A型行为类型比非A型行为类型的冠心病患者PAI-1的活性升高而t-PA活性降低.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浆中PAI-1活性上升,t-PA活性下降,这一特点还与A型行为有关。  相似文献   

4.
胃电图与中医临床廖妙娥(深圳市中医院)胃电图表现波幅在中医临床上可分为四种类型。一、脾虚型。脾虚型不论是气虚型、阴虚型或虚寒型,胃电图的表现为低频、低幅波[见浅表性胃炎]如病人脾气虚、阴虚较甚或虚寒较甚者见胃电图波幅更低频、低幅波,甚则如直线一般[见...  相似文献   

5.
 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的Henrik Clausen教授等发现两种新型酶可以有效将A、B和AB型血转换为O型,而O型血可以作为任何血型患者的输血来源。近期出版的Nature Biotechnology上刊登了这一最新研究成果。 Clausen教授的研究组筛选了来自细菌和真菌的2500份提取物,以检测其裂解A和B抗原的能力。新近发现的B抗原裂解酶是从咖啡豆中发现的B抗原裂解酶效率的近1000倍。同时发现的A抗原裂解酶使得所有类型的血液均可用于血液转换。研究人员希望这些酶可以在世界范围内增加血制品的供给,并且提高输血的安全性。目前正在计划实行关于血液转换安全性和有效性的临床试验。 ABO血型系统基于红细胞表面是否存在糖基抗原A和B。而在O型血的血细胞表面两种抗原均不存在,因此向各种血型患者输注O型血细胞均是安全的。但对于A、B和AB型血而言,向患者输注不同类型的血细胞则会造成致命的免疫反应。关于这种抗原剥脱的设想则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在咖啡豆中发现的一种酶可以除去血细胞上的B抗原。早期的临床试验提示,通过这种酶处理的血液可以安全地向各种血型患者输注。但是由于酶的效率偏低,因此难以大规模推广并应用于临床。 实际操作中,最重要的意义莫过于避免输注不同类型血液造成的严重溶血反应。由于这种酶的靶点正是造成剧烈溶血反应的A、B抗原,随着抗原的裂解,出现溶血反应的可能几乎不复存在。此外,此项技术的广泛应用可以大大缓解O型血的短缺。通常,在所有紧急情况下,由于没有时间确定患者的血型,输注O型血常作为首选。因此O型血虽然是最常见的血型,但是常常短缺。而此项技术可消除不同献血者之间血型的差异,提高血液制品的利用率。 目前,一家名为ZymeQuest的公司正在准备将此项技术商业化。初步的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如果整个过程进展顺利,此项技术有望在几年内投入市场。  相似文献   

6.
冠心病(CHD)患者存在凝血和纤维蛋白溶解失衡,主要表现为凝血功能增强及纤维蛋白溶解降低,从而导致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本文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Fg)、D-二聚体(D-D)、血小板最大聚集率(PAGM)和血小板平均体积(MPV),旨在为不同类型对冠心病分析和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隐匿型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性变化及意义黄贵湘通过观察,发现隐匿型冠心病患者血小板粘附率、纤维蛋白原显著增高,这一病理变化与冠心病慢性缺血以及急性缺血的主要病理基础相一致,并且与症状型冠心病的血液流变学的主要改变也不尽同,这对我们认识和治疗隐匿型冠心病、...  相似文献   

8.
伴有酸性麦芽糖酶缺乏的Ⅱ型糖原累积病临床上有三种年龄型(婴儿型、少年型、成人型—译者注)。尽管酶的缺陷相同,但临床上明显差异尚无令人满意的解释。本文报道发生在一个家庭中的二种不同类型的酸  相似文献   

9.
自1978年美国心脏和血液研究所正式确立A型行为类型为冠心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以来,许多学者就其发病机理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1]。但以往的研究多局限于组织细胞水平,缺少应激强度与冠心病相关程度的对比研究。鉴此,本研究试图从分子生物学层面探讨心理行为...  相似文献   

10.
214例心脑血管病的血液流变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血液流变学检测是当今研究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肝病和肿瘤等多种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对不同疾病的中医证型(特别是血瘀证)的重要研究手段,并区对上述病证的诊断和药物疗效评价均具有重要意义。我们从1996年7月月至1997年12月对214例各类型心脑血管病患者进行了血液流变学有关指标的检测,以总结不同病种间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变的不同特点。1资料和方法1.1对象病人来源于本科门诊及住院患者共214例,年龄39~82岁,平均年龄58.7岁。其中冠心病83例,男52例、女31例,年龄41~75岁,平均年龄58.9岁;肺心病20例,均为男性,年龄48~…  相似文献   

11.
334例心脑血管病血液流变性变化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34例冠心病、高血压、肺心病及脑梗塞4种心脑血管病的血液流变性研究显示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血液粘滞性、浓稠性、聚集性、凝固性和血脂值的改变。4种心脑血管病的病因和症状虽各异,但在血液流变学的病理生理变化均相类似。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冠心病为例分析青壮年期与老年前期、老年期人群522例的血液流变学改变特点。发现随增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升高。因此认为冠心病的发生是机体综合衰老过程中心血管与血液系统衰老的表现,危险因素只起促进作用。因此冠心病是一种衰老性疾病。本文证明:老年前期是血液粘滞性和凝固性由正常转变为异常的重要时期,也是发生冠心病的重要时期。延缓和防止机体综合衰老和心血管、血液系统的衰老是预防冠心病的重要措施。血液流变学疗法也是抗衰老和防治冠心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讨论颌骨肿瘤在放射影像学CT和普通平片中的表现,为临床诊断找到更有力的证据。方法回顾2004年3月~2013年3月,41例颌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CT和普通平片两种不同检查方式中,检查到的肿瘤部位、类型与术中所见进行对比,看哪种检查方式更符合术后结果。将各类型肿瘤的CT表现列举,为日后临床诊断提供证据。结果不同肿瘤类型,其边缘、密度、骨质变化和是否含软组织肿块CT检查表现不同,肿瘤部位、结构分型CT检查与术中比较,吻合度达100%。结论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结合CT检查,可明确判断颌骨肿瘤的部位、类型,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液中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变化及与患者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心内科住院患者389例,依CASS诊断标准分为非冠心病组(Non-CHD组,n=72)和冠心病组(CHD组,n=317),CHD组患者根据不同的疾病类型分为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NSTEMI组,n=76)、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STEMI组,n=91)、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组,n=63)和稳定型心绞痛组(SAP组,n=87);再依据Gensini评分分为轻度组(LD组,Gensini≤30分,n=121)、中度组(MD组,30NSTEMI组>UAP组>SAP组,而NLR水平为STEMI组>UAP组>NSTEMI组>SAP组(P均<0.01)。不同严重程度三个亚组患者血液中sST2和NLR水平呈SD组>MD组>LD组趋势(P均<0.01)。sST2和NLR水平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显著正相关(r=0.77、0.72,P均<0.01)。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液中sST2和NLR水平升高,且其水平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冠心病A型行为干预前后的有关血液指标变化的对比研究。方法将128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区别在于加不加心理行为干预,其他临床常规治疗相同。干预与治疗前后均观测有关血液指标并对比,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观察组比对照组下列指标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差异A型行为改善(P<0.01);血清胆固醇(TC)降低(P<0.05);全血及血浆粘度降低(P<0.05);血浆肾上腺素(E)及去甲肾上腺素(NE)降低(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进行A型行为干预有助于改善有关血液指标,同时可缓解心绞痛症状,ECGST-T好转。  相似文献   

16.
葛根素对冠心病患者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葛根素对冠心病患者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的作用。方法43例冠心病患者给予葛根素200~400mg,加入5%葡萄糖250ml静滴每日1次,10~14d为1疗程。治疗前后分别检查血液流变学、甲襞微循环及心电图。结果(1)葛根素可明显改善冠心病患者胸痛、胸闷、憋气、心悸等症状及心电图缺血性ST~T表现。(2)葛根素可明显降低甲襞微循环各项积分值及总积分值,可使微血管、微血流、微血管周围状态均有明显改善,表现为毛细血管密度增加,输入枝、输出枝口径扩大,流速加快。(3)葛根素可明显降低血液粘度。结论葛根素可显著改善冠心病患者的甲襞微循环、降低血液粘度、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从而抗心绞痛。治疗冠心病疗效确切、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临床中冠心病患者的心理表现。方法选取同期于我院进行冠心病治疗的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然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结果患者在心理分析干预后心理状态都有所好转,且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中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较高,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冠心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存在着不同程度上的心理问题,心理护理对冠心病的治疗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血液流变性检测对冠心病防治的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血液流变性检测对冠心病防治的意义朱纯贞1程丽兰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性改变已为公认,但在临床医学领域中应用并不广泛。本文研究强调此检查鉴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治疗、预后方面的意义,可作为心血管疾病的常规检查之一。1资料与方法采用国产SDZ-4型自动电子计...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中轴索损伤的影像学诊断特点,临床治疗及治疗预后。方法对本院近2年接诊治疗的64例急性颅脑损伤经证实属于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系统的回顾性分析。结果影像学诊断上,按照不同的影像学表现将患者分为中央型、周围型、脑干型、肿胀型还有混合型五种类型。所有患者根据病情及时治疗,治疗后按照GCS评分进行效果评价,其中有31例恢复良好,占48.44%,有18例出现了中度残疾,占28.13%,有6例出现重度残疾或者属于植物性生存,占9.38%,有9例出现死亡,占14.06%。结论临床对于急性颅脑损伤要结合患者临床的表现及影像学诊断特点,出血灶分布等对病情做出及时诊断,及时诊疗,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改善患者治疗预后,确保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冠心病心肌缺血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胸痛、心慌、胸闷、气短等症状。心电图表现主要为ST—T改变。我院自2003年以来采用体外反搏综合治疗96例冠心病心电图ST—T改变,取得了较为肯定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