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我院自 1996~ 1999年对 8例硬膜外血肿碎骨片拼合成形、硬膜与骨膜网状固定术治疗小儿硬膜外血肿、伴部分碎骨脱落的患儿进行颅骨缺损修补术 ,获得满意效果 ,现介绍如下 :本组共 8例 ,男 6例 ,女 2例 ,年龄6个月~ 10岁。致伤原因 :高处坠落伤5例 ,车祸 3例。CT颞部硬膜外血肿6例 ,其他部位 2例。骨折类型线型骨折6例 ,粉碎性骨折 2例。由于小儿硬膜中动脉未发育 ,颅骨上无动脉沟 ,骨皮质菲薄 ,板障丰富 ,受伤后易致颅骨骨折 ,板障的出血是形成硬膜外血肿的原因 ,由于小儿的颞肌未发育 ,与颅骨连接疏松 ,受伤后 ,形成头皮血肿 ,使外板与…  相似文献   

2.
患儿 :女 ,11个月。因左臀部肿块11个月入院。患儿生后即发现左臀部肿块 ,后逐渐增大增多 ,曾在乡诊所“热敷”治疗未见疗效。体检 :T 37.5℃ ,R 18次 /min。轻度贫血貌 ,浅表淋巴结无肿大 ,四肢无畸形。腹软 ,无压痛及包块。肝脾未触及 ,左臀见包块 6个 ,左上象限 2个 ,3.2cm× 3.2cm× 2 .2cm ,2 .8cm× 2 .0cm×1.0cm ,左下象限 1个 ,2 .6cm× 2 .5cm× 0 .8cm ,右上象限 1个 ,1.2cm×0 .5cm× 0 .8cm ,右下象限 1个 ,2 .3cm× 1.3cm× 1.2cm ,近中点处 1个 ,1.6cm× 1.6cm× 1.2cm ,略呈半球形突出皮肤表面约 0 .2~ 0 .6cm。质地稍硬 …  相似文献   

3.
小儿开放性颅脑损伤污染颅骨碎片的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儿开放性颅脑损伤污染颅骨碎片的处理夏佐中,薛启苏,李映良,梁平本组16例污染较重的小儿开放性颅脑损伤(不含颅底骨折),年龄1~14岁,男性14例,女性2例。跌伤11例,打击伤3例,车祸伤2例。损伤部位:顶部6例,额部5例,顶枕部4例,顶额部1例。入...  相似文献   

4.
患儿 ,女 ,4岁 ,因两性畸形、高血压、低血钾 6个月入院。欲行右侧腹股沟疝手术 ,术前多次查血钾低于正常 ( 2 .2~3.1mmol/L) ,监测血压明显偏高 ( 130~ 16 0 / 90~ 95mmHg)。术中发现嵌顿肿物类似睾丸大小 ,染色体核型为4 6XY ,确诊为两性畸形。查体 :血压 130 / 90mmHg ,心肺无异常 ,双侧腹股沟均可扪及一卵圆形包块 ,右侧约 1.0cm×1.0cm ,左侧约 0 .5cm× 0 .8cm ,质中 ,边界清 ,无压痛 ,均不能自行回纳 ,外生殖器为女性幼稚型 ,尿道口与阴道口分开 ,阴道深约 6cm ,余无异常。实验室检查 :血清皮质醇 0时 <2 5 .7nmol/L ,8时 17.5…  相似文献   

5.
患儿 ,女 ,3岁 ,因发现腹部包块 3d就诊。无恶心、呕吐 ,无黑便、便血 ,肛门排气、排便正常 ,不伴腹痛 ,消瘦。查体 :腹部膨隆 ,右上腹、右下腹及左侧腹部均可扪及包块 ,5cm× 3cm~ 10cm× 8cm ,形状不规则 ,质硬 ,边界清 ,活动度差 ,无压痛 ,肠鸣音约 5次 /min。大便潜血阳性。B超示形状不规则 ,低回声肿块 ,血供丰富。CT示腹腔占位性病变。行开腹探查术 ,术中见右上腹包块约 10cm× 8cm× 8cm ,位于十二指肠 ,与胆囊、胃窦部粘连固定 ,右下腹包块约 10cm×10cm× 12cm ,生长于回肠末端 ,侵及回盲部及膀胱。探查结肠脾曲亦见约 5cm× 4c…  相似文献   

6.
脾脏原发性良性肿瘤临床罕见,我院近15年来共收治脾脏原发性肿瘤3例,其中2例为良性,均为小儿,报道如下:例1,女,13岁。在上腹包块4月入院。包块发现时约一鸡蛋大。查体:营养良好,巩膜无黄染,腹平软,左上腹可触及约7cm×5cm的包块,质中硬,无压痛,表面光滑,边缘清楚,移动度好。实验室检查:Hb112g/L,WBC5.7×1O~(12)/L,N0.63,L0.33,E0.04。A超示包块实质性,约5cm×6.5cm×6.5cm,与脾肾不连续。临床诊断:腹部包块性质待查。手术探查见包块为脾脏.呈三节葫芦状,其中上被包块为7cmXscmX7cm,脾门包块为6cm…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非手术方式治疗新生儿单纯颅骨凹陷性骨折的可行性.同时结合文献复习,期望为新生儿颅骨凹陷骨折提供一个合理的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分析1997年8月至2012年2月非手术治疗的11例新生儿单纯颅骨凹陷性骨折的临床转归.全部病例均是出生后即发现颅骨凹陷.入院年龄为出生后9h~17d,凹陷深度0.3~1.0 cm,其中6例凹陷深度>0.5 cm.合并颅内出血4例,有神经系统症状1例.10例采取观察,待其自然恢复;1例采取产科负压吸引器抽吸颅骨凹陷.结果 10例观察患儿颅骨凹陷在1~7个月后恢复,没有后遗神经系统并发症;1例颅骨凹陷使用产科负压吸引器抽吸后,颅骨凹陷立即恢复.复查脑CT,原有颅内出血灶无增大,颅内颅外也未见新出血灶及病变.结论 非手术疗法可成为新生儿单纯颅骨凹陷性骨折之选择;在不增加危险的情况下,负压抽吸术是一种快速解决更大而深骨折凹陷的选择,还可以减轻患儿家属的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8.
颅骨压陷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婴女,出生体重3680g,胎位为左枕前,孕43周,母因引产失败而剖腹产。生后无窒息,入室情况正常,未见畸形及神经系统症状。第8天因肺炎于头皮静脉穿刺时发现左颞侧有一3×4cm凹陷,呈匙形,边缘光滑,无红肿及皮下出血。颅脑超声波检查示颞骨凹陷,硬脑膜下未见明显变化,颅内未见明显异常。第13天肺炎愈出院。讨论:颅骨压陷最常发生的部位是顶骨前部,其次为额部、顶骨后部、颞骨最少见。通常压迫直径为4~5cm,形状可各式各样,多为匙形,沟形及漏斗形。压迫部位  相似文献   

9.
患儿:女,3岁。因发现右颞部颅骨缺损逐渐增大2年余入院。患儿系孕38周剖腹产。生后无窒息,出生时即发现右侧颞骨有一小缺损,约1cm×2cm,当时未在意。患儿5个月大小时颅骨缺损增大而行头颅CT检查示右侧颞骨缺损,约2cm×3cm,未见占位性病变,故未予治疗,此后颞骨缺损仍继续增大,为进一步治疗来我院检查。患儿生长发育与同年龄儿童相仿。前囟已闭,右颞部缺损约6cm×7cm大小,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1998年8月至2005年1月本院收治的26例小儿颅内蛛网膜囊肿(IAC)患儿的治疗进行了6个月至7年的随访观察,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26例中男22例,女4例,年龄7个月至16岁,平均4岁。首发症状表现有抽搐17例,其中1例表现为惊厥持续状态,抽搐伴有发热10例,发热伴头痛、呕吐6例,伴眩晕1例;口角歪斜1例,走路不稳1例。26例均行头颅CT扫描,表现为界限清、密度均匀的低密度影,与脑脊液密度完全一致,CT值为5~20Hu,增强CT扫描无强化现象。左半球14例,右半球6例,枕大池6例。囊肿体积最小为1·0cm×0·8cm×0·8cm,最大为5·5cm×4·8cm×3·0cm。其…  相似文献   

11.
周俐红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3,18(10):797-797,810
为了解儿童头痛特点 ,本文收集 2 0 0 0~ 2 0 0 2年我院 6 0例 14岁以下头痛患儿临床资料 ,并作一分析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男 32例 ,女 2 8例 ;年龄 4~ 14岁 ,其中 4~ 6岁 13例 ,~ 14岁 4 7例。二、临床表现  1.病程 :2周~ 6个月 31例 ,~ 1年 18例 ,1年以上 11例。 2 .部位 :前额部痛 15例 ,单侧额、颞部痛14例 ,全头痛 12例 ,头顶部痛 10例 ,枕部痛 6例 ,头痛部位不清 3例 ;持续性头痛 4例 ,间断性头痛 5 6例 ,每次持续时间2h~ 3d ;3.头痛程度[1] :以不影响学习和日常生活为轻度 ,32例 ;影响学习和日常生活但不需…  相似文献   

12.
小儿重型颅脑损伤是指颅脑外伤患者年龄小于 14岁 ,GCS评分 3~ 8分 ,伤后昏迷或再昏迷在 6h以上。由于小儿有自身的病理生理特点 ,故重型颅脑损伤亦有其独特性 ,笔者根据本科收治的 88例患儿结合临床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88例 ,男 5 6例 ,女 3 2例 ,年龄 <3岁 18例 ,3~ 7岁 2 8例 ,7~ 14岁 42例 ,平均年龄 8 6岁。致伤原因 :车祸伤 14例 ,打击伤 2 0例 ,跌伤 16例 ,坠落伤 3 8例 ;开放性颅脑损伤 18例 ,闭合性损伤 70例 ,合并颅骨骨折 62例 ,占 70 5 % ,颅底骨折 12例 ,合并四肢骨折 12例 ,胸腹部外伤 5例 ,癫…  相似文献   

13.
Jin RF  Ju XL  Shen BJ 《中华儿科杂志》2006,44(9):706-707
患儿男,4岁,回族。因发热伴颌下包块1个月于2005年9月5日入院。入院前曾给予多种抗生素治疗无效,高热不退,体温39~41%。在外院曾对颌下包块进行活检,未明确诊断。入院查体:腋温40℃,脉搏110次/min,一般情况尚好。双侧颌下均触及多个包块,左侧最大者7cm×6cm×5cm,右侧最大者6cm×6cm×5cm,表面光滑,质韧,触痛,无粘连。腋下可扪及数个花生米大小的淋巴结,活动欠佳,无粘连。双肺呼吸音粗糙;心脏无异常;肝肋下3.5cm,质韧,无触痛;脾肋下3cm,腹软,未触及包块。血常规:WBC 32×10~9/L,N 28.7×10~9,Hb 103×10~9/L,余正常。ESR58 mm/h,CRP 43μg/ml,补体 C_3 2050 mg/L(正常值90~1800 mg/L),C_4 429 mg/L(正常值100~400 mg/L),CD_345.95%(正常值50.5%~68.6%),CD_4 24.72%(正常值35.1%~44.7%),CD_8及 CD_4/CD_8正常,IgG、IgA、IgM 正常。TORCH 抗体[即一组先天性或围产期的非细菌性感染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儿童颅骨生长性骨折的临床特点和早期诊断及治疗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7年1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24例经手术确诊为婴幼儿颅骨生长性骨折的患儿临床资料.结果 24例患儿均有颅脑外伤史,CT或MRI检查显示脑挫裂伤及脑软化,头颅3D-CT检查显示颅骨骨折.24例患儿均在就诊后16 d内明确诊断并手术治疗,术中均发现硬脑膜破裂,其中22例行硬脑膜修补和颅骨复位固定手术;1例行硬脑膜修补及颅骨修补手术,1例仅行颅骨修补手术;2例合并脑积水,先行V-P手术.随访1个月至6年,颅骨生长良好,无手术并发症.结论 颅骨骨折和硬脑膜破裂是发生生长性骨折的重要因素;头颅3D-CT及MRI检查对婴幼儿生长性骨折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一旦确诊应尽早手术治疗;早期硬脑膜修补和颅骨成形治疗可防止产生进一步的脑损害和更大的颅骨缺损.  相似文献   

15.
小儿脑血管畸形的血管内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小儿脑血管畸形的影像学特征及血管内治疗的方法与效果。方法 回顾性研究近 9年我院收治的小儿脑血管畸形 6 5例 ,男 37例 ,女 2 8例。所有患儿均行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明确诊断 ,并行血管内栓塞治疗。栓塞材料采用真丝线段 2 9例 ,NBCA胶栓塞 2 1例 ,真丝线段与NBCA胶联合栓塞 15例。结果 脑血管造影显示 :血管畸形位于基底节及中线部位为主者 2 8例 ,以皮层为主者 2 3例 ,后颅窝 14例。颈内动脉分支供血 7例 ,大脑前动脉分支供血者 38例 ,大脑中动脉分支供血 2 9例 ,大脑后动脉分支供血 19例 ,基底动脉分支供血 14例。病灶最大直径 5 .0cm× 5 .0cm× 6 .0cm。最小直径 2 .0cm× 3.0cm× 3.0cm。血管内治疗一次栓塞 4 3例 ,二次栓塞治疗 18例 ,4例巨大型病灶行三次栓塞。 2 4例解剖治愈 ,病灶闭塞 80 %~ 90 % 2 1例 ,闭塞 6 0 %~ 70 % 15例 ,闭塞5 0 %以下 5例。 38例随访 5个月至 9年 ,18例解剖治愈者无复发 ,残存病灶者中有 2例分别于术后2个月、3年再次出血 ,其中 1例死亡 ,1例偏瘫。 1例术后 3个月死于充血性心力衰竭。结论 血管内治疗对小儿脑血管畸形是有效的和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小儿开放性颅脑损伤颅骨碎片的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小儿开放性颅脑损伤临床较常见 ,容易诊断 ,处理多沿用传统的治疗方法[1 4] ,术后还需用人工合成材料修补颅骨缺损。笔者对该病的治疗进行了某些探索 ,在严格伤口清创下 ,将污染颅骨碎片处理后 ,埋藏于帽状腱膜下 ,适时将颅骨碎片取出再植于原颅骨缺损处 ,骨碎片存活 ,成形效果较好[5] 。在此基础上 ,最近 5年来 ,在严格的伤道清创 ,污染颅骨碎片处理后 ,改颅骨碎片Ⅱ期植入为Ⅰ期植入 ,效果满意 ,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本组 5 5例 ,男 34例 ,女 2 1例 ,年龄1~ 14岁 ,受伤原因 :坠跌伤 2 8例 ,车祸伤 2 2例 ,刀砍伤 5例。受伤部…  相似文献   

17.
儿童颅骨骨膜窦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儿童颅骨骨膜窦的诊断、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科1997~2002年收治的7例颅骨骨膜窦病例,其中男5例,女2例,年龄3个月~16岁,平均年龄4.5岁。病变位于颞部3例,额部2例,顶部1例,枕部1例。均行头颅CT和/或MRI检查,其中最近1例采用三维头颅CT扫描。手术方法采用切除颅外肿块,用骨蜡及生物蛋白胶封堵骨孔。结果:7例患儿术前均获影像学确诊,术后随访6个月~5年,无肿块复发。结论:CT、MRI能显示儿童颅骨骨膜窦的特性,三维头颅CT扫描更能清晰显示骨孔缺损部位,指导手术。对中小型且颅内无明显血管畸形病例,采用手术切除颅外肿块,骨蜡及生物蛋白胶封堵骨孔的方法,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手术治疗漏斗胸27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漏斗胸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胸壁畸形 ,除外观缺陷外 ,还可引起心肺功能障碍和心理变化。采用手术治疗漏斗胸 ,可矫正原有畸形 ,并预防畸形的复发 ,有利于患儿生理及心理的正常发育[1~ 5] 。本文于 1988~ 2 0 0 0年采用手术方法治疗 2 7例患儿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  2 7例中男 16例 ,女 11例 ;1~ 3岁 2例 ,~ 7岁 13例 ,~ 14岁 12例 ;胸骨凹陷深度 2~ 4cm ,凹陷上下径 9~ 15cm ,左右径 7~ 13cm。凹陷部容水量为 30~ 14 0ml。X线胸部正位片及CT检查示 4例心脏左移 ;侧位片胸骨与胸椎间距 3~ 5 .5cm。心电图检查示…  相似文献   

19.
小儿头皮血肿是头外伤的常见病之一,诊断不难,处理方法各异。1985年我们以血肿穿刺加石膏帽治疗27例头皮血肿,收到了较理想的效果,总结如下。临床资料外伤性头皮血肿27例,男13例,女14例。新生儿4例,1~12月6例,~3岁9例,~7岁7例,~14岁1例。跌伤23例,产伤4例。血肿分布:顶部7例,顶颞部7例,顶枕部3例,帽状腱膜下4例,颞部和额部各3例。7例有明显的贫血貌,合并脑震荡17例,脑挫伤2例。头颅X线检查有线形骨折17例,正常10冽。纠正贫血,吸净淤血,穿刺量最多180ml,  相似文献   

20.
患儿:男,1岁,因右侧阴囊部包块6月入院。患儿家属于入院前6个月发现其右阴囊部有一约3.0cm×2.0cm×2.0cm包块,阴囊部无红、肿、热、痛,包块不能回纳,患儿无发热,无恶心、呕吐,无腹胀、腹痛、腹泻等症状。因患儿无特殊不适,故家属未予重视。其后包块继续长大,近日来包块长至大小约6.0cm×5.0cm×5.0cm,故入我院治疗。入院查体:发育良好,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未扪及包块。右侧阴囊部一大小约6.0cm×5.0cm×5.0cm囊性包块,无压痛,局部无红肿,透光试验阳性。包块与睾丸界限不清。按压包块不能回纳。入院诊断为:“右睾丸鞘膜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