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分析黔南州孕产妇死亡率及主要死亡原因,为进一步提高产科质量、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并提出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黔南州2006-2011年死亡的孕产妇176例,回顾性分析孕产妇死亡的原因、构成及影响因素。结果全州孕产妇死亡率由2006年117.66/10万下降至2011年的40.92/10万;其中死亡孕产妇176人,直接产科因素导致孕产妇死亡134人,间接产科因素死亡42人。孕产妇前4位死亡原因顺位依次为产后出血、妊娠高血压疾病、羊水栓塞、妊娠合并症。结论2006—2011年间孕产妇死亡率明显下降,说明干预措施有效。今后仍应进一步加强孕产妇系统管理,提高住院分娩率。加强围产期保健知识的宣传,强化县乡两级产科能力建设管理及人员培训,实行高危孕产妇的筛查管理、转诊,建立有效的高危孕产妇急救绿色通道,对高危孕产妇准确诊断、及时转诊,提高产科危急重症应急救治能力和水平,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黄桂香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32):5119-5120
目的:进一步提高产科质量,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对2000~2008年陵水县死亡的14例孕产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陵水县孕产妇死亡率平均为26.64/10万,其主要原因是产科出血、妊娠合并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子宫破裂、羊水栓塞。结论: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关键是提高产科质量,加强孕产妇系统管理,普及健康教育,加强基层医务人员适宜技术的再培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河南省孕产妇死亡原因及影响因素,制定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1996~2008年25个孕产妇死亡监测点的资料。结果:13年河南省分娩活产总数2 183 132例,孕产妇死亡共计1 077例,死亡率为49.33/10万。其中城市死亡125例,死亡率为24.19/10万;农村死亡952例,死亡率为57.13/10万。2008年孕产妇死亡率为22.16/10万,与2000年孕产妇死亡率54.53/10万相比下降了59.23%。孕产妇的前5位死因依次为产科出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羊水栓塞,妊娠合并心脏病,妊娠合并肝脏疾病。其中城市孕产妇的死因前5位为产科出血,羊水栓塞,肺栓塞,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合并心脏病;农村孕产妇的死因前5位为产科出血,羊水栓塞,肺栓塞,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合并心脏病。评审结果为可避免死亡807例,占74.93%;不可避免死亡270例,占25.07%。结论:河南省孕产妇死亡因素与孕产妇保健服务情况、文化程度、经济收入水平密切相关,经济收入低、文化水平低、保健服务差孕产妇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三亚市2005~2009年孕产妇死亡情况,探索相应干预措施,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对三亚市2005~2009年的孕产妇死亡病例进行逐例调查、分析,查找死亡原因。结果:2005~2009年三亚市共发生孕产妇死亡10例,平均孕产妇死亡率为35.05/10万。主要死因依次为产科出血、妊娠高血压疾病、羊水栓塞、妊娠合并内科病。产科出血的构成依次为产后宫缩乏力、子宫破裂、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结论:产科出血仍是三亚市孕产妇死亡的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李宏 《中国妇幼保健》2014,(29):4801-4802
目的:分析本溪市2005~2011年孕产妇死亡原因,提出有效的干预措施,提高产科质量,为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5~2011年本溪市孕产妇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年中本溪市孕产妇死亡率为23.16/10万,死因前5位分别为:产科出血、羊水栓塞、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合并心脏病、妊娠合并肝脏疾病。结论:本溪市孕产妇死亡率呈下降趋势,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关键是提高产科医疗质量,加强孕产妇系统管理,加强各级妇幼保健人员知识技能的培训。  相似文献   

6.
目的:渭南市孕产妇死亡率十年来下降缓慢,呈上下波动趋势,为了研究分析渭南市孕产妇死亡率及死因变化规律,查找失误及教训,方法;对渭南市十一个县1989-1998年十年孕产妇死亡原因进行回顾分析。结果:造成该市孕妇死亡的主要疾病是产科出血,内科合并症,妊高征,产褥感染,羊水栓塞,主要死因和影响因素有孕期保健,产科质量,主要死因和影响因素有孕期保健,产科质量,住院分娩等,结论:今后应着重做好妊娠合并症的筛查与治疗,提高产科质量,认真实施产妇分级管理制度等项工作。  相似文献   

7.
对襄樊市1999~2008年孕产妇死亡原因进行分析,10年间平均死亡率为33.53/10万,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孕产妇死亡前5位死因依次为产后出血、妊娠合并内科疾病、妊娠高血压疾病、羊水栓塞、产褥感染,占全部死亡的92.62%.产科出血、妊娠高血压疾病逐年有所下降,妊娠合并内科疾病则在后5年有所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避免的死亡占84.56%.笔者对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提出相关干预措施,以降低其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吴方银  郑鸿  唐俊 《中国保健》2006,14(20):116
目的探讨农村孕产妇死亡规律以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方法对1990年以来我市农村孕产妇死亡率、死亡原因、死亡孕产妇特点等方面进行回顾分析,寻找其规律性.结果农村孕产妇死亡的前4位原因分别是产科出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合并内科疾病和羊水栓塞;死亡孕产妇的孕期检查次数少,贫困孕产妇、经产妇、计划外妊娠、在家分娩所占比例大.结论加强对高危人群的健康教育的力度,实施贫困救助,努力提高住院分娩率,加强产科急救绿色通道建设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平凉市2001~2010年孕产妇死亡率变化趋势、主要死亡原因及变化特征,为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31例死亡孕产妇观察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孕产妇死亡率变化及死亡原因。结果:平凉市孕产妇死亡率从2001年的69.84/10万下降到2010年的37.35/10万,降幅为46.52%;产科出血(46.56%)、妊娠合并内科疾病(23.66%)、妊娠期高血压疾病(15.27%)、羊水栓塞(6.87%)等是造成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结论:2001~2010年平凉市孕产妇死亡率整体呈下降趋势,产科出血为导致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影响济南市孕产妇死亡的危险因素,为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1:1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单因素与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198名孕产妇死亡有关危险因素。[结果]1990~2002年济南市孕产妇死亡率为29.9/10万,1990~1993年处于较高的水平,1994~2002年波动在30/10万上下。孕产妇死亡原因顺位前5位依次为产科出血、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羊水栓塞、妊娠合并心脏病、妊娠合并肝脏病,分别占28.79%、17.68%、17.68%、8.59%、6.06%;经单因素及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孕产妇死亡发生的危险因素为人工流产次数多、初次产前检查孕周大,保护因素为丈夫文化程度高、孕产妇文化程度高、家庭年人均经济收入高,其OR值分别为1.453、1.176、0.004、0.057、0.151。[结论]济南市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为产科出血、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羊水栓塞、妊娠合并心脏病、妊娠合并肝脏病;孕产妇死亡的影响因素为人工流产次数、初次产前检查孕周、孕妇及丈夫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11.
杨宏  陈艳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30):4286-4287
目的:为进一步提高产科质量,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对2000~2006年通化市孕产妇死亡人数40例进行回顾总结分析。结果:通化市孕产妇死亡率平均为38.29/10万,其主要原因是:产科出血、妊高征、妊娠合并症、羊水栓塞。结论:降低孕产妇死亡率要提高产科质量,加强孕产妇系统管理,普及健康教育,加强基层医务人员进行适宜技术的再培训。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贫困山区慈利县2000~2006年孕产妇死亡情况进行分析,为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供对策。方法:对2000~2006年慈利县孕产妇死亡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0~2006年的7年间孕产妇平均死亡率为98.80/10万;居前4位的死亡原因是:产科出血、妊娠合并内科疾病、羊水栓塞、妊娠高血压疾病;产前检查<5次者占66.67%;死亡孕产妇中可避免或创造条件可避免死亡者占94.44%。结论:产科出血仍然是贫困山区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加强产前检查、增加住院分娩率、提高基层人员的素质和加大政府支持力度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近年来赣州市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为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供依据。方法对赣州市2005-2008年113例孕产妇的死亡原因作调查分析。结果2005-2008年。各年度孕产妇死亡率依次是35.04/10万、30.00/10万、26.27/10万、20.36/10万;导致死亡的三大主要原因是产科出血(占35.40%)、羊水栓塞(占23.89%)、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占13.27%);97.3%的死亡病例发生在农村;77.9%死亡病人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结论导致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是产科出血、羊水栓塞、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受教育程度低,居住环境偏僻,基层产科技术弱是影响赣州市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长沙市2001-2010年孕产妇死亡情况,探讨孕产妇死亡率的变化趋势、主要原因和变化特征,为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制定相关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长沙市10年间孕产妇死亡报告卡、死亡调查报告以及评审结果,进行系统整理和分析. 结果 2001-2010年长沙市孕产妇平均死亡率为20.46/10万,呈下降趋势(P<0.01),农村下降趋势较城市明显.城市、农村孕产妇平均死亡率分别为9.52/10万与24.79/10万,城市显著低于农村(P<0.01).孕产妇死亡率随着住院分娩率的升高而下降.孕产妇的主要死亡原因为产科出血、妊娠合并内外科疾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和羊水栓塞,第一位死因由产科出血变成妊娠合并内外科疾病. 结论 加强孕产期保健管理,健全妇幼保健三级网络,提高住院分娩率,加强高危妊娠管理,提高乡镇卫生院及县级孕产妇急救中心急救能力,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降低英德市孕产妇死亡率。方法 根据英德市46例孕产妇死亡报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死亡病例中无产检者占61.0%,在家分娩者占42.5%,死亡原因前2位依次是产科出血、产褥感染,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与羊水栓塞并列第3位。结果 减少孕产妇死亡的重要措施是加强健康教育,做好孕产期保健,提高住院分娩率,加强产科建设和技术培训,严格执行诊疗常规和三级转诊制度。  相似文献   

16.
攀枝花市1995~2004年孕产妇死亡情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吴方银  郑鸿  唐俊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22):3086-3087
目的探讨孕产妇死亡规律以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方法对我市近10年的孕产妇死亡率、死亡原因、死亡孕产妇特点等方面进行回顾分析,寻找其规律性。结果孕产妇死亡率总体上呈下降趋势;死亡的前4位原因分别是产科出血、妊娠合并内科疾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和羊水栓塞;死亡孕产妇中贫困孕产妇、经产妇、计划外妊娠、在家分娩所占比例大。结论加强对高危人群的健康教育的力度,实施贫困救助,努力提高住院分娩率,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宝安区孕产妇死亡主要发生在流动人群这一特殊性,进行干预措施前后分析,为进一步减少孕产妇死亡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针对导致特殊人群孕产妇死亡原因的变化趋势,制定干预措施,对宝安区2000年1月1日—2005年12月31日发生死亡的孕产妇进行分析。结果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率远高于常住人口的孕产妇死亡率,孕产妇死亡发生率6年平均分别为:流动人口90.19/10万、常住人口15.17/10万。导致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前5位顺位为产科出血、羊水栓塞、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娠合并心脏病、妊娠合并肝炎等,前四年第1位死因均为产科出血,近两年羊水栓塞跃居第一位。实施干预措施后,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率2005年与2000年比较大幅度下降,从2000年的212.99/10万下降到2005年的53.53/10万,在2000年基础上下降超过3/5。结论实施干预措施对降低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罗敏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0):1362-1363
对毕节地区2000~2004年461例孕产妇死亡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5年平均孕产妇死亡率为103.86/10万,前5位死因依次为产科出血、产褥感染、妊娠合并内科疾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和羊水栓塞,产科出血占孕产妇死亡的65.29%。经济收入水平低、文化程度低、住院分娩率低、计划外生育、未接受围产期保健、交通不便是影响孕产妇死亡的相关因素。制定贫困地区孕产妇死亡干预措施,重点加强产科建设和围生期保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2007年湖南省孕产妇死亡原因,为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供对策及依据。方法:收集、统计、分析2007年湖南省孕产妇死亡个案,通过专家评审明确死亡原因。结果:2007年湖南省孕产妇死亡的死因顺位分别为:产科出血、妊娠合并内科疾患(除外合并心脏疾患)、羊水栓塞、妊娠高血压疾病、妊娠合并心脏病。结论:孕产妇死亡原因中,产科出血仍然是湖南省孕产妇死亡的首位原因;产科综合救治能力不足,妊娠合并内科疾患是产科处理中的薄弱环节;剖宫产技术及管理的不规范需引起管理层的高度重视。各级医疗保健部门应根据孕产妇死亡中表现出的特点制定培训方案,加强孕产妇急救、转诊网络建设,严格剖宫产的技术管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近年来赣州市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为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供依据。方法对赣州市2005~2008年113例孕产妇的死亡原因作调查分析。结果2005~2008年,各年度孕产妇死亡率依次是35.04/10万、30.00/10万、26.27/10万、20.36/10万;导致死亡的三大主要原因是产科出血(占35.40%)、羊水栓塞(占23.89%)、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占13.27%);97.3%的死亡病例发生在农村;77.9%死亡病人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结论导致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是产科出血、羊水栓塞、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受教育程度低,居住环境偏僻,基层产科技术弱是影响赣州市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