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病例:患者,女性,67岁,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寒战高热,体温最高达39℃,伴头痛、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起病后约1个月,患者出现间断性谵妄,每次持续1~2 min。患者遂至外院行脊髓穿刺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检查,结果示潘台试验阳性(微量),白细胞计数137×106/L↑,蛋白0.889 g/L,糖2.28 mmol/L,遂诊断为"病毒性脑炎",给予抗病毒、激素、营养神经等对症治疗。之后,患者的体温恢复正常,但仍存在间断谵妄。近1个月后,患者再次行脊髓穿刺CSF检查,显示其CSF各生化指标均正常,但其抗核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小板减少症误诊为Wiskott-Aldrich综合征(Wiskott-Aldrich Syndrom, WAS)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血小板减少症误诊为WAS的临床诊治过程.本例因反复便血、血小板减少43 d入院.当地县医院曾诊断为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等,经治疗后患儿血小板升高,出院次日患儿再次出现便中带血并逐渐加重,至市儿童医院就诊,考虑WAS.为求证此诊断入我院,查白细胞6.9×109/L,血红蛋白91.0 g/L,血小板52.0×109/L,血小板平均体积8.7 fl,C反应蛋白1.0 mg/L,网织红细胞0.018;骨髓穿刺检查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骨髓象;心脏超声检查见卵圆孔未闭;经我院遗传实验室为患儿及其母亲行WASP基因检测,排除WAS,诊断为血小板减少症,予相应治疗.结果 现患儿7个月余,血小板稳定于(40.0~50.0)×109/L,便中带血消失,无出血、感染,生长发育良好.结论 当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予相应治疗后,血小板仍反复降低时易误诊为WAS,基因检查可作为二者的主要鉴别手段.  相似文献   

3.
高虹  黄建萍 《临床误诊误治》2009,22(9):38-38,F0003
1 病例资料 男,10岁.因反复发热、头痛20余天入院.患儿20余天前无明显诱因反复发热,体温最高39.7℃,头痛,病初伴喷射性呕吐,无咳嗽、流涕、抽搐、昏迷及肢体活动障碍.在当地医院行腰椎穿刺(腰穿)脑脊液常规检查示:细胞14×106/L,氯化物123.6 mmol/L,糖4.21 mmol/L,蛋白500 mg/L.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Reye综合征并肠套叠的临床特点及诊治要点,以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对1例误诊为脓毒血症的Reye综合征并肠套叠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例为出生9个月患儿,因发热伴精神萎靡6 d,加重1 d入院。急查血白细胞25.4×109/L,X线胸片示双肺肺炎,考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予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后,患儿排暗红色果酱样便伴抽搐,急查血糖1.2 mmol/L,腹部超声示肠套叠,考虑脓毒血症伴肠套叠所致低血糖性抽搐。予输注葡萄糖同时行腰椎穿刺(腰穿)检查示:脑脊液压力120 mm Hg,余项正常;头颅MRI检查示弥漫性脑水肿。行手术治疗肠套叠,术中探查发现患儿肝脏呈黄白色,活检示:肝小叶结构消失,肝细胞脂肪变性及气球样变。术后予止血、抗感染、改善循环等综合治疗,病情未见好转,考虑患儿为Reye综合征,进一步查血氨116.0μmol/L,血糖2.1 mmol/L,凝血酶原时间25 s,综合上述临床表现及医技检查结果,最终诊断为Reye综合征并肠套叠,患儿于入院48 h因病情恶化死亡。结论 Reye综合征临床较少见,易误诊误治。提示临床接诊急性脑病、脑脊液压力增高而无炎性改变及肝脏增大者,应考虑到本病的可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临床特点、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并总结临床经验。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确诊53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表现主要是发热或体温不升45例(84.9%);反应低下41例(77.4%);前囟饱满,肌张力改变38例(71.7%);嗜睡、惊厥31例(58.5%);食欲缺乏、呕吐、腹胀26例(49.1%)。等。脑脊液培养革兰阳性菌34例,其中无乳链球菌有渐增趋势;革兰阴性杆菌19例,大肠埃希菌仍占主导地位。无乳链球菌对万古霉素、头孢噻肟、青霉素敏感,部分菌株对头孢类抗生素敏感。无乳链球菌组与非无乳链球菌组比较:发热或体温不升、惊厥、肌张力改变,血白细胞计数,血CRP,脑脊液白细胞计数,脑脊液蛋白、糖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对血白细胞明显低于4×109/L或高于20×109/L,且CRP大于>100 mg/L异常者应警惕无乳链球菌感染,尽早行脑脊液检查,并早期给予大剂量青霉素治疗;对脑脊液高蛋白(大于1 g/L),高血白细胞(大于5 000×106/L)及糖低者(小于1.0 mmol/L)尽早应用强有力的抗生素如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等,降低病死率,减少后遗症发生。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24岁,无明显诱因头痛、发热、呕吐,来本院急诊科就诊,体温38.4℃,CT(-),血常规:白细胞3.5×10^9/L,血红蛋白147g/L,血小板175×10^9/L。疑为病毒性脑膜炎收入神经内科病房。 实验室检查:脑脊液常规检查,外观为无色透明,蛋白阳性,细胞总数80/μL,白细胞数7/μL。脑脊液生化:糖3.7mol/L,蛋白0.32g/L,氯化物107mmol/L。  相似文献   

7.
<正>1临床资料患儿A,男,窒息复苏1h后入院,阴道分娩,孕期为35w。其母在产前3h有发热症状,胎盘病理显示为化脓性炎伴梗死。经检查发现,患儿呼吸音较粗糙,凝血酶原时间为37.6s、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为42.6μg/ml,C反应蛋白为145mg/L,血小板为66×109/L。患儿血培养后发现,蛋白2.34g/L、115mmol/氯、脑脊液WBCl279/μl,培养阴性。患儿被诊断为李斯特菌感  相似文献   

8.
1病例报告例1女,15岁。因发热、头痛、呕吐1天,于1988年1月5日急诊住院。13岁时曾因脑外伤致硬膜下血肿行手术血肿清除术。查体:体温39.8℃,躁动。脑膜刺激征阳性,双侧巴宾斯基征阳性。腰穿多脑脊液压力2.48kPa,外观混浊,细菌培养及涂片未找到病原菌,白细胞数4700×106/L,中性0.76,单核0.24,糖2.1mmol/L,氯化物112mmol/L,蛋白0.6g/L。诊断为化脓性脑膜炎。给予这生素、皮质激素,对症、支持治疗,病情B趋好转,10天后复查脑脊液常规及生化正常,痊愈出院。正常上学,成绩中等.1992年6月,1994年2月,1997年4月又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儿化脓性脑膜炎并发惊厥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惊厥发作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收集所有患儿临床特征、脑脊液实验室检查、病原学检查,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观察组血钠135mmol/L及脑脊液白细胞计数1 000×106/L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脑脊液蛋白及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肺炎链球菌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流感嗜血杆菌及其他菌种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儿年龄低于2岁、意识障碍、肺炎链球菌感染及血钠135mmol/L均为化脓性脑膜炎患儿并发惊厥发作的危险因素。结论化脓性脑膜炎患儿并发惊厥的发作与患儿年龄低于2岁、意识障碍、肺炎链球菌感染及血钠135mmol/L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对小儿脑脓肿临床特征的分析并文献复习,进一步认识该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我院1999~2009年收治的38例脑脓肿患儿临床表现、致病原因、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和治疗结果,进行分析,并复习有关文献.结果 发热21例(55.3%),头痛14例(36.8%),呕吐12例(31.6%),头围增大9例(23.7%),抽搐18例(47.4%),临床有神经系统定位症状和(或)体征18例(47.4%).先天性心脏病是小儿脑脓肿最常见的致病因素(22例,22/38,57.9%),其中法洛四联症13例(59.1%,13/22),其次为血源性感染6例(18.4%,6/38).18例行血培养,阳性率11.1%(2/18).9例行脑脓肿手术标本细菌培养,阳性率77.8%(7/9).38例患者均经颅脑CT或MRI检查.小儿脑脓肿发生部位以额叶、颞叶较为多见.在22例合并先天性心脏病脑脓肿患儿中单个脓肿8例,多发性脓肿14例.16例非先天性心脏病脑脓肿患儿中单个脓肿11例,多发性脓肿5例.结论 小儿脑脓肿的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实验室常规检查对于小儿脑脓肿的诊断没有特异性意义.影像学检查对于小儿脑脓肿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颅脑CT与MRI适当 结合使用,可以提高小儿脑脓肿的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11.
1 病例资料男, 34岁。因午睡后出现前额持续性钝痛 2天就诊。头痛于站立时剧烈,平卧时明显缓解,无发热。查血白细胞 11×109 /L,以“感冒”予青霉素静脉滴注, 3天后症状减轻。1个月后疼痛再次发作就诊。查血常规未见异常,查体未见明显阳性体征。行头颅MRI检查示双侧顶叶、额叶脑沟内信号异常,于加权像呈浅淡异常高信号,增强扫描发现明显的弥散性硬脑膜强化,小脑半球脑膜异常强化。以脑膜炎收入院。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压力 55mmH2O,外观无色透明;蛋白定性( -),红细胞 1×106 /L,白细胞 6×106 /L,蛋白0 2g/L,糖2 72mmol/L,氯123mmol/L…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细胞计数与预后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常规离心玻片细胞学检查对我院207例病毒性脑炎患儿进行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分析。将患儿脑脊液细胞计数数值进行分组,分别为正常细胞计数组(0~8)×109/L、轻度增高组(9~250)×109/L、明显增高组(251~500)×109/L,随诊患儿脑电图改变,对脑电图异常改变所占各组比列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脑脊液细胞计数对预后无明显正相关。结论: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对病毒性脑炎具有诊断意义,但预后与其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对小儿脑脓肿临床特征的分析并文献复习,进一步认识该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我院1999~2009年收治的38例脑脓肿患儿临床表现、致病原因、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和治疗结果,进行分析,并复习有关文献.结果 发热21例(55.3%),头痛14例(36.8%),呕吐12例(31.6%),头围增大9例(23.7%),抽搐18例(47.4%),临床有神经系统定位症状和(或)体征18例(47.4%).先天性心脏病是小儿脑脓肿最常见的致病因素(22例,22/38,57.9%),其中法洛四联症13例(59.1%,13/22),其次为血源性感染6例(18.4%,6/38).18例行血培养,阳性率11.1%(2/18).9例行脑脓肿手术标本细菌培养,阳性率77.8%(7/9).38例患者均经颅脑CT或MRI检查.小儿脑脓肿发生部位以额叶、颞叶较为多见.在22例合并先天性心脏病脑脓肿患儿中单个脓肿8例,多发性脓肿14例.16例非先天性心脏病脑脓肿患儿中单个脓肿11例,多发性脓肿5例.结论 小儿脑脓肿的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实验室常规检查对于小儿脑脓肿的诊断没有特异性意义.影像学检查对于小儿脑脓肿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颅脑CT与MRI适当 结合使用,可以提高小儿脑脓肿的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和生化检查以及血清心肌酶谱相互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59例重症患儿入院后1~3 d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和生化及心肌酶谱检查的临床资料.结果 重症患儿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升高占96.6%,以单核细胞升高为主(89.4%),个别细胞数明显升高,基本符合病毒性脑炎的特点.和手足口病普通病例相比,蛋白定量、心肌酶谱的LDH、α-HBD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有重症倾向的手足口病患儿进行脑脊液和常规心肌酶谱检查,有利于重症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5.
患儿,男性,5岁。因阑尾炎术后20天,腹痛,腹胀伴呕吐加重3天,来我院就诊。B超所见:腹腔内肠管扩张,最宽径4.0cm,内有肠内容物来回摆动。临床诊断:粘连性肠梗阻,经抗炎,胃肠减压,对症治疗病情缓解。复查B超:肠管无扩张,肠间隙无积液,但患儿发烧,无明显阳性体征,白细胞9.9×109/L,次日,再次行B超检查,脾下极实质内见1.6cm×2.5cm不规则低回声光团(图1),与脾组织界限尚清,结合临床(发热,阑尾炎术后),超声诊断为脾脓肿,该患者到省医院检查证实为脾脓肿,经保守治疗痊愈。  相似文献   

16.
正患儿男,11个月。因"右上臂肿痛4d"入院,患儿于26d前曾行"百白破"疫苗注射,15d前曾发热5d,体温不详,家属自诉中药擦浴后体温降至正常水平,至入院前未再发热。查体:右上臂外侧局部皮肤红肿,隆起,皮温稍高,质中,无明显波动感,其余无特殊。辅助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26.99×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6.83×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62.3%,血红蛋白90g/L,血小板计数578×109/L。临床诊断:右上臂蜂窝织炎。超声检查提示:右上臂脂肪层脓肿形成。行右上臂脓肿切开引流术后患儿仍反复发热。术后第8天超声提示:(1)脾脏内脓肿形成(2个)。(2)右上臂软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新生儿肝脓肿的影像学特征,以及超声引导下抽液在治疗新生儿肝脓肿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8月至2012年8月,在我科行超声检查及超声引导下穿刺抽液的5例新生儿肝脓肿的临床资料及超声、增强CT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患儿肝内可探及厚壁囊性占位,囊壁呈高回声,3例病灶内可见分隔.1例患儿行增强CT检查,表现为多发厚壁囊性占位,囊壁可见强化.所有患儿在抗生素和超声引导下穿刺抽液的治疗下均康复.结论 超声检查是新生儿肝脓肿的首选检查方法.超声引导下穿刺抽液与抗生素联合应用是治疗新生儿肝脓肿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脑脊液的特点。方法对164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入院后1~3 d的脑脊液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包括脑脊液常规、生化的测定数据。结果 164例重症患儿脑脊液细胞数、分类、生化在各年龄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基本符合病毒性脑炎的脑脊液改变,个别患儿细胞数、脑脊液糖、蛋白定量明显升高。结论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尤其对伴有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表现的患儿应及早行脑脊液检查,此检查对病情、疗效和预后的评估有意义。  相似文献   

19.
对小儿化脓性脑膜炎并脑脊液耳鼻漏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男,10岁。头痛伴发热8d,呕吐1次入院。入院时T37.4℃,P88次/min,R21次/min,BP100/62mm Hg。精神差,颈抵抗,克氏征阳性,病理征未引出,两肺少许湿音。入院后体温波动于38~40℃,头痛剧烈,神志清楚,无抽搐。脑脊液;常规检查:WBC512×106/L,潘氏( );墨汁染色(-);生化检查:蛋白2014mmol/L,糖0.11mmol/L;氯化物96.5mmol/L。脑脊液培养:肺炎链球菌。诊断:(1)化脓性脑膜炎。(2)肺炎。入院4d后右耳多量粘白色分泌物流出,鼓膜充血明显,小穿孔。左耳干性耵聍,鼓膜窥探不清。反复询问病史…  相似文献   

20.
1病例资料 男,1d.因生后鼻塞、呼吸不畅半天入院.患儿系第3胎第3产,自然分娩,无窒息及产伤,无宫内窘迫,羊水清亮,胎盘及脐带正常,出生体重3.1 kg.家长发现患儿鼻塞、张口呼吸,发憋,吃奶欠佳,后症状逐渐加重,为进一步诊治收入我科.家属否认家族遗传代谢性疾病史.查体:生命体征正常,反应好,哭声响亮,皮肤无黄染,前囟平坦,鼻塞,张口呼吸,轻度吸气性三凹征;心、肺听诊未闻及异常,腹软,肝、脾不大,四肢活动好,肌张力正常,新生儿原始反射存在.查血白细胞19.3 × 109/L,中性粒细胞0.81,淋巴细胞0.15,血小板212×109/L;C反应蛋白7.35 mg/L;丙氨酸转氨酶( ALT)81 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87 U/L,肌酸激酶(CK)25 815 U/L,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938 U/L,乳酸脱氢酶2728 U/L,α-羟丁酸脱氢酶1975 U/L.3d后复查ALT 86 U/L,AST 74 U/L,CK 18 985 U/L,CK-MB650U/L,乳酸脱氢酶1586 U/L,α-羟丁酸脱氢酶916 U/L.心电图、X线胸片及心脏彩超、颅内彩超检查均正常.生后7d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37分,35种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均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