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爱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人类 T 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病毒Ⅲ(HTLV—Ⅱ)所引起的一种传染性性疾病。该病毒存在于病人的血液、淋巴结,精液、泪液、唾液、乳汁和尿液中,血液中有相应的抗体。HTLV—Ⅲ对OKT_4~ (辅助/诱导)T 淋巴细胞有选择  相似文献   

2.
爱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近些年来新发现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其病原体已明确是一种逆转录病毒(retrovirus)。法国学者命名为淋巴结病相关病毒(Lymphadenopathy associated virus,简称 LAV),美国学者发现同属人体 T 细胞白血病病毒(Human T-cell Leukemia virus,简称 HTLV),但与 HTLA-Ⅰ型及 HTLV-Ⅱ型不同,而为 HTLV-Ⅲ型。  相似文献   

3.
引起艾滋病(Acquired immnue deficiency syndrome AIDS)的第二种病毒,至少有30%的序列与在美国称为HTLV-Ⅲ和在法国称为LAV的病毒颗粒不同。发现LAV的巴黎巴斯德研究所的法国组组长,Luc montagnier上星期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宣布了HTLV(human T—lymphotropic Virus即人嗜T淋巴细胞病毒)是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Robert Gallo和他的同事以及把该病毒又命名为LAV(Lymphadenopathy Virus淋巴腺病病毒)的  相似文献   

4.
由HTLV(爱滋病毒)型特异性聚合酶链锁反应(PCR)确定的55例HTLV—Ⅰ及45例HTLV—Ⅱ带病毒者用重组HTLV—Ⅰ或Ⅱ重组包膜糖蛋白作西方斑点分析(Western blot assays)鉴别。重组蛋白(RP)B_1含HTLV—Ⅰ外层糖蛋白gp46的第166~201氨基酸,只与HTLV—Ⅰ试样反应。PR—ⅡB,含HTLV—Ⅱ外层糖蛋白Pg52的第96~235氨基酸,只与HTLV—Ⅱ样本反应。用密度分析法,39例(86.6%)有高度反应。55例HTLV—Ⅰ样品有35例(65.5%)对RP—ⅡB有抗体反应。在HTLV感染诊断中,RP—BⅠ及ⅡB西方斑  相似文献   

5.
AIDS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新的传染病,近年发病人数成倍增加,而AIDS病毒感染所致全身免疫系统摧毁性损害迄今尚无良好对策。病原学目前发现AIDS病毒至少包括同一类三种病毒:淋巴结病相关病毒(LAV)、人类T细胞亲淋巴病毒(HTLV-Ⅲ)、AIDS相关逆转录病毒(ARV)。Montagier(1983)从ATDS病人淋巴结中分离到LAV,且藉IF测定了血清抗体;三个月后,美国Gallo等(1984)从AIDS病人淋巴细胞培养物中分离到HTLV的新亚型HTLV-Ⅲ;继之,加利福尼亚的J.A. Levg又自AIDS病人分离出ARV、LAV、HTLV-Ⅲ。ARV等三者在形态学、细胞病理、逆转录酶、抗原性及DNA上限性内切酶断裂部位等均相似。其逆转录酶活  相似文献   

6.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Immunoddeficiency Syndrome,AIDS),一般简称为“爱滋病”,是新近发现的一种高致死性烈性传染病,常发生于同性恋男子。患者以细胞免疫功能严重缺陷为特征,临床上主要表现为 Kaposi 肉瘤(KS)、卡氏肺囊虫肺炎(PCP)和其他机会菌感染。自1981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首次报告 AIDS 以来,本病发病率有逐年增长趋势,且诊断后两年的死亡率达70%。AIDS 的病因至今尚末完全阐明,但许多实验证明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Ⅲ型(HumadT-lymph tropic Virus—Ⅲ,HTLV—(Ⅲ)与 AIDS 有密切的病原学关系。本文拟就 HTLV—Ⅲ的分离和它与 AIDS 的病原学关系的国外研究近况作一扼要综述。  相似文献   

7.
一种严重的免疫系统疾病——获得性免疫缺损综合征(AIDS)是由逆转录病毒所传播.虽然这类病毒曾命名为淋巴结病相关病毒(LAV)、免疫缺损相关病毒(IDAV)、人亲T淋巴细胞病毒Ⅲ型(HTLV-Ⅲ)和AIDS相关逆转录病毒(ARV),本文将此类病毒称为HTLV-Ⅲ/LAV.该病毒优先侵袭并损害T辅助淋巴细胞亚群,使宿主不能对抗各种传染性疾病和肿瘤.AIDS综合征是HTLV-Ⅲ/LAV感染后出现的最严重的临床表现,但有许多轻型感染,如  相似文献   

8.
对于血友病患者存在AIDS病毒抗体的大肆宣传之后,人们推测儿童期遭受HTLV/LAV感染仅限于那些接受血液或血液制品的病儿,或许都是情有可原的。但事实并非如此,美国大多数血清学阳性儿童都是在围产期从被感染的母亲而获得这种病毒的。输血传播HTLV-Ⅲ感染的患病率根据“血友病中心领导者”年鉴报道,看来目前英国大约有900名15岁以下男孩患有典型的血友病。其中具有HTLV-Ⅲ抗体的比例  相似文献   

9.
目前,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Robert Gallo认为,HTLV-Ⅲ/LAV感染是通过细胞传播,不是经过病毒颗粒。他的关于感染传播的设想是:当一个供者的细胞被一个受者细胞识别时,便会出现一种综合的淋巴细胞反应,随后释放出激活该病毒基因[包括转活化转录基因(tat)]始动序列的淋巴因子,进而引致新感染宿主的病毒表达。这一机制有可能解释HTLV-Ⅲ/LAV通过接触传染性不强,而部分须经含有淋巴细胞的体液传播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自1981年6月首次报告获得性免疫缺乏综合征(爱滋病 AIDS)以来,世界各国对本病的研究不断深入。现将近年来有关 AIDS 的病因学、发病原理、流行病学、诊断及其免疫预防与治疗,简要综述如下。一.病因学现在已知引起 AIDS 的病原体有两种,即人免疫缺陷病毒(HIV)1型及2型,前者发现于1983年,1986年命名为 HIV—1,后者于1985年发现,命名为 HIV—2;二者又分别称为 HTLV—Ⅱ与HTLV—Ⅳ,皆属于逆转录病毒(retrovirus)科中的慢病毒(Lentivirus)亚科。  相似文献   

11.
取自输血后肝炎的前瞻性研究中贮存的供者血清及受者血清用酶连接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人T细胞趋淋巴性病毒Ⅲ型/淋巴腺病病毒(HTLV-Ⅲ/LAV)抗体的存在。在输与461名病人的3,961份供者血标本中,经用抗生物素蛋白和生物素加强的Western印迹法测定,仅有2份(0.0%)血标本含有特异性HTLV-Ⅲ/LAV抗体。在输血前,输血后3个月及6个月,分别对以下名类受者测定抗HTLV-Ⅲ/LAV抗体:抗HTLV-Ⅲ阴性血的受者295人,ELISA测定为阳性血(Western印迹法检查为阴性)的受者7人,ELISA测定为阳性血(经Western印迹法证实为特异)的受者2人.以上诸人中,仅最后2名受者经血清抗体转阳试验(P<0.0001)证明感染HTLV-III/LAV,2人血清转化发生于早期(分别为输血后6周及8周),其特征是首先出现抗p24抗体,以后出现抗p41抗体.上述两名病人都未发生获得性免疫缺损综合征(AIDS),但是其中一人Ta/T。比率为。,4,促细胞分裂素的反应也减弱。另一名病人在接触后4年未查见免疫机能不良的证据.这一研究证实HTLV-IB/LA V的感染可由输血传播,也支持了对所有供血者做抗HTLV-111/LAV试验是适宜的。研究也证实Western印迹法测定HTLV-III/LAV的特异性是确实可靠的,并提示ELISA试验结果阳性而Western印迹法测定结果为阴性的血液可能没有传染性.  相似文献   

12.
随访63例血友病病人与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相关的临床和免疫学变化。1984年初,在59%(41例中的24例)的接受因子Ⅷ或Ⅸ浓缩剂剂治疗的血清中,检出人类T细胞白血病病毒Ⅲ型(HTLV—Ⅲ)抗体,而接受冷沉淀/冰冻鲜血浆治疗者无1例阳性(0/6)。HTLV—Ⅲ血清阳性的血友病人在过去的1年中所接受的浓缩剂量,比血清阴性的血友病人多2倍。血清阳性组的  相似文献   

13.
美国Gallo于1983年提出: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Ⅰ(HTLV—Ⅰ)可能为AIDS病原因子,但未被人们所公认。1984年Gallo等人从AIDS患者身上分离到HTLV—Ⅲ,认为HTLV—Ⅲ与AIDS有极其密切的病原学关系。目前,AIDS的病因已经确定为人体Ⅲ型T细胞白血病病毒(即HTLV—Ⅲ)。这种病毒能影响调节细胞生长的基因,危害辅助性T细胞,并造成T细胞的癌变或杀死T细胞,使之失去免疫功能。HTLV-Ⅲ病毒主要存在于AIDS病人  相似文献   

14.
人类T细胞白血病病毒(HTLV)是一种外源性的反转录病毒。1980年Gallo小组首次从T细胞淋巴瘤病人分离出HTLV-Ⅰ;二年后,他们又从成人毛细胞白血病病人分离到了HTLV-Ⅱ;接着Montagnier在1983年、Gallo在1984年分别从淋巴腺病综合征及AIDS病人的T淋巴细胞培养中分离到AIDS病毒,并分别将其命名为LAV及HTLV-Ⅲ,最近该病毒被统一命名为HIV。实验表明,这三型  相似文献   

15.
AIDS的病原病毒(一)病毒分离与培养法LAV,HTLA—Ⅲ,ARV,几乎都是用同样方法进行分离的,即采取LAS(淋巴结肿大综合征)、AIDS(爱滋病)、ARC(AIDS相关复合征)患者的淋巴细胞(淋巴结或末稍血),在组织培养系统中加入植物血凝素(phytohemagglutinin,PHA),T细胞生长因子(interleukin-2,又名Tcell growth factor)及抗人体干扰素抗体,培养3天,然后除去植物血凝素(PHA),在T细胞生长因子,抗干扰素抗体存在的条件下继续培养。  相似文献   

16.
AIDS是由于传播HTLV-Ⅲ/LAV引起的。可以通过性交、血液和血制品、或胎盘传播。非洲一些国家患AIDS病的男女人数基本相等。HTLV-Ⅲ/LAV的传播似乎与卖淫和性交的次数有关。在美国和欧洲,异性传播者很少被证实。尽管男传女已被证实,但女性传染男性者尚不清楚。从目前流行病学研究来看,34%的男性AIDS病人,并无肯定的妓女接触史。  相似文献   

17.
美国贝塞斯达国家癌症研究所肿瘤细胞生物学实验室的L Ratner等撰文:从获得性免疫缺损综合征(AIDS)病人中分离出大量的逆转录病毒,而且不同组的研究人员将其命名为人亲T淋巴细胞病毒(HTLV)Ⅲ型、淋巴腺病相关病毒(LAV)或较新的AIDS相关病毒(ARV)。最初,在我们的实验室报告了48个独立的HTLV-Ⅲ分离物,此后又增加了一些,现在我们得到100多独立的分离物。最近  相似文献   

18.
<正> AIDS在美国与国际上已达流行状态·据1985年报告,发病17 000例,死亡9000例。预计1987年底达50 000例,超过31 000例。1983年AIDS病毒经鉴别为:Ⅲ型嗜T淋巴细胞逆转录病毒/淋巴腺病相关病毒(HTLV/LAV)。据AIDS控制中心报告,它可以发生于无机会感染,如HTLV-Ⅲ(+)的肺外弥散组织胞浆菌病、致慢性腹泻孢子病、支气管肺念珠菌病、非何杰金氏淋巴瘤、Kaposi’s肉瘤及13岁以下的慢性淋巴间质肺炎病人;它亦可发生于原因不明的免疫低下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的非何杰  相似文献   

19.
据《国外医学情报》,1986;22:365报道:香港十组人群,包括大学生、医务工作人员、性病、癌症、发烧病人、血友病患者、乙肝患者等共七千余人,用HTLV-Ⅲ感染的H_9细胞或AIDS相关病毒感染的HUT-7细胞作抗原,经放射免疫荧光CIF及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参照测定,结果表明;除8名血友病患者中4例和乙肝组1例(导游者)病人外,所有标本呈HTLV—Ⅲ阴性。说明在香港本地人中HTLV—Ⅲ感染似  相似文献   

20.
作者测定11例HTLV—Ⅲ感染患者粒细胞的NBT还原作用,其中5例AIDS患者的NBT还原作用明显低于对照组,6例淋巴结病综合征(LAS)的NBT还原作用明显高于对照组。认为检测NBT反应有助于HTLV—Ⅲ感染之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