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研究分析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144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UK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以UK100万U(<3 h)30 min内静滴,对照组采用通常的治疗方案。评价治疗前和治疗后24 h、7 d、14 d、21 d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1治疗后24 h、14 d、21 d时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改善非常显著(P<0.01);7 d时治疗组的改善显著(P<0.05)。2治疗组用药前与用药后24 h比较、7 d与14 d比较、14 d与21 d比较,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非常显著(P<0.01),用药后24 h与7 d比较,差异显著(P<0.05)。3治疗组用药后其临床疗效高于同期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比常规治疗起效快、作用强、效果好,并且安全、方便和可靠。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红花黄色素对老年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白细胞介素-18(IL-18)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ACI患者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5例,两组均使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红花黄色素治疗2周。治疗前后抽取两组患者静脉血,采用ELISA法检测NGAL、IL-18和MCP-1,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国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CSS)评分。结果对照组、观察组CSS评分在治疗后3 d、7 d、14 d下降(P<0.05或P<0.01);治疗后7 d、14 d,观察组C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4 d,对照组NGAL、IL-18、MCP-1水平降低(P<0.05);治疗7 d、14 d时,观察组NGAL、IL-18、MCP-1水平降低(P<0.05或P<0.01);观察组NGAL在治疗7 d、14 d时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IL-18、MCP-1在治疗后14 d时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2.73%vs.78.18%,P<0.05)。结论红花黄色素可能通过降低老年ACI患者NGAL、IL-18和MCP-1水平,改善CSS评分,进而改善ACI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疗效及安全性,以及对血浆和肽素的影响。方法将发病<4.5h的ACI患者64例分为rt-PA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rt-PA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检测64例ACI患者入院时及治疗后14d血浆和肽素水平和10例健康体检患者(正常组)空腹血浆和肽素水平。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90d,采用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CSS)及Barthel指数(BI)对患者进行评定,对比两组的疗效,并评价安全性。结果入院时血浆和肽素水平比较,rt-PA组和对照组较正常组明显增高(P<0.01),rt-PA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d后,rt-PA组和对照组血浆和肽素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rt-PA组降低更明显(P<0.01)。CSS评分和BI比较,治疗前rt-PA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rt-PA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CI发病4.5h内给予rt-PA静脉溶栓能显著降低血浆和肽素水平,治疗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与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月北京市昌平区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70例。试验组患者予以rt-PA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UK治疗。比较2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神经损伤转归指标、血管内皮指标、氧化应激指标及并发症。结果 治疗24 h、7 d、14 d时,试验组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髓鞘碱性蛋白(MB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组患者血管内皮素(ET)、晚期蛋白氧化产物(AOPPs)水平低于治疗前,一氧化氮(NO)、总抗氧化能力(T-AOC)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变化幅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试验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8.57%,与对照组患者的14.29%相比差异无统计...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辅助治疗脑血栓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11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收治的脑血栓患者7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7例。对照组给予溶栓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辛伐他汀调节血脂。比较2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ADL评分及CRP水平,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50%及血脂恢复正常时间,致残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75.68%(P<0.01);治疗后,2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ADL评分及CRP水平变化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50%及血脂恢复正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致残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13.51%(P<0.05)。结论辛伐他汀联合溶栓方案预防脑血栓再发的临床效果确切,可降低致残率,改善患者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方法将104例患者随机按1∶1配对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疏血通注射液6mL静滴,对照组给予血塞通注射液10mL静滴,两组疗程均为14d。治疗14d后通过比较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和临床疗效来评价。结果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显效率(基本治愈+显著进步)分别为78.85%和53.85%(P<0.01);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3例AC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①静脉溶栓治疗组20例,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②对照组43例,采用常规药物治疗。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后不同时间行欧洲卒中量表(ESS)评分及凝血指标(TT、PT、FIB)的测定。结果溶栓组与对照组的疗效存在显著差异,溶栓组ESS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溶栓组显效率85.00%,残疾率为5.00%。对照组显效率为58.14%,残疾率为16.28%。两组显效率及致残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凝血指标:治疗后6h、3d、7d、TT与PT溶栓组较对照组明显延长(均P<0.05)。6h、3d、FIB明显下降。结论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有较好的疗效和相对安全性。并能显著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减轻残疾,疗效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波立维联用依达拉奉对进展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疗效及对血清hs-CRP和IL-6的影响,并探讨神经功能缺损与血清hs-CRP和IL-6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96例进展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在两组给予常规治疗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基础上,对照组口服波立维75mg/次,1次/d,连续治疗14d;观察组增加给予依达拉奉30mg,以0.9%的氯化钠溶液100mL静脉滴注,2次/d,连用14d.分别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7d和治疗后14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血清hs-CRP,IL-6的测定.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7d与治疗前相比,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后14d,观察组和对照组均能显著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hs-CRP水平在治疗后7d、治疗后14d,观察组更能显著降低血清hs-CR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IL-6水平在治疗后1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相比单用波立维,联用依达拉奉之后能更加显著改善进展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并降低血清hs-CRP和IL-6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解析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意义分析。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神经内科治疗的80例早期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神经功能情况、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0%,而对照组的为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7、14 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牙龈出血、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脑梗死效果显著,可早期恢复脑部的供血供氧,改善神经功能,但应警惕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AC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ACI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丹参注射液、胞二磷胆碱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早期应用依达拉奉注射液,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后14d评分低于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7、14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4%,高于对照组的7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早期应用依达拉奉治疗ACI安全有效,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1.
霍岩  周淑芬  王海霞 《医药世界》2009,11(5):101-102
目的:评价尿激酶(UK)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疗效。方法:68例ACI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UK15万U静脉推注,续以UK135万U60min内静脉滴注,对照组采用通常的治疗方案,评价治疗前和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显著(P〈0.01)。结论:早期ACI采用UK治疗比常规治疗起效快、作用强、疗效好,并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2.
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性脑梗死6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雪 《中国基层医药》2007,14(5):800-801
目的 探讨尿激酶(uK)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发病6h后病情继续发展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首剂给予尿激酶30万U,第2、3天各20万U分别溶于生理盐水100ml中静滴,30min内滴完;UK滴注后6h给予低分子肝素钙5000IU脐周皮下注射,连用1周。同时给予胞二磷胆碱、25%甘露醇、阿司匹林等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除不采用UK外,其余治疗与治疗组相同。结果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24h、72h、14d神经功能状态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病情进展控制较好,而对照组虽有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K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性急性脑梗死疗效肯定,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3.
吴岩  田凤石  王金良 《天津医药》2002,30(3):137-13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和急性脑梗死时黏附分子、血小板第4因子(PF4)和D-二聚体(DD)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对3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3例急性脑梗死(ACI组)患者外周血的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D二聚体、血小板第4因子工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AMI组及ACI组在发病24h内及发病1周时血清sICAM-1、sVCAM-1、DD、PF4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AMI组在发病1周时以上各值均高于ACI组(P<0.01或P<0.05)。结论:在心肌梗死和脑梗死发病初期及发病1周时,sICAM-1、sVCAM-1、DD、PF4相互作用共同参与急性血栓形成过程,为早期使用抗黏附分子抗体及药物治疗提供临床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广泛性焦虑伴失眠患者在抗焦虑治疗(艾司西酞普兰)初期合用或不用右佐匹克隆对患者失眠、焦虑症状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100例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广泛性焦虑伴有失眠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52例)和对照组(48例)。试验组给予艾司西酞普兰合并右佐匹克隆治疗,对照组单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观察期为8周。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患者焦虑症状及疗效,用睡眠障碍量表(SDRS)评定失眠症状和疗效,同时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和实验室检查评估治疗安全性。结果:试验组在治疗第1周末HAMA评分明显下降(P〈0.01),对照组在第2周末HAMA评分明显下降(P〈0.01),试验组在治疗后第1、2、4、6周末HAMA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第8周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治疗后第1、2、4周末SDRS总分均低于治疗前(P〈0.01)。试验组在第1、2、4周末SDRS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较对照组更易发生头痛、口苦、口干、恶心及困倦感(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合并右佐匹克隆治疗广泛性焦虑伴失眠,有助于快速改善患者的失眠和焦虑症状,但副反应相对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卡培他滨联合紫杉醇与FOLFOX4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将69例晚期胃癌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给予卡培他滨1000 mg/m2,分2次口服,连用2周;紫杉醇175 mg/m2静脉滴注,第1天;每3周为1个周期.对照组患者采用FOLFOX4方案,奥沙利铂85 mg/m2静脉滴注,第1天;氟尿嘧啶400 mg/m2静脉输注,氟尿嘧啶600 mg/m2持续泵入22 h,亚叶酸钙(CF)200mg/m2静脉输注2h,第1、2天;每2周为1个周期.所有患者治疗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 治疗组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17例,总缓解率为51.4%;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为5.8个月.对照组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15例,总缓解率为47.1%;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为5.1个月.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恶心、呕吐及手足综合征.结论 卡培他滨联合紫杉醇治疗晚期胃癌疗效确切,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16.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抑郁症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中风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治疗6周。对照组采用氟西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郁星菖志汤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1周、2周、4周、6周末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抗抑郁疗效,记录不良反应;于治疗前及治疗6周末采用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卒中量表(MESSS)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治疗6w末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卒中后抑郁有效率分别为83.3%、73.3%;HAMD评分治疗组1w末起较治疗前有极显著性下降(P〈0.01),对照组治疗2周末起有极显著性下降(P〈0.01);MESSS评分两组6w末均较治疗前有极显著性下降(P〈0.01),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轻微,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卒中后抑郁疗效较氟西汀好,且起效更快,不增加不良反应,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依达拉奉在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ACI)静脉溶栓再灌注损伤中应用效果及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6年1月诊治的符合静脉溶栓指标的ACI 118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9例.对照组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连续治疗2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血管内皮素(E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SOD活力、ADL评分升高,MDA和NSE、ET和hs-CRP含量及NIHSS评分降低,且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 应用依达拉奉治疗ACI可显著改善静脉溶栓后再灌注损伤状况和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8.
低分子肝素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发病6小时内的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安全胜。方法选择8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43例)及对照组(40例),治疗组用低分子肝素钠5000单位皮下注射,1日2次,共7天,阿司匹林100毫克,1日1次,共7天。对照组用安慰剂皮下注射,1日2次,连续7天,阿司匹林100毫克,1日1次,共7天。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痊愈率73.3%,对照组痊愈率23.3%,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低分子肝素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性脑梗死起效快、作用强、效果好、安全性可靠。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抑郁症的疗效。方法将60例老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予以艾司西酞普兰口服治疗,对照组予以文拉法辛口服治疗,观察6周。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4、6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临床疗效,采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第6周末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为8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第1周末始HAMD评分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但2组治疗后第2、4、6周末HAMD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均轻微。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抑郁症的疗效与文拉法辛相当,且起效较文拉法辛快,安全性高,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赛乐特早期联合黛力新对卒中后抑郁患者的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研究组给予赛乐特联合黛力新治疗,2周后停用黛力新;对照组仅给予赛乐特治疗。疗程均为4周。于治疗前及治疗第1、2、4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临床疗效,药物不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两组于治疗第4周末HAMD评分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组间比较,治疗第1、2周末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周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均较轻,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赛乐特早期联合黛力新治疗卒中后抑郁起效快、疗效好,不良反应轻,安全性大,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