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血液透析的重要前提是血管通路,稳定而可靠的血管通路是治疗的保证,中心静脉置管是建立血液透析临时血管通路的方法之一,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具有操作简单、风险小、并发症少、血流充足等特点[1],对于永久性血管通路尚未建立或瘘管闭塞的患者来说,常以中心静脉导管作为临时血管通路进行紧急或短期血液透析。中心静脉置管途径包括:颈内静脉穿刺,股静脉穿刺。选取2011年6月-2012年6月中心静脉置  相似文献   

2.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是建立血液透析临时血管通路的方法之一,对于永久性血管通路尚未建立或瘘管闭塞的患者来说,常以中心静脉穿刺导管术作为临时血管通路进行紧急或短期血液透析.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具有操作简单、风险小、并发症少、血流量充足等优点,稳定而可靠的血管通路是治疗的保证.  相似文献   

3.
熟悉静脉输液中的细节问题,既可以及时有效地建立静脉通路,保证抢救患者的速度和质量,减轻患者的痛苦和对血管的损伤,还可以使静脉输液做到合理使用,体现人文关怀,减少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4.
<正>建立有效的、能反复应用的血管通路是顺利进行血液透析的基本保证,深静脉置管建立临时血管通路具有简便快捷的特点,已广泛应用于急性肾功能衰竭、慢性肾衰内瘘成熟前、各种类型中毒抢救等血液透析治疗。目前常用的深静脉置管部位包括颈内静脉、股静脉和锁骨下静脉。但是由于锁骨下静脉置管导致的静脉狭窄率高,影响该侧上肢内瘘的建  相似文献   

5.
血液透析病人,建立和维护一个良好的血液循环系统通路(血管通路),是保证血液透析充分的重要条件,对于急性肾功能衰竭、各类急性药物中毒、毒物中毒以及无法建立合适的动静脉内瘘或自体内瘘未成熟而急需透析建立血管通路,采用颈内静脉置管已成为血管通路的途径.然而在应用过程中也易导致各种并发症.现将颈内静脉置管常见并发症预防及护理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中心静脉置管术是建立临时性血管通路的主要方法,也是应用在抢救危重病人、手术病人或营养支持、肿瘤术后长期化疗等,在病房的应用呈明显趋势。明显减少了穿刺次数及静脉损伤,减少了由于反复穿刺引起患者焦虑、烦躁对护士穿刺技术不满等负性情绪,改善了护患关系,提高了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时建立静脉通路,是保证抢救治疗、及时准确给药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7.
由于外科重症监护病房(ICU)危重患者病情重,易反复,需要在短时间内采取治疗措施。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能够为重症患者提供迅速、安全、有效的静脉输液途径,使患者免受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保护血管,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为抢救病患赢得时间。现将我科近两年来对部分重症患者应用PICC置管输液抢救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为了更好地配合医生临床用药输液治疗,我科对昏迷、躁动及长期输液末稍血管不充盈的患得,采取了股静脉穿刺置管。  相似文献   

9.
张建明  王玉莲 《天津医药》2000,28(9):560-561
在严重大面积烧伤患者早期抢救和静脉营养支持治疗过程中,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是治疗中的重要环节,由于严重大面积烧伤病人大部分体表皮肤已烧毁,肢体及全身浅静脉均遭破坏,因此建立有效静脉通道一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为此我们查阅国内外有关解剖学文献,选择腹壁浅静脉建立静脉留置管进行研究及应用,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自1990年8月~1999年8月10年间,我院对173例严重烧伤患者施行了腹壁浅静脉切开置管输液。其中男112人、女61人、年龄15~70岁。致伤原因和烧伤面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股静脉置管用于重度烧伤患者的抢救,解决了抢救工作中因需大量补液而要建立良好的静脉通路的困难。但腹股沟位置隐蔽,置管后容易感染。现将50例重度烧伤股静脉置管患者的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血液透析是肾功能衰竭患者主要的肾脏替代治疗方法之一,建立一条有效的血管通路是保证血液透析顺利进行的前提。临床工作中,对一些动静脉瘘未成熟和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药物中毒的患者,及生命期有限需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我院大部分采用了颈内静脉置管的方法,建立血管通路进行血液透析。本文针对颈内静脉置管前,置管后,透析过程中,拔管后的护理要点以及健康宣教进行论述,以达到预防减少并发症,保证透析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范再英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2):437-438
目的探讨早期颈内静脉置管和传统静脉输液在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抢救过程中的效果。方法将90例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人,实验组使用颈内静脉置管在监测中心静脉压下快速输液,对照组进行传统静脉输液,在30min,1h,2h分别观察记录所有患者的收缩压、脉搏和尿量,比较两组的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和无效率。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8%和86.6%,无效率分别为2.2%和4.4%,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显效率分别为84.4%和45.6%,有效率分别为83.3%和4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颈内静脉置管是一种快速有效的抢救手段。  相似文献   

13.
PICC置管术是经外周静脉(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穿刺插管至中心静脉(锁骨下静脉,上腔静脉)的一种操作技术,该方法为周围血管条件差,又需长期静脉输液或静脉营养支持的患者提供了良好的静脉通道,且操作简便,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减少了患者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及TPN液对血管的刺激[1]。我院从2001年11月开展此项技术至今共成功穿刺108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08例患者,男52例,女56例,平均年龄69岁,平均身高173·5 cm,平均置管长度为39·7 cm,平均置管时间21d。拔管后细菌培养均无细菌生长。有4例在输液过程中出现滴…  相似文献   

14.
<正>顺利完成血液透析的首要条件是良好的血液循环通路的建立,一般首选自体动静脉内瘘,由于深静脉留置导管具有并发症少、风险低、易于操作、血流量大等优点,广为临床实践采用,既可以作为临时性急症血透或过渡性血透的通路,也可以作为长期维持性血透的通路。急重症抢救和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治疗时,建立临时血液透析通路多应用股静脉穿刺置管。笔者在给出股静脉穿刺置管方法的同时,阐述通过此方式进行血液透析的临床护理措施,以便获得较好的治疗  相似文献   

15.
锁骨下深静脉置管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窦海萍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20):3178-3179
中心静脉置管在危重患者的抢救中有独特的优点,特别是需要在短时间内快速大量输液、输血,或静脉用药频度高,用药品种多,持续输液时间长,且多种药物使用有可能对血管产生刺激作用时,不仅减轻了患者因反复穿刺的痛苦,而且便于危重患者的抢救用药,赢得治疗及抢救时间,且减轻了ICU护士的劳动强度.在我科的危重患者中主要应用于:严重创伤性休克、急性循环衰竭需大量快速补液、输血、脑出血等患者,监测CVP了解其循环血量及心脏功能,完全静脉高营养治疗.2010年1~12月我科有63例患者行锁骨下深静脉置管,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大面积烧伤患者需大量补液、输血及血浆、静脉营养支持等,并且经常要求快速的液体输入。而患者周围浅静脉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甚至形成树枝状血栓,因此可供输液治疗的浅静脉很少,即使穿刺成功,也很难满足需要[1]。因此在大面积烧伤治疗过程中,经常选择深静脉穿刺建立快速有效的血管通路。我科自2006年起对大面积烧伤患者进行深静脉置管,为抢救患者赢得时间,减轻了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提高了患者及家属的满意率,同  相似文献   

17.
陈霞 《贵州医药》2008,32(11):1056-1056
建立和保持良好的静脉通路,是保证癌症手术病人术中有效给药和补液补血的首要条件。颈外静脉行径表浅,位置恒定,可在直视下穿刺,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穿刺成功率高等优点,可避免中心静脉置管引起的出血、气胸、血胸、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因此,颈外静脉置管输液适用于直肠癌根治手术的患者,可迅速建立静脉通道,提高癌症患者的穿刺成功率,明显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并且导管留置时间长。  相似文献   

18.
超低出生体重儿(ELBWI)的解剖生理具有特殊性,即毛细血管脆弱、渗透性高、各种并发症多、治疗期长,需长期输液治疗。因此建立可长期保留且耐高渗的静脉通路对于危重超低出生体重儿治疗抢救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9.
已往临床上抢救危重病人常采用四肢静脉穿刺输液,但有一些病人如冠心病并心力衰竭、CoPD并呼衰、哮喘病人等,这些病人四肢循环极差或肿胀明显,往往一次穿刺不成功,需经多次穿刺。所以,迅速建立良好的静脉通路,保证药物即时应用,是抢救病人成功与否的关键。我院自2004年1月起抢救危重病人采用颈外静脉留置输液的方法,收到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患者,在血液透析前必须建立一条稳定、通畅、可靠的血液透析血管通路,是进行有效血液透析的基本保证。深静脉置管是透析血管通路之一我院自开展血液透析以来,大部分血透患者选择的血管通路为颈内静脉半永久置管,通过长期观察与实践,现将维护的心得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