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与处理效果,降低切口感染率。方法:对80例化脓性阑尾炎切除术采取切口保护,吸引腔隙液和渗血,缩短手术时间,正确放置引流物,用生理盐水和抗厌氧菌性药物甲硝唑及碘伏清洗腹腔及创口,消除病灶等预防切口感染措施。结果:化脓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率为3.75%,单纯性组感染率仅为2.5%。术后一期愈合率分别为96.25%,97.5%。结论:对阑尾炎术后切口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感染,降低了感染率,提高了治愈率,是一种有效的切口感染预防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三黄散加芒硝加压外敷在预防化脓性阑尾炎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术后病理证实系化脓性阑尾炎的住院患者120例,据手术切口及术后换药方法不同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每天常规碘伏消毒,换药、引流、扩创。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三黄散加芒硝加压外敷。观察术后切口感染率及切口愈合时间,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切口感染率为8.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3%,治疗组甲级愈合率为80.0%,丙级愈合率为8.3%,对照组甲级愈合率为61.7%,丙级愈合率为23.3%;治疗组伤口愈合时间为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三黄散加芒硝加压外敷能够减少化脓性阑尾炎患者术口切口感染率,且缩短了切口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阑尾炎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及处理方法。方法对我科收治的162例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本组仅发生术后切口感染者3例,感染发生率为1.85%,其中单纯性阑尾炎末发生切口感染,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感染率为2.7%,坏疽及穿孔性阑尾炎感染率为4.3%。结论对急性阑尾炎的早期诊断,及时手术,对切口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性预防,能有效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预防手术室外科伤口感染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来我院治疗的外科手术患者182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91例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而对照组91例患者则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伤口感染率,甲级愈合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的伤口感染率为2.2%,对照组的伤口感染率为13.2%。实验组的甲级愈合率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在预防手术室外科伤口感染中起到较大的作用,能够降低伤口感染率,提高甲级愈合率及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聚维酮碘联合甲硝唑局部冲洗预防化脓性阑尾炎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40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联合组、对照组,每组各20例;两组患者阑尾切除和切口缝合方法相同,联合组用聚维酮碘联合甲硝唑冲洗局部冲洗手术切口,对照组单独采用奥硝唑局部冲洗切口,观察两组伤口的愈合情况、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结果联合组感染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术后体温恢复平均正常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聚维酮碘联合甲硝唑局部冲洗对预防化脓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具有明显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腹部肥胖者化脓性阑尾炎切口感染的预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腹部肥胖者化脓性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效果,降低切口感染率。方法将230例腹部肥胖化脓性阑尾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120例,用1%聚维酮碘清洗切口并浸泡2 min,并于切口放置硅胶管负压引流;对照组:110例,以生理盐水、甲硝唑冲洗切口,不放置引流。术后观察两组切口感染情况。结果切口感染率,观察组为3.33%(4/120),对照组为16.36%(18/11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术中1%聚维酮碘清洗切口并浸泡2 min,并放置硅胶负压引流管,能显著降低腹部肥胖者化脓性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率,为降低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率探索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268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34例,观察组确诊为急性阑尾炎后行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LA),对照组作开腹阑尾切除术(OA),对照观察两组患者切口愈合及相关感染率并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甲级愈合132例,乙级愈合2例,切口感染率为1.49%,对照组甲级愈合125例,乙级愈合6例,丙级愈合3例,切口感染率为6.72%,观察组切口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感染严重的阑尾炎,切口感染率下降尤为明显。结论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较传统开腹术式大大降低了术后切口感染率,尤其感染严重的阑尾炎切口感染率更为显著降低;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能有效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率。  相似文献   

8.
芮炳峰  王衍  安淑芬 《现代医药卫生》2003,19(11):1439-1439
据文献报道,阑尾炎的切口感染率可达10 %~30 % ,我院于1996~2001年有142例阑尾术后伤口感染的病例 ,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本组142例 ,男82例 ,女60例 ;年龄8~72岁 ,其中18~25岁80例占56 %。1.2感染统计 :单纯性阑尾炎8例 ,感染率5.9% ;化脓性阑尾炎感染38例 ,感染率为28.2 % ;坏疽穿孔性阑尾炎96例 ,感染率66 %。单纯性阑尾炎伤口感染占比例少 ,而坏疽穿孔所占比例明显偏高。2原因分析2.1病人因素 :(1)病人年老体弱 ,抵抗力差 ,感染表现不明显。(2)并发其他疾病 :术前查体不详 ,未发现 (如糖尿病等 ) ,而导致术后伤口易感…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替硝唑与0.9%氯化钠溶液清洗对不同类型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1月—2013年11月在我院进行阑尾炎手术的患者54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7例。治疗组单纯性阑尾炎6例,穿孔性阑尾炎6例,化脓性阑尾炎6例,坏疽性阑尾炎9例。对照组穿孔性阑尾炎5例,单纯性阑尾炎7例,化脓性阑尾炎7例,坏疽性阑尾炎8例。治疗组患者采用替硝唑清洗伤口,对照组患者采用0.9%氯化钠溶液清洗伤口。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中化脓性阑尾炎和坏疽性阑尾炎的切口感染率分别为1/6、2/9,低于对照组的4/7、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单纯性阑尾炎和穿孔性阑尾炎的切口感染率分别为2/6、0/6,对照组分别为1/7、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化脓性阑尾炎以及坏疽性阑尾炎用替硝唑清洗手术切口能降低其感染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采用甲硝唑结合阿米卡星清洗液对预防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方法 131例化脓性阑尾炎、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患者,以数字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71例)和对照组(6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观察组术后采用甲硝唑联合阿米卡星治疗;对照组术后采用碘伏擦洗切口,生理盐水冲洗后拭干,缝合切口。对比两组患者伤口感染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化脓性阑尾炎切口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坏疽性阑尾炎、穿孔性阑尾炎切口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愈合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甲硝唑结合阿米卡星清洗液对预防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具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美宝创疡贴配合外科换药早期覆盖切口在预防化脓性阑尾炎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赵县人民医院院外科2011年6月-2013年12月行阑尾切除,术后病理证实系化脓性阑尾炎患者100例,根据术后不同切口换药方法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给予美宝创疡贴配合外科换药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外科换药治疗,观察2组术后切口感染率及切口愈合时间,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术后切口感染率为8.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0%(P<0.05)。治疗组术后甲级愈合率7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4.0%,丙级愈合率为8.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美宝创疡贴配合外科换药早期覆盖切口能够减少化脓性阑尾炎患者术口切口感染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在化脓性阑尾炎腹腔镜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80例行腹腔镜切除术的化脓性阑尾炎患者的相关资料。结果 80例患者经治疗均痊愈,治疗成功率为100%。治疗期间有5例患者出现伤口感染现象,并发症发生率为6.25%,经相关处理后痊愈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4.11±2.98)d。患者满意度为95%(76/80)。结论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行腹腔镜切除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3.
《抗感染药学》2017,(6):1267-1268
目的:评价奥硝唑局部冲洗对化脓性阑尾炎患者切除术后预防切口感染的疗效及其对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12月间收治的化脓性阑尾炎切除术患者106例临床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将其按就诊先后顺序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观察组患给予奥硝唑局部冲洗,对照组患者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局部冲洗;评价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情况以及切口创面愈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用药后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1.89%低于对照组为13.2%(P<0.05),切口愈合率为98.11%高于对照组为86.79%(P<0.05)。结论:化脓性阑尾炎切除术患者治疗过程中,给予奥硝唑局部冲洗或有效预防术后切口感染,加快了切口创面的愈合。  相似文献   

14.
沈海波 《淮海医药》2007,25(1):44-45
目的 探讨阑尾炎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措施.方法 对226例阑尾炎切除术采取正确保护切口,用生理盐水和灭滴灵清洗创口,吸干切口组织间隙液,术后酒精纱布湿敷等预防切口感染措施.结果 单纯性阑尾炎与慢性阑尾炎共49例,无术后切口不良反应及感染;化脓性及坏疽性阑尾炎158例中,3例术后切口轻度红肿经治疗后一期愈合,1例切口脂肪液化三期愈合;阑尾穿孔伴腹膜炎18例中,1例术后切口轻度红肿经治疗后一期愈合,1例切口感染.结论 对阑尾炎术后切口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感染,能有效降低感染率高,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5.
万丽群 《中国药业》2013,22(7):112-113
目的探讨奥硝唑预防化脓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效果。方法将2012年1月至10月的194例化脓性阑尾炎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进行阑尾炎手术时,采用相同的切除和切口缝合方法,在术后预防切口感染时,观察组患者给予奥硝唑冲洗切口,对照组则用生理盐水冲洗切口。结果观察组平均(3.1±0.4)d恢复正常体温,对照组平均(5.7±0.5)d恢复正常体温,对照组恢复正常体温时间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的切口感染率为2.06%,对照组的切口感染率为9.28%,观察组切口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奥硝唑在化脓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方面的预防效果明显,可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预防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术后感染方法。方法分析102例急性化脓性或坏疽性阑尾炎手术方法及术后治疗资料。结果切口愈合良好感染率为0。结论术中术后综合治疗护理能预防阑尾手术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17.
纪凤波 《家庭医药》2016,(7):253-254
目的:分析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的术后护理。方法:选取我院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70例,收治时间为2012年3月至2014年6月期间,并将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35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护理后伤口愈合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切口感染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尸0.05)。结论:给予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患者术后采用护理干预措施,不仅能减少患者切口感染率,还能促进患者伤口较快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阑尾炎切除术患者经切口置管腹腔引流预防切口感染的疗效及临床分析。方法 2010年11月至2012年11月期间,我院诊治的200例阑尾炎切除术患者,其中单纯性阑尾炎和化脓性阑尾炎未穿孔患者术后不进行腹腔引流,化脓性阑尾炎穿孔和坏疽性阑尾炎患者术后进行腹腔引流。结果 60例单纯性阑尾炎患者术后没有出现感染,90例化脓性阑尾炎未穿孔患者术后出现2例切口感染,50例化脓性阑尾炎穿孔和坏疽性阑尾炎患者术后出现1例切口感染。结论根据阑尾炎发病时间、病理变化、腹腔渗液情况,合理腹腔引流,可以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切口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2013年4月本院收治的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手术6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5例实施手术的患者术后切口甲级愈合61例,术后切口感染4例,感染率为4.6%,感染患者中化脓性阑尾炎合并腹膜炎患者2例,占8.7%。结论在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把握正确的用药时机和用药方法可有效控制术后感染,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预防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切口感染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刘安儒  潘耀振 《贵州医药》2008,32(7):656-657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为外科常见病、多发病.其切口感染率较高,尤其阑尾穿孔并发弥漫性腹膜炎时,切口感染率高达30%[1].为探讨降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率的方法,我们对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本院153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并腹膜炎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以探讨预防手术切口感染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