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恒牙初期安氏Ⅲ类错[牙合]软组织侧貌特征,分析硬组织改变对软组织侧貌的影响。方法:选择恒牙初期正常[牙合]、安氏Ⅲ类错[牙合]青少年各50名,确定22项常用的软组织侧貌测量指标和9项硬组织测量指标进行x线头影测量。结果:除9项软组织测量值和1项硬组织测量值外,其余软硬组织测量值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多因素判别分析筛选出LsNsLi、CmSnLs、NsLi—FH、Ls—E、Li—E5项主要软组织指标。软硬组织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Ⅲ类错[牙合]青少年软组织侧貌明显异常,最敏感的、最能体现Ⅲ类错[牙合]软组织侧貌异常的有5项软组织指标。正畸临床中可有针对性的纠正硬组织异常来改善软组织不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寻骨性Ⅲ类错[牙合]软组织特征的头影测量敏感指标。方法选择65例正常[牙合]、40例骨性Ⅲ类错[牙合]治疗前后X线头颅侧位片,选择6种唇部软组织侧貌分析法的14个头影测量项目对145个样本进行测量,各测量指标进行多因素逐步判别分析,并对判别结果进行ROC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获得判断骨性Ⅲ类错[牙合]软组织侧貌特征的敏感指标。结果多因素逐步判别结果显示,14个测量项目中LLSn FH、UL-B线、Lip-Diff及H角对Ⅲ类错[牙合]侧貌的判断更有意义。进一步研究中,ROC曲线结果显示,在这四个有较好诊断意义的测量项目里,LL-Sn FH更适合诊断凹面型,其AUC值(area under the curve,曲线下面积)为0.970,Lip-Diff及H角更适合评价Ⅲ类错[牙合]侧貌的治疗效果,其AUC值分别为1.000和0.919。此时三者的灵敏度和特异度都较高。结论Lip-Diff是骨性Ⅲ类错[牙合]侧貌评价的一个较理想的指标,相对于其他传统侧貌测量参考线,能兼顾到较好的诊断能力和评价治疗效果的能力,使用上更加方便直接。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X线头影测量,探讨恒牙初期青少年安氏Ⅱ类错[牙合]软组织侧貌特征,分析硬组织改变对软组织侧貌的影响。方法:选择恒牙初期正常[牙合]、安氏Ⅱ类错[牙合]青少年各50名,确定22项常用的软组织侧貌测量指标和9项硬组织测量指标进行X线头影测量。结果:除3项软组织测量值和2项硬组织测量值外,其余软硬组织测量值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多因素判别分析筛选出5项主要软组织指标。软硬组织测量指标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Ⅱ类错[牙合]青少年软组织侧貌明显异常,B’Li-FH、NsLs-FH、LiNsPg’、Li—E、CmSnLs是最敏感、最能体现Ⅱ类错[牙合]软组织侧貌异常的5项软组织指标。正畸临床中可有针对性地纠正硬组织异常来改善软组织不调。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X线头影测量,探讨恒牙初期青少年安氏Ⅱ类、Ⅲ类错[牙合]软组织侧貌特征。方法选择恒牙初期正常[牙合]、安氏Ⅱ类、Ⅲ类错[牙合]青少年各50例,确定22项常用的软组织侧貌测量指标进行X线头影测量。结果大多数软组织测量值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多因素判别分析各筛选出五项主要软组织指标。结论Ⅱ类、Ⅲ类错[牙合]青少年软组织侧貌明显异常,B’Li-FH、NsLs-FH、LiNsPg’、Li-E、CmSnLs和LsNsLi、CmSnLs、NsLi-FH、Ls-E、Li-E分别是最敏感的、最能体现Ⅱ类、Ⅲ类错[牙合]软组织侧貌异常的五项软组织指标。  相似文献   

5.
刘娜  王建国 《口腔正畸学》2011,18(4):193-196
目的 通过对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与个别正常(牙合),以及与其父母的下颌骨形态特征的对比研究,探讨安氏Ⅲ类错(牙合)下颌骨的特征性指标和亲子代间的相关规律,以及两者间的关系.初步探讨安氏Ⅲ类错(牙合)下颌骨的遗传特征,并为正畸临床的诊断、治疗方案和预后判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88例安氏Ⅲ类错(牙合)与100例个别正常(牙合)下颌骨形态比较,找到安氏Ⅲ类错(牙合)下颌骨的特征性指标,分析特征性指标与非特征性指标亲子间相关关系的差异.结果 ①69项测量项目中有16项在错(牙合)与正常(牙合)间有显著性差异,且在不同部位中这些指标的分布比例不同,大部分属于硬组织(62.5%),软组织(25%),牙齿槽(12.5%);②通过逐步判别分析,筛选出6项判别指标:唇凸距差,上下颌齿槽座角,上下唇基角,Wits值,下中切牙角,联合变量;③安氏Ⅲ类错(牙合)的特征性指标其亲子间的相似性较非特征性指标强.结论 ①本组安氏Ⅲ类错(牙合)主要由下颌骨硬组织异常所致;②安氏Ⅲ类错(牙合)可能并不是简单地由几种不协调的颅面结构随机组装而成,很可能在某种程度上作为一个整体遗传.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X线头影测量,探讨恒牙初期青少年安氏Ⅱ类错牙合软组织侧貌特征,分析硬组织改变对软组织侧貌的影响。方法:选择恒牙初期正常牙合、安氏Ⅱ类错牙合青少年各50名,确定22项常用的软组织侧貌测量指标和9项硬组织测量指标进行X线头影测量。结果:除3项软组织测量值和2项硬组织测量值外,其余软硬组织测量值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多因素判别分析筛选出5项主要软组织指标。软硬组织测量指标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Ⅱ类错牙合青少年软组织侧貌明显异常,B’Li-FH、NsLs-FH、LiNsPg’、Li-E、CmSnLs是最敏感、最能体现Ⅱ类错牙合软组织侧貌异常的5项软组织指标。正畸临床中可有针对性地纠正硬组织异常来改善软组织不调。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X线头影测量,探讨恒牙初期青少年安氏Ⅱ类、Ⅲ类错牙合软组织侧貌特征。方法选择恒牙初期正常牙合、安氏Ⅱ类、Ⅲ类错牙合青少年各50例,确定22项常用的软组织侧貌测量指标进行X线头影测量。结果大多数软组织测量值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多因素判别分析各筛选出五项主要软组织指标。结论Ⅱ类、Ⅲ类错牙合青少年软组织侧貌明显异常,B’Li-FH、NsLs-FH、LiNsPg’、Li-E、CmSnLs和LsNsLi、CmSnLs、NsLi-FH、Ls-E、Li-E分别是最敏感的、最能体现Ⅱ类、Ⅲ类错牙合软组织侧貌异常的五项软组织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骨性Ⅲ类错牙合的形成机制,特别是男女在错牙合形成机制上的差异。方法选择12~15岁间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58例,经头影测量确定ANB角小于0°,临床检查下颌不能后退,正常恒牙牙合者48例,ANB角在0°~5°之间。两组均要求为恒牙早期牙合,牙列完整,无正畸治疗史,男女各半。从头颅侧位片上测量13项颅面基本构成指标和14项反映基本面型及矢状垂直关系等的指标,对线距值进行标准化消除个体差异后,用独立样本t检验在骨性Ⅲ类错牙合和正常牙合中比较这些指标的性别差异,并比较男女Ⅲ类错牙合与正常牙合间这些指标间的差异。结果骨性Ⅲ类错牙合的形成在男性主要是由于上颌长减小、下颌升支前倾、下颌角开张所致,在女性,除了以上因素之外,后颅底前倾、升支和下颌体的增长也是导致骨性Ⅲ类错牙合的重要原因,从面部比例看骨性Ⅲ类错牙合面部有变窄长的趋势,女性更明显。骨性Ⅲ类错牙合的形成中颅面骨骼基本组分之间的匹配方式存在着性别差异。结论12~15岁间骨性Ⅲ类错牙合的形成机制存在性别差异,这种差异是生长发育期的暂时现象还是一种持续存在的男女性别在机体结构上的差异还有待研究。  相似文献   

9.
骨性Ⅲ类错(牙合)形成机制性别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骨性Ⅲ类错(牙合)的形成机制,特别是男女在错(牙合)形成机制上的差异.方法选择12~15岁间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58例,经头影测量确定ANB角小于0°,临床检查下颌不能后退,正常恒牙(牙合)者48例,ANB角在0°~5°之间.两组均要求为恒牙早期(牙合),牙列完整,无正畸治疗史,男女各半.从头颅侧位片上测量13项颅面基本构成指标和14项反映基本面型及矢状垂直关系等的指标,对线距值进行标准化消除个体差异后,用独立样本t检验在骨性Ⅲ类错(牙合)和正常(牙合)中比较这些指标的性别差异,并比较男女Ⅲ类错(牙合)与正常(牙合)间这些指标间的差异.结果骨性Ⅲ类错(牙合)的形成在男性主要是由于上颌长减小、下颌升支前倾、下颌角开张所致,在女性,除了以上因素之外,后颅底前倾、升支和下颌体的增长也是导致骨性Ⅲ类错(牙合)的重要原因,从面部比例看骨性Ⅲ类错(牙合)面部有变窄长的趋势,女性更明显.骨性Ⅲ类错(牙合)的形成中颅面骨骼基本组分之间的匹配方式存在着性别差异.结论 12~15岁间骨性Ⅲ类错(牙合)的形成机制存在性别差异,这种差异是生长发育期的暂时现象还是一种持续存在的男女性别在机体结构上的差异还有待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骨性Ⅱ类与Ⅲ类错(牙合)畸形舌的大小及姿势位置,探讨舌与矢状向骨性错(牙合)畸形的关系.方法:选用Ⅱ类错(牙合)畸形病例20例,其中男为9例,女为11例,平均年龄在13岁.Ⅲ类错(牙合)畸形病例20例,其中男为11例,女为9例,平均年龄在15岁.头影测量进行舌总面积、舌体面积、舌根面积、(牙合)平面以上舌面积、舌体的位置(S0、UO)以及舌体高度及长度及舌体的姿势位(ET、HET、Ltg1-7)的比较分析.结果:1)舌体的前后位置在两种畸形之间未见显著差异.2)舌体的上部形态(Ltg1-7)及(牙合)平面以上的面积二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异.3)Ⅲ类错(牙合)畸形病例的舌总面积及舌体面积大于Ⅱ类错(牙合)畸形病例,舌根面积两类错(牙合)畸形之间无显著不同.4)下颌骨长度(Go-Gn)与舌总面积、舌体面积、舌根面积及舌体长度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Ⅲ类错(牙合)畸形与Ⅱ类错(牙合)畸形之间舌体矢状向大小不同,其与下颌骨长度存在密切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安氏Ⅱ1类错(牙合)中应用上颌斜导矫治后患者面部侧貌的变化.方法:选择20例恒牙早期以下颌后缩为主的安氏Ⅱ1类错(牙合)病例,男12例,女8例,平均年龄11.2岁,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配合上颌斜导矫治,应用X线头影测量进行Holdaway软组织分析及常规硬组织分析,对治疗前后测量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矫治后硬组织改变为SNB角增大和ANB角减小,软组织面凸角减小,软组织面角增大,下唇突点-H线距离及H角减小.结论:对安氏Ⅱ1类错(牙合)病例应用上颌斜导能够产生下颌骨的骨骼改变,并改善软组织侧貌的美观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针对每一类错(牙合)进行软组织敏感指标筛选,以探讨简化繁杂临床诊断分析过程的方法。方法选择150例个体的X线头颅侧位片。其中正常(牙合)组60例、错(牙合)组90例(安氏Ⅰ类双牙弓前突、Ⅱ类、Ⅲ类错(牙合)各30例,男女各半),测量结果经SPSS8.0统计软件处理。结果 1.安氏Ⅰ类、Ⅱ类错(牙合)筛选出的敏感指标相同,共有6项,符合率为84.44%。2.安氏Ⅲ类错(牙合)筛选出敏感指标3项,符合率为96.67%。3.对以上软组织指标有影响的硬组织测量项目7项。结论 敏感指标的筛选为简化临床诊断过程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恒牙初期安氏Ⅱ类、Ⅲ类错牙合畸形颅面部硬软组织侧貌特征,探讨不同错牙合畸形的正畸治疗关键。方法 2000—2012年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口腔科就诊的汉族正畸患者中选取80例错牙合畸形青少年,分为安氏Ⅱ类组40例、安氏Ⅲ类组40例;同期选取自贡市中小学口腔健康普查正常青少年40名为正常对照组。确定常用的7项软组织指标和16项硬组织指标进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结果 安氏Ⅱ类组除7项硬组织测量值外,其余软、硬组织测量值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而安氏Ⅲ类组则有9项硬组织和5项软组织指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 不同的错牙合畸形具有各自典型的颅面特征。临床治疗中应有针对性地纠正牙齿和颌骨异常来改善软组织不调,最终取得和谐美观的侧貌。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一种应用于正中关系不调的安氏Ⅲ类患者的修正头影测量方法及其对正畸诊断和评估治疗有效性的临床意义。方法:临床筛选23例安氏Ⅲ类错[牙合],正中关系与正中[牙合]位不调的病例,进行修正头影测量,根据该诊断依据确定矫治方案,利用PAR指数评价矮治效果。结果:矫治完成时间12-19个月,平均15.68个月。全部病例均达到尖牙和磨牙的Ⅰ类关系,牙列整齐,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结论:本文介绍的修正头影测量方法,能够去除正中关系不调对安氏Ⅲ类诊断的影响,帮助正畸医生清晰了解反[牙合]的骨性牙性形成机制,有助于临床矫治。  相似文献   

15.
安氏各类错(牙合)软硬组织侧貌间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比较正常(牙合)及安氏各类错(牙合)软硬组织侧貌形态间的差异,加深对错(牙合)畸形面型特征的认识.方法:选择12-15岁间(牙合)型与骨型一致的错(牙合)患者共260例,Ⅰ类错(牙合)97例,男 50,女 47;Ⅱ类错(牙合)95例,男51,女44;Ⅲ类错(牙合)68例,男29,女39.另选择12-15岁正常恒牙(牙合)者49例做对照,男25例,女24例.选择能充分体现软硬组织侧貌表面形态特征的13对指标,在正常(牙合)、安氏各类错(牙合)之间,对这13对指标的差值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反映软硬组织侧貌面型差异的对应指标的差值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软组织侧貌比骨性侧貌凸,变凸的程度随Ⅱ、Ⅰ、Ⅲ类增大;上下唇突距与对应硬组织指标的差值、女性上下唇倾度与对应硬组织指标的差值组间有显著性差异,反映出软组织分布随Ⅱ、Ⅰ、Ⅲ类的变化增大上唇突度、减小下唇突度的趋势.结论:安氏各类错(牙合)间软组织覆盖分布特征存在差异,软组织分布对矢状向骨骼发育异常、前牙关系不协调有一定的补偿和掩饰作用.  相似文献   

16.
口腔正畸学     
固定矫正器矫治骨性Ⅲ类错(牙合)的硬软组织变化;德莱尔面具结合螺旋开大器矫治早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的临床应用;安氏I、Ⅱ、Ⅲ类错(牙合)患者机械耳点与解剖耳点的位置关系的对比研究;早期固定矫治与功能性矫治前牙反(牙合)的对比研究;自然头位下真性水平面作参考平面的准确性评价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恒牙初期安氏Ⅱ类、Ⅲ类错[牙合]畸形颅面部硬软组织侧貌特征,探讨不同错[牙合]畸形的正畸治疗关键。方法2000-2012年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口腔科就诊的汉族正畸患者中选取80例错[牙合]畸形青少年,分为安氏Ⅱ类组40例、安氏Ⅲ类组40例;同期选取自贡市中小学口腔健康普查正常青少年40名为正常对照组。确定常用的7项软组织指标和16项硬组织指标进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结果安氏Ⅱ类组除7项硬组织测量值外,其余软、硬组织测量值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而安氏Ⅲ类组则有9项硬组织和5项软组织指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不同的错[牙合]畸形具有各自典型的颅面特征。临床治疗中应有针对性地纠正牙齿和颌骨异常来改善软组织不调,最终取得和谐美观的侧貌。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亲子之间的不同颅颌面结构的遗传度研究,探讨遗传因素在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对65例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及其父母拍摄头颅侧位片,选取29个测量标志点,26个测量项目,分别用均父母-子代回归系数法和单亲一子代回归系数法估算不同测量项目的遗传度。结果均父母-子代回归系数法显示,亲子之间颅骨、上下颌骨有很高的遗传度,达到70%~90%,角度的遗传度高于线距的遗传度,代表牙齿和软组织的大部分测量项目的遗传度都在30%-40%左右。单亲.子代回归系数法显示,硬组织和软组织中母子的遗传度大于父子的遗传度,性别在亲子间的遗传有一定的影响。结论亲代的颅颌面结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子代颌骨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正畸矫治前后成年女性骨性Ⅲ类错[牙合]低角患者颞下颌关节的变化,探讨非手术正畸治疗对成年骨性Ⅲ类错[牙合]低角患者颞下颌关节的影响。方法:选取16例成年女性骨性Ⅲ类错[牙合]低角患者,18~23岁,采用OPA-K滑动直丝弓技术矫治,矫治前后拍摄双侧闭口矫正许勒位片和头颅侧位X线片,进行颞下颌关节间隙测量和头影测量分析。对矫治前后的测量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与矫治前相比,矫治后关节前间隙线距和面积分别增加0.27mm(P〈0.001)、0.70mm^2(P〈0.01),关节后间隙线距和面积分别减小0.24mm、0.67mm^2(P〈0.001),线性百分比由22.13%减少为9.64%(P〈0.001),关节后前间隙面积之比由1.56减小为1.19(P〈0.01),关节前间隙与关节后间隙趋于相等。头影测量发现,与矫治前相比,矫治后点Co、Ar、Go及Pg相对前颅底均明显后移(P〈0.05)。结论:成年骨性Ⅲ类错[牙合]低角患者非手术矫治后髁突由下前位向后向上移至中位,关节结构趋于协调和稳定,有利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症状的缓解。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改良Twin-Block功能矫治器矫治Angle Ⅱ1错[牙合]畸形侧貌外形的变化.方法:选择以下颌后缩为主要表现的Angle Ⅱ'错[牙合]畸形病例11例.Ⅰ期治疗采用改良Twin-Block矫治器,Ⅱ期采用标准方丝弓矫治器.应用X线头影测量进行软组织分析,并对治疗前后的测量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矫治结束后,软组织面角增大,颏部软组织增厚,H角、颏唇沟深度减小.下唇突点-H线距离、鼻突度、上唇凹深、鼻下点-H线、上唇基部厚度无显著性变化.结论:改良Twin-Block矫治器有助于改善Angle Ⅱ错[牙合]畸形的软组织面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