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 :男 ,31岁 ,下腹坠胀伴大便干结 3年。于 3年前无原因出现下腹部坠胀 ,并伴有大便干结。无腹痛 ,食欲减退明显。大便由每日一次延长到 3日一次。体重明显下降。曾多次使用胃肠道动力类药物治疗 ,效果不佳。入院查体 :T 37.2℃ ,P 72次 /分 ,R 18次 /分 ,BP 12 8/ 75mmHg (1mmHg =0 .133kPa)。患者青年男性 ,营养较差。全身皮肤及巩膜无黄染 ,表浅淋巴结肿大。心肺无异常。腹膨隆 ,于中腹部可见肠型 ,触之柔软 ,肝脾肋缘下未触及。下腹部可触及包块。叩诊鼓音 ,肝浊音界正常 ,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减弱 ,无气过水声。全… 相似文献
2.
3.
患者朱×× ,男 ,5 7岁 ,病案号 :6 2 2 0 1。因“肛门停止排便一月余”门诊以“不全性肠梗阻”收住入院。患者于入院前一月余 ,无明显诱因肛门开始出现停止排便 ,但有肛门排气。患者平素饮食习惯欠佳 ,很少进食蔬菜水果 ,亦很少喝水 ,进食后出现腹胀 ,稍作运动后有肛门排气 ,腹胀减轻或缓解 ,约 2~ 4d解一次大便 ,既往未发生过与本次类似情况。入院后患者一般情况可 ,生命体征平稳 ,腹部膨隆无肠型及蠕动波 ,全腹轻微肌紧张、无明显压痛及反跳痛 ,移动性浊音未叩及 ,肠鸣音消失。X线提示 :左侧上腹部可见两个长短不等的液平 ,两侧腹部肠… 相似文献
4.
结肠冗长症外科治疗的体会(附3例报告)孟庆晨,孟波结肠冗长症少见,作者从1986年以来,治疗3例,报道如下。病例报告例1,女,31岁。3年前无明显诱因右下腹痛,自扪及一条索物,可活动,进食后腹痛加重,腹胀,大便经常干躁,排便后腹痛减轻,有时7~8天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全结肠切除术治疗成人结肠冗长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为7例结肠冗长症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5例伴有顽固性便秘,2例伴便秘与腹泻交替症状,且经X线钡剂灌肠确诊为全结肠冗长症。结果:7例均顺利完成结肠切除术,最后以回肠末端同直肠上端直接吻合。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住院6~9 d,平均(7.8±1.5)d。随访9~24个月,平均(15.0±4.5)个月,疗效均满意,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未出现长期腹泻及肠梗阻、便秘复发等远期并发症。结论:X线钡剂造影检查结合长期的顽固性便秘病史是现阶段结肠冗长症诊断的理想方式。应用腹腔镜全结肠切除术治疗成人结肠冗长症疗效确切,具有患者创伤小、康复快、安全有效等优点,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6.
总结106例腹腔镜下治疗结肠冗长症的护理经验,术前做好家长的心理护理,重视患儿的肠道准备,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做好管道及肛周的护理.术后24小时肠功能恢复,肛门排气,排便,术后1-2天恢复饮食,无一例发生切口感染、结肠回缩、肠粘连、便秘复发、切口疝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Soave术治疗小儿结肠冗长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4~2010年应用腹腔镜辅助 Soave术治疗106例结肠冗长症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106例患儿均治愈出院.术后8例发生小肠结肠炎,5例肛门污粪,经保守治疗治愈.随访6 ~65个月,疗效满意,随患儿年龄增长,大便次数逐渐减少,远期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成人结肠冗长的诊断与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对32例成人结肠冗长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患者中,26例(81%)有顽固性便秘,11例(34%)有腹痛、腹胀,6例(19%)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25例经X线钡剂灌肠透视确诊。17例为结肠冗长症Ⅰ型,5例为Ⅱ型,10例为Ⅲ型。本组行乙状结肠切除15例;右半结肠切除2例;降结肠、乙状结肠切除,将脾曲横结肠向下游离与直肠上端吻合5例;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切除,再将横结肠右半拉下与直肠上端吻合7例;全结肠切除,回肠末端与直肠上端吻合3例。术后随访3个月~4年,疗效满意。结论经X线钡剂灌肠可确诊成人结肠冗长症;外科手术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结肠冗长症合并结直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并文献复习结肠冗长症与结直肠癌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普外一科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17例结肠冗长症合并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84例结直肠癌患者中合并结肠冗长症17例(9.24%),合并家族性息肉病恶变2例(1.09%),合并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1例(0.54%),合并炎症性肠病1例(0.54%)。合并结肠冗长症的比例较高(P〈0.05)。其中术前经结肠气钡灌肠检查诊断为结肠冗长症5例,术中诊断为结肠冗长症12例。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切除结肠13~80cm,平均33.8cm。术后发生肺部感染、切口液化1例,腹水1例,肠瘘1例,骶前感染1例。术后17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中位数为10个月。随访期间,l例患者于术后1年出现卵巢转移。结论结肠冗长症合并顽固性便秘可能是结直肠癌发病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结肠冗长引起顽固性便必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告32例原发性结肠冗长引起便秘的外科治疗,男性17例,平均41.5岁;女怀15例,平均38岁。便秘史平均5.5年,排便周期平均5-8天。结肠冗长分为全结肠型及乙状结肠型,其中并发急性乙状结肠扭转5例。钡灌肠X线检查是主要上科治疗采用左半结肠切除15例,余为乙状结肠切除,术后随访除2例,疗效略差外,余30例术后便秘症状均消除,就结肠冗长便秘的概况,手术指征及术中操作的注意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结肠冗长症的诊断与治疗(附12例报告)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总结我院12例结肠冗长患者的诊治经验。方法 对12例结肠冗长患者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结肠冗长主要表现为便秘、腹痛;可经X线钡灌肠确诊。手术治疗8例,非手术治疗4例,随访0.5-3年,手术效果满意,非手术治疗效果差。结论 结肠冗长可经X线钡灌肠确诊,手术治疗效果差,3岁以上有症状者应尽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成人结肠冗长症的诊断与围手术期处理经验,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成人结肠冗长症的临床资料,并作了随访观察。结果:32例患者(75.7%)有顽固性便秘,18例患者(42.9%)存在反复不完全肠梗阻,16例患者(38.1%)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以便秘为主。39例经X线钡剂灌肠透视确诊。急诊手术3例,择期手术39例。41例(97.6%)病理检查于镜下可见典型改变。42例均行不同长度的肠段切除,4例加行乙状结肠固定术。术后随访率为83.3%(35/42),28例症状消失,4例仍有症状,保守治疗有效果,3例再次手术,术后症状消失。结论:典型的病史和X线钡剂灌肠可确诊成人结肠冗长症,外科手术是治疗本病的最终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Soave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小儿结肠冗长症的手术效果、安全性及并发症。方法:2010~2013年收治小儿结肠冗长症患者64例,年龄2~116个月,体重3.9~21.5 kg,均以反复顽固性便秘为主要临床表现,钡剂灌肠检查患儿有结肠冗长表现。行腹腔镜辅助Soave术41例,开腹手术23例。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平均(70.95±6.66)min,术中出血量平均(4.07±1.17)ml,术后平均住院(5.85±1.01)d,无一例发生切口感染、术后血尿。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切口感染、术后血尿等均明显优于开腹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小肠结肠炎、肛周皮炎、污粪等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辅助Soave术治疗小儿结肠冗长症具有安全、有效、手术时间短、患儿创伤小、出血少、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美观等优点,可达到治愈便秘的目的,与开腹手术相比,具有明显优势。腹腔镜辅助Soave术可作为手术治疗小儿结肠冗长症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4.
新生儿全结肠型无神经节细胞症(Total colonic aganglionosis,TCA)约占先天性巨结肠总数的5%~10%,死亡率高,Martin(1968)曾报告高达65%。近年来虽有所下降,但仍是先天性巨结肠病中尚未满意解决的问题。早期诊断中放射学钡剂灌肠检查是一项重要的诊断方法,其X线征象往往显示胎儿型小结肠(Fetal microcolon)常与先天性肠闭锁(Congenital bowel atresia,CBA)所致的胎儿型小结肠易混淆。我们回顾性分析了1980~1994年14年期间经手术、病理证实 相似文献
15.
永久性结肠造口术后,部分患可出现末端结肠坏疽、造口结肠旁内疝、造口狭窄、粘膜脱出或结肠断端缩进腹腔等并发症。土耳其安卡拉大学医学院Bumin等设计了一种结肠造口新技术。具体步骤如下:近断端结肠末端双层关闭。 相似文献
16.
慢性腰痛乃下腰部疾患最常见的症状,因其病因复杂,故临床处理较棘手。我们在日常诊疗中发现一些顽固性腰痛病例,经进一步检查,诊断为“腰椎间盘膨隆症”。自1985年来共手术治疗11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低血压引起的结肠缺血可以在没有腹部创伤、充血性心力衰竭和胰腺炎等时见到,它仅仅引起肠粘膜的损害,这种病例在英国文献报告了10例。本文所报告的是一例16岁男孩,以往体健,20分钟前因近距离低位快速枪弹伤及阴茎和右腿而入院,入院时未能测得血压,心动过速140次/分。经补充4000 ml 晶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门体分流术由于能有效地降低门脉高压,故防治食道胃底曲张静脉出血的效果较好,但又因减少了入肝血流使术后肝性脑病发生率增高。门奇断流术虽不减少肝的血流灌注,术后肝昏迷发生率较低,但由于术后门脉压仍高,食道胃底可形成新的通往奇静脉的侧枝循环,故术后出血复发率较高。因而二者的长期生存率均不理想。原位肝移植术虽是标本兼治的治疗肝硬变、门脉高压的理想方法,但由于其要求条件高,耗资大,仅限于较晚期,肝功能较差患者。探索一条既能有效地降低食道胃底曲张静脉压,而又不减少门脉向肝血流的道路一直是普外医师的重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9.
肝动脉门静脉瘘 (hepaticarterioportalfistulas ,HAPFs)是一种血管畸形疾病。Weigert于 1886年首次报道了一例肝动脉门静脉瘘 ,临床表现为门静脉高压症 ;在 1892年 ,Sachs又报道了一例儿童肝动脉门静脉瘘 ,最后死于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1〕。本文报道我院收治的两例HAPFs所致的门静脉高压症 ,并回顾文献进行讨论。病例报道病例 1:男 ,5 1岁 ,因“反复黑便 8年”而入院。病人于 1992年 4月体检 ,B超发现肝脏血管瘤 ,当时无任何不适。 1992年 9月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黑便 ,持续 3d。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