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成人结肠冗长症的诊断与外科治疗8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成人结肠冗长症的诊断与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对82例成人结肠冗长症极其主要合并症——顽固性便秘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2例中66例(80%)有顽固性便秘,28例(34%)有腹痛、腹胀,16例(19%)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82例中74例经x线钡剂灌肠透视,8例于急诊术中确诊。35例为结肠冗长症Ⅰ型;19例为Ⅱ型;28例为Ⅲ型(其中包括4个节段结肠冗长即全结肠冗长18例)。82例中行乙状结肠切除32例,右半结肠切除术3例,右半结肠及横结肠切除4例,横结肠左半及脾曲切除4例,降结肠及乙状结肠切除、将脾曲结肠向下游离与直肠上端吻合15例,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切除、再将肝曲结肠向下游离与直肠上端吻合6例,全结肠切除、回肠末端与直肠上端吻合18例。82例术后无肠吻合口漏等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3个月至4年,随访率为88%(72/82),疗效满意。结论根据顽固性便秘病史和x线钡剂灌肠透视可确诊成人结肠冗长症,外科手术是治疗成人结肠冗长致顽固性便秘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结肠冗长症是一种先天性结肠畸形,发病率很低,是结肠在发育中因基因再复制而生长过长所致.乙状结肠为腹膜内位器官,有一定活动度,可发生冗长,并因此而引起腹痛、腹胀等消化系统症状.乙状结肠冗长可致顽固性便秘,甚至可因系膜相对较短而发生乙状结肠扭转,造成梗阻.这是乙状结肠冗长症最常见的并发症,多见于老年人.我院2008~2011年6月共收治32例老年乙状结肠冗长症病人,均行外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结肠冗长症外科治疗术式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余东升  袁景伦 《腹部外科》2004,17(6):341-342
目的 探讨结肠冗长症的外科治疗术式 ,以提高治疗效率 ,减少并发症。方法 结合国内外文献及我院 12例结肠冗长症外科治疗的体会 ,探讨结肠切除的合理范围。结果 结肠冗长症所致的顽固性便秘术后效果较为满意。随访 6个月~ 8年 ,以横结肠大部分切除 +左半结肠切除效果最佳 ,无腹泻并发症。结论 结肠冗长症外科治疗切除结肠的范围应尽可能的扩大。横结肠大部分切除 +左半结肠切除并不增加腹泻并发症。合理性的扩大切除是减少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结肠冗长症合并结直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并文献复习结肠冗长症与结直肠癌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普外一科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17例结肠冗长症合并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84例结直肠癌患者中合并结肠冗长症17例(9.24%),合并家族性息肉病恶变2例(1.09%),合并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1例(0.54%),合并炎症性肠病1例(0.54%)。合并结肠冗长症的比例较高(P〈0.05)。其中术前经结肠气钡灌肠检查诊断为结肠冗长症5例,术中诊断为结肠冗长症12例。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切除结肠13~80cm,平均33.8cm。术后发生肺部感染、切口液化1例,腹水1例,肠瘘1例,骶前感染1例。术后17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中位数为10个月。随访期间,l例患者于术后1年出现卵巢转移。结论结肠冗长症合并顽固性便秘可能是结直肠癌发病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5.
成人乙状结肠冗长症的外科治疗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临床日常生活中以便秘为主诉的就诊者并不少见.但往往容易被忽略。近年来结肠冗长症所致的顽固性便秘引起了众多学者的注意,已进行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结肠冗长最多见于乙状结肠,约占63.4%。我院1992~2007年共收治11例乙状结肠冗长症病人并行乙状结肠及其系膜切除术,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腹腔镜辅助治疗小儿乙状结肠冗长症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在小儿乙状结肠冗长症治疗中的经验及与开腹手术比较的优越性。方法对2002—2006年收治的12例乙状结肠冗长症患儿的手术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中4例行开腹冗长结肠切除术,1例经肛门直肠拖出冗长结肠切除术,7例经腹腔镜辅助冗长结肠切除术,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随访2个月~2年,2例排便频繁,2~4次/d,6个月后渐恢复正常;10例恢复良好,排便1~2次/d,术前症状均消失。结论对小儿乙状结肠冗长症提倡先进行保守治疗,对保守治疗无效或症状明显的患儿可实施手术。腹腔镜辅助冗长结肠切除术治疗本病是安全有效的,与开腹手术相比具有较多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严想元  陈杰  殷刚  许维 《腹部外科》2011,24(3):158-159
目的 探讨采用腹腔镜辅助下冗长结肠切除术治疗成人结肠冗长症的效果.方法 已确诊为成人结肠冗长症的成年病人12例,病程5~27年,顽同性便秘,保守治疗效果差.行腹腔镜辅助下冗长结肠切除术,切除冗长肠管.结果 9例症状消失、排便正常;3例出现大便次数增多,保守治疗后症状改善.结论 腹腔镜辅助下手术切除冗长结肠不失为一种保守...  相似文献   

8.
小儿乙状结肠冗长症病理特点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小儿乙状结肠冗长症的病理特点,以提高对该症病理特点的认识。方法 分析我科1993~2002年间经手术治疗12例小儿乙状结肠冗长症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小儿乙状结肠冗长症病理特点与先天性巨结肠同源病相似。主要表现为乙状结肠肠壁肥厚,部分肌纤维变性。结肠黏膜萎缩,黏膜下充血水肿;肌间神经丛减少,均可见神经节细胞发育幼稚,且数量减少或体积变小,呈固缩或空泡变性。结论 小儿乙状结肠冗长症大多有肠神经元发育异常。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全结肠切除术治疗成人结肠冗长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为7例结肠冗长症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5例伴有顽固性便秘,2例伴便秘与腹泻交替症状,且经X线钡剂灌肠确诊为全结肠冗长症。结果:7例均顺利完成结肠切除术,最后以回肠末端同直肠上端直接吻合。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住院6~9 d,平均(7.8±1.5)d。随访9~24个月,平均(15.0±4.5)个月,疗效均满意,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未出现长期腹泻及肠梗阻、便秘复发等远期并发症。结论:X线钡剂造影检查结合长期的顽固性便秘病史是现阶段结肠冗长症诊断的理想方式。应用腹腔镜全结肠切除术治疗成人结肠冗长症疗效确切,具有患者创伤小、康复快、安全有效等优点,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0.
结肠冗长症外科治疗的体会(附3例报告)孟庆晨,孟波结肠冗长症少见,作者从1986年以来,治疗3例,报道如下。病例报告例1,女,31岁。3年前无明显诱因右下腹痛,自扪及一条索物,可活动,进食后腹痛加重,腹胀,大便经常干躁,排便后腹痛减轻,有时7~8天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成人结肠冗长的诊断与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对32例成人结肠冗长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患者中,26例(81%)有顽固性便秘,11例(34%)有腹痛、腹胀,6例(19%)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25例经X线钡剂灌肠透视确诊。17例为结肠冗长症Ⅰ型,5例为Ⅱ型,10例为Ⅲ型。本组行乙状结肠切除15例;右半结肠切除2例;降结肠、乙状结肠切除,将脾曲横结肠向下游离与直肠上端吻合5例;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切除,再将横结肠右半拉下与直肠上端吻合7例;全结肠切除,回肠末端与直肠上端吻合3例。术后随访3个月~4年,疗效满意。结论经X线钡剂灌肠可确诊成人结肠冗长症;外科手术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结肠冗长引起顽固性便必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景伦  赵中辛 《腹部外科》1996,9(4):173-174
报告32例原发性结肠冗长引起便秘的外科治疗,男性17例,平均41.5岁;女怀15例,平均38岁。便秘史平均5.5年,排便周期平均5-8天。结肠冗长分为全结肠型及乙状结肠型,其中并发急性乙状结肠扭转5例。钡灌肠X线检查是主要上科治疗采用左半结肠切除15例,余为乙状结肠切除,术后随访除2例,疗效略差外,余30例术后便秘症状均消除,就结肠冗长便秘的概况,手术指征及术中操作的注意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结肠冗长引起顽固性便秘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报告32例原发性结肠冗长引起便秘的外科治疗,男性17例,平均41.5岁;女性15例,平均38岁。便秘史平均5.5年,排便周期平均5~8天。结肠冗长分为全结肠型及乙状结肠型,其中并发急性乙状结肠扭转5例。钡灌肠X线检查是主要检查手段。外科治疗采用左半结肠切除15例,余为乙状结肠切除,术后随访除2例疗效略差外,余30例术后便秘症状均消除。就结肠冗长便秘的概念、手术指征及术中操作的注意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Soave术治疗小儿结肠冗长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4~2010年应用腹腔镜辅助 Soave术治疗106例结肠冗长症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106例患儿均治愈出院.术后8例发生小肠结肠炎,5例肛门污粪,经保守治疗治愈.随访6 ~65个月,疗效满意,随患儿年龄增长,大便次数逐渐减少,远期大...  相似文献   

15.
结肠冗长症的诊断与治疗(附12例报告)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总结我院12例结肠冗长患者的诊治经验。方法 对12例结肠冗长患者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结肠冗长主要表现为便秘、腹痛;可经X线钡灌肠确诊。手术治疗8例,非手术治疗4例,随访0.5-3年,手术效果满意,非手术治疗效果差。结论 结肠冗长可经X线钡灌肠确诊,手术治疗效果差,3岁以上有症状者应尽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6.
全结肠气钡双重排粪造影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全结肠气钡双重排粪造影能否作为综合诊断便秘患者有价值的影像参考依据。方法利用数字x线胃肠机对260便秘患者进行全结肠气钡双重排粪造影。结果全结肠气钡双重排粪造影诊断出升结肠冗长12例,横结肠冗长8例,降结肠冗长16例,乙状结肠冗长62例,直肠前突59例。其中,结肠冗长合并乙状结肠癌3例,结肠冗长合并降结肠癌2例,结肠冗长合并横结肠癌2例,结肠冗长合并升结肠癌1例。结论全结肠气钡双重排粪造影可一次性了解结肠病变和排粪障碍现状,是一个综合性诊断顽固性便秘的合理方法。  相似文献   

17.
结肠冗长的特发性便秘的结肠形态病理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表现为结肠冗长的特发性便秘的结肠形态病理学改变。方法 选取14例原发性结肠冗长病例与10例不伴便秘与梗阻的结肠癌病例作为对照,通过肉眼及HE染色后显微镜观察和图像分析,比较两组的异同点。并通过定量测量和统计学分析得出显著性结果。结果 原发性结肠冗长病例外观正常,显微镜下突出的改变为5例肌间神经丛中可见巨大的神经节细胞。图像分析结果显示其粘膜下血管面积、神经丛面积和神经节细胞数,肌间神经丛面积和神经节细胞数均显著大于对照组,肌层厚度则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原发性结肠冗长有其特征性的神经病理学改变,进一步支持了特发性便秘是一种神经系统异常性疾病的论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结肠冗长症的早期诊断及有效治疗方法,以减少误诊,缩短确诊前的就医时间.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第117和322医院普外科2005年2月-2011年12月收治的27例结肠冗长症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 27例患者临床症状主要为早期反复出现的顽固性便秘、腹胀、腹痛、消瘦等,容易被误诊.除3例患者因乙状结肠冗长症并发扭转急诊入院手术外,24例症状持续,反复多处就医长达2~32年.经门诊钡灌肠造影确立诊断,手术切除病变肠段,随访7~11个月,患者腹胀、腹痛、便秘、消瘦等全身症状消失.结论 本病较少见,要提高医务人员对本病的认识.钡灌肠X线检查是诊断本病的最好方法.确诊后外科手术是治疗最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成人结肠冗长症的诊断与围手术期处理经验,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成人结肠冗长症的临床资料,并作了随访观察。结果:32例患者(75.7%)有顽固性便秘,18例患者(42.9%)存在反复不完全肠梗阻,16例患者(38.1%)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以便秘为主。39例经X线钡剂灌肠透视确诊。急诊手术3例,择期手术39例。41例(97.6%)病理检查于镜下可见典型改变。42例均行不同长度的肠段切除,4例加行乙状结肠固定术。术后随访率为83.3%(35/42),28例症状消失,4例仍有症状,保守治疗有效果,3例再次手术,术后症状消失。结论:典型的病史和X线钡剂灌肠可确诊成人结肠冗长症,外科手术是治疗本病的最终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Soave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小儿结肠冗长症的手术效果、安全性及并发症。方法:2010~2013年收治小儿结肠冗长症患者64例,年龄2~116个月,体重3.9~21.5 kg,均以反复顽固性便秘为主要临床表现,钡剂灌肠检查患儿有结肠冗长表现。行腹腔镜辅助Soave术41例,开腹手术23例。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平均(70.95±6.66)min,术中出血量平均(4.07±1.17)ml,术后平均住院(5.85±1.01)d,无一例发生切口感染、术后血尿。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切口感染、术后血尿等均明显优于开腹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小肠结肠炎、肛周皮炎、污粪等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辅助Soave术治疗小儿结肠冗长症具有安全、有效、手术时间短、患儿创伤小、出血少、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美观等优点,可达到治愈便秘的目的,与开腹手术相比,具有明显优势。腹腔镜辅助Soave术可作为手术治疗小儿结肠冗长症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