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目的:评估经鼻型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1月—2014年8月221例入院诊断为单纯粘连性小肠梗阻的患者随机行经鼻肠梗阻导管(n=111)、鼻胃管(n=110)减压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腹胀腹痛改善情况、胃肠减压量、肛门排气排便恢复时间、腹部立卧位X线平片示气液平面消失时间,治愈率、有效率及中转手术率等指标。结果所有患者均按要求置管成功。与鼻胃管相比,经鼻插入型肠梗阻导管组患者腹胀腹痛等腹部症状缓解时间、肛门排气排便恢复时间、气液平面消失时间均明显缩短,胃肠减压引流量显著增加。可提高患者治愈率、有效率并降低中转手术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疗效确切,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并探究其护理预防干预措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行腹部手术患者共92例,利用随机双盲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各纳入患者46例,试验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针对性的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①试验组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为4.3%,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9.6%,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②试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100.0%,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87.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针对性的优质护理能够显著降低腹部手术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综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将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5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口服液状石蜡、肥皂乳灌肠治疗等;观察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采用中药热敷腹部、胃管内注入、灌肠和针灸治疗等,比较两组总有效率和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总有效率84.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14±5)天,对照组(19±6)天,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可显著提高总有效率和减少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4.
任忠华 《航空航天医药》2014,(10):1437-1438
目的:观察松解汤辅治不完全性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不完全性粘连性肠梗阻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3例,对照组33例,对照组主要采取禁食、持续胃肠减压和静脉营养支持等方法治疗,并注意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同时按医嘱应用抗生素;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服用松解汤。结果观察组治愈率72.73%,总有效率93.94%;对照组治愈率45.45%,总有效率75.76%;治疗后腹痛和腹胀缓解、肠鸣音恢复、肛门首次排气排便时间比较观察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松解汤辅治不完全性粘连性肠梗阻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在治疗老年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7月本院收治的120例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将120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的一般治疗相同,包括抗感染治疗,禁饮、禁食、肠外静脉营养,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等。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鼻胃管行胃肠减压,观察组行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结果观察组置管后胃肠减压引流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肛门排气排便缓解时间、腹痛腹胀缓解时间及腹部平片缓解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白细胞恢复时间、血沉恢复时间和C反应蛋白恢复时间均较对照组有明显缩短(P<0.05)。观察组治愈32例,有效23例,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治愈23例,有效18例,总有效率为68%。组间比较发现,观察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老年患者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安全可靠,疗效迅速且显著,避免了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红霉素对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将胃肠道手术患者分为红霉素治疗组(观察组)32例,其他抗生素治疗组(对照组)26例;观察术后肠鸣音、肠蠕动恢复及第1次肛门排气时间等,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及第1次肛门排气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红霉素可明显促进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加速康复外科在腹部手术围术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腹部手术140例随机分为加速康复外科组(观察组)71例和常规手术组(对照组)69例。比较两组术后第2和第7天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术后首次排气和排便时间,恶心、腹胀、腹痛、吻合口漏等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等。结果:观察组术后第2天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第7天CPR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下地活动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显著提前(P〈0.05);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缩短(P〈0.05);术后住院费用显著减少(P〈0.05)。结论:加速康复外科可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加快,住院时间缩短和住院费用减少。  相似文献   

8.
覃橡  王永华 《西南军医》2014,(5):577-578
目的:探讨非药物性护理干预措施在促进结肠癌术后肠道功能恢复的安全性和优越性。方法采用统一入组标准,同期临床对比研究方法,对2012年5月-2013年5月完成的42例(其中研究组21例,对照组21例)结肠癌术后患者肠道功能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联合腹部理疗、术后早期活动、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等非药物性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最早出现肠鸣音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结果研究组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为(36.42±5.64)h,对照组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为(40.89±6.21)h,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94,P=0.039)。结论非药物性护理干预措施配合药物治疗可有效促进结肠癌术后患者肠道功能的恢复,具有简单方便、经济安全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剖宫产术后口服乳果糖对肛门排气及泌乳的影响。方法:选择行剖宫产术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术后6h每8h给予1次口服乳果糖口服液30ml,共3次。对照组不给予口服乳果糖口服液。比较两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泌乳时间,以及术后48h和72h泌乳量。结果:观察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7.87±2.35)h,对照组为(7.73±2.52)h;两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25.80±5.84)h,显著早于对照组的(30.70±5.59)h(P〈0.05)。观察组术后首次泌乳时间(30.73±3.90)h,显著早于对照组的(37.80±6.11)h(P〈0.05);术后48h泌乳情况非常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术后72h泌乳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口服乳果糖可促进产妇早排气、早泌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促进妇产科腹腔镜术后胃肠蠕动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选择最佳的护理干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60例妇产科腹腔镜术后患者的一般资料,按照人院时间先后、对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大黄苏打片和在足三里穴位注射维生素B1进行护理干预。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腹胀情况、胃肠蠕动开始时间、肛门自行排气时间。结果观察组腹胀发生率为3.91%;对照组出现腹胀发生率为20.0%。两组比较,观察组术后腹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8.27,P〈0.01);观察组患者胃肠蠕动开始时间、肛门自行排气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大黄苏打片和在足三里穴位注射维生素B1对妇产科腹腔镜术后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效果较好,能够有效地促进胃肠蠕动功能的恢复,缩短蠕动开始时间和肛门自行排气时间,较少腹胀情况,有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直肠肿瘤术护理中对术后早期恢复肠蠕动的效果。方法分析收治的70例直肠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入院顺序将所有分为两组,即:观察组(35例)与对照组(35例)。对照组35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35例患者基于常规护理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之前与手术之前的焦虑状况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肛门排气时间以及肠鸣音恢复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之前与手术之后焦虑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肛门排气时间以及肠鸣音恢复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直肠肿瘤术护理中对术后早期恢复肠蠕动的效果十分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健康教育在预防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98例腹部手术后有粘连性肠梗阻高危因素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知信行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粘连性肠梗阻相关症状发生情况,观察护理后活动状态及生活品质.结果 观察组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出现肠梗阻相关症状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KPS评分、MUNSH评分、QOL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知信行健康教育方式应用于腹部手术患者中,可预防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改善患者活动状态及生活品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持续气道雾化在食道癌术后患者护理中的作用。方法选取60例行食道癌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实施持续气道雾化方式进行术后护理,对照组实施传统雾化吸入方式进行术后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拔除胸腔闭式引流管时间(2.8±0.6)天短于对照组患者的拔除胸腔闭式引流管时间(3.5±0.4)天,实验组患者的术后咳嗽咳痰时间(3.1±1.5)天短于对照组患者术后咳嗽咳痰时间(2.4±1.7)天,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食道癌术后患者,进行持续气道雾化吸入,可以促进患者更好的排痰及肺复张,有效减少患者咳嗽咳痰时间、缩短拔除胸腔闭式引流管时间,从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术后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分别用腹腔镜与经腹子宫肌瘤核除术治疗妇科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并比较两者差异。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8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实验组患者实施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核除术,对照组患者实施经腹子宫肌瘤核除术,对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术后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分别为(76.5±13.5)min、(104.1±2.4)L、(10.5±3.2)d,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分别为(70.5±10.5)min、(76.1±2.1)L、(6.2±2)d,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减少。对照组患者的发热情况、镇痛药物应用、肛门排气时间及下床时间分别为18(45%)、19(47.5%)、(31±13)h、(4.3±2.1)d,实验组患者的发热情况、镇痛药物应用、肛门排气时间及下床时间分别为14(35%)、5(12.5%),(21±6)h、(2.7±0.5)d,实验组的发热情况、镇痛药物应用、肛门排气时间及下床时间等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相比,应用腹腔镜进行子宫肌瘤核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发热概率低、恢复快等优势,治疗子宫肌瘤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吕春红  王金声 《人民军医》2011,(12):1074-1075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剥除术治疗卵巢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卵巢囊肿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行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对照组行传统开腹卵巢囊肿剥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等。结果:两组手术均获成功,观察组无一例中转开腹。(1)观察组术中出血(19.30±7.95)ml,对照组(71.42±19.35)ml,观察组术中出血量非常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2)观察组手术时间(38.52±7.68)min,对照组(37.34±5.30)min,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3)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1.8±0.5)天,对照组(2.3±0.8)天,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4)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3.3±1.8)天,对照组(6.3±1.5)天,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非常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腹腔镜下剥除术治疗卵巢囊肿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的77例患者,按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护理,观察组给予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33例患者出院前的膝关节功能评分,优19例,良8例,中6例,优良率为81.82%,住院时间(15.5±4.7)天,对护理的满意度为78.79%;观察组34例患者出院前的膝关节功能评分,优26例,良6例,中2例,优良率为94.12%,住院时间(11.2±2.3)天,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1.18%。两组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好,能有效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EN)和肠外营养(PN)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行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术中将鼻胃肠管中的肠内营养管置入空肠内,术后采用PN+EN序贯治疗;对照组术中置入普通胃管,术后采用全肠外营养(TPN)治疗。分别于术前1天和术后7天,检测体重、血浆清蛋白、血浆前清蛋白和血红蛋白水平;记录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术后7天血浆清蛋白、血浆前清蛋白、血红蛋白、体重等指标,均显著或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或非常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早期EN+PN支持治疗,可显著改善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术后患者的营养状况,促进肠道功能较快恢复。  相似文献   

18.
于芳 《西南军医》2011,13(5):940-941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对妇科腹部手术后腹胀的影响.方法 40例患者随机分为指导组和对照组,指导组进行一系列的常规护理外,由专人负责病人的术前宣教,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对两组的术后疼痛情况、腹胀情况、下床活动的时间、肛门排气的时间进行对比探讨.结果 指导组的术后腹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对妇科腹部手术后腹胀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与康复指导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9.
孟玮玮 《武警医学》2012,23(12):1075-1077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干预对腰椎术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的影响。方法 将36例腰椎术后的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18例,干预组1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循证护理,对腰椎内固定术后患者的术后下床时间、尿管拔除时间及出院时间等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干预组的术后下床时间、尿管拔除时间及出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循证护理可促进腰椎术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立足于基层医院的固有条件,尝试将快通道外科技术应用于围手术期(胃肠道手术)护理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以2011年1~12月行胃肠手术的50例患者为观察组(快通道组,Frs),围手术期进行快速通道治疗和护理。以2009年5月.2010年12月50例胃肠道手术患者为对照组,按传统方法进行治疗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热、误吸、切口感染、吻合口瘘、急性胃扩张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热、切口感染减少,肛门排气快,住院时间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两组患者误吸、吻合1:3瘘、急性胃扩张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在基层医院尝试应用快通道外科技术在围手术期(胃肠道手术)护理是安全可行的,有利于患者的快速康复,缩短了住院时间,降低了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