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识别、评价和预测某公司印刷品生产建设项目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危害程度及职业卫生防护设施防护效果,论证该项目职业卫生措施的可行性。方法依据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采用类比法、检查表法和工程分析法进行定性与定量评价。结果对类比工程正己烷、二氯甲烷、异丙醇、甲醇、甲苯、二甲苯、噪声、紫外辐射等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各化学毒物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要求,合格率为100%;紫外辐射测量结果合格率为25%,噪声测量结果合格率为100%。拟建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有正己烷、正戊烷、异戊烷、正庚烷、二氯甲烷、甲醇、异丙醇、甲苯、二甲苯、乙苯、异佛尔酮、环己酮、乙醛、臭氧、紫外辐射及X射线。预计该项目除紫外辐射强度外,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水平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接触限值的要求。结论该项目为职业病危害较重的建设项目,项目拟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和控制措施符合国家职业卫生要求。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某企业防火门制造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收集数据和资料,并结合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职业病防护水平及检测结果,对试运行期间作业人员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及职业健康影响进行评价。结果该项目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毒物、噪声及高温。现场检测23个检测点,130份样品。粉尘检测5个点,32份样品,工作场所粉尘浓度合格率100%。生产性毒物检测4个点,检测84份样品,毒物浓度合格率100%。噪声测定11个点,噪声强度合格率91%。紫外辐射测定2个点,合格率100%。高温测定1个点,合格率100%。结论由于该项目中噪声1个检测点超标,应高度关注超标岗位的职业病防护措施及个人防护。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某企业汽车配件生产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方法采用职业卫生学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收集数据和资料,并结合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职业病防护水平及检测结果,对试运行期间劳动者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及职业健康影响进行评价。结果该项目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毒物及物理因素。本次现场检测350份样品,其中粉尘检测6个点,46份样品,粉尘样品合格率100.0%。生产性毒物检测13个点,248份样品,毒物浓度样品合格率97.6%。噪声测定29个点,噪声强度合格率96.5%。紫外辐射测定5个点,合格率100.0%。高温测定7个点,合格率100.0%。手传振动测定11个点,合格率45.5%。工频电场测定4个点,合格率100.0%。结论由于该项目中部分岗位臭氧、噪声、手传振动检测结果超标,应高度关注超标岗位的职业病防护措施及个人防护。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某汽车弹簧生产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与分析,确定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制订防护对策。方法运用职业卫生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进行识别和分析。结果汽车弹簧生产过程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噪声、粉尘、化学毒物、高温和紫外辐射等危害因素,现场检测结果显示,噪声合格率为30.8%,高温作业岗位的WBGT指数100%超过限值,紫外探伤岗位紫外辐射强度100%超标,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均低于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结论汽车弹簧制造职业病危害的防护应以职业危害关键控制点为重点,采取切实可行的职业病危害防护对策,减少或消除职业病危害。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佛山市某家电制造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职业病防护措施及其效果。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法、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健康检查和检查表法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结果共监测5个粉尘检测点、6个化学毒物检测点、26个噪声检测点、1个高温湿球黑球温度(WBGT)指数检测点、3个紫外辐射检测点;其中粉尘、化学毒物、高温和紫外辐射检测结果均合格,合格率为100%;噪声有2个检测点超标,合格率为92.3%,超标岗位分别为水压试验检验岗位[L_(EX,W):84.5~85.1 d B(A)]和叉车岗位[L_(EX,8h):87.9~88.6 d B(A)]。结论企业所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可行,能够达到一定的防护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某通信电子设备制造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确定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实验室分析、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进行识别。结果该厂主要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粉尘、噪声、紫外辐射、激光、化学毒物。各类化学毒物的检测合格率为100%,粉尘浓度超标率为55.6%,噪声强度超标率为53.8%,紫外辐射检测了1个岗位为超标,激光检测了1个岗位为合格,工频电场强度符合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职业健康检查发现2名接触噪声作业劳动者听力异常。结论该项目属于职业病危害较重的项目,机抛、湿式抛光、砂光、喷砂为粉尘关键控制点;铣床、打磨、喷砂、机抛、清洗线为噪声关键控制点;强酸强碱加料点为化学毒物关键控制点;治具维修烧焊岗位为紫外辐射关键控制点。该企业需加强和重视关键控制点的防治措施,从而降低职业病发生的风险概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深圳市某金属制品企业的职业病危害现状, 为深圳市金属制品行业职业卫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职业卫生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和检查表分析法等方法进行分析评价。
结果 该企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化学毒物、粉尘、噪声、紫外辐射、手传振动和激光辐射。化学毒物、紫外辐射、手传振动和激光辐射的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标准。焊接岗位电焊烟尘检测合格率为76.9%。部分冲压、清洗、焊接和打磨岗位的噪声声级超标, 噪声检测合格率为48.9%。职业病防护设施方面, 打磨岗位和部分激光/机械手焊接岗位局部排风系统设计未达到要求。应急救援设施和措施方面, 化学品仓库未设置事故排风、报警或检测装置, 无冲淋洗眼设施, 未配备急救人员, 未定期组织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演练。总体布局、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辅助用室和职业卫生管理方面基本符合职业卫生有关规定。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率仅为5.9%, 冲压岗位6人高频听力下降。
结论 金属制品企业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是电焊烟尘和噪声, 企业应加强相应的防护设施, 提供有效的个人防护用品, 开展职业健康监护, 提升企业的职业病防治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深圳市宝安区某公司印刷品生产建设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明确建设项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其危害程度,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其效果。方法依据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法进行定性定量评价。结果该建设项目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正己烷、戊烷、正庚烷、二氯甲烷、甲基环己烷、甲醇、异丙醇、甲苯、二甲苯、乙苯、异佛尔酮、丙酮、环己酮、乙醛、二丙酮醇、2-乙氧基乙酸乙酯、萘、臭氧、紫外辐射、噪声、X射线。化学毒物共检测13个点,均合格;噪声强度测定5个点,合格率为80%;紫外辐射检测5个点,合格率为40%。结论该项目属于较重职业病危害的项目,正式投产后若能落实在评价报告中提出的补充措施及建议,职业病危害基本可控。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分析成都某电子元件制造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并进行现况评价.方法 采用现场调查法、检查表法、检测检验法等.结果 该企业电镀岗位的化学性职业危害因素和17个岗位的噪声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其余18个岗位的噪声、样品加工间的氩弧焊紫外辐射强度、6台X射线分析仪操作岗位的激光辐射度和X射线剂量率等均在国家职业接触限制内;该企业职业病防护措施、应急救援措施、职业病防护用品、辅助卫生用室和职业卫生管理均符合国家要求.结论 该企业为职业病危害严重企业,其职业卫生状况基本达到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职业病危害防控措施基本有效,但还应加强和完善电镀、注塑、冲压、拌料等重点岗位和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明确钛白粉生产作业场所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种类及强度,初步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和建议。方法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等方法收集有关数据和资料,结合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个人职业病防护水平和定量分级结果,对劳动者职业病危害接触水平及职业健康影响程度进行分析,运用现场调查法、检测检验法、定量分级法和检查表法等方法对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进行全面评价。结果生产过程中产生或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化学毒物(硫、硫酸、二氧化硫、绿矾、硫酸铵等20余种)和物理因素(噪声、高温、工频电场、紫外辐射)等。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化学毒物中的硫酸有3个检测点超过职业接触限值,合格率为95%;有2个粉碎岗位的二氧化钛粉尘检测结果超标,其余岗位总粉尘浓度检测合格率均为100%。物理因素方面共对36个作业岗位进行了噪声检测,其中有4个岗位或工种检测结果不合格,合格率为88.9%;高温和工频电场强度均符合国家规定的职业接触限值。结论钛白粉生产作业场所中存在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生产企业应针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和强度配备必要的防护设施,为劳动者发放防护用品,切实保障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某油田公司职业卫生现状。方法现场调查该公司各分厂生产工艺流程、有害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接触人数、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与控制效果评价的情况。对有害作业岗位作业环境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对全公司从事有毒有害职工进行职业性健康检查。结果该公司存在有毒有害因素分厂的8家企业,检测噪声强度315个点,合格率95.2%;化学毒物524个点,合格率96.7%;粉尘浓度26个点,合格率100%;职业病检出率为0,但1426人接触噪声人员中,检出听力损失医学观察对象85人,异常检出率5.96%。体检项目:电测听异常率最高为21.3%,其次B超异常检出率为18.3%。结论该油田公司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为噪声、苯系物、粉尘及职业危害因素的联合作用,噪声危害应成为职业卫生工作的防治重点。虽然该公司各有害因素检测合格率较高,但应加强超标点个人防护用品有效使用和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解某印刷生产企业存在的职业危害,对该印刷生产企业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完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方法依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编制要求》等标准,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检测和职业健康检查法进行定性定量评价。结果该建设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苯、甲苯、正己烷、二甲苯、正庚烷、噪声、粉尘等。检测7个岗位的化学毒物浓度,合格率为85.71%;噪声强度测定3个岗位,合格率为100.00%;检测粉尘3个岗位,合格率为100.00%。结论该项目职业病危害较重,但是整改后,在确保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正常运行、个人防护措施和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落实到位的情况下,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基本合格。  相似文献   

13.
王丹  王静  刘创建 《职业与健康》2013,(19):2468-2471
目的识别、分析某石油专用管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及危害程度,评价其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为企业控制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保护劳动者健康和改进职业卫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调查表法、现场调查法和职业病危害因素采样检测法对作业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检测和分析。结果该企业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粉尘、苯、甲苯、二甲苯、铬、噪声、高温、紫外辐射和x射线。经检测,1个电焊岗位的电焊烟尘浓度超标,其他化学性有害因素的浓度均低于职业接触限值;40个岗位的噪声检测结果中有23个岗位噪声强度超标,超标率为57.5%,其中超过90dB(A)的岗位达11个。结论该企业噪声危害较为严重,职业卫生防护设施和职业卫生管理仍需改进。因此,结合该企业现有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以指导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识别某铝镁合金厂建设项目工作场所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其危害程度以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评价其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运行效果,提出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和防护要求。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现场检测与实验室分析,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收集资料,结合检查表分析法和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与评价。结果检测24个粉尘点,1个作业点不合格;检测123个化学有害因素作业点,合格率为100%;在62个物理因素作业点的测量中,其中有43个点的噪声强度8 h等效声级2个点超标;有13个产生高温危害的岗位WBGT指数10个点超标;物理因素合格率为81%。结论该项目风险分类为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应加强工作场所职业病防护设施的维护检修和管理,确保正常有效运行;加强职业健康监护,提高劳动者自我防护意识,健全和完善职业卫生管理档案资料。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陕西省某天然气企业站场的主要职业卫生有害因素及危害程度,为相似企业的职业病危害控制及防护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9年8及11月分别对陕西省某天然气企业的分配站、储配站及调压站进行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对其2019年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暴露浓度(强度)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各站场运行过程中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硫化氢、一氧化碳、噪声及高温,管道维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二氧化氮、臭氧、一氧化碳、二氧化锰、电焊烟尘、噪声及电焊弧光,其中化学有害因素检测52个作业点,合格率为100.0%,物理因素测量79个作业点,涉及噪声、紫外辐射及高温,合格率分别为71.4%、100.0%和80.0%。结论陕西省某天然气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中化学有害因素控制措施基本可行,噪声、高温有不同程度超标,应进一步加强职业卫生管理和作业人员个人防护措施,为劳动者的职业健康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某外商独资企业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特点和防护措施,为用人单位预防控制职业病提供依据。方法对该企业2005~2013年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进行调查,了解各年度检测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计算其合格率,并对调查期间检测的化学有害因素和物理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合格率为91.43%,其中粉尘和毒物的合格率分别为98.18%和95.21%,物理因素的合格率为83.80%。化学有害因素的合格率(95.88%)高于物理因素合格率(83.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除砂轮磨尘、臭氧、苯、甲苯、三氯乙烯、丙酮、紫外辐射、噪声超标外,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均符合限值要求。结论用人单位重视工艺技术的改进和防护措施的完善,职业卫生状况有了较明显的改善。但涂装车间的清洗岗位应进一步完善防护措施,使工人接触甲苯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达到限值要求。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某螺杆钻具项目运行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其危害程度并评价防护措施。方法现场调查收集相关资料,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采用调查表法和定量、定性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粉尘、化学毒物、噪声、高频电场是螺杆钻具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表明8种化学毒物检测中,喷漆岗位甲苯接触浓度超过接触限值;接触噪声作业的14个工种中6个工种检测结果超标,噪声检测合格率为57.1%;接触高温的岗位检测结果均超过职业卫生接触限值;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强度均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结论该项目为职业病危害较重项目,该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基本可行,但需要加强对噪声的职业病危害控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某电子企业工作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及其危害程度,找出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制定治理对策。方法职业卫生调查和对工作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按国家职业卫生有关标准要求进行评价。结果检测的化学物质浓度合格率为94.4%,砷化氢浓度为0.11mg/m3,超标3.7倍。88.9%的噪声检测点噪声声级符合要求,63.6%的检测岗位个人噪声剂量符合要求,36.4%的检测岗位个人噪声剂量超过85(d B)A。高频电磁场/超高频辐射、X射线电离辐射水平合格率100%,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合格率100%。微小气候相对湿度和风速合格率100%,温度合格率9.1%,照度合格率100%。通风罩控制风速合格率100%。结论砷化氢浓度超标岗位有毒作业分级为Ⅲ级,属高度危害作业,限期治理。噪声超标岗位危害作业分级为Ⅰ级,属轻度危害,但噪声危害已显现,应加强个人防护。微小气候温度不会影响人体舒适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某乳品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方法采用职业卫生学调查、现场检测的方法分析该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结果该企业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是粉尘、化学有害因素、生产性噪声。9个粉尘作业岗位中有4个作业岗位的超限倍数超标,最大值为5.69。108个噪声测定点中有12个不合格,合格率为88.9%。化学有害因素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结论该企业职业病危害程度较轻,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基本可行有效,但仍需加强职工的职业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20.
陈兵 《职业与健康》2012,28(21):2608-2611
目的评价某汽车、摩托车用铸锻毛坯件生产制造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提出防治对策,保护劳动者健康。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检查表等方法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结果检测生产性粉尘、物理及化学性有害因素共16种,其中粉尘5种,定点检测60个点位,个体检测27个岗位,合格率100%。检测化学毒物5种,共计30个点位,检测合格率均为100%。噪声定点检测60个点位,合格率48.3%;噪声个体检测56个岗位,合格率为23.2%。高温、工频电场、紫外线、照度、X射线、空气比释动能率的检测合格率均为100%。结论噪声是该建设项目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且危害程度严重,应通过工程技术改造,采取有效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