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深圳市某五金电子加工厂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确定关键控制点,为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护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该加工厂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噪声、高温、粉尘、激光辐射、紫外辐射和化学毒物。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分别为工作场所噪声强度78.2~95.2 dB(A),超标率38.1%;个体噪声强度80.1~93.5 dB(A),超标率50.0%;矽尘浓度(总尘)(C_(TWA))6.6~6.9 mg/m~3,矽尘浓度(呼尘)(C_(TWA))1.6~1.8 mg/m~3,超标率100%;作业场所生产性热源的湿球黑球温度(WBGT)指数、激光辐射、紫外辐射、其他粉尘、砂轮磨尘、电焊烟尘和化学毒物强度(浓度)检测结果均低于职业接触限值。结论噪声、矽尘、化学毒物(甲醇、甲苯、正己烷)是该五金电子加工厂主要的控制因素,冲床、抛光喷砂、包装清洁、喷漆是关键控制工位。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分析广西某液化天然气(LNG)储罐建设项目施工期所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工人接触情况及职业病防护设施的防护效果等,描述该项目在建设施工期的职业病危害现状,并提出合理和可行的防护对策。方法通过自制的职业卫生调查表收集该项目的主要施工内容、原辅材料、主要机械设备、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体防护用品、职业卫生管理和职业健康监护等资料;确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分布及工人接触情况,对其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该项目施工期存在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各工种接触粉尘的个体检测结果中,钢筋工(电焊)电焊烟尘检测结果(2.4mg/m~3)、钢筋工(切割)、打磨工砂轮磨尘检测结果(1.6、0.6mg/m~3)、钻机司机、打桩机司机土尘检测结果(0.7、0.9mg/m~3)、木工木粉尘检测结果(1.4mg/m~3)、混凝土工(凿毛、打磨)水泥粉尘(总尘)检测结果和水泥粉尘(呼尘)检测结果(0.8~2.5、0.4~1.0mg/m~3)、电焊工电焊烟尘检测结果(0.7~3.9mg/m~3)、珍珠岩工矽尘(总尘)和矽尘(呼尘)检测结果(0.3、0.1mg/m~3)及保温工玻璃棉粉尘检测结果(0.5~1.7mg/m~3)均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油漆工所接触的有毒物质个体检测结果中,二甲苯(0.05~3.5mg/m~3)、乙苯(0.03mg/m~3)、丁醇(0.3mg/m~3)和乙酸乙酯(0.7mg/m~3)均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打桩机司机、钢筋工(切割)和打磨工的个体噪声测量结果[88.4、85.6~86.4和87.7 dB(A)]超过了职业接触限值;X射线测量结果(0.05~0.47μSv/h3)符合标准限值的要求。结论 LNG储罐项目施工期长,工程内容多,施工环境复杂,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及接触人数多,噪声超标情况突出。应完善职业卫生管理体系,明确各方责任,加强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小型露天采石场的职业病危害现况,为其职业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以2014—2017年北京市化工职业病防治院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中涉及的广东、河北2省10家不同地区小型露天采石场为调查对象,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等方法,对其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作业场所分布及职业病防护设施进行调查分析,并对主要工种和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强)度进行检测与分析。归纳超标作业岗位的分布规律、超标原因、职业病危害因素关键控制点及其控制措施。结果小型露天采石场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粉尘和噪声,粉尘游离SiO2含量均在10%以上,应以矽尘评价。在正常生产情况下个体检测结果显示,劳动者接触矽尘(总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TWA)为0.1~4.1 mg/m3,矽尘(呼尘)CTWA为0.1~2.2 mg/m3,除挖掘机司机接触的总尘、呼尘和自卸车司机接触的呼尘外,其他各工种接触的矽尘浓度均有不同程度的超标现象。作业场所检测结果显示,矽尘总尘超限倍数为0.3~25.2,呼尘超限倍数为0.1~13.8,各主要作业场所均有超标现象。噪声检测结果显示,各岗位个体噪声声级为64.5~97.1 dB(A),除自卸车司机外,各岗位作业人员接触的噪声均存在超标现象。结论小型露天采石场职业病危害严重,应从工程技术措施、个体防护、职业卫生管理和职业健康监护等方面加强综合治理,减少其对工人的职业危害。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安全气囊气体发生器装配过程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确定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和关键控制措施。方法采用职业卫生调查、职业卫生检测等方法进行现场检测及综合评价。结果 SPI2型装配生产线操作工接触二氧化氮C_(STEL)和C_(TWA)分别为0.052、0.047 mg/m~3;接触臭氧CMC为0.1 mg/m~3;其他粉尘超限倍数结算结果均0.33。结论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均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建设单位应加强对加药工序、激光焊接工序、工件转运工序等相关职业病防护设施的检修维护,确保其能正常运转。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陕西省某铅锌选矿厂工作场所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其职业病的防护和维护劳动者健康提供对策。方法 按照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相关工作规范,应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法和检测法于2021年9月对陕西省某铅锌选矿厂工作场所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采样和检测分析。结果 陕西省某铅锌选矿厂工作场所中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生产性粉尘(矽尘、铅尘、其他粉尘)、生产性毒物(氯化氢、盐酸、硫酸、三氧化硫)、物理性因素(噪声、工频电场)。其工作场所破碎工矽尘(总尘)、矽尘(呼尘)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分别为1.40和0.84 mg/m3,超出职业接触限值;氯化氢、盐酸、硫酸、三氧化硫等生产性毒物接触水平均符合职业接触限值;破碎工、球磨工、浮选工、加药工和脱水机操作工接触噪声40 h等效声级强度分别为91.3、94.5、91.3、89.4、86.5 dB(A),超出职业接触限值;配电室巡检位工频电场强度的测量结果为0.053 16 kV/m,符合职业接触限值。结论 陕西省某铅锌选矿厂粉尘和噪声均有超标,职业危害严重,建议采取职业卫生防护补救措施,保障劳动者健康。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某耐火材料企业生产过程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关键控制点。方法依据相关国家标准,采用作业场所职业卫生调查、工程分析、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等方法,结合劳动者健康状况,确定关键控制岗位及关键控制点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结果该企业生产过程中粉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50%;呼尘:破碎工C_(TWA)(0.67 mg/m~3),机压工C_(TWA)(0.52 mg/m~3),拣选工C_(TWA)(0.63 mg/m~3);二氧化氮C_(TWA)(0.009 mg/m~3)、C_(STEL)(0.33 mg/m~3);总体布局、设备布局、职业卫生管理、辅助用室等符合相关法规要求;个人使用的防护用品、防护设施存在部分缺陷。结论该企业生产过程中关键控制岗位是破碎工、机压工、拣选工,应完善相应的职业病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保护员工身体健康,对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并提出防护对策。方法依据生产工艺,实施调查与检测。结果下料岗矽尘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为0.4 95 mg/m3,超限倍数为1.4 85。混料岗矽尘的TW A分别为1.6 7 0和4.1 7 0 mg/m3、超限倍数为5.0 1 0和1 2.51 0。锅炉房空气中一氧化碳TW A为5.37 5 mg/m3、短时间接触浓度(STEL)为5.6 2 5 mg/m3。车间下料、成品包装及环境噪声测量值分别为7 5.5、7 7.1、7 5.1 d B(A)。结论该公司生产过程中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粉尘、一氧化碳及噪声。其中粉尘是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混料岗粉尘的浓度超标,下料岗矽尘浓度、锅炉房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符合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下料岗、成品包装岗及环境的噪声未超过职业接触限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大瑶山隧道的职业病危害现状,探讨职业病危害因素防护措施和防治时策.方法 对大瑶山隧道进行职业卫生调查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隧道内的噪声为非稳态噪声,列车鸣笛时噪声显著升高均达到100 dB(A)以上.隧道工作人员8h等效声级为89 dB(A),超过职业接触限值;隧道内二氧化氮(NO<,2>)、二氧化硫(SO<,2>)、一氧化碳(CO)短时间接触浓度(STEL)高于隧道口,但其时间加权平均浓度(TWA)及STEL均在职业接触限值以内;隧道内1 981.2 km处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为24.7%,属矽尘;隧道内总尘TWA为3.2 mg/m<'3>,呼吸性粉尘TWA为2.1mg/m<'3>,均超过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和超限倍数的职业接触限值;隧道内的湿度均超过80%,隧道内空气污秽,细菌总数明显高于隧道口.结论 有必要对大瑶山隧道加装机械通风装置,更换为整体道床,落实职业病防护措施,保障工作人员的个体防护和职业健康监护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识别重庆市某汽车内饰系统生产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确定其危害程度,并对职业病危害现状进行分析。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方法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与评价。结果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噪声、苯、甲苯、二甲苯、粉尘、苯乙烯、四氯化碳、三氯甲烷、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和甲醛,38.6%的作业人员接触噪声8 h等效声级(L_(EX,8 h))超过国家标准要求,最大值为92.7 d B(A),超标岗位为喷胶工、装配工、摩擦焊工;化学因素浓度均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要求,其中苯8 h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_(TWA))为0.21~4.40 mg/m~3,短时间接触浓度(C_(STEL))为3.1~3.4 mg/m~3,达到50%~100%职业接触限值(OELs);甲醛最高浓度(C_(MC))为0.1 mg/m~3,三氯甲烷8 h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_(TWA))为1.0~6.8 mg/m~3;四氯化碳8 h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_(TWA))为2.9~4.0 mg/m~3,短时间接触浓度(C_(STEL))为2.2~3.3 mg/m~3,浓度水平为10%~50%OELs;其余化学物因素浓度小于10%OELs。结论该企业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为严重,职业病危害现状不容乐观,需采取工程技术措施,改善作业现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苏州某企业清洗防护板过程可能产生和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评价其职业病防护设施的控制效果。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结果该项目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硝酸、氟化氢、盐酸及氯化氢、氢氧化钾、氧化铝粉尘、铜尘及噪声。检测结果表明,化学因素均未超出职业卫生接触限值,其中硝酸时间加权平均(TWA)浓度为0.021~0.035 mg/m3,短时间接触浓度(STEL)为0.205~0.315 mg/m3;氟化氢Cmax为0.021mg/m3;盐酸及氯化氢Cmax为0.8 mg/m3;氢氧化钾Cmax为0.037 mg/m3;氧化铝粉尘(个体粉尘)TWA浓度为0.1 mg/m3,超限倍数为0.1倍;铜尘TWA浓度为0.014~0.118 mg/m3,超限倍数为0.1~1.4倍。噪声检测合格率为70.6%,高压水枪冲洗岗位噪声8 h等效声级(LEX,8 h)为110.9~111.4 d B(A),人工熔射岗位LEX,8 h为97.2~97.4d B(A),喷砂岗位噪声为94.5~95.6 d B(A),均超出职业卫生接触限值。结论该项目部分岗位噪声超标化学危害因素控制效果较好,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基本可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某运动皮鞋生产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寻找制鞋业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职业卫生检测、检查表法、职业健康检查等定性定量相结合方法,进行职业病危害的定性和定量评价。结果该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为噪声、高温、紫外线、粉尘和化学毒物等。粉尘包括矽尘、煤尘和其他粉尘。化学毒物主要包括环己烷、丙酮、丁酮、乙酸乙酯、乙酸丁酯、1,6-亚己基二异氰酸酯、苯、甲苯、二甲苯、1,2-二氯乙烷、正己烷、丙烯腈、苯乙烯、1,3-丁二烯等。其中,岗位噪声8 h等效连续A声级检测结果为71.1~99.2 dB(A),超标率为41%(43/105);岗位高温检测结果为29.1~30.8℃;紫外辐照度检测结果UVC和UVB分别为未检出~2μW/cm~2和未检出~6μW/cm~2,超标率为59%(10/17);粉尘检测结果C_(TWA)为0.24~30.3 mg/m~3,超标率为21%(7/33)。其中:①矽尘检测结果C_(TWA)为1.26~1.57 mg/m~3,超标率为100%(3/3);②煤尘检测结果C_(TWA)为1.0~1.12 mg/m~3,超标率为13%(4/30);煤尘检测结果C_(TWA)为1.0~1.12 mg/m~3。检测的化学毒物78个岗位中,擦拭处理剂岗位丁酮和配胶房乙酸乙酯检测结果C_(TWA)超过职业接触限值,分别为302和378 mg/m~3;其他检测结果均低于职业接触限值要求。该建设项目的总平面布局、辅助用室、职业病防护设施(整改后)、职业健康监护、职业卫生管理等情况基本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结论该建设项目在进行个体防护后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基本可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河南省某SF_6封闭式组合电器(GIS)制造企业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和浓强度水平,为企业开展职业卫生防护和管理提供技术依据。方法采用职业卫生调查法、工程分析法、检测检验法等综合评价方法,对作业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与分析。结果企业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矽尘、铝合金粉尘、砂轮磨尘、电焊烟尘、NO、NO_2、甲苯、二甲苯、噪声、电焊弧光等。大罐间电焊工接触电焊烟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TWA)最大浓度为4.62 mg/m~3,喷砂工接触矽尘CTWA最大浓度为3.15 mg/m~3,打磨间打磨工、喷砂工接触噪声8 h等效声级超标,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强度均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结论企业作业场所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共计17种,电焊工、喷粉工等部分岗位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超标,需加强上述岗位的职业卫生防护。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江苏省某公司高档家具生产线升级技术改造及扩建项目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危害情况和拟采取措施的有效性。方法 2018年12月,采用职业卫生调查、类比法和工程分析法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木粉尘、二丙二醇甲醚、二丙二醇丁醚、紫外辐射、噪声和高温等。木粉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TWA)为0.2~0.4 mg/m~3,超限倍数0.10~0.27;甲苯TWA1.2 mg/m~3,短时间接触浓度(STEL)1.2 mg/m~3;二甲苯TWA3.3 mg/m~3,STEL3.3 mg/m~3;乙酸乙酯TWA 3.9~56.6 mg/m~3,STEL 6.2~66.6 mg/m~3;甲醛浓度为0.110~0.130 mg/m~3;环己酮TWA0.1 mg/m~3,超限倍数0.1;噪声(8 h等效A声级)68.3~87.9 dB(A);紫外辐射0.164~0.228μW/cm~2;湿球黑球温度指数(WBGT)30.5~31.4℃;工频电场0.001 kV/m。类比企业各岗位中,除个别岗位噪声和WBGT指数不符合相应限值外,其余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值均符合标准。拟采取的防护措施均符合相关要求。结论本项目在完善职业病危害控制补充措施后,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识别、分析建设项目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预测对劳动者身体健康的影响,探讨防护对策和职业卫生管理措施。方法采用类比法和检查表法对某铅锌矿地下开采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进行预评价。结果拟建项目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矽尘、煤尘、铅尘、CO、NO2、SO2、NH3、H2S、噪声等。类比企业检测结果显示:凿岩爆破工接触呼尘浓度0.9~1.3 mg/m3,总尘浓度1.1~1.6 mg/m3,接触铅尘浓度0.064 mg/m3;运输工接触呼尘浓度0.4~0.9 mg/m3,总尘浓度0.7~1.3 mg/m3;爆破工接触噪声8 h等效声级86.2 d B(A);预测建设项目建成投产后,部分作业工人接触粉尘浓度、铅尘浓度和噪声强度有可能超标;建设项目在选址、总体布局、生产设备布局、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等基本符合要求。结论该建设项目属职业病危害严重建设项目,拟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基本符合要求,从职业卫生角度分析,该建设项目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应用半自磨-顽石破碎-球磨(SABC)选矿法的铜钼矿选矿厂工作场所的粉尘情况.方法 通过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收集数据和资料,并结合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职业病防护水平,对作业人员的粉尘接触水平及职业健康影响进行分析.结果 矽尘[呼吸性粉尘(呼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TWA)为0.18~ 1.05 mg/m3,超标岗位3个;石灰石粉尘的TWA为1.83 mg/m3;其他粉尘(总粉尘)TWA为1.79 mg/m3.结论 该矿采取的综合防尘措施效果良好;重型板式给矿机和1#胶带运输机巡检是粉尘的主要超标岗位,应改善作业环境,加强个人防护.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某金精矿综合回收利用工程运行期间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确定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方法采用检查表法、职业卫生调查法、检测检验法、工程分析法相结合,对职业病危害进行识别和分析。结果该工程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粉尘、氧化钙、铅烟、铅尘、氰化氢、氰化物、硫化氢、氯、二硫化碳、异丁醇、异戊醇、高温、噪声、工频电磁场等。石灰乳制备间存在氧化钙,短时间检测浓度超标,最大值13.0 mg/m3(超限倍数为6.5);含氰污水中和液槽和硫氰化亚铜存放处氰化氢浓度超标,最大值8.09 mg/m3(超过职业接触限值8.09倍)和2.32 mg/m3(超过职业接触限值2.32倍);质检化验工预混时接触铅尘测定浓度超标,最大值0.272 mg/m3(超限倍数为5.4);给矿工、磨矿工、浮选工、置换工接触噪声强度超过限值要求,最高为95.0 d B(A);质检化验工WBGT指数超过职业接触限值,最高值为51.5℃;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均符合国家规定的职业接触限值。结论该厂职业病危害因素较复杂,其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氰化氢、噪声和高温,应从职业病危害发生的关键控制部位加强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7.
对某化工企业的强氯精生产线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表明,粉尘TWA和超限倍数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氯气和个体噪声各有一个工种接触的浓度和强度不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作业工人职业健康体检,未发现职业病或疑似职业病。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某电子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调查,对其生产车间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分析,对其防护设施的防护效果予以评价。方法采用现场调查法以及现场检测法,对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及防护设施开展检测与评价。结果该企业生产车间作业场所主要职业危害为:二氧化锡(C_(TWA)2 mg/m~3、el2.5),丙酮(C_(TWA)6.7 mg/m~3、C_(STEL)6.7 mg/m~3),丁酮(C_(TWA)4 mg/m~3、C_(STEL)4 mg/m~3),苯(C_(TWA)0.6 mg/m~3、C_(STEL)0.6 mg/m~3),甲苯(C_(TWA)1.2~6 mg/m~3、C_(STEL)1.2~8 mg/m~3),二甲苯(C_(TWA)3.3~3.9 mg/m~3、C_(STEL)3.3~5.2 mg/m~3),异丙醇(C_(TWA)0.3~3 mg/m~3、C_(STEL)0.3~4 mg/m~3),其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均未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标准的要求,经对其局部通风设施的通风进行检测其防护效果达到防护要求。结论该企业对车间各工作场所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是有效的,使作业场所有毒物质的浓度能够得到有效控制,达到了控制职业病危害,保护作业工人健康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某煤矿年产90×104t煤建设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旨在进一步预防、控制和消除该项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方法 依据相关法律、规范和标准,对该项目进行现场调查、工程分析、资料收集及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检测,在此基础上进行评价.结果 在放炮1h后有毒物质短时间接触浓度(STEL)检测结果:一氧化碳为30 mg/m3,二氧化硫为10 mg/m3,二氧化氮为10 mg/m3,硫化氢为10 mg/m3,均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要求;对接触粉尘的岗位工人进行了总粉尘和呼吸性粉尘8h加权平均浓度和接尘岗位粉尘超限倍数的检测,7名岗位工人总粉尘、5名岗位工人呼吸性粉尘的8h加权平均浓度和10个接触总粉尘岗位、6个接触呼吸性粉尘的岗位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其余工种8h加权平均浓度和接尘岗位的粉尘超限倍数均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对15个工种的噪声强度进行测量,其中有10个工种的8h等效声级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5个工种8h等效声级不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结论 该项目在设计、施工、运行中遵循了国家关于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实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的要求,采取综合控制粉尘、毒物、噪声等职业危害的防护措施.项目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基本能够控制,但需要加强部分工作场所煤尘和噪声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某保暖材料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劳动者接触水平、职业病危害现状等做出综合评价,对可能造成劳动者健康损害的环节提出合理的改进措施。方法采用现场检测职业病危害因素、实验室检验及劳动卫生学现场调查等方法。结果生产保温材料过程中主要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矽尘(总尘2.0 mg/m~3、呼尘1.8 mg/m~3)、和噪声(91.7 dB(A));还产生一氧化碳(0.1 mg/m~3)、二氧化碳(1802 mg/m~3)、二氧化氮、二氧化硫;高温(30)、工频电场82.5(V/m)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结论粉尘、噪声超过国家职业限值;新型外墙保温材料生产线项目属于(十七)石墨及其他非金属矿物制品制造,经综合分析判定,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类别为"职业病危害严重";应加强相关防护措施进行预防,防止职业病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