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张秋芳  赵燕平  葛姝  朱伟玲 《中医杂志》2012,53(16):1390-1393
目的研究艾灸对人体红外热像、心率、皮肤电导、血氧饱和度的即刻效应。方法选取46例在校大学生,对其双侧劳宫穴、神阙穴、22例足三里及22例涌泉穴依次进行艾灸,检测艾灸前后心率、皮肤电导、血氧饱和度,并采集其中41例受试者身体各部位艾灸前后红外热像数据。结果除鼻部、口部、胸部左侧、胸部右侧外,受试者其他部位艾灸前后红外热像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艾灸后皮肤电导、血氧饱和度、心率与艾灸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艾灸可即刻改善血液循环且对机体具有双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阳虚质、阴虚质人群手面部区域及腧穴的红外热图特征,为运用红外热成像检测技术进行中医体质判定提供客观依据。方法使用麦迪塞姆临床体温红外热像仪对134例受试者手面部区域、腧穴进行体表温度检测,建立体表温度数据库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平和质者额部和鼻鄂部体表温度与阳虚质、阴虚质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阳虚质者鼻鄂部体表温度与阴虚质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手和右手手心部位、手背部腧穴体表温度均为阴虚质者明显高于阳虚质、平和质者(P均0.05),阳虚质与平和质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阴虚质转化分与鼻鄂部温度呈正相关(P0.05),阳虚质转化分与额部、颏部温度呈正相关(P均0.05)。左手和右手手心部,阴虚质转化分与劳宫穴、拇指端、示指端、中指端、无名指端、小指端温度均呈正相关(P均0.05);阳虚质转化分与右手拇指端、无名指端、小指端呈负相关(P均0.05)。左手和右手手背部,阴虚质转化分与外劳宫穴、少商穴、商阳穴、关冲穴、少冲穴、少泽穴温度均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阳虚质、阴虚质人群红外热像图各有其特点,右手拇指端、无名指端、小指端可考虑作为辨识阳虚质、阴虚质的检测部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艾灸命门对阳虚质督脉红外热像的影响,从经脉代谢热值角度探讨经络与体质的相关性,并为艾灸干预阳虚质的可行性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经中医体质判定后,纳入阳虚质志愿者11名,采用红外热像仪观察艾灸命门过程中督脉红外热成像的改变,比较艾灸前、艾灸10min、艾灸20min检测区代谢热值,红外图像每隔2min采集1次,共11次。结果 1红外辐射轨迹(IRRTM)观察:自然状态下,2例志愿者可见与督脉线一致的IRRTM,艾灸命门后使该轨迹更加连续规整,并且可以使其余9例阳虚质者诱发沿督脉线2/3以上的IRRTM,其中3例可达督脉线全程;2检测区温度变化:至阳、脊中、腰阳关穴区温度在艾灸10min、艾灸20min温度均有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身柱穴在艾灸时穴区温度较前升高,艾灸20min较前略有下降,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检测区时间-温度变化关系:艾灸干预后,检测穴区温度平稳上升,于艾灸后10min左右达到一个峰值,而后趋于平稳,并持续至艾灸结束后。结论阳虚质具有与正常人相同的经络传热特性,艾灸命门可使阳虚质者督脉代谢热值升高,可作为阳虚质的干预方法,艾灸时间以大于10min为宜,一般10~15min。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751名女大学生的中医体质进行调查,了解女大学生的中医体质分布特点,为女大学生的不同体质调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751名女大学生采用《中医体质调查问卷》进行中医体质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751名女大学生确定的体质类型中,平和质275人(36.61%),居于前3位的偏颇体质类型分别为气虚质、阳虚质、气郁质。倾向体质中,居于前3位的分别为阴虚质、阳虚质、血瘀质。结论:女大学生平和质所占比例较低,以偏颇体质居多,确定的偏颇体质以气虚质、阳虚质、气郁质居多,有倾向的偏颇体质中以阴虚质、血瘀质和阳虚质居多。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270例三江侗族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及红外皮温的分布特点.方法:选取270例GERD患者,采用标准化的中医体质量表对患者进行体质判定,并运用数字式医用红外热成像仪观察患者的红外皮温情况.结果:270例GERD患者中,阳虚质夹气郁质最多,其次为阳虚质夹痰湿质、阴阳两虚质,其他偏颇体质及平和质最少.不同年龄、不同性别GERD患者中医体质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阳虚质夹气郁质红外分布特点:督脉轨迹不显示或者断续,咽喉部、剑突下、两侧胁肋部呈高温分布,下焦、肾区呈凉偏离;阳虚质夹痰湿质红外分布特点:督脉轨迹不显示或者断续,胸骨后、剑突下呈高温分布,双眼皮温呈"镜片征"或者"八字征",督脉、中焦、下焦、肾区呈凉偏离;阴阳两虚质红外分布特点:督脉轨迹不显示或者断续,口腔、咽喉处、胸骨后或者剑突下呈高温分布.偏于阳虚者,督脉、中焦、下焦、肾区呈凉偏离;偏于阴虚者,头面、四肢呈热偏离,督脉、中焦、下焦、肾区呈凉偏离.结论:270例三江侗族GERD患者以阳虚质夹气郁质、阳虚质夹痰湿质、阴阳两虚质最为常见,不同体质GERD患者红外皮温具有共性,其特点为咽喉处、胸骨后、剑突下为高温分布.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分析1 728例医护人员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情况,并探讨每种体质类型的红外热像分布规律。方法:利用2016年6月-2017年6月对柳州市中医医院全院医护人员的中医体质横断面现场调查的1 728例数据,采用标准化的中医体质量表判定个体体质类型,采用数字式医用红外热像仪描述个体体质类型的红外热像分布特点。结果:医护人员中,平和质占1.7%(29/1 728),偏颇体质占98.3%(1 699/1 728);偏颇体质中,91.1%(1 574/1 728)为兼夹体质,居于前3位的是阳虚血虚质、阴阳两虚质、气郁血虚质,分别占41.0%(708/1 728)、28.6%(494/1 728)和16.1%(279/1 728);7.2%(125/1 728)为单一体质,居前3位的为阳虚质、血虚质和痰湿质,分别占3.8%(66/1 278)、1.7%(29/1 278)和0.8%(14/1 278);不同职业、性别、年龄的体质类型其分布不同,差异性具有显著意义(P 0.05);不同的体质类型在红外热像仪上呈现出一定规律的红外皮温分布特点。结论:医护人员中大部分存在偏颇体质,而以兼夹体质居多,不同职业(医生、护士)、性别、年龄的人群其体质类型不同,不同的体质类型其红外皮温分布不同。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和分析潮州市区小学生中医体质辨识的情况,为中医预防保健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调查潮州市区的1288名小学生的中医体质类型,分析小学生的中医体质辨识结果;对比不同性别、年龄段小学生的中医体质类型构成情况。结果:小学生中医体质类型以平和质最常见,占64.75%。偏颇体质类型则以阴虚质(7.61%),特禀质(7.30%)、阳虚质(6.44%)以及气虚质(5.90%)较为常见。小学生平和质人群中,单纯平和质占69.06%,而偏颇体质类型倾向以阴虚质倾向(8.15%)、特禀质倾向(6.71%)、气虚质倾向(5.16%)以及阳虚质倾向(5.04%)较为常见。男性小学生平和质的比例高于女性小学生,阳虚质的比例低于女性小学生;平和质男性小学生有阳虚质倾向的比例低于女性小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10岁、10~12岁年龄段小学生平和质的比例低于6~8岁年龄段小学生;8~10岁、10~12岁年龄段小学生气虚质、气郁质、痰湿质、阳虚质比例高于6~8岁年龄段小学生;10~12岁年龄段小学生平和质有气虚倾向和平和质有阳虚倾向的比例高于6~8岁、8~10岁年龄段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学生人群存在一定比例的偏颇中医体质,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偏颇体质的比例显著增加。临床应针对小学生的体质特点制定相应的中医健康管理措施,改善小学生的中医体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男大学生运动损伤与不同中医体质的关系。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对浙江省890名不同中医体质男大学生运动损伤进行流行病学研究。结果:阳虚质、阴虚质、湿热质、瘀血质男生总体运动损伤率显著高于平和质。阳虚质、阴虚质男生腰部、下肢运动损伤率显著高于平和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瘀血质男生扭伤、脱位类型的损伤发生率显著高于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瘀血质男生拉伤发生率显著高于平和质;湿热质男生挫伤发生率显著高于平和质;阳虚质、阴虚质男生骨折、骨裂发生率显著高于平和质。结论:男大学生运动损伤类型与中医体质关系密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糖耐量异常患者中各体质类型的比例,通过统计分析了解哪一种体质类型的人更容易出现糖耐量异常,从而为糖耐量异常预防和治疗提供思路。方法:调查2011年4月至2012年4月期间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对符合糖耐量异常诊断者,采用标准化的中医体质量表测评各体质类型(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的得分;应用判别分析法判定个体体质类型,取得分最高的体质类型,分析糖耐量异常患者体质类型的分布规律。结果:149例糖耐量异常患者中,居于前3位的体质类型是阳虚质、气虚质、阴虚质,分别占26.17%、16.78%和14.09%。结论:糖耐量异常患者阳虚质、气虚质、阴虚质居多。而阳虚、气虚、阴虚代表了9种体质的的所有虚性体质,故虚性体质的人群更易出现糖耐量异常,提示糖耐量异常预防和治疗要以调补、改善虚性体质为主。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青海本地生源大学生中医体质与民族相关性,为保健养生和指导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选取青海大学、青海师范大学、青海民族大学本地生源大学生836例,其中汉族469例、土族61例、藏族117例、回族150例。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836名青海本地生源大学生资料进行分析,观察不同民族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结果:青海本地生源大学生汉族学生平和质构成比最大,其次是阴虚质、阳虚质、气虚质;土族学生阴虚质构成比最大,其次是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藏族学生平和质构成比最大,其次是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回族学生阴虚质构成比最大,其次是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女性构成比最大的体质类型是阴虚质,其次是阳虚质、平和质、气虚质;男性占构成比最大的体质类型是平和质,其次是气虚质、阴虚质、湿热质。结论:青海本地生源大学生的中医体质与性别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多地区人群调查获得我国雄激素性脱发的体质分布及社会人口分布情况,分析不同社会人群的体质类型的特征。方法:2011年10月至2012年7月通过全国多地区人群问卷调查发放,采用标准化的中医体质量表,采用判别法评测各体质类型(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分析雄激素性脱发患者体质分布规律。结果:共调查2 084人,收回有效问卷2 014人,合格率为96.8%,其中男性1 261例,女性753例;平和质1142例,占56.70%;8种偏颇体质占43.30%,居于前4位的偏颇体质类型是阳虚质(12.51%)、湿热质(9.14%)、气郁质(6.11%)、阴虚质(5.56%),单纯体质893例,占44.34%,复合体质1 121例,占55.66%,男性(androgenetic alopecia,AGA)患者平和质明显高于女性,男性AGA患者以湿热质居多,阳虚质次之,女性AGA患者以阳虚质居多,气郁质次之,二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不同脱发类型的体质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时通过7个不同区域的调查数据分析,中医体质类型在不同区域间存在差异:平和质东北比例最低。偏颇体质中,气虚质华南华西较高,东北,华南阳虚比例较高,华南阴虚体质较高,华北痰湿比例较高,东北,华中华东地区湿热比例偏高,东北,西南气郁比例偏高。结论:AGA患者中偏颇体质占43.30%,主要偏颇体质中阳虚质,湿热质,气郁质较多见,不同区域,性别的AGA患者体质分布存在不同。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老年2型糖尿病肌少症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情况,探讨其与合并慢病及生活习惯的关系。方法:采用中医体质量表对229名老年2型糖尿病肌少症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同时调查其人口社会学特征、慢病合并情况及饮食、运动、睡眠等生活习惯。结果:229名患者中平和质22人(9.61%),偏颇体质207人(90.39%)。肌少症老年糖尿病患者中医体质类型排序为气郁质(占22.71%),阳虚质(22.27%),气虚质(13.97%),血瘀质(13.97%),平和质(9.61%),湿热质(9.17%),特禀质(4.80%),阴虚质(3.49%)。老年患者是否合并慢病与体质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均0.05,如高血压中医体质类型以气郁质(32.84%)、阳虚质(20.90%)、气虚质(17.91%)为主;甲减以湿热质(25.00%)、血瘀质(22.73%)、气郁质(22.73%)为主;胃下垂以阳虚质(29.52%)、气郁质(27.62%)、气虚质(21.90%)为主;冠心病和心梗以血瘀质(30.61%)、气虚质(22.45%)为主;脑卒中以血瘀质(26.92%)、阳虚质(21.15%)、气虚质(19.23%)为主。偏颇体质的老年患者与平和质老年患者在摄食量、运动习惯、睡眠习惯方面存在差异,P均0.05。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肌少症患者的体质类型与合并慢病及生活习惯有关,慢性病防治要兼顾其体质特征进行调养防护。  相似文献   

13.
王琦教授认为"方为人所用,方为人所宜",主张"主病主方论",在"辨体-辨病-辨证"诊疗模式下辨体用方。阳虚质辨证多为肺气虚、脾阳虚、肾阳虚等。对于阳虚质未病状态,可以采取不同的灸法,尤其在春夏阳气较为旺盛的阶段进行分时调理。灸法调理时根据阳虚质不同证型,针对不同怕冷部位灸,针对不同病证择时灸,针对不同病证循经灸。根据阳虚质兼夹体质或病证的不同,采取多种疗法相结合,"杂合以治",是调治兼夹体质的优势方案。不同的灸法、灸质、灸量、灸治过程等对疗效具有影响,灸法不是阳虚质的调体专利,亦可通过选择不同的灸法调理其他中医体质类型或兼夹体质。因此,正确掌握艾灸的灸治方法,针对不同中医体质类型,灵活选用相应的灸治对策或杂合以其他疗法,保证灸法施治效果,对改善体质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4.
艾灸神阙和双侧足三里,治疗171例高脂血症者.艾灸以后,各种类型的高脂血症者的血脂含量等均较灸前下降,其差别有显著意义.提示艾灸神阙、足三里,对高脂血症能培补脾肾,温阳化瘀,标本兼治,体现了灸法对机体调整作用的优势,以"调"达治,调动自身调整机能,使脂代谢诸指标之间起到良性双向调整效应,达到降脂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艾灸疗法在妇科临床中对更年期脾肾阳虚型疾病的治疗作用。方法:设定腹针引气归元为主结合神阙艾灸疗法的协定处方取穴和操作,针对更年期脾肾阳虚型的泄泻案、浮肿案、腰痛案酌情再取配穴,进行治疗。结果:每个案例经过3个疗程治疗,症状都得到明显改善。结论:腹针引气归元为主结合神阙艾灸疗法,作为治疗更年期脾肾阳虚型疾病的协定处方,在临床中得到很好的运用,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169例失眠人群的体质分布特点进行调查研究。利用中医经络检测仪对失眠人群进行检测,研究其各条经络电能量值与体质类型的相关性,为失眠的中医分型诊断及随后的治疗提供客观的依据。方法:收集门诊符合《2012年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的人群,根据《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判定其体质类型。用中医经络检测仪对不同体质人群人体十二经络原穴部位进行测量。结果:通过研究发现,获得的体能、代谢、心肾、筋骨状态的均值在不同体质人群中有不同程度的波动。其中阴虚质者的体能状态最高,阳虚质者最低;阳虚质者代谢状态最高,阴虚质者最低;阳虚质者心肾状态最高,气虚质者最低;阴虚质者筋骨状态最高,血瘀质者最低。结论:失眠人群的中医体质类型及不同证型与中医经络检测仪中的体能状态、代谢状态、心肾状态、筋骨状态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艾条灸神阙穴治疗糖尿病患者便秘的疗效,探讨护理措施。方法:对60例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护理干预,治疗组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使用艾条灸神阙穴,观察每日排便次数及相关症状。结果:两组排便次数和间隔时间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条灸神阙穴治疗糖尿病患者便秘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艾灸神阙穴、关元穴、中脘穴、气海四穴在治疗骨科术后腹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骨科术后腹胀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禁食水、早期下床活动、按摩、热敷、肛管排气、灌肠、药物疗法等方法,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采用艾灸神阙穴、关元穴、中脘穴、气海穴的中医特色疗法,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第1次肛门排气时间、规律性肠蠕动出现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艾灸神阙穴、关元穴、中脘穴、气海四穴对治疗骨科术后腹胀患者具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气虚质和平和质被试的心算任务ERP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基于中医体质学说理论,研究气虚质个体行为与认知能力特性,通过心算事件相应电位技术获得相应动态神经特性。方法:筛选16名中医气虚质和17名平和质组大学生被试分别完成30 min持续心算认知任务过程,获得行为与ERP数据。结果:气虚质组计算任务平均反应时高于平和质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气虚质组计算任务平均正确率低于平和质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气虚质组心算任务中诱发始于300ms较小波幅晚期正慢波成分,与平和质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气虚质组与平和质组个体完成连续心算任务的行为学特征与认知加工能力有差异,提示气虚质体算式视觉刺激呈现感知度、辨别提示敏感度较低,相关机制与机体调动能量资源能力低水平有关,结果为中医体质学说理论提供新的认知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