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川芎提取物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大鼠神经根性疼痛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通过改良椎管插线方法建立神经根型颈椎病大鼠神经根性疼痛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5组:川芎高、中、低剂量组,模型组,颈复康组,每组8只.干预前及干预后10 d分别进行疼痛行为及步态评估、左正中神经体感诱发电位(SEP)测量;干预结束后取受损颈髓及神经根组织,进行病理切片,观察形态学变化.结果 川芎高、中、低剂量灌胃给药后,可以明显改善模型大鼠根性疼痛的相关行为,恢复受损神经SEP的潜伏期、波幅及传导速度等,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并可发挥神经保护作用,减轻受损神经根的水肿变性、髓鞘脱失等损伤.结论 川芎提取物可以明显减轻模型大鼠的颈神经根性疼痛,其作用可能与神经保护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
急性期神经根型颈椎病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窦夏睿  孙建宁  王威  张硕峰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9(5):332-334,343,封三
目的建立快速、准确、简单、经济的急性神经根型颈椎病模型。方法采用椎管插线法,对大鼠颈髓背根神经造成持续卡压,建立神经根型颈椎病动物模型。并对造模后大鼠的一般情况、运动功能、感觉功能、局部病理改变等进行了一系列观察。结果造模后大鼠在1周之内出现了明显的外周神经症状,机械痛阈明显降低,体感诱发电位传导时间延长,背根神经节内神经元坏死、后跟神经脱髓鞘、脊髓后索及外侧索空泡样变等病理改变。但是动物的运动能力、肱二头肌张力、肌肉重量等均没有明显变化。结论利用椎管插线法,可以使大鼠出现明显的感觉神经系统障碍的表现。该法可以作为研究急性期神经根型颈椎病和神经根性疼痛的研究模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刃针疗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模型大鼠神经根病理形态的影响。方法将30只健康SPF级SD大鼠造模后,随机挑选24只随机分为模型组、普通针刺组、刃针治疗组,治疗10天后,观察对大鼠机械痛域及受损神经根病理形态的影响。结果经普通针刺及刃针疗法干预治疗后机械痛域显著提高,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观察提示空泡样变、坏死灶及空洞等情况明显减少。结论刃针疗法有明显镇痛和保护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与其调节神经根局部炎症,促进神经元损伤、修复和再生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考察基于聚合物双水相萃取技术所得葛根黄酮搽剂对神经根型颈椎病大鼠的疗效。方法采用椎管插线法建立神经根型颈椎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搽剂高、中、低剂量外用给药组、阳性对照组和模型组共5组,通过行为学和病理形态学考察药物的作用。结果造模后,大鼠术侧前肢弯曲,五趾紧缩,落地即抬起。给药10 d后,模型组大鼠症状无明显改变;葛根黄酮搽剂中、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自发痛值、步态评分值降低,游泳时间增长,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损神经根出现空泡样变、坏死灶和轴突扭曲症状减轻。结论葛根黄酮搽剂能有效减轻神经根型颈椎病大鼠的神经根性疼痛,改善受损神经根状态。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复方颈痛康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方法:取本院门诊确诊为神经根型颈椎病的180例门诊病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复方颈痛康汤治疗组及单纯西药加颈复康治疗组各9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1-3个疗程后,随访3年病例观察总结。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复发率比较,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颈痛康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口服颈舒颗粒对于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将60例确诊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0例。其中,治疗组给予口服颈舒颗粒,对照组单纯口服扶他林片,观察两组患者症状改善程度和体征改变情况。结果 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可达96.7%,而对照组的有效率仅为90.0%,两组治疗结果之前的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具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颈舒颗粒治疗组明显优于扶他林片对照组。结论 口服颈舒颗粒可以明显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症状,并且能够改善病患的生活质量,并且无任何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颈舒十四味在治疗气滞血瘀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该型病例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A组)采用颈舒十四味口服处理,对照组(B组)采用根痛平颗粒口服处理,疗程4周.观察指标为比较治疗两组患者疼痛症状VAS评分,各临床症状、体征情况评分及临床症状体征总积分,常规安全性指标.结果 (1)颈舒十四味的临床有效率为93.3%、根痛平颗粒的临床有效率为89.7%,治疗4周后,颈舒十四味与根痛平颗粒的疗效相等,两组在疗效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治疗前后主次症状、体征总积分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舒十四味在改善疼痛方面基本与根痛平颗粒基本相等(P>0.05),但降低临床症状及体征总积分方面优于根痛平颗粒(P<0.05).(3)颈舒十四味未见任何不良事件,安全性高.结论 颈舒十四味在治疗气滞血瘀型神经根型颈椎病方面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及进一步深化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模拟慢性颈椎间盘退变及关节突关节双重退变,建立慢性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动物模型。[方法] 将48只SD大鼠分层随机分为两组:模型组、假手术组。观察大鼠行为学变化,并分别于术前1 d、术后29 d拍颈椎X线片侧位片,观察椎间盘退变的情况;术前1 h、术后29 d后分别测定右侧臂丛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记录神经电生理变化。[结果] 该模型可以出现明显椎间盘变化及神经功能传导损伤的变化。[结论] 模拟慢性颈椎间盘退变及关节突关节双重退变的动物模型可以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慢性期)加以反映。  相似文献   

9.
颈痛颗粒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颈痛颗粒治疗5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 内服颈痛颗粒连续治疗4周,采用随机、自身治疗前、后症状和体征积分变化对比进行研究,观察指标包括临床症状及体征分级记分.疗效判断以临床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积分减少≥75%为显效;积分减少≥30%为有效.结果 本组患者经颈痛颗粒治疗总有效率达到86%,治疗后积分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1").结论 颈痛颗粒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方面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电针疗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模型大鼠神经根保护作用机理。方法:将54只健康SPF级SD大鼠造模后,随机挑选4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普通针刺组、疏波组、密波组、疏密波组,治疗10d后,观察对大鼠疼痛行为学、电生理学及受损神经根病理形态的影响。结果:经普通针刺及不同波形电针夹脊穴干预后自发痛分值、步态评分显著降低,E-C6Lat(ms)值、MCV(m/s)值、C6Amp(mV)值显著提高,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炎症充血水肿及炎细胞浸润情况明显改善,炎症细胞明显减少,空泡样变及胶质细胞增生情况明显减少。结论:电针夹脊穴尤其选用密波波形有明显镇痛和保护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与其调节神经根局部炎症,促进神经元损伤、修复和再生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通阳利湿方对大鼠颈神经根急性疼痛的影响。方法:首先采用椎管插线法建立神经根型颈椎病急性根性疼痛大鼠模型。将符合入组条件的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2组,每组20只。术后第5天、第20天分别对大鼠自发痛、步态评分、痛阈、游泳时间进行统计。结果:通阳利湿方能显著改善模型大鼠根性疼痛的相关行为,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通阳利湿方能明显减轻大鼠模型颈神经根急性根性疼痛,且提示有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刺颈痛穴、颈夹脊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选取健侧颈痛穴和颈夹脊穴治疗,对照组采用牵引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患者颈功能活动度测定,综合评定采用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疼痛程度采用疼痛视觉量表评分(VAS),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有效率76.67%,治疗组有效率93.33%,治疗组疗效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左右旋转、左右侧屈均有所升高(P0.05),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CASCS评分升高(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VAS降低(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颈痛穴、颈夹脊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颈功能活动度、症状及疼痛,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推拿配合颈痛颗粒口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25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推拿手法配合颈痛颗粒口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5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都采用推拿配合口服颈痛颗粒进行治疗。结果:临床治愈204例,治愈率80,95%;显效30例,显效率11.91%;好转12例,好转率4.76%;无效6例。临床总有效率为97.62%。结论:推拿配合口服颈痛颗粒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且有相辅相成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身痛逐瘀汤对CCI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及脊髓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蛋白的影响。方法: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身痛逐瘀汤单倍剂量组(6.5g/kg)、身痛逐瘀汤双倍剂量组(13 g/kg)。假手术组切开暴露坐骨神经而不结扎,模型组结扎坐骨神经诱导神经痛模型,术后未给予干预治疗。给药组在造模后第3天开始灌胃给药,在造模后第3,5,7,14d观察大鼠热痛阈、机械痛阈、运动评分值的变化,免疫荧光检测CCI大鼠小胶质细胞活化情况,Western-Blot检测大鼠脊髓p38蛋白表达变化。结果:在造模后第7d和第14d,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热痛阈值、机械痛阈值出现显著降低,右侧后肢运动功能评分显著升高(P<0.01),小胶质细胞标记物OX-42免疫阳性物质表达显著增多;与模型组相比,身痛逐瘀汤给药组均可显著提高热痛、机械痛阈值(P<0.05;P<0.01),并降低右侧后肢运动评分值(P<0.01)。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在造模后第7d和第14d脊髓磷酸化p38蛋白(p-p38)表达显著上调(P<0.01);与模型组相比,身痛逐瘀汤给药组在造模后第14d可显著下调脊髓p-p38蛋白的表达(P<0.01)。结论:中药复方身痛逐瘀汤可抑制CCI大鼠的痛敏反应,改善患侧后肢运动功能,其机制可能与下调脊髓磷酸化p38蛋白表达,降低脊髓神经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5.
颈痛颗粒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颈痛颗粒治疗5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内服颈痛颗粒连续治疗4周,采用随机、自身治疗前、后症状和体征积分变化对比进行研究,观察指标包括临床症状及体征分级记分。疗效判断以临床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积分减少≥75%为显效;积分减少≥30%为有效。结果本组患者经颈痛颗粒治疗总有效率达到86%,治疗后积分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1”).结论颈痛颗粒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方面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最常见的颈椎病分型,也是现代上班族高发病之一,笔者探讨针刀配合颈舒颗粒在临床上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骨伤三科门诊确诊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7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刀组、药物组和治疗组,治疗观察两周,运用SPSS 19统计结果显示治疗组疗效优于药物组和针刀组。结论针刀配合颈舒颗粒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独针刀或服药,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17.
谢汉洋 《西部医学》2014,45(2):35-36
目的芪桂葛根汤配合牵引治疗颈椎病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治疗组用芪桂葛根汤口服配合颈椎牵引治疗,对照组用甲钴胺片口服配合颈椎牵引治疗,7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比较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颈肩部疼痛、上肢放射痛以及感觉异常等的改善程度。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芪桂葛根汤配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采用白脉软膏按摩项背部配合颈痛颗粒内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7例和对照组73例,观察组采用白脉软膏按摩项背部加颈痛颗粒内服治疗,对照组采用颈痛颗粒内服治疗,治疗前后分别对患者进行疗效评定、颈部疼痛VAS评分及颈椎功能评分比较。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颈部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颈椎功能评定积分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脉软膏按摩项背部配合颈痛颗粒内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有明显的疗效,并且对患者颈部疼痛VAS评分和颈椎功能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9.
王小佶 《当代医学》2012,(30):152-153
目的观察颈痛颗粒配合推拿手法治疗神经根颈椎病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1年9月收治的神经根颈椎病患者1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全部患者均采用推拿手法治疗,观察组患者同时给予颈痛颗粒内服治疗,以10d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经过3个疗程治疗后,两组患者均达到一定的治疗效果,其中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采用颈痛颗粒配合推拿手法治疗神经根颈椎病,可以取得确切的临床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复方身痛逐瘀汤对脊神经结扎(spinal nerve ligation,SNL)模型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影响,为今后身痛逐瘀汤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提供实验室证据,为以后身痛逐瘀汤的作用机制研究提供实验方法借鉴。方法 将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正常+溶剂组、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模型+溶剂组、NP模型+中药溶剂组、假手术+溶剂组、假手术+中药溶剂组。自造模后3 d起,同一实验员对各实验组大鼠实施灌胃给药。同时于造模后第3、5、7、14天对大鼠各项实验指标进行测定和记录,如大鼠的机械痛阈数值、热痛阈数值及大鼠运动功能的评价和分值,造模后第14天选取大鼠L4-L6的背根神经节用于后期进一步研究。结果 造模后第7天、第14天组内比较,与NP模型+溶剂组比较,NP模型+中药溶剂组的机械痛阈与热痛阈均明显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第7天、第14天与NP模型+溶剂组比较,NP模型+中药溶剂组的大鼠运动功能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身痛逐瘀汤能抑制SNL模型大鼠机械痛觉及热痛觉过敏反应,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