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输液疗程3 d以上的住院患者一般选择外周浅静脉留置针置管术,以减少因反复穿刺造成的血管损害和患者痛苦.目前常用的外周浅静脉置管部位为上肢,留置针留置时间一般为5 d[1].采用上肢浅静脉穿刺留置法容易发生阻塞、渗漏和静脉炎,并经常出现非正常拔管,致使留置针留置时间不长,往往达不到规定的留置时间.同时由于老年重症患者长期卧床,身体营养状况差,血管细、弯、滑,可供使用的血管较少,更应注意血管部位的选择.为了寻找重症老年患者外周浅静脉留置的理想部位,延长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笔者对156例在急诊ICU住院的重症老年患者采用头皮静脉穿刺留置法,并与上肢浅静脉穿刺留置法进行自体对照.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浅静脉留置针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熟练掌握浅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技术,提高浅静脉留置针在患者中的穿刺成功率。方法208例次住院患者应用浅静脉留置针,并对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应用浅静脉留置针208例次,平均穿刺成功率为97.6%。结论在行浅静脉留置针穿刺期间,应严格无菌操作技术,合理选择留置针,正确选择穿刺肢体和血管,熟练掌握穿刺技术,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提高浅静脉留置针留置效果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3年1~6月在本科使用浅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患者144例为对照组(活动前),选择2013年7~12月在本科使用浅静脉输液的患者148例为实验组(活动后),运用品管圈的方法,分析影响浅静脉留置针留置效果的因素,采取有效的改善对策。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浅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由82.64%提高至94.59%,堵管发生率由27.78%下降至6.76%,脱管发生率由13.19%下降至3.38%,静脉炎发生率由15.28%下降至3.38%。结论品管圈活动规范了浅静脉留置针操作,可有效提高留置针的留置效果。  相似文献   

4.
浅静脉留置针的使用要点福建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梁艳芳黄赛华周杰浅静脉留置针穿刺是一种先进的护理技术,操作简便,易于固定,可避免因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目前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浅静脉留置针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特别是对危重病人的输液护理带...  相似文献   

5.
姚倩  田甜 《现代临床医学》2018,44(3):233-235
随着医学的进步,浅静脉留置针输液已成为治疗老年人疾病最常用的有效治疗手段,本文从老年患者浅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方式方法、不良反应的预防处理、医务人员教育培训和患者健康教育等方面对老年患者浅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中的安全管理进行阐述,以期改善老年患者外周静脉输液的护理质量,提高老年人医治有效率。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静脉输液的发展,建立静脉通路的方法多种多样:有头皮针穿刺、外周浅静脉留置针穿刺、锁骨下静脉穿刺、PICC置管、股静脉穿刺、留置输液等。这就为患者减轻了痛苦,输液安全性得到了保障,同时也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减少了护士的职业风险。在各种穿刺中,外周浅静脉留置针穿刺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使用。1外周浅静脉留置针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围术期患者浅静脉留置针的不同操作手法。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采用新、旧两种方法进行浅静脉留置针操作,后比较效果。结果:新的浅静脉留置针操作手法时间短,效果好。结论:应广泛采用新的操作手法进行浅静脉留置针操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生理盐水和肝素钠稀释液用于浅静脉留置针的封管效果。方法选取110例常规进行浅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用生理盐水封管,对照组用肝素钠稀释液封管,对浅静脉留置针5d留置成功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浅静脉留置针留置成功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生理盐水与肝素钠稀释液用于浅静脉留置针封管效果无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9.
浅静脉封闭式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减轻病人长期输液每天反复进行静脉穿刺所受的痛苦。方法 我科采用了美国BD浅静脉封闭式留置针进行浅静脉输液。结果 通过对封闭式留置针应用,我们总结了一套使用方法及护理要点。结论 要减少留置针的并发症发生,必须加强留置期间的观察及护理:严格把好无菌关、及时更换透明薄膜,可防止穿刺部位的感染;局部进行热湿敷疗法,可防止静脉炎的发生;正确应用正压封管,可防止静脉栓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套管针应用于老年人浅静脉穿刺的方法以及护理要点和体会。方法本组共90例老年患者,采取浅静脉留置针方法进行浅静脉穿刺并对患者进行适当的浅静脉穿刺护理。结果套管针保留6h~7d,穿刺成功率为97.4%。5例患者出现局部血管发红的症状,经过合理的处理,症状消失。没有患者出现静脉炎症状。结论静脉留置针用于老年人浅静脉穿刺可以减轻患者因为反复穿刺的痛苦,也保护了患者的血管。合理及有效的护理,可以有效的预防静脉穿刺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颈外浅静脉留置针在化疗患者中的临床应用特点与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50例颈外浅静脉留置针,观察颈外浅静脉留置针置管成功率、留置时间、颈外浅静脉留置相关并发症等.结果 颈外浅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为95.3%;导管留置时间5~8d,平均6d;静脉输液期间无并发症及液体外渗发生.结论 颈外浅静脉留置针在化疗患者中静脉输液安全可靠,可减轻患者痛苦,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是肿瘤患者化疗最经济、安全的方法之一,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浅静脉留置针的护理方法,为有效治疗该病提供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对留置浅静脉留置针患者进行置管护理、冲管护理、心理护理等。结果有效地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减少了穿刺次数,很大程度上方便了危重患者的抢救和治疗。结论浅静脉留置针在临床护理中可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肥胖患儿头皮静脉留置针合理位置。方法 437例患儿按照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17例留置颞浅静脉,对照组220例留置额浅静脉,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一次穿刺成功率、留置天数、静脉炎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穿刺成功率及留置时间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静脉炎发生率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颞浅静脉是肥胖患儿合适的头皮静脉留置针部位,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浅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120例浅静脉留置针患者,对其应用以及护理体会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中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较高,给予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观察后,套管堵塞6例,液体外渗2例,局部静脉炎4例。结论浅静脉留置针为一种安全高效的静脉输液方法,结合给予患者实施临床护理,可显著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留置浅静脉套管针引起浅静脉血管闭塞的临床因素。方法520例留置套管针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60例),套管针在静脉血管内保留时间为4 d,每次输液后均用肝素配置液封管,对照组(260例),套管针在输液后拔除,留置时间不超过1 d,穿刺者均具有熟练的静脉穿刺技术,使用同一生产厂家的套管针,穿刺点一般选择在前臂浅静脉血管。观察两组血管情况。结果经统计结果显示,留置浅静脉套管针时间越长静脉炎的发生越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闭塞的发生也越高(P<0.05),且静脉炎的发生与血管狭窄和闭塞呈正相关,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浅静脉留置针外套管堵塞与血管闭塞没有相关性(P>0.05)。但随着留置时间的延长,留置针外套管堵塞的发生越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留置套管针时间越长,发生血管狭窄及血管闭塞的机率越高,输入药物的浓度与留置浅静脉套管针的时间不相关,留置套管针引起的静脉炎与浅静脉血管狭窄和闭塞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如何提高老年患者浅静脉穿刺留置套管针的成功率是护理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为老年患者浅静脉穿刺留置套管针把好"六关",同时做好宣传,才能成功留置套管针使输液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早产儿腋静脉留置针的优缺点。方法通过对2007年5月至2009年4月间60例低体质量儿分别采用外周浅静脉留置针、腋静脉留置针输注营养液进行前瞻性研究。将低体质量儿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0例使用腋静脉留置针,对照组30例使用外周静脉留置针,对穿刺成功率、留置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留置针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观察组留置针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输注营养液出现外渗、脱管等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腋静脉留置针操作安全,组织反应小,留置时问长,并发症少,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18.
浅静脉离心穿刺留置套管针应用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浅静脉离心穿刺留置套管针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自身对照法,选择100例18-76岁患者左右手背浅静脉血管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右手)采用向心穿刺留置套管针;观察组(左手)采用浅静脉离心穿刺留置套管针。比较两组平均最大输液流速、最长置管时间、静脉炎发生次数等。结果 观察组平均最大输液流速明显快于对照组,最长置管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均〈0.05);静脉炎发生次数少于对照组,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 浅静脉离心穿刺留置套管针是一种可行、有效的穿刺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减轻了患者由于反复穿刺而造成的痛苦,保护血管,有利于临床用药和紧急抢救,而且还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方法 静脉留置针与头皮针在进行针角度及穿刺速度上有所不同,在行静脉留置针穿刺时应严格避免延用头皮穿刺方法.结果 虽然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使用已久,但要用浅静脉输液的主要工具而替代头皮针在临床普及,正确的操作程序,规范的技术动作和有效的穿刺技巧,尚须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提高.结论 应用浅静脉留置针时,还应注意加强对护理人员进行有关知识的培训,彻底改变临床上惯用的头皮针穿刺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双止血带法对老年患者浅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进行浅静脉留置针穿刺,观察组采用双止血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固定护理人员进行操作。结果观察组成功率91.67%,对照组成功率72.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双止血带法进行浅静脉留置针穿刺可以明显提高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