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1α)联合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在小鼠皮肤损伤修复过程中的作用效果,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6~8周龄健康C57小鼠24只,对24只小鼠分别抽取颈动脉血制备PRP;分别在每只小鼠脊柱2侧对称部位作直径为1.0 cm的圆形全层皮肤损伤创面,共建立48个创面,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2只小鼠24个创面。48个创面均予PRP覆盖,观察组经皮下创面内予SDF-1α溶液(100μg SDF-1α+100μL 0.9%氯化钠溶液)从正常皮肤处经皮下注射至创面内,对照组同时采取同样方法注射200μL 0.9%氯化钠溶液,均连续注射7 d, 2次/d, 12 h/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对比造模后第7、14、21天2组创面血小板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量,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对比造模后第7、14天2组创面VEGF蛋白和Samd1蛋白表达量,对比2组造模后第7、14、21天创面收缩情况及创面愈合时间。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造模后第7、14天,观察组组织中VEGF含量分别为(0.66±0.07)、(0.49±0.07) pg/mL,均高于对照组[(0.45±0.05)、(0.45±0.06) 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83、2.25,P0.05);造模后第21天,观察组组织中VEGF含量[(0.44±0.06) pg/mL]和对照组[(0.43±0.06) pg/m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0,P0.05)。造模后第7、14天,观察组组织中TGF-β1含量分别为(0.54±0.05)、(0.38±0.04) pg/mL,均高于对照组[(0.34±0.04、0.35±0.05) 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76、2.52,P0.05);造模后第21天,观察组组织中TGF-β1含量[(0.33±0.04) pg/mL]和对照组[(0.35±0.04) pg/m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6,P0.05)。造模后第7、14天,观察组VEGF蛋白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1、4.29,P0.05),观察组Samd1蛋白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4、11.13,P0.05)。造模后第7、14天,观察组的创面愈合收缩率为(41.98±6.94)%、(75.23±10.41)%,与对照组[(36.93±7.59)%、(64.56±5.96)%]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0、4.35,P0.05);造模后第21天,观察组创面愈合收缩率[(100.00±0.00)%]与对照组[(99.84±0.7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0,P0.05)。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为(15.91±1.21) d,短于对照组[(18.95±1.33)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6,P0.05)。结论SDF-1α联合PRP可以促进生长因子表达、调控TGF-β1-Samd信号通路促进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甘草酸促进胶原合成对切口愈合模型大鼠瘢痕形成及切口愈合的效果。方法选择50只SD健康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组10只。模型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均建立切口愈合模型,30 min后对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大鼠分别静脉注射10 mg/kg、15 mg/kg、30 mg/kg甘草酸,术后3 d、7 d、14 d观察各组大鼠变化。进行组织切片、HE染色,观察大鼠病理组织学变化,检测创面组织中Ⅰ型胶原、Ⅲ型胶原、VEGF、b FGF、EGF mRNA表达量及Ⅰ型胶原、Ⅲ型胶原、PTEN/AKT/VEGF信号通路蛋白表达量,计算愈合瘢痕面积、创面愈合率及愈合时间,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术后3 d、7 d、14 d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大鼠创面组织中Ⅰ型胶原、Ⅲ型胶原、VEGF、b FGF、EGF mRNA及Ⅰ型胶原、Ⅲ型胶原、VEGFR2、p-AKT蛋白表达量均高于模型组,PTEN蛋白表达量低于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3 d、7 d、14 d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大鼠创面组织中Ⅰ型胶原、Ⅲ型胶原、VEGF、b FGF、EGF mRNA及Ⅰ型胶原、Ⅲ型胶原、VEGFR2、p-AKT蛋白表达量均高于低剂量组,PTEN蛋白表达量低于低剂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3 d、7 d、14 d高剂量组大鼠创面组织中Ⅰ型胶原、Ⅲ型胶原、VEGF、b FGF、EGF mRNA及Ⅰ型胶原、Ⅲ型胶原、VEGFR2、p-AKT蛋白表达量均高于中剂量组,PTEN蛋白表达量均低于中剂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3 d、7 d、14 d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大鼠愈合瘢痕面积、创面愈合率均高于模型组大鼠,创面愈合时间短于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3 d、7 d、14 d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大鼠愈合瘢痕面积、创面愈合率均高于低剂量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低剂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3 d、7 d、14 d高剂量组大鼠愈合瘢痕面积、创面愈合率均高于中剂量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中剂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甘草酸通过作用于PTEN/AKT/VEGF信号通路,减轻切口创面炎性浸润,促进胶原合成、创面愈合,防止瘢痕形成,且呈剂量依赖。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观察辛二酰苯胺异羟肟酸(SAHA)对糖尿病(DM)大鼠肾组织Twist、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HDAC1)及相关上皮-间充质转化和纤维化指标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SAHA对糖尿病肾病Twist表达变化的可能干预机制。方法:以链脲佐菌素复制DM大鼠模型,实验分为正常对照(NC)组、DM组和SAHA组,每组12只。造模成功8周后,SAHA组用SAHA(25 mg·kg~(-1)·d~(-1))进行灌胃。治疗8周后处死大鼠,HE和Masson染色观察肾组织形态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肾组织中Twist的表达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肾组织中Twist、HDAC1、上皮钙黏蛋白(E-cadherin)、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IV型胶原(Col-Ⅳ)蛋白的表达;real-time PCR检测肾组织中Twist的mRNA表达。结果:DM组的血糖、24 h尿蛋白量和肾脏指数均显著高于NC组;而SAHA组肾脏指数与DM组相比有明显降低(P0.05),24 h尿蛋白量虽有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而血糖无明显改变。与NC组对比,DM组大鼠肾组织中HDAC1、α-SMA和Col-Ⅳ蛋白表达上调,E-cadherin蛋白表达下调,Twist的mRNA和蛋白表达上调(P0.05);SAHA组大鼠肾组织中的Twist、HDAC1、α-SMA和Col-Ⅳ蛋白表达量明显低于DM组(P0.05),且Twist的mRNA的表达比DM组低,E-cadherin蛋白表达较DM组有所上升(P0.05)。相关性结果显示,在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中,Twist与HDAC1蛋白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SAHA可下调DM大鼠肾组织中Twist的表达,减轻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纤维化病变,其机制可能与抑制HDAC1和Twist形成进而促进Ecadherin转录有关。  相似文献   

4.
VEGF和HIF-1在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的表达及NGF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邱阳  胡海地  张锦 《解剖科学进展》2006,12(2):103-104,108,i0003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缺氧诱导因子-1(H IF-1)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表达及神经生长因子的调节作用。方法大鼠糖尿病造模后分成糖尿病(DM)组及神经生长因子(NGF)治疗组,治疗2周后采用蛋白印迹及免疫组化法观察坐骨神经VEGF及H IF-1动态变化。结果蛋白印迹显示正常组坐骨神经纤维无VEGF和H IF-1表达,DM组VEGF及H IF-1表达呈阳性,NGF治疗组无表达。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坐骨神经VEGF阳性产物位于轴突及雪旺氏细胞中,DM组积分光密度明显高于正常组及NGF组(P<0.01)。结论局部应用外源性NGF减少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VEGF和H IF-1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链脲佐菌素在糖尿病造模中对雄性大鼠睾丸及外周血中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称取性腺重量并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同时用放射免疫法检测正常大鼠和DM大鼠的血清性激素水平。结果 DM组大鼠睾丸质量及附睾质量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别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M组生精细胞数量与T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LH水平对照组显著低于DM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SH在DM组与正常对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糖尿病导致雄性大鼠睾丸病理学改变,并严重影响血清中睾酮水平,从而影响生殖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LED红光照射对糖尿病大鼠创面愈合的作用及相关机制。 方法将30只4周龄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创面组、糖尿病创面组、红光治疗糖尿病创面组,每组10只。红光治疗糖尿病创面组及糖尿病创面组大鼠高脂饮食4周,正常创面组大鼠正常饮食。饲养4周后对红光治疗糖尿病创面组及糖尿病创面组大鼠按50 mg/kg的量腹腔注射10 mg/mL的链脲佐菌素(STZ)制作糖尿病大鼠模型,2组大鼠均造模成功。造模成功后在3组大鼠的背部两侧各制造2个1.5 cm×1.5 cm的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每2 d对大鼠创面进行酒精消毒1次,红光治疗糖尿病创面组大鼠每次消毒后对创面进行LED红光照射5 min,能量密度为20 J/cm2,另外2组大鼠不进行LED红光照射。在观察第7、10、14、21天,观察红光治疗糖尿病创面组大鼠创面有无出现皮疹、红肿、水疱、烫伤等光照不良反应;肉眼观察3组大鼠创面愈合情况;统计3组大鼠创面愈合率。观察第10天从各组随机取2只大鼠,处死后取背部创面组织,固定后,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创面新生血管情况及肉芽组织生长情况;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大鼠创面组织中CD34、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情况。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t检验。 结果观察第7、10、14、21天,红光治疗糖尿病创面组大鼠经LED红光照射后皮肤未见皮疹、红肿、水疱、烫伤等光照不良反应。在各个观察时间点,肉眼观察正常创面组及红光治疗糖尿病创面组创面愈合情况均优于糖尿病创面组,且正常创面组创面愈合情况略优于红光治疗糖尿病创面组;观察第7、10、14、21天,正常创面组的创面愈合率分别为(34.62±2.116)%、(53.83±7.92)%、(70.20±5.41)%、(95.65±2.58)%,红光治疗糖尿病创面组创面愈合率分别为(31.76±2.44)%、(50.48±4.54)%、(66.26±11.35)%、(93.96±2.80)%,糖尿病创面组创面愈合率分别为(23.67±4.18)%、(42.71±3.40)%、(53.77±7.74)%、(84.07±4.43)%,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4.69、10.35、10.32、34.40,P<0.05);观察第7、10、14、21天,正常创面组及红光治疗糖尿病创面组创面愈合率始终高于糖尿病创面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第7、10天,正常创面组创面愈合率高于红光治疗糖尿病创面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0、3.26,P<0.05),观察第14、21天,正常创面组创面愈合率仍高于红光治疗糖尿病创面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16、1.40,P>0.05)。观察第10天,创面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正常创面组内含大量新生毛细血管,肉芽组织内胶原及细胞排列紧密有序;红光治疗糖尿病创面组见较多新生毛细血管,肉芽组织内胶原及细胞较多,但少于正常创面组;而糖尿病创面组新生血管最少,肉芽组织内细胞及胶原稀疏。免疫荧光法检测创面组织中CD34、VEGF表达情况可见,正常创面组CD34、VEGF表达高于红光治疗糖尿病创面组,而红光治疗糖尿病创面组表达高于糖尿病创面组。 结论LED红光可促进糖尿病大鼠创面组织中CD34、VEGF表达,促进血管新生,进而促进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糖尿病(DM)溃疡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表达的变化,探讨该信号通路在糖尿病难愈性溃疡中的作用。方法:雌性Wistar大鼠采用高脂高糖饲料联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液腹腔注射法制备糖尿病模型。分别取正常对照组与DM组制作溃疡模型。观察创面造模后第3天、第7天和第14天对照组及DM组创面愈合情况的变化,并采用HE染色法检测创面组织形态结构的变化,采用ELISA法和RT-PCR法检测创面组织中β-catenin、GSK-3β和Rspo-3蛋白及mRNA的变化。结果:DM组大鼠的创面愈合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其创面组织中含有较少的炎性细胞、纤维母细胞及新生毛细血管。DM组大鼠创面组织中β-catenin和Rspo-3蛋白及mRNA的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GSK-3β蛋白及mRNA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Wnt/β-catenin通路的下调有可能导致了糖尿病溃疡的难愈,而该通路的下调可能源自于Rspo-3蛋白表达的下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TGF-β3基因转染的成纤维细胞对深Ⅱ度大鼠烫伤模型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将90只Wistar成年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C组)、表皮转化生长因子组(EGF组)和TGF-β3转基因成纤维细胞组(TGF-β3组),制作10% TBSA烫伤模型,各组给予对应治疗,检测各组大鼠的创面愈合率,HE染色观察烫伤创面组织变化,SP法观察烫伤皮肤组织中TGF-β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烫伤后14d、21d,创面愈合率TGF-β3组最高,与EGF组及C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5,P0.01);烫伤后14d及21d,C组、EGF组与TGF-β3组之间TGF-β1及TGF-β2蛋白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5,P0.01);烫伤后1d到21d,TGF-β3组与C及EGF组之间的TGF-β3蛋白表达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GF-β3转基因转染成纤维细胞可能通过在创面上持续分泌TGF-β3蛋白,降低TGF-β1及TGF-β2的水平,从而促进创面的愈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灯盏花素对高糖环境下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株ARPE-19中VEGF、VEGFR2和pERK蛋白的表达及对2型糖尿病大鼠视网膜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培养ARPE-19细胞,分为对照组、灯盏花素组、高糖组和高糖+灯盏花素组,ELISA检测VEGF的分泌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细胞VEGF、VEGFR2和p-ERK的蛋白水平;取正常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灯盏花素组、糖尿病模型组和糖尿病灯盏花素治疗组,16周后取各组大鼠眼球,观察大鼠视网膜的病理变化并评分,免疫组化观察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1)细胞实验结果显示,灯盏花素组VEGF、VEGFR2和p-ERK的蛋白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减低(P0.05);高糖组细胞上述蛋白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增加(P0.05);高糖+灯盏花素组上述蛋白水平与高糖组比较表达均减少(P0.05);(2)大鼠视网膜病理学评分显示糖尿病组与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灯盏花素治疗组相比差异显著,灯盏花素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糖尿病大鼠与正常对照组、灯盏花素组相比,视网膜VEGF的表达增加;糖尿病灯盏花素治疗组中VEGF的表达较糖尿病组有所降低(P0.05)。结论:灯盏花素可以降低ARPE-19细胞VEGF、VEGFR2和p-ERK的蛋白表达水平,抑制糖尿病大鼠视网膜VEGF的表达,提示灯盏花素可能通过降低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细胞和组织中VEGF的表达,缓解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小分子药物Tideglusib对大鼠创面愈合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选择40只健康雄性2月龄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Tideglusib组,每组20只,在其背部制作直径8 mm的圆形全层皮肤缺损创面,伤后即刻起,对照组创面滴加50μL磷酸盐缓冲溶液(PBS),Tideglusib组创面滴加50μL 40μmol/L的Tideglusib, 1次/d。(1)每组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选定8只大鼠,分别于伤后3、7、10 d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并计算、比较创面愈合率。(2)每组从未进行创面观察的12只大鼠中选定6只,分别于伤后3、7、10 d取创缘组织,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创面愈合过程中再上皮化情况、新生毛细血管情况、新生表皮厚度,Masson染色观察真皮胶原纤维排列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驱动蛋白家族成员14(KIF14)表达水平和分布。(3)将每组剩余的6只大鼠在伤后3 d取创缘组织,经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蛋白激酶(PKB)、磷酸化蛋白激酶B(p-PKB)、KIF14表达水平变化。对数据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1)相较于对照组,Tideglusib组在各时相点创面明显缩小,创面渗出物更少,炎症反应更轻,肉芽组织质量更好,新生表皮延伸更多;伤后3 d, Tideglusib组创面愈合率为(12.42±3.48)%,对照组创面愈合率为(8.35±1.7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8,P=0.56);伤后7、10 d, Tideglusib组创面愈合率分别为(33.69±2.18)%、(73.69±3.23)%,与对照组[(21.44±2.11)%、(56.12±3.6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71、5.08,P=0.01、0.02)。(2)相较于对照组,Tideglusib组在各时相点创面新生表皮层次更多,同真皮连接更加完善,钉突数量更多,且厚度均厚于对照组;伤后3、7、10 d, Tideglusib组新生表皮厚度分别为(15.86±1.78)、(40.42±4.07)、(60.39±7.68)μm,厚于对照组[(6.07±1.12)、(22.25±3.24)、(36.36±6.46)μm],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58、4.94、5.36,P=0.003、0.008、0.05)。相较于对照组,Tideglusib组在各时相点真皮形态更接近于正常大鼠皮肤,胶原更加粗大,排列更加有序,胶原纤维含量更高;伤后3、7、10 d, Tideglusib组真皮胶原纤维含量分别为(16.33±2.35)%、(37.61±3.88)%、(49.72±1.98)%,高于对照组[(7.53±2.99)%、(16.97±3.55)%、(27.06±3.81)%],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7、5.55、7.47,P=0.03、0.01、0.05)。伤后3 d,对照组和Tideglusib组KIF14均主要表达在创缘的表皮和毛囊处;伤后7、10 d, Tideglusib组可在表皮层观察到大量棕黄色KIF14阳性表达,真皮层内也可见棕黄色颗粒分布,而对照组棕黄色颗粒分布稀疏且仅局限于表皮层;伤后3 d,Tideglusib组KIF1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平均吸光度值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94,P=0.344);伤后7、10 d,Tideglusib组KIF14平均吸光度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440、2.826,P=0.006、0.018)。(3)伤后3 d,Tideglusib组PKB蛋白相对表达量相较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p-PKB、KIF14蛋白相对表达量相较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小分子药物Tideglusib可加速SD大鼠创面愈合,其机制可能与上调PI3K/PKB/KIF14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1.
背景:研究证明龙血竭有促进创伤愈合、抗血小板聚集、抗炎镇痛、抗菌抗氧化等生物活性。 目的:验证龙血竭在糖尿病大鼠烫伤皮肤组织愈合过程中对P物质和Bcl-2表达的影响。 方法:Wistar大鼠112只,随机分为4组。龙血竭组、磺胺嘧啶银(SD-Ag)组、糖尿病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其中前3组为糖尿病深Ⅱ度烫伤模型,正常对照组为正常深Ⅱ度烫伤模型。 结果与结论:烫伤后第7天开始创面愈合率龙血竭组、正常对照组高于SD-Ag组和糖尿病对照组(P < 0.05),第21天龙血竭组创面愈合率明显高于SD-Ag组和糖尿病对照组(P < 0.05),正常对照组最高。烫伤后第15天正常对照组P物质阳性表达水平最高,峰值显著高于其他3组,以后逐步减弱。龙血竭组、SD-Ag组和糖尿病对照组于烫伤后第21天阳性表达最强,且龙血竭组表达明显高于SD-Ag组和糖尿病对照组(P < 0.05)。烫伤后第3天开始正常对照组Bcl-2阳性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他3组;于第15天各组阳性表达水平皆达到峰值,龙血竭组最高,明显高于SD-Ag组和糖尿病对照组(P < 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说明龙血竭能通过参与调控P物质和Bcl-2的表达,有效地促进糖尿病烫伤创面的愈合。  相似文献   

12.
马伟杰  王新兰  徐文武  汪昆 《解剖学研究》2021,43(2):104-107,113
目的 观察荣脑通络益智颗粒联合尼可地尔对脑小血管病模型大鼠认知功能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内皮抑制素(ES)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可能存在的机制.方法 选取72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荣脑通络益智颗粒组、尼可地尔组及联合组,每组12只(Morris水迷宫实验6只,RT-PCR实验3只,Western blot实验3只).其中正常对照组未做处理,模型组采用同种系微栓子体外注射法构建大鼠脑小血管病模型,假手术组给予生理盐水体外注射,3个治疗组分别给予荣脑通络益智颗粒、尼可地尔及二者联合治疗.造模后1 d开始治疗,分别于造模后7 d、14 d和28 d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学习记忆功能,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脑组织中VEGF和ES的表达水平.结果 正常组与假手术组水迷宫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逃避潜伏期显著升高(P<0.05),穿越平台次数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荣脑通络益智颗组和尼可地尔组逃避潜伏期均显著降低(P<0.05)和穿越平台次数显著减少(P<0.05);联合组作用效果显著优于荣脑通络益智颗组和尼可地尔组(P<0.05).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VEGF和ES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VEGF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5),ES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给予荣脑通络益智颗和尼可地尔后VEGF显著升高(P<0.05),ES显著降低(P<0.05),联合组效果显著优于单独组(P<0.05).结论 荣脑通络益智颗粒联合尼可地尔对脑小血管病模型大鼠认知功能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可能与升高VEGF和降低ES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观察负压创面治疗技术对大鼠慢性创面血流变化及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的影响,探讨负压创面治疗技术对慢性创面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选取10~12周龄健康SD大鼠20只,进行慢性溃疡造模后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均连续进行5 d创面治疗,实验组采用负压创面治疗技术治疗,对照组采用0.9%氯化钠溶液纱布换药治疗.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检测系统对两组分别进行正常皮肤、治疗0 d创面及5 d治疗期间每天1次创面血流灌注量测量,进行两组正常对照和治疗0 d血流的组间、组内比较,比较治疗期间两组创面血流变化.每日大体观察两组创面愈合状况.5 d治疗期结束后对两组大鼠创面周围组织取材,免疫组化法测定缺氧诱导因子的表达,比较两组表达差异.结果 两组治疗0 d创面血流灌注量均比同组正常对照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治疗0 d创面血流灌注量、正常对照血流灌注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创面血流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处理效应与时间效应的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期创面血流灌注均有随时间增加的趋势,但实验组增加的趋势比对照组更为明显,处理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1),时间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各个治疗时点的创面血流灌注值均较对照组高,实验组HIF1-α表达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负压创面治疗技术比常规换药能更迅速地改善创面血流及氧代谢,为慢性创面愈合提供良好的血流及氧代谢条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合并糖尿病对下肢烧伤患者创面愈合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 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以汕头市第二人民医院烧伤整形科2010年9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47例合并糖尿病的下肢烧伤患者作为糖尿病组,选取同期60例非糖尿病的下肢烧伤患者作为非糖尿病组。两组患者均采用创面处理、抗感染、基因重组碱性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治疗等常规疗法;糖尿病组加用降糖治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后7 d创面溃疡组织中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创面组织微血管密度(MVD)差异,并比较两组患者的隔离治疗时间、总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比例及出院后治疗情况。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χ2检验及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 结果治疗后7 d,糖尿病组患者的创面组织中FGF2蛋白(87.4±7.8) ng/mL,VEGF蛋白(106.3±14.2) ng/mL表达水平均高于非糖尿病组患者(61.3±9.2) ng/mL、(68.8±13.1) ng/m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5.55、19.88,P值均小于0.01);糖尿病组患者的FGF2 mRNA(11.5±4.7)×104拷贝数、VEGF mRNA(8.7±3.9)×104拷贝数表达水平高于非糖尿病组患者(4.9±2.6)×104拷贝数、(2.8±1.7)×104拷贝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23、10.52,P值均小于0.01);糖尿病组患者创面组织中MVD(14.6±2.5)个/视野低于非糖尿病组的(23.9±5.4)个/视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83,P<0.01)。糖尿病组患者的隔离治疗时间(8.9±7.2)d与非糖尿病组(8.6±6.5)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住院时间(16.3±5.5)d长于非糖尿病组患者(10.8±4.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比例31.9%高于非糖尿病组患者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患者需家庭护理、社区治疗、康复设施的比例均高于非糖尿病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 结论合并糖尿病下肢烧伤患者的创面组织中MVD低表达表明创面愈合血管化受到抑制,这可能是延缓糖尿病患者创面愈合的原因之一,同时合并糖尿病还会增加患者的并发症,对烧伤患者恢复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整合素连接激酶(ILK)在大鼠深度烧伤创面的表达变化及其对创面愈合的影响和机制。方法:1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实验组,每组5只,实验组大鼠建立背部皮肤深Ⅱ度烧伤模型,正常组大鼠不做任何处理,免疫组化染色和Western blot检测烧伤创面ILK表达;另取45只大鼠建立背部皮肤深Ⅱ度烧伤模型后随机分为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和ILK组,每组15只,阴性对照组和ILK组大鼠创面分别注射pEGFP-C1慢病毒和pEGFP-C1-ILK慢病毒,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于1 d、7 d、10 d、14 d、21 d观察创面愈合情况,10 d时取创面组织,ELISA测定创面组织TNF-α、IL-1β、IL-6、IL-10表达;21 d时取创面组织,HE染色观察创面组织形态变化,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创面组织自噬标志蛋白轻链蛋白3(LC3)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自噬相关蛋白表达。结果:烧伤大鼠创面组织ILK表达较正常大鼠皮肤组织显著升高(P<0.05);ILK组大鼠创面愈合率在第7、14、21天时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比较,ILK组大鼠创面组织病变坏死程度明显降低,炎症细胞浸润减少,TNF-α、IL-1β及IL-6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IL-10含量显著升高(P<0.05),LC3阳性表达平均光密度值显著降低(P<0.05),LC3-Ⅱ/Ⅰ显著降低(P<0.05),Beclin-1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5),p62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5)。结论:ILK在深度烧伤大鼠创面组织表达增加,过表达ILK可减轻创面炎症反应,抑制自噬,促进烧伤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新型高频方波电脉冲对大鼠肝癌消融治疗的影响。 方法肝癌McA-RH7777细胞体外培养制备肿瘤细胞悬液,清洁级SD大鼠50只经肝内注射法建立肝癌模型。建模后1周,随机选取40只肝癌模型大鼠,按照简单抽样方法分为实验组(n=26)和对照组(n=14)。实验组大鼠肝脏肿瘤在2 000 V/cm场强下接受电脉冲处理,对照组脉冲场强为0,频率均为1 Hz,脉宽为100 μs。2组大鼠术前3、1 d及术后1、7、14、21、30 d分别尾静脉采血,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监测血清生化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肌酐、血尿素氮、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及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水平变化;分别记录2组大鼠术前1 d,术后7、14、21 d肿瘤长径变化和术后60 d生存时间改变,记录治疗过程中相关性并发症情况;术后30 d分别随机处死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只大鼠,检测2组大鼠消融靶区肿瘤组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B细胞淋巴瘤-2原癌基因(Bcl-2)及Bcl-2相关X蛋白(Bax)表达水平;术后30 d,切取2组肿瘤消融区域组织分别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学改变,行KI6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TUNEL染色分别计算肿瘤细胞增殖率及细胞凋亡率。对数据行t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Kaplan-Meier曲线分析及χ2检验。 结果实验组术前3、1 d及术后1、7、14、21、30 d,大鼠不同时相点ALT、AST、CK、LDH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1.458、39.842、33.343、52.335,P值均小于0.05),大鼠不同时相点肌酐、血尿素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702、2.429,P值均大于0.05);对照组术前3、1 d及术后1、7、14、21、30 d,ALT、AS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2.267、3.646,P值均小于0.05);大鼠不同时相点肌酐、血尿素氮、CK、LDH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885、1.100、1.773、1.338,P值均大于0.05)。术前3、1 d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ALT、AST、肌酐、血尿素氮、CK及LDH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大于0.05);术后1、21、30 d,实验组和对照组ALT、AS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414、-9.993、-9.362, 4.345、-4.802、-7.159,P值均小于0.05);术后1、7、14、21、30 d,实验组和对照组肌酐、血尿素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651、0.322、0.045、-0.760、-0.741,4.345、0.784、-1.835、-4.802、-6.415;P值均大于0.05)。术后1、7 d,实验组和对照组CK、LDH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613、4.437,7.817、5.183,P值均小于0.05)。术前3、1 d及术后1、7、14、21、30 d,实验组肿瘤标志物AFP水平分别为(4.63±0.53)、(4.84±1.63)、(5.54±1.96)、(3.87±2.19)、(2.34±0.28)、(1.61±0.51)、(1.18±0.36)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4.339,P<0.05);对照组各时相点血清AFP水平分别为(4.44±0.91)、(4.61±0.91)、(4.86±0.95)、(5.55±1.08)、(6.10±1.42)、(6.93±1.80)、(6.70±2.69)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184,P<0.05)。术前3、1 d,实验组与对照组AF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862、0.501,P=0.414、0.619);术后7、14、21、30 d,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82、-9.004、-10.809、-7.762,P值均小于0.05)。实验组术前1 d,术后7、14、21 d的肿瘤长径分别为(11.2±3.1)、(8.1±2.3)、(5.3±1.6)、(3.5±1.1) mm,而对照组各时相点的肿瘤长径分别为(9.8±2.1)、(14.1±2.7)、(17.8±3.7)、(14.4±2.7) mm;术前1 d,2组间肿瘤长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26, P=0.135);术后7、14、21 d,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肝脏肿瘤长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330、-14.800、-18.244,P值均小于0.05)。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术后Caspase-3、Bax较对照组表达水平增高,Bcl-2表达水平下降。术后30 d,肿瘤组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实验组可见大量的组织坏死,有明显的细胞凋亡区,而细胞的管道结果保持完好;对照组肿瘤细胞未见明显破坏。术后30 d,肿瘤组织行VEGF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实验组可见细胞结构排列尚清晰,未见明显细胞破坏,仅有少量棕黄色阳性染色(1+,中等染色);对照组可见细胞组织排列紊乱,大量棕黄色阳性染色(4+,强染色)。术后30 d,肿瘤组织行KI6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实验组可见细胞结构排列完整,未见明显破坏,仅有少量棕黄色阳性染色(1+,弱染色);对照组可见组织结构紊乱,细胞可见大量棕黄色阳性染色(4+,强染色)。术后30 d,肿瘤组织行TUNEL染色。实验组可见细胞排列稍紊乱,管道结构不清晰,大量棕黄色阳性染色;对照组可见组织排列整齐,仅有少量棕黄色阳性染色。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肿瘤细胞增殖率分别为(2.8±0.8)%、(43.1±3.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65,P<0.05)。TUNEL染色结果可见实验组强染色,而对照组呈弱染色或不染色;实验组与对照组肿瘤细胞凋亡率分别为(76.85±10.27)%、(2.56±1.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56,P<0.05)。 结论新型高频方波电脉冲可有效控制大鼠肝癌的局部进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复方银杏叶(CGL)对糖尿病大鼠附睾VEGF的影响。方法 4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抽取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NC),其余大鼠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 STZ)加高脂高糖饮食制备2型糖尿病模型,造模动物筛选后,随机分为糖尿病组(DM组)和CGL治疗组,每组10只。治疗组给予CGL 10周后,取双侧附睾组织,提取蛋白,检测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结果 2型糖尿病模型制备成功,糖尿病组与对照组比较,VEGF含量降低,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而治疗组与糖尿病组比较,VEGF升高,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复方银杏叶能够提高糖尿病大鼠附睾VEGF的表达,对糖尿病伴随生殖功能障碍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改良负压封闭引流(VSD)方案对烧伤早期创面修复基质金属蛋白和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其对创面修复的影响。方法选取开州区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深Ⅱ度烧伤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VSD+生理盐水持续冲洗,观察组给予改良VSD+含rh-bFGF的生理盐水持续冲洗进行治疗。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不同阶段深Ⅱ度烧伤创面肉芽组织中MMP-2、MMP-9、TIMP-1、TGF-β1、VEGF、TNF-α和IL-6的含量变化,比较2组患者创面愈合率、创面愈合时间和住院总时间。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创面MMP-2、MMP-9、TIMP-1、TGF-β1、VEGF、TNF-α和IL-6的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第3天,2组患者MMP-2、MMP-9表达水平均上升;而第7、14天后,2组患者MMP-2和MMP-9的表达水平逐渐下降,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在各时间点,观察组MMP-2和MMP-9的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第3、7、14天,2组患者TIMP-1、TGF-β1和VEGF的表达水平均呈上升趋势,观察组在各时间点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患者TNF-α和IL-6的表达水平均呈下降趋势,且观察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创面愈合率高于对照组(P 0.05),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总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于深Ⅱ度烧伤患者,改良VSD方案能显著影响早期MMPs、TIMP、TGF-β1和VEGF的表达,减少炎症因子TNF-α、IL-6的产生,促进创面愈合,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和患者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正常和糖尿病小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 mesenchymal stem cells,ADSCs)移植促进皮肤创伤愈合疗效差别。方法无菌条件下获取正常小鼠及糖尿病小鼠的ADSCs,应用流式细胞术对3代细胞表面抗原CD34、CD45、CD90、CD105进行表型鉴定。应用WST法和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细胞增殖和迁移情况。应用ELISA对正常小鼠及糖尿病小鼠的ADSCs条件培养液中VEGF、HGF和IGF-1蛋白含量进行检测。建立小鼠皮肤创伤模型并随机分为3组,分别以皮内注射方式将3代正常小鼠或糖尿病小鼠来源ADSCs的细胞混悬液移植到小鼠创面四周,空白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于伤后14d观察创面愈合情况;Western blot检测伤后14d创面组织Bcl-2蛋白表达。结果小鼠ADSCs表达CD90和CD105,不表达CD34和CD45,与正常小鼠相比,糖尿病小鼠来源的ADSCs增殖和迁移能力下降,条件培养液中VEGF、HGF和IGF-1蛋白含量明显降低。糖尿病小鼠ADSCs移植组于创伤后第14d伤口愈合率为(79.6%±6.2%),均显著低于正常小鼠移植组14d的(97.1%±4.1%),两者均高于对照组14d的(64.6%±2.9%,0.05)。与正常小鼠移植组相比,糖尿病小鼠移植组伤后14d创面组织Bcl-2表达水平降低,高于对照组创面组织Bcl-2表达水平。结论正常小鼠来源ADSCs较糖尿病小鼠ADSCs更能促进小鼠皮肤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糖尿病大鼠股骨头微血管分布及形态上的变化.探讨糖尿病大鼠股骨头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BNA在不同时间表达的差异以及醛糖还原酶(AR)活性变化对股骨头组织结构演变、微血管病变的影响. 方法 建立速发型链脲佐菌素(STZ)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5周组(CON1)、10周组(CON2)及15周组(CON3),糖尿病5周组(DM1)、10周组(DM2)及15周组(DM3),每组10只.光镜下观察各组股骨头结构以及凝血因子Ⅷ免疫组织化学表达情况;墨汁灌注行微血管密度测定;观察VEGF mRNA原位杂交表达强度并分析;生化检测各组股骨头组织匀浆的AR活性. 结果 糖尿病大鼠股骨头随病程发展骨小梁变少变薄,骨髓腔增大;凝血因子Ⅷ因子表达上升,微血管密度增大;VEGF mRNA在骨髓腔血管内皮细胞表达上升,AR活性增大(P<0.05). 结论 糖尿病大鼠股骨头出现骨质疏松变化倾向,与VEGF mBNA促进微血管增生、血管通道性增大及AR活性增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