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输液时患者同体双侧腋温的测量值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观察80例体温正常住院输液患者,对其进行输液前、输液30~35 min时的同体双侧腋温的测量,并将所测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输液前双侧腋温值无显著差异;输液前输液侧与输液后输液侧腋温有显著差异,输液前未输液侧与输液后未输液侧腋温无显著差异;输液后输液侧与未输液侧腋温有显著差异;再将输液后输液侧与未输液侧腋温均数分别与教科书上正常人体腋温均数比较,得出未输液侧腋温更接近教科书中人体正常腋温.结论 输液对腋温有影响,主要是输液侧腋温影响大,对输液患者测量腋温时,以未输液侧腋窝为宜.  相似文献   

2.
输液与非输液侧腋窝温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温的测量是临床护理工作中一项重要基础工作 ,是衡量机体状况的一项重要指标 ,通过观察体温可以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 ,并可明确诊断。而目前最常用的测温部位是腋窝 ,为了使测量温度更准确 ,我们对同一病人输液与非输液侧腋温进行了观察比较 ,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  本组住院病人共 12 0例 ,全部为一侧手或前臂输液病人 ,其中男 68例 ,女 5 2例 ;年龄 18岁~ 73岁 ;其中发热组 3 8例 ,非发热组 82例。均采用经校对后误差在 0 .1℃以下的普通玻璃体温计。输入液体温度 18℃~ 2 2℃ ,输液 3 0min后 ,同时测量同一病人输液侧…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探讨测量腋温的正确方法.方法随机抽取住院患者175例,均采用一侧上肢输液.以普通玻璃体温计,在22℃~26℃的室温下,同时测量输液侧与非输液侧腋温.结果输液侧与非输液侧腋温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这种差异与患者本身体温是否正常无关.结论由于输液侧腋温较低,对正在采用一侧上肢输液患者腋温测量部位,应为非输液侧腋窝,以便保证获得正确读数,为临床诊治及护理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4.
上肢输液患者两侧腋温测量的对比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探讨测量腋温的正确方法。方法 随机抽取住院患者 175例 ,均采用一侧上肢输液。以普通玻璃体温计 ,在 2 2℃~ 2 6℃的室温下 ,同时测量输液侧与非输液侧腋温。结果 输液侧与非输液侧腋温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且这种差异与患者本身体温是否正常无关。结论 由于输液侧腋温较低 ,对正在采用一侧上肢输液患者腋温测量部位 ,应为非输液侧腋窝 ,以便保证获得正确读数 ,为临床诊治及护理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5.
静脉滴注链霉素致剥脱性皮炎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例女,32岁,农民。因患上呼吸道感染而在本村卫生室给予链霉素1g(皮试阴性)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ml中静脉滴注,10分钟后即感局部瘙痒,逐渐加重并波及全身,出现散在红色斑丘疹;30分钟后因瘙痒不能耐受,并出现恶心、呕吐,方停止输液,此时已输入近250ml液体,未给予任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的目的是确定静脉输液容器可被加热的最高温度,并以相同于或稍低于体温的温度将液体输给病人。同时也应用冷水进行实验。以估计输液时温度。方法:将装有乳酸钠林格氏液1000ml的输液装分别置于44、50、55和60℃温箱内,将温度探头置于输液袋底部和输液袋内下部中心位置。温度探头连接测温计。当两处温度相等时从温箱取出输液袋。实验期间室温为23~25℃。输液袋悬挂距地面208cm,连接一条长195cm输液管和一条长80cm输液延长管、亦测定两管相接处和延长管末端的温度、输液管末端离地面90cm。然后测定输液袋内外的温度。液体流速为1000或500ml/hr。以上四个部位的温度分别在1分钟和5分钟测定一次,此后每5分钟测定一次,连测60分钟。然后每15分钟测一次,再测60分钟。每种温度和速率实验5次,取其平均值。隔日应用装有冷生  相似文献   

7.
宋风梅 《护理研究》2005,19(3):513-513
体温的测量是临床护理工作中一项重要基础工作,是衡量机体状况的一项重要指标,通过观察体温可以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并可明确诊断。而目前最常用的测温部位是腋窝,为了使测量温度更准确,我们对同一病人输液与非输液侧腋温进行了观察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朱林春  单水阳  吕杰青  陈菁 《护理研究》2004,18(10):918-919
[目的 ]探讨输液过程中静脉采血监测血清钾的临床意义。 [方法 ]将 13 0例输液病人随机分成两组 ,A组输入 5 %葡萄糖盐水 5 0 0ml加 10 %氯化钾 10ml,B组单纯输入 5 %葡萄糖盐水 5 0 0ml,动态监测两组病人血清钾的变化 ,分别在输液前、输液 0 .5h、1h及输液完毕 2 .5h采血静脉测定血清钾 1次 ;输液时选取输液对侧或远侧肢体外周静脉采血 ;将输液 0 .5h、1h、输液完毕 2 .5h检测的血清钾 ,分别与输液前检测的血清钾进行比较。 [结果 ]A组输液 0 .5h、1h、输液完毕 2 .5h测定的血清钾与输液前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B组输液 0 .5h、1h、输液完毕 2 .5h测定的血清钾 ,与输液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结论 ]输液过程中在输液对侧或远侧肢体静脉采血检测血清钾 ,其结果受输液性质、量的影响 ,若病情或诊断需要须在输液过程中采血检测血清钾时 ,必须排除这些影响因素 ,根据输入液体性质、量及临床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9.
2013年1月我科室在临床输液中发现,注射用阿米卡星和多烯磷脂胆碱(易善复)连续静脉输液时出现配伍反应,查阅了《注射剂常用临床配伍应用检索表》,均没有以上2种药物配伍禁忌的相关记录,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患者,男,56岁,遵医嘱给予患者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易善复465 mg,1次/d,生理盐水100 ml+硫酸阿米卡星注射液0.4 g,1次/d,静脉输液治疗.静脉输入易善复液体完毕后,继续输入阿米卡星液体,两者药液接触后,茂菲滴管中出现乳白色混浊伴絮状沉淀,立即停止输液,更换输液器,通知医生,予以生理盐水100ml静脉输入后更换为硫酸阿米卡星注射液输入,未再产生反应.此过程中患者无输液反应.此后再为患者输入2种药物时,2种药物间加输生理盐水100ml,避免输液反应.  相似文献   

10.
随着双头输液器在临床的应用 ,大大减轻了护理工作量 ,更换液体时只需关闭输完侧的调节器 ,同时打开另一侧的调节器 ;最近在工作中发现了一种更好的使用双头输液器的方法 ,即在静脉穿刺成功后 ,同时打开两侧的调节器 ,这样当第一组液体输完时第二组液体就会自动更换。但两组液体更换时是否会相互反流、汇合滴入以及进气管的位置会不会影响液体的自动更换 ,为了排除以上顾虑做了如下实验。1 临床资料选择 2 0 0 2年 9月 10日— 2 0日我科输液病人 2 0例 ,这些病人在 10d之中每天都输液。将这 2 0例输液病人随机分成四组(A为先输入侧液体、B…  相似文献   

11.
我院2010-01-2010-12共发生5起因静脉输液引起的护理投诉,投诉原因及防范措施探讨如下.1 护理投诉事件案件一:女,74岁,主因肺炎收住院.遵医嘱给予给予静脉输液治疗.在静脉输入0.9%氯化钠溶液250 ml+克林霉素1.2 g时护士给予静脉入壶0.9%氯化钠注射液5ml+奥美拉唑40 mg时,由于入壶时壶内液面较高,所以护士给予挤压帽菲氏滴管致使入壶的液体进入液体瓶内.入壶后几分钟后家属发现液体瓶内液体颜色变成淡紫色.家属告知护理人员后,护理人员及时更换液体和输液器.  相似文献   

12.
快速静脉输液是临床应用很广的治疗、抢救方法之一,如颅内高压要静脉输入甘露醇,抢救失血性休克病人时,需要快速静脉输入液体补充血容量等。而快速静脉输入通常需要加压,一般的加压方法是选用20ml或30ml的一次性注射器和一次性的针头,反复穿刺瓶塞打入气体而达到加压作用,但往往会因为注气压力大或反复穿刺瓶塞致使液体从瓶塞穿刺处或加压所用的针头处漏出,造成药物浪费或加压失败,而使用简易加压方法后,可克服以上的缺陷及不足。现将制作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利用一次性真空采血输液针串联输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庞秋红 《现代护理》2006,12(9):788-788
外科禁食的病人24 h需要输入全量的液体,其中大部分液体是为了补充电解质和能量,如平衡液、脂肪乳剂和复方氨基酸;有些液体药物的规格是每瓶100 ml,常规用2瓶,如氟罗沙星注射液.护士需要为损液来回奔忙,不但浪费时间,无形中也消耗了护士的体力.我们利用真空采血器配件中的采血输液针头做成串联针,2瓶以上没有配伍禁忌的液体就可以串联在一起输入体内.  相似文献   

14.
外科禁食的病人24 h需要输入全量的液体,其中大部分液体是为了补充电解质和能量,如平衡液、脂肪乳剂和复方氨基酸;有些液体药物的规格是每瓶100 ml,常规用2瓶,如氟罗沙星注射液.护士需要为损液来回奔忙,不但浪费时间,无形中也消耗了护士的体力.我们利用真空采血器配件中的采血输液针头做成串联针,2瓶以上没有配伍禁忌的液体就可以串联在一起输入体内.  相似文献   

15.
为了确保患者能准确、安全地输入药液,对静脉输液进行科学管理是不可忽略的问题。我们在1995年对250例病人静脉输液的速度及所需时间的关系进行了比较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计算方法静脉输液15滴相当于1毫升.如果某患者静脉输液速度为每分钟60滴.就等于每分钟输入4毫升。如果这个患者总输液量是500毫升.就应在125分钟滴尽.该患者如果上上午8时开始静滴.经过上述换算大约在10时零5分输液完毕.护士即可在这个时间稍前到病房.以及时为患者拔外。对于不同药物的滴速要求和特殊病人的病情需要.确定滴速.然后用这种滴速计算总液体量…  相似文献   

16.
循证护理在防治留置针所致静脉炎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以最佳证据为基础开展护理工作,降低留置针所致静脉炎的发生率。方法:从穿刺部位,输入液体的性质和量,留置针留置时间几方面进行临床观察。结果:观察发现静脉炎发生率与穿刺部位有关,身体远心端穿刺部位明显高于近心端穿刺部位者;输入高渗性液体发生静脉炎的几率明显高于输入低渗性或等渗性液体者;每天输入液量1500ml以上发生静脉炎几率高于输液量1500ml以下者;静脉炎发生也与留置针留置时间有关。结论:在使用留置针时,应充分评估病人的血管条件,制定输液方案,加强留置针输液期间的护理管理,可减少静脉炎发生几率,提高输液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不同输液温度对老年病人术中体温及热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65岁以上腹部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输液按常规操作,无殊殊保温措施,观察组将输液液体、腹腔冲洗液加温,使之进入病人体内时与体温接近。分别于病人入手术室和术终记录腋温,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观察组在手术过程中体温较恒定,而对照组则体温明显下降,体热丢失明显;观察组病人术毕寒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5.08,P0.05)。[结论]加温输液可有效保持术中体温恒定和体热平衡,室温输液则会导致体温下降和体热丢失。  相似文献   

18.
术中因为要输液或测量血压,病人必须将手臂暴露,但由于输入液体较凉,室内温度偏低,尤其冬天,病人手臂冰冷,指端发绀,血管痉挛导致输液不畅,血压难测,指脉氧饱和度监测报警.严重时病人全身寒战,嗜睡.全麻病人苏醒延迟,术后并发症增加.为了保证病人术中安全,我们特设计了一种保暖、固定、输液护手三用手臂套垫.  相似文献   

19.
2008年12月我们在使用注射用泮托拉唑钠与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时发现当病人输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加入注射用泮托拉唑钠40mg后,更换5%葡萄糖注射液100ml加入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10ml2~3min后,因病人不小心拉掉针头,暂停输注,液体透明,拿回治疗室,5min后准备继续为病人重新穿刺进行输液时,发现输液管内液体变为锈色,发现后立即给予更换输液器为病人穿刺。  相似文献   

20.
李雪玉 《现代护理》2007,13(26):2497-2498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术后气管插管患者行背部温度测量的可行性.方法 随机选择体外循环术后气管插管患者50例,入住ICU复温完全后测量体温,用自身对照法每次同时测量腋温和背部温度,进行实验观察.结果 将患者腋温和背温进行样本均数的t检验,未发热患者术后1 h内,腋温与背温差异显著(P<0.05);完全复温后未发热患者,腋温与背温无差异(P>0.05).发热患者降温前,腋温与背温差异显著(P<0.05),腋温高于背温;降温后,腋温与背温差异显著(P<0.05),腋温高于背温.结论 体外循环术后患者气管插管阶段,完全复温后未发热患者,测量背部温度是可行的,而术后1 h内以及发热前后都应该测量腋窝温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