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农村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社会阶层、客观经济收入、主观经济满意度等因素对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方法:运用生活满意度量表对1308名农村居民进行测试。结果:(1)不同社会阶层农村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差异(F=8.629,P=0.000),个体工商户(12.4±2.4)与乡镇企业工人(12.3±2.6)的主观幸福感较强,教育/科研/卫生人员(10.9±2.4)以及外出打工者(11.1±2.6)的主观幸福感较弱;(2)家庭收入不同的农村居民在主观幸福感上存在显著差异(F=7.033,P=0.000);(3)客观经济满意度与农村居民的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弱相关(r=0.169),主观经济满意度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中度相关(r= 0.556);(4)性别、年龄、社会阶层、客观经济收入、主观经济满意度对主观幸福感有独立作用(β= 0.050、0.109、-0.115、0.089、0.544)。结论:经济收入与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是相对的,主观经济满意度比客观的经济收入更能预测农村居民的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考察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状况。方法使用主观幸福感问卷对409名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状况进行调查。结果①从整体上看,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倾向于体验到较高水平的积极情感、较低水平的消极情感,但在生活满意度上有待提高;②健康状况不同的学生其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差异。此外,在积极情感维度上,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在生活满意度方面,性别、城乡差异显著;③主观幸福感由认知成分和情感成分组成,其中认知成分即生活满意度,情感成分包括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它们都是主观幸福感强有力的预测指标,主观幸福感与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呈显著正相关,而与消极情感呈显著负相关。其中情感成分的预测力大于认知成分对主观幸福感的预测力。结论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相似文献   

3.
中小学教师主观幸福感研究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1  
目的 为了探讨中小学教师的主观幸福感状况。方法 采用《主观幸福感指数量表》,对 1 1 6名教师和 1 1 3名非教师群体进行调查。结果  1除了在教师来源 (所在地区 )因素上外 ,其它变量水平上教师群体的幸福感不存在显著的差异 ;2教师群体在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指数上得分均显著高于非教师群体 ;3男性教师群体的幸福感显著高于男性非教师群体 ;2 5岁以上的教师群体的幸福感明显高于 2 5岁以上的非教师群体 ;已婚教师群体的幸福感显著高于已婚的非教师群体的幸福感。结论 中小学教师主观幸福感高于其他的非教师群体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离退休人员的总体社会参与度与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层抽样,调查了中科院系统离退休人员3829人,使用费城老年中心信心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自编社会参与度问卷分别测量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和社会参与度水平.结果:离退休人员具有较高的主观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社会参与的频率、角色、工作状态和参与原单位活动的频率与主观幸福感和满意度存在正相关;在控制了性别、年龄、受教育水平、收入和身体状况后,社会参与正向预测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的作用仍然显著.结论:社会参与度是维持离退休人员主观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桦甸市农民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农民主观幸福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使用总体主观幸福感问卷(GW B)对桦甸市300位农民进行进行了调查,回收有效问卷257份。结果①桦甸市农民总体主观幸福感得分显著性高于全国常模(t=7.487和9.158,P<0.001);②性别(t=0.842,P>0.05)、年龄(F=2.930,P>0.05)、受教育程度(F=0.311,P>0.05)、婚姻状况(F=0.011,P>0.05)以及收入状况(F=0.216,P>0.05)均对农民的总体主观幸福感没有影响,但年龄、受教育程度以及婚姻状况对桦甸市农民的总体主观幸福感的个别因子存在有显著性影响。结论①桦甸市农民主观幸福感状况良好;②人口统计学变量与主观幸福感关系微弱。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网络行为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研究青少年网络行为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方法:采用主观幸福感量表和网络行为量表测量了692名大学和高中学生。结果:①青少年主观幸福感总体水平较高,但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消极情感水平较低;青少年网络行为处于正常水平;②总体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消极情感在网络成瘾和非网络成瘾之问存在显著差异。但在积极情感维度上差异不显著;③网络行为对总体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消极情感作出显著预测,但预测力较微弱。结论:青少年网络行为对其主观幸福感产生了微弱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城乡地区影响青年人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生活满意度指数A(LS IA)量表,选取河北城乡地区184名20~27岁的青年人做问卷调查。结果①青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在性别,城乡,独生与否上没有显著性差异(t=1.2,-1.7,3.1;P>0.05);②青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在学历上存在显著差异(t=3.1,P<0.05);③青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在婚姻状况,抱负水平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在家庭和睦上存在显著差异(F=3.36,P<0.01)。结论社会青年群体的主观幸福感低于大学生;青年人与其家人关系越和睦,其生活满意度指数越高。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与自尊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与自尊的关系。方法应用主观幸福感问卷和自尊量表对29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在SPSS11.5中采用描述统计、t检验和积差相关进行分析。结果①大学生生活满意度、消极情感均低于中等水平,积极情感稍高于中等水平;②男生生活满意度显著低于女生,消极情感显著高于女生。独生子女生活满意度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消极情感显著低于非独生子女;③自尊与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均呈显著正相关,与消极情感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水平,并分别存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差异。自尊对主观幸福感具有正向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9.
不同类型高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高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差别。方法采用主观幸福感量表对来自湖南省10所全日制高校的1206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性别主效应显著,女生主观幸福感水平高于男生;不同类型高校大学生之间生活满意度差异显著,一本、二本大学生生活满意度显著高于专科大学生;大学生的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的学校类型与年级的交互作用显著。结论高校类型、性别与年级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均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灾区青少年心理韧性、负性生活事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方法 对舟曲地区311名中学生进行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主观幸福感问卷及青少年心理韧性问卷的测查.结果 ①灾区青少年负性生活事件及主观幸福感各维度年级差异显著(负性生活事件上,F=2.89,P<0.05;生活满意度维度上,F=3.52,P<0.05;积极情感维度上,F=3.31,P<0.05);②负性生活事件、心理韧性与生活满意度、消极情感相关显著;③心理韧性在负性生活事件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中起着完全中介作用,心理韧性在负性生活事件对消极情感的影响中起着部分中介作用.结论 负性生活事件通过心理韧性的中介作用影响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1.
高师贫困生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的特点及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高师贫困生自我效能感、主观幸福感的特点及关系,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快乐感量表,对218名贫困生和216名非贫困生进行测查。结果①高师贫困生生活满意度、快乐感显著低于非贫困生(t=4.811,P〈0.001;t=2.504,P〈0.05),自我效能感差异不显著。②高师贫困生自我效能感存在性别差异(t=2.117,P〈0.05),男生的自我效能感显著高于女生;生活满意度年级差异显著(F=3.547,P〈0.05),大一学生的生活满意度显著高于大二和大三学生,大二和大三之间的差异不显著。③高师贫困生自我效能感与生活满意度、快乐感呈显著正相关(r=0.349,P〈0.01;r=0.436,P〈0.01)。自我效能感水平越高,幸福感越强。结论高师贫困生主观幸福感相对较低,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显著相关,通过提升自我效能感水平可以增强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2.
低收入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主观幸福感研究   总被引:31,自引:7,他引:31  
近年来 ,低收入大学生作为高校中的一个特殊群体逐渐受到研究者和教育者的关注。目前对低收入大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 (generalself -efficacy)和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还不多见。一般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各种挑战或新情境的应对能力的总体信心[1] 。一般自我效能感描述的是个体有效地应对各种紧张情境的广义而稳定的个人能力感 ,它与身心健康存在一定的关系[1- 2 ] 。主观幸福感 (subjectivewell-being)是指人们对于自己是否幸福的主观感受 ,是反应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研究低收入大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和幸福感的特点及其关系对于揭…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流动儿童的人格特征与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并与非流动儿童进行比较。方法采用儿童14种人格因素问卷(CPQ)、快乐感量表和生活满意度量表对南京市1所民工子弟学校、1所混合小学和1所公办小学的479名小学高年级儿童进行调查。结果①不同类型儿童拥有不同的典型人格且在人格特征的大多数因素上差异显著;②不同类型儿童在积极情绪和生活满意度上存在显著差异(F=5.39,P0.01;F=19.621,P0.001),在消极情绪上无显著差异;民工子弟学校流动儿童的主观幸福感好于其他3类学校的儿童。结论流动儿童的人格特征总体良好、主观幸福感高,与非流动儿童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考查农村高中生主观幸福感与同伴关系的现状及两者关系。方法采用幸福感指数量表和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对342名农村高中生进行测量。结果①农村高中生的的主观幸福感得分较低(7.76),总体情感指数存在年级差异(t=2.13,P<0.05),高二得分高于高一,生活满意度存在性别差异(t=2.04,P<0.05),女生得分高于男生;②农村高中生同伴关系存在严重困扰的有13人(3.81%),存在较严重困扰有42人(12.28%),存在一定程度困扰的有117人(51.75%),与异性交往维度存在性别差异(t=3.09,P<0.05),男生困扰多于女生;③农村高中生的同伴关系和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r=-0.20,P<0.01)。结论农村高中生主观幸福感不容乐观,同伴关系存在一定程度的困扰。同伴关系对主观幸福感有着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居民对唐山城市建设的满意度及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方法 采用邢占军编制的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SWBS-CC)对238名唐山城市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①在主观幸福感总量表上,性别和年龄因素的差异不存在显著性(t=-1.914,P=0.057;F=1.101,P=0.350),未婚者和已婚者之间存在显著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护士主观幸福感现状,探讨其与自尊、工作满意度的关系。方法:采用自尊量表、工作满意度量表、主观幸福感量表对天津市5所三甲医院的224名在职ICU护士进行调查。结果:(1)ICU护士主观幸福感得分(69.73±11.60),自尊得分(27.67±3.41),工作满意度得分(43.57±9.04)。主观幸福感得分在兴趣爱好(t=3.613,P=0.000)、婚姻状况(t=-2.016,P=0.0450)、工作年限(F=3.159,P=0.026)、年龄(F=4.511,P=0.012)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ICU护士主观幸福感与自尊、工作满意度之间呈正相关(r=0.584,0.454;P0.01);(3)多元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自尊及工作满意度会影响主观幸福感(P0.01)。结论:ICU护士主观幸福感、自尊水平低于常模,工作满意度处于中等水平。自尊、工作满意度、年龄是主观幸福感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This research investigated mental health of marreid people in relation to their marital relationship, occupational life, and household income. A questionnaire was administered to husbands and wives, either in middle age or child-rearing years, to measure their degree of satisfaction in marital relationship, occupational life, household income,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Results showed that satisfaction in workplace for men, and additionally satisfaction in marital relationship of men in child-rearing years, strongly predicted their subjective well-being. As for women, however, the strong association with subjective well-being was found for satisfaction in marital relationship, for those who were unemployed or employed part-time. The association was strongest for those who were in child-rearing years. Satisfaction in workplace was as important as satisfaction in marital relationship for women who were employed full-time. These findings suggested that satisfaction gained from what a person concentrated most of his/her energy on, explained his/her subjective well-being very well.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师范大学本科生的生活满意度、幸福感与应对方式的关系及其保护性因素。方法向382名师范本科生发放生活满意度量表、情感平衡量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和自编幸福感保护性因素问卷。结果①60.7%的被试的生活满意度在中等水平以下;②师范本科的男生和女生在幸福感上存在显著性差异(t=-2.99,P0.01);③以生活满意度为因变量做多元方差分析结果发现,家庭人均月收入主效应显著(F(3,374)=6.10,P0.01)。是否独生子女主效应不显著(F(1,374)=1.34,P=0.26)。二者交互作用不明显;④人际交往状况、资源的可利用程度、自信程度和家庭和睦程度能够解释幸福感变异的60.2%;⑤积极应对在消极情感和生活满意度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回归系数β由0.24降到0.14。结论师范大学本科生总体生活满意度情况偏低。更高水平的的积极应对方式、资源的可利用程度、人际状况、自信程度与家庭和谐度是他们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的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