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钟小红 《基层医学论坛》2016,(30):4281-4282
目的 分析产前护理教育对于初产妇分娩认知以及分娩结局的影响,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将100例初产妇依照其入院顺序分为2组,平均每组50例,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之上接受产前护理教育,统计2组分娩认知以及分娩结局.结果 研究组分娩认知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以及新生儿窒息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初产妇护理工作中开展有效的产前护理教育,能够显著提升初产妇分娩认知,同时可以改善分娩结局.  相似文献   

2.
王志红 《求医问药》2014,(17):109-110
目的 :探讨为初产妇施行综合护理干预对其分娩方式及精神状态的影响。方法 :对148例待分娩初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对照组(73例)和观察组(75例),为对照组产妇进行常规护理,为观察组产妇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施行产前健康教育、心理疏导、放松训练等综合护理干预,并对比分析两组产妇的分娩质量。结果 :观察组产妇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产妇的阴道顺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其进行剖宫产和产钳助产的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为初产妇施行产前综合护理干预可对其分娩方式及情绪起到正向调节的作用,显著缓解其不良情绪,促使其选择最优的方式进行分娩,提高其分娩质量,保障其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护理教育对初产妇产前分娩认知和产后结局的影响。方法将124例初产妇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产前护理教育。比较2组初产妇的分娩认知情况及分娩方式。结果干预组的分娩知识、分娩态度和产生应对行为的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剖宫产率(13.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初产妇进行护理教育,可提高初产妇产前分娩认知,减轻初产妇的心理压力,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4.
张洪波 《吉林医学》2015,(2):341-342
目的:探讨助产士产前教育对初产妇产程及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选择初产妇20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的产前宣教,让患者了解分娩的方式和分娩时的一般注意事项等。观察组给予产前教育,由助产士对产妇进行产前教育。观察两组产妇分娩方式、产程时间及分娩配合情况等。结果:观察组选择自然分娩方式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第一产程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第二产程时间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助产士产前教育有助于提高初产妇选择自然分娩,提高产妇分娩过程中的配合程度,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利于分娩。  相似文献   

5.
江道荣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4,39(10):1444-1445
目的: 观察无剖宫产指征初产妇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将158例住院分娩的无剖宫产指征初产妇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86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72例实施护理干预.比较2组产妇心理状况、分娩方式及结局.结果: 2组产妇的心理状况在入院护理评估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时评估,观察组心理状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剖宫产和自然分娩结局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对无剖宫产指征初产妇分娩方式及结局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6.
吴振亚 《中外医疗》2013,32(9):161-162
目的 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初产妇分娩过程的影响.方法 2010年5月—2011年5月该院产科收住180例待产正常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0例,对照组按产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个性化的护理干预措施,在整个产程中除进行常规护理外,由专职助产人员按照个性化的护理干预方案实施系统的护理干预,并观察两组分娩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SAS降低、产时VAS评分下降、剖宫产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总产程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出血和新生儿窒息发生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初产妇进行个性化护理干预,可以降低了剖宫产率,缩短产程,减少了产后出血和降低了新生儿窒息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产前综合护理干预对疤痕子宫产妇分娩方式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疤痕子宫产妇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40例,接受产前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剖宫产率以及母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剖宫产率为32.50%,与对照组的65.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妊娠结局为7.50%,与对照组的22.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疤痕子宫产妇开展产前综合护理干预,可降低剖宫产率,改善母婴结局,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邓文清 《广州医药》2013,44(4):54-56
目的 探讨产前个体化健康教育对初产妇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 将90名初产妇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产前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对照组按常规护理,对比两组产妇的分娩结果.结果 观察组初产妇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P<0.01),引起剖宫产的影响因素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对初产妇进行产前个体化健康教育,可以降低剖宫产率,提高自然分娩率.  相似文献   

9.
张春芳 《吉林医学》2014,(10):2236-2237
目的:比较行助产士产前教育对初产妇产程及分娩方式的影响效果。方法:按自愿原则,选取进行产前检查的孕妇3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参加产前教育的产妇视为干预组,共120例。干预组产妇于孕后期接受我院经验丰富的助产士一次产前教育及咨询服务。对照组240例,仅接受常规的健康指导及护理。比较两组产妇分娩方式及产程时间的差异。结果:干预组总产程(502.5±128.1)min,对照组总产程(618.3±147.5)min,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28,P<0.01)。干预组产妇的第一、二、三产程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干预组自然分娩率为84.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自然分娩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2,P<0.05)。结论助产士对孕后期的产妇开展系列的产前教育活动,切实可以增强孕妇自然分娩的信心,影响其选择自然分娩的方式,提供自然分娩率,缩短产程,有利于产妇尽快恢复体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初产妇情绪状态、分娩结局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将134例产妇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及宣教,观察组采用个性化护理(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护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初产妇情绪状态、分娩结局、平均产程时间、满意度及产后出血.结果 两组产妇干预前SAS、SD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分娩知识、分娩态度、产时应对行为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平均产程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经个性化护理后,顺产率和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产后出血发生率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个性化护理干预可减轻产妇的不良情绪,提高顺产率,增加满意度,提高产科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1.
导乐陪伴分娩与传统分娩临床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导乐陪伴分娩与传统分娩对初产妇心理、分娩方式、产后出血、总产程及新生儿影响的差别.方法 将2007年1-12月在江西省妇幼保健院分娩的1212例初产妇分成2组:观察组325例为自愿要求导乐陪伴分娩的初产妇;对照组887例为按传统护理方式的初产妇.观察2组产妇的心理影响、分娩方式、总产程时间、产后2 h出血量以及新生儿窒息等情况.结果 2组产妇在总产程、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新生儿窒息、产妇焦虑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导乐陪伴分娩有助于增强孕妇阴道分娩成功的信心,降低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率,减少产后2 h出血量,缩短产程,提高产科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助产士产前教育对于初产妇产程以及其分娩方式的影响作用。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本院分娩的126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64例。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的产前宣教,让产妇及时了解各种分娩方式以及分娩注意事项等内容及知识;而观察组由助产士对产妇进行产前教育,主要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方式以及疑难解答等方面。观察记录两组产妇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以及第三产程的时间,比较两组初产妇分娩方式,产后2 h出血量以及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产妇的第一产程以及第二产程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初产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第三产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高达90.3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2 h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助产士产前教育等够有效缩短产妇的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时间,并且能够有效提高自然分娩率以及产妇的分娩结局,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全程优质护理模式对初产妇分娩质量、泌乳功能、满意度及舒适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在浙江省湖州市妇幼保健院及湖州师范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的初产妇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初产妇专业护理措施;观察组实施全程优质护理模式.观察比较两组产妇剖宫产率、产后泌乳始动时间、泌乳量评分及产妇满意度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产妇剖宫产率(10.00%)低于对照组产妇(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初产妇产后泌乳始动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初产妇产后24、48 h泌乳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初产妇对分娩的主观满意度为80.00%,高于对照组初产妇对分娩的主观满意度(5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初产妇的围术期重度不适率(40.00%)低于对照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程优质护理模式能够降低初产妇剖宫产率,改善产妇产后的泌乳功能,并能够明显改善初产妇对分娩的满意度及舒适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责任制助产护理对初产妇分娩方式及产程进展的影响作用.方法 选取2013年4月-2015年2月我院妇产科接诊收治的150例初产妇,随 机分成两组,每组7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责任制助产护理,对比两组产妇分娩方式及产程进展情况.结果 观察组产妇顺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剖宫 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 <0.05);观察组产妇第一产程时间及总产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 责任制助产护理有助于提高初产妇顺产率,促进产程进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硬膜外阻滞麻醉用于分娩镇痛效果观察.及对产程和母要的影响.方法 将住院拟经阴道分娩的正常初产妇120例采取自愿原则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实行活跃期硬膜外阻滞麻醉镇痛分娩.对照组60例实行传统分娩,观察两组产妇的镇痛效果、产程、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及镇痛对母儿的不良反应等.结果 观察组镇痛效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产程有明显缩短(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剖宫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母儿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硬膜外阻滞麻醉分娩镇痛的效果好,能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提高产科质量,是比较理想的分娩镇痛方法.讨论探讨如何护理使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达到最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16.
叶宗艳 《当代医学》2011,17(28):124-125
目的探讨产前心理护理干预对初产妇心理状态及分娩方式的影响,旨在提高产妇的身心健康。方法选择2009年6月~2010年12月在什邡市妇幼保健院待产的初产妇10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产妇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心理状况及分娩情况。结果干预后,心理干预组的SAS和SDS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在分娩结局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前对初产妇应进行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能够显著改善产妇的心理状况,对保障产妇身心健康、降低经济负担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研究责任制助产护理针对初产妇分娩方式以及产程的影响和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的80例初产妇资料实施回顾性分析,将8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观察组初产妇进行责任制助产护理模式,对照组初产妇进行传统护理模式,对于观察组和对照组初产妇的分娩方式以及产程加以比较和分析.结果:对照组初产妇的剖宫产几率以及胎吸助产率与观察组比较明显较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初产妇的产程时间与观察组比较明显较长(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初产妇分娩之后的胎儿窘迫、出血量以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几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初产妇,观察组初产妇的疼痛以及下肢麻木情况优于对照组初产妇(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初产妇分娩实施责任制助产护理能够明显的提高护理质量,使剖宫产的几率降低,对于母婴结局起到有效的改善作用,应该在产科护理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陪伴分娩对产妇的分娩方式、产程、产时出血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将2007年5~7月在深圳市某大型综合性医院分娩的246名健康无难产指征的单胎初产妇,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在分娩前、中、后采取有经验的助产士陪伴分娩,对照组按常规方法护理.两组产妇分别于住院分娩时及产后3d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判定心理状态,同时观察两组分娩方式、产程时间及产时出血量.结果 干预组分娩后SDS评分明显低于分娩前(P<0.05),而对照组分娩前后SD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组阴道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产程时间和产时及产后2h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陪伴分娩不仅能改善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的负性心理,而且对产妇的生理指标有正性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张爱英  吕慧  吴芳芳  王海英 《浙江医学》2017,39(16):1387-1389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无痛分娩初产妇妊娠压力、自我效能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自愿要求分娩镇痛的初产妇2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产程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认知行为干预,比较两组产妇的妊娠压力(PPS)、自我效能感(GSES)及分娩结局。结果观察组PPS评分、视觉模拟评分和导尿率均低于对照组,GSES评分高于对照组,第一产程活跃期时间和第二产程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自然分娩率、产后2h出血量和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初产妇进行产前综合认知行为干预,可以明显降低产妇的妊娠压力、提高自我效能感,改善母婴分娩结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评价全程护理干预措施对高龄初产妇负性情绪以及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6月在我院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并确定在我院进行生产的84例高龄初孕妇作为观察组,选择2016年1月~2016年6月在我院生产的高龄初产妇(在我院不定期进行产前检查或是未在我院进行产前检查)8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来自本院进行产检直至分娩均接受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仅在我院产生时接受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的分娩方式、产程时间,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评价两组产前产后负性情绪,并比较两组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对照组产前、产后SAS以及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较产前比较,观察组产后SAS以及SD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经阴道分娩率明显升高(82.14%vs.53.75%),剖宫产率明显降低(17.86%vs.4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经阴道自然分娩的产妇中,观察组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以及第三产程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6.43%vs.85.00%,P<0.05).结论 对高龄初产妇采取自孕期直至生产的全程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改善产妇的不良情绪,提高经阴道分娩率,减少剖宫产率,缩短产程时间,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值得进行广泛的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