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目的 了解新余市出生缺陷的可疑因素及产前诊断现状,提出干预措施和提高产前诊断率的对策.方法 回顾性统计新余市2001~2011年出生缺陷情况,分析出生缺陷率、出生缺陷发生顺住与构成比及产前诊断情况.结果 72514例围产儿中,出生缺陷儿481例,出生缺陷发生率 66.33/万;随孕母年龄增加,围产儿的出生缺陷发生率升高(χ2=45.63,P<0.05),35岁以上缺陷发生率明显增高(P<0.05);孕母文化程度越低,出生缺陷的发生机会越大(RR=4.59);出生缺陷围产儿死亡高于非出生缺陷围产儿(RR=16.21);产前诊断的出生缺陷儿有151例(31.39%).结论 新余市出生缺陷发生率偏高,产前诊断率偏低,提高产前诊断水平已是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
朱丽红  李小英  白治爱 《中国医药》2013,8(9):1297-1298
目的 探讨出生缺陷的发病原因、分类及其致畸危险因素.方法 对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产科分娩的8218例孕妇中有出生缺陷的168例畸形儿发病情况及其致畸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出生缺陷发生率为20.4‰(168/8218).肌肉骨骼及眼、耳、面和颈部缺陷所占比例分别为42.9%(72/168)、20.2%(34/168),明显高于其他系统(P<0.05);神经系统缺陷发生所占比例为8.3%(14/168),高于染色体综合征[3.0%(5/168)]、呼吸系统[2.4% (4/168)]、多发畸形[2.4% (4/168)]、皮肤和毛发[0.6%(1/168)]和其他类别[1.8% (3/168)].2010年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高于2008、2009、2011年[30.8‰(61/1982)比13.5%(29/2152)、17.3‰(35/2028)、20.9‰(43/2056)],2011年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高于2008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不同年龄组孕妇出生缺陷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孕周出生缺陷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居住城市的孕妇出生缺陷所占比例明显高于乡村[80.4%(135/168)比19.6%(33/168),P<0.01].感冒发热、用药、TORCH(弓形体、其他病原体、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感染者出生缺陷所占比例分别为31.0% (52/168)、29.8%(50/168)、10.7%(18/168),均明显高于其他高危因素(P<0.01).结论 不同地区、孕周、年龄及族别,其出生缺陷发生情况不同;感冒发热、用药、TORCH感染是出生缺陷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加强孕龄期妇女婚前、孕前、孕期保健,早期补充叶酸,孕期避免吸烟、饮酒;对35岁以上妇女做好产前筛查及产前诊断技术,避免高龄带来的胎儿异常的风险增加;早期发现畸形,早期终止妊娠,有效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提高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3.
曾萼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8):2743-2745
目的 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2001-2010年围生儿出生缺陷特征及变化趋势.方法 按照国家出生缺陷监测方案,对2001-201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围生儿出生缺陷监测医院的围生儿进行出生缺陷监测,统计分析出生缺陷的发生率、类别和相关因素.结果 10年共监测围生儿540 449例,其中出生缺陷儿10 897例,发生率为201.63/万.出生缺陷主要为胎儿水肿综合征、多指(趾)、先天性心脏病、总唇裂、外耳其他畸形等;出生缺陷发生率男性高于女性;城镇高于乡村,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3.71、4.04,均P<0.05).35~岁产妇组中围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最高,且高于<20岁组、20~岁组、25~岁组、30~岁组,其差 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 =9.17、41.33、58.77、29.10,均P<0.05).2001-2005年围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呈上升趋势,2005-2010年呈下降趋势.结论 加强三级预防措施、提高产前诊断技术水平是降低围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官渡区儿童出生缺陷发生现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订预防出生缺陷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分层整群抽样原则,抽取官渡区2个街道共18个社区,于2013年10月至2016年9月有分娩史的产妇为调查对象,采用自制问卷进行面对面调查。结果官渡区出生缺陷发生率4.2%(95%CI:2.9%~4.5%);产妇年龄<20岁以和≥40岁缺陷发生率高于20~30岁年龄组;产妇文化程度在小学及以下的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初中及以上的产妇;常住地农村的出生缺陷发生率低于城镇;孕次越多产妇出生缺陷发生率越高;孕期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甲亢、贫血等病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无患病的产妇;孕期没有定期产检的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定期产检的产妇。结论影响官渡区出生缺陷发生主要影响因素有产妇年龄、文化程度、常住地、孕期患病、孕次、孕期保健情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清远市医院出生缺陷监测资料的分析,掌握和了解清远市出生缺陷的流行情况、畸形的种类及分布、危险因素,为制订减少出生缺陷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中国出生缺陷监测工作手册》和清远市制订的《清远市医院出生缺陷监测方案》在全市8个县市、区各选择3间共24间医院开展出生缺陷监测,并对其2010年~2012年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10年~2012年共监测围生儿113011例,出生缺陷儿1127例,出生缺陷发生率99.72/万。出生缺陷种类有26种。男婴和女婴出生缺陷发生率分别是100.88/万和91.73/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城市和农村出生缺陷率分别是134.35/万和87.38/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出生缺陷单发占85.0%,多发占15.0%。出生缺陷顺位前五位为:多指(趾)、胎儿水肿综合征、唇腭裂、先天心、马蹄内翻足。缺陷诊断中临床占57.8%,B超诊断占40.3%,染色体诊断占1.4%。畸形确诊时间为产前的占40.9%,产前确诊孕周≤28周的占53.1%。分娩出生缺陷儿产妇文化程度在初中及以下的占78.5%、家庭年人均收入少于2400元占75.2%。产妇年龄≥35岁和双胎是围生儿出生缺陷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加强出生缺陷三级预防及加强高危妊娠人群保健管理及重视产前诊断,选择性终止妊娠是防止出生严重缺陷儿的重要措施。我市出生缺陷诊断仍以临床为主,B超诊断及染色体、生化等诊断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6.
《中国医药科学》2017,(10):146-149
目的分析计划妊娠二胎孕妇产前抑郁、焦虑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我院产科于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470例二次妊娠产妇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在本院进行分娩的初产妇47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Beck抑郁量表评估产妇的抑郁状态,同时发放问卷调查表进行基础资料调查,对比分析两组产妇产前抑郁发生率及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产前抑郁发生率为62.98%(296/470),高于对照组的56.17%(264/4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重度抑郁与中度抑郁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轻度抑郁发生率高于对照组,未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产妇相比,观察组年龄>35岁、担心孩子及自身安全及胎儿出现异常等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35岁、每月收入<3000元、合并妊娠期糖尿病、胎儿出现异常的产妇更容易出现产前抑郁、焦虑症状。第一胎剖宫产的产妇轻度、中度抑郁发生率均高于第一胎顺产的产妇,抑郁未发生率低于第一胎顺产的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计划妊娠二胎产妇所承受的心理压力较大,抑郁的发生率也显著高于初产妇,尤其是年龄超过35岁、第一胎为剖宫产的产妇,应适当进行心理疏导,选择安全的妊娠时机,尽可能的获得最佳分娩结局,以利于优生优育。  相似文献   

7.
江西省近5年出生缺陷监测分析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我省近5年出生缺陷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我省21所出生缺陷监测医院按照全国出生缺陷监测中心统一培训要求,填写出生缺陷监测中心提供的《围产儿数季报表》、《出生缺陷儿登记表》,就相关数据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5年间共监测围产儿139412例,检出缺陷儿1805例,发生牢为129.47/万;我省高发畸形依次为先天性心脏病、多指(趾)、总唇裂、外耳其它畸形、先天性脑积水;我省出生缺陷发生率男孩(141.41/万)高于女孩(109.80/万).农村(167.72/万)高于城镇(114.78/万),产妇年龄中〈20岁组发生率最高,25-30岁组最低.两者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必须做好高危高发畸形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加强高风险孕妇的产前检查和产前诊断以及适当的干预.加强出尘缺陷患儿的早期诊断、新生儿疾病筛查和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试管婴儿双胎与自然受孕双胎的母婴结局。方法选取122例双胎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试管婴儿双胎产妇72例,自然受孕双胎产妇50例,分别设置为试管组和对照组。分析两组产妇的一般资料,对其妊娠期并发症、新生儿出生缺陷、围生期疾病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①两组产妇孕次、分娩方式、贫血以及胎膜早破发生率相当,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试管组分娩孕周低于对照组(P <0.05),且年龄、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 <0.05)。②试管组新生儿体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但两组新生儿头围、身长、先天性心脏病、消化道畸形、多指畸形发生率及颅内出血、窒息、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试管婴儿双胎妊娠产妇具有年龄较大、分娩时孕周较小的特点,且未增加新生儿围生期疾病及出生缺陷的发生风险,但较自然受孕双胎妊娠产妇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体质量儿发生率高,需要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9.
黄新年 《淮海医药》2013,(6):528-529
目的 探讨出生缺陷的状况及系统分布,为降低出生缺陷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 ~2012年我院产科分娩的7 771例围产儿资料,对其中161例出生缺陷儿进行分类和统计学分析.结果 出生缺陷平均发生率为207.18/万,出生缺陷的年度发生率间差异无显著性(x2=1.62,P>0.05),出生缺陷的产前诊断率较低(23.6%).结论 加强孕期保健及宣传、开展产前筛查、产前诊断是预防和减少出生缺陷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彭珊  余银英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8):458-459
目的观察循证护理在分娩会阴损伤中的实施效果。方法将156例分娩会阴损伤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各78例。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产妇给予循证护理干预。观察两组产妇护理干预前后疼痛程度的差异、并发症发生率和护患满意率的差异。结果两组产妇VAS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观察组产妇VAS评分降低幅度明显较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患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模式应用于分娩会阴损伤中,可显著缓解会阴疼痛程度、减少并发症,增进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析KIWI胎儿真空吸引器在阴道助产分娩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100例行阴道助产分娩的产妇,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产钳助产,观察组采用KIWI胎儿真空吸引器助产。对比两组产妇的阴道分娩成功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比较两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情况、身长及体质量。结果观察组产妇的阴道分娩成功率100.0%高于对照组的8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的并发症发生率4.0%低于对照组的1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的并发症发生率2.0%低于对照组的1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身长、体质量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阴道助产分娩中应用KIWI胎儿真空吸引器助产可提高分娩成功率,同时可降低产妇及新生儿的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掌握海淀区地区性出生缺陷状况及变化趋势,为制定有效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1998年2002年海淀区户口产妇分娩的孕满28周至产后7天围产儿进行监测,出生缺陷填写“出生缺陷登记卡”,用SPSS10.0进行数据的录入和分析。结果海淀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0.14‰,孕妇城镇居民、文化程度低、年龄≥35岁、胎儿男性为出生缺陷的高危因素。围产儿死亡出生缺陷构成比为43.7%。出生缺陷发生率前三位为先大性心脏病、肢体缺陷、唇腭裂。结论海淀区5年出生缺陷发生率维持在一个稳定的状念,稍高于北京市同期水平。要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必须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必须抓好孕前检查、产前诊断和孕前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探讨围生期保健对优生优育的影响,以指导提升围生期保健效果。方法进行围生期保健与住院生产的2000例孕产妇与产后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总结优生优育的相关因素。结果各年龄段产妇新生儿缺陷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岁以上产妇新生儿缺陷发生率明显高于其它年龄段产妇。农村产妇新生儿缺陷发生率明显高于城市产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妇不同孕次与孕周于新生儿缺陷发生情况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前3个月用药发生新生儿缺陷的几率明显高于孕后3个月用药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前3次及以上产检的产妇新生儿缺陷发生率明显低于低频率产检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分娩方式对新生儿缺陷发生情况无显著影响。结论加强围生保健与孕前产检,重视高危产妇排查与干预,并结合健康知识宣传、医务人员技术培训,有助于降低新生儿缺陷发生率,推进人口素质提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分析产前诊断对围生儿出生缺陷的干预效果。方法对我院孕妇进行产前诊断,分析影响出生缺陷的相关因素以及产前诊断对围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的影响。结果在我院出生的3125例中,出生缺陷儿有50例,占比16.00%。经产前诊断,共终止妊娠17例;足月活产婴儿出生缺陷率为10.56‰,与前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妇居住地、产妇年龄以及胎数与出生缺陷的发生率的关系较密切(P〈0.05)。结论对预产孕妇进行产前诊断,有利于早期发现严重出生缺陷性疾病,为孕妇进行终止妊娠做出决定依据,提高社会人口素质,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与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阴道分娩和剖宫产分娩对初产妇早期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分娩后6~8周初产妇80例,依据分娩方式划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各40例。实验组患者阴道分娩,常规组患者剖宫产分娩,统计并对比两组子宫脱垂、阴道前后壁脱垂、肌力受损情况。结果实验组阴道后壁脱垂发生率75.0%,显著高于常规组的5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阴道前臂脱垂发生率47.5%,显著高于常规组的25.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子宫脱垂发生率25.0%,显著低于常规组的1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深层肌力受损发生率为47.5%,显著高于常规组的2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浅层肌力损伤发生率为52.5%,显著高于常规组的52.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阴道分娩能够加大产妇早期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的可能性,临床中需采取有效措施干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模式对产妇围生期保健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6月在本院分娩的24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的分娩方式、并发症发生率、产程、健康教育知晓率。结果观察组的阴道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母乳喂养、育儿及产妇保健知识合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模式提高了产科分娩质量及新生儿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妊娠期产妇合并不同妇科肿瘤的处理方法及其妊娠结局。方法对妇产科1678例妊娠期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在妊娠期同时患有妇科肿瘤的245例产妇(观察组)和未患有妇科肿瘤的1433例产妇(对照组)生育情况。结果观察组妊娠期合并妇科肿瘤产妇的主要肿瘤类型为子宫肌瘤[占63.67%(156/245)]和卵巢癌[占31.02%(76/245)]。观察组妊娠期合并妇科肿瘤患者的剖宫产率达到100.00%(245/245),而未合并妇科肿瘤的对照组产妇剖宫产率为23.94%(343/1433)。两组剖宫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妊娠期合并妇科肿瘤产妇的妊娠并发症发生率为7.35%(18/245)、胎儿并发症4.90%(12/245)、胎儿生存率95.92%(235/245)。对照组妊娠并发症发生率为9.07%(130/1433)、胎儿并发症3.77%(54/1433)、胎儿生存率97.35%(1395/1433),两组胎儿生存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妇经产检诊断合并妇科肿瘤后应立即采取相关处理手段,帮助产妇度过高危期,再进行剖宫产术,人工协助产妇分娩的同时摘除肿瘤部位。正确的临床处理能够减少胎儿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死亡率,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18.
《中国医药科学》2019,(22):115-117
目的研究子宫畸形与产妇产后出血及预后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8月~2018年8月我院子宫畸形产妇50例,将这些患者作为子宫畸形组,另随机选取同期我院子宫正常产妇50例作为子宫正常组,统计分析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分娩期并发症发生情况、高危产儿。结果子宫畸形组产妇的顺产率、胎头免压吸引率、臂助娩率2.0%(1/50)、4.0%(2/50)、8.0%(4/50)均显著低于子宫正常组48.0%(24/50)、14.0%(7/50)、14.0%(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剖宫产率、难产率86.0%(43/50)、98.0%(49/50)均显著高于子宫正常组24.0%(12/50)、52.0%(2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分娩期胎位不正、胎膜早破、早产、产程延长、产后出血发生率50.0%(25/50)、22.0%(11/50)、16.0%(8/50)、8.0%(4/50)、8.0%(4/50)均显著高于子宫正常组24.0%(12/50)、6.0%(3/50)、8.0%(4/50)、14.0%(7/50)、2.0%(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胎儿窘迫、低体重儿比例6.0%(3/50)、62.0%(31/50)均显著高于子宫正常组0、12.0%(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子宫畸形会提升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对产妇预后造成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分析叶酸吸收代谢途径基因多态性与新生儿出生缺陷的相关性,为减低新生儿出生缺陷的发生率提供参考.方法 系统性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1月妇产科收治110例的孕产妇,根据其妊娠初期增补叶酸的情况分为服用叶酸组(70例)和未服用叶酸组(40例);分析2组孕妇分娩的新生儿的缺陷类型,比较2组孕妇的妊娠结局;2组新生儿的缺陷情况;不同孕期2组产妇的新生儿一般情况的比较,服用叶酸组产妇血浆、红细胞叶酸水平与新生儿体重、身长、头围的关系.结果 服用叶酸组与未服用叶酸组的活产儿率均为100%(P>0.05);2组在分娩方式、妊娠高血压和妊娠糖尿病发生情况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服用叶酸组的总畸形率明显低于未服用叶酸组(P<0.05).孕晚期未服用叶酸组的患者分娩的婴儿出生体重和身长均有明显减低,与服用叶酸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早期、孕中期未服用叶酸组的孕产妇的婴儿的体重、身长和头围较服用叶酸组稍有偏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叶酸的变化与出生体质量、出生身长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 叶酸缺乏会增加新生儿出生缺陷的概率,主要的缺陷类型为先天性心脏病、唇腭裂、指/趾畸形、脊柱裂及外耳畸形;叶酸缺乏的孕妇分娩的新生儿的体重和身长较正常增补叶酸的孕妇分娩的新生儿低,这与红细胞中叶酸水平密切相关.因此,孕妇在孕前及孕期补充适量的叶酸是减低新生儿出生缺陷率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20.
凌湘 《河北医药》2015,(6):858-860
目的探究拉玛泽减痛分娩法应用于产妇对其分娩疼痛度、产程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新生儿状况的影响,并为这类产妇顺利实现阴道分娩积累临床经验。方法选取妇产科于2012年6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46例围产妇作为研究组,对其实施拉玛泽减痛分娩法;选取妇产科于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40例围产妇作为对照组,开展传统的一对一陪护分娩方式。记录2组产妇分娩过程中的疼痛程度、各个产程时间、产后出血率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并做好对比。结果研究组产妇分娩过程中痛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第一、二、三产程及总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后出血率为2.2%(1/46),对照组为10.0%(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新生儿窒息率为2.2%(1/46),对照组为7.5%(3/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玛泽减痛分娩法应用于自然分娩产妇,能有效缩短产程,降低产后出血率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可减少产后医疗干预及减轻医疗花费,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