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刘翔  肖瑛  郑莉娜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7):67-68,71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丁螺环酮治疗伴躯体症状抑郁症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将12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分别给予艾司西酞普兰联合丁螺环酮治疗、艾司西酞普兰并安慰剂治疗,共治疗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HAMD、HAMA评分均显著降低,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2、4、6、8周研究组HAMD、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合并丁螺环酮治疗伴躯体症状抑郁症能明显增强总体疗效,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焦虑症及抑郁症的疗效。方法对焦虑症和抑郁症患者各50例(分别为焦虑症组和抑郁症组)进行艾司西酞普兰6周开放性治疗,剂量10~15mg/d。治疗后比较2组疗效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焦虑症组总有效率为79.6%,抑郁症组总有效率为82.0%,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HAMD、HAMA评分均改善(P<0.01),且2组间治疗前后HAMD、HA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不良反应轻微。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焦虑症与抑郁症同样有效,可视为一种抗焦虑症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3.
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焦虑症、抑郁症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焦虑症及抑郁症的疗效.方法 对焦虑症和抑郁症患者各50例(分别为焦虑症组和抑郁症组)进行艾司西酞普兰6周开放性治疗,剂量10~15mg/d.治疗后比较2组疗效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焦虑症组总有效率为79.6%,抑郁症组总有效率为82.0%,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HAMD、HAMA评分均改善(P<0.01),且2组间治疗前后HAMD、HA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且不良反应轻微.结论 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焦虑症与抑郁症同样有效,可视为一种抗焦虑症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分析艾司西酞普兰与氟西汀治疗老年抑郁症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探讨老年抑郁症的合理治疗方法。方法将确诊为抑郁症的104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艾司西酞普兰组和氟西汀组,每组各52例,分别进行2个月的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2、4、8周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两种药物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结果艾司西酞普兰组的总有效率为92.16%,氟西汀组的总有效率为82.1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艾司西酞普兰组和氟西汀组的患者在治疗2周后的HAMD和HAM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艾司西酞普兰组明显低于氟西汀组;而且艾司西酞普兰组治疗4、6周后HAMD评分也明显低于氟西汀组;氟西汀组出现乏力、便秘、恶心比例明显高于艾司西酞普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艾司西酞普兰较氟西汀更适合于老年期抑郁的治疗,抑郁和焦虑症状评分改善的时间更早,且安全性更好,可作为治疗老年抑郁症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喹硫平治疗抑郁症的疗效。方法:将6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单用艾司西酞普兰组(单用组)和艾司西酞普兰联用喹硫平组(联用组)各30例。两组疗程均为8周。疗效判断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以及不良反应量表(TESS)。与治疗前和治疗1,2,4,6,8周末评定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联用组显效率76.7%(23/30),明显高于单用组50.0%(15/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74,P<0.05)。联用组在治疗1,2,4,6,8周末HAMD评分明显低于单用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TESS量表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小剂量喹硫平治疗抑郁症可以提高疗效,并迅速改善焦虑躯体化和睡眠障碍。  相似文献   

6.
土晓东  骆宏 《中国药业》2010,19(9):81-81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伴焦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74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均分成两组,治疗组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对照组予文拉法辛治疗,疗程均为6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疗效评定和不良反应评估。结果治疗6周后两组HAMD和HAMA分值明显低于治疗前,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显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64.85%和83.78%,对照组分别为63.89%和83.33%,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不良反应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艾司西酞普兰起效快、不良反应少,可作为抑郁症治疗的一线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老年性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98例老年性抑郁症患者,根据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艾司西酞普兰组及帕罗西汀组各49例,艾司西酞普兰组予以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帕罗西汀组予以帕罗西汀治疗,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抑郁量表(HAMD)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比较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艾司西酞普兰组及帕罗西汀组的HAMA总分分别为(9.68±1.24)分、(9.69±1.26)分,经t检验,2组患者的HAMA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艾司西酞普兰组及帕罗西汀组的HAMD总分分别为(12.52±2.35)分、(12.54±2.41)分,经t检验,2组患者的HAMD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艾司西酞普兰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24%,帕罗西汀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41%,经χ~2检验,艾司西酞普兰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帕罗西汀组,P<0.05。结论在治疗老年性抑郁症患者中,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的疗效相当,但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的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分析联合坦度螺酮与艾司西酞普兰治疗伴有焦虑症状的抑郁症的疗效.方法 将符合标准的伴有焦虑症状的抑郁症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和实验组38例,对照组口服艾司西酞普兰10 mg/d,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服枸橼酸坦度螺酮胶囊15 mg/d,两组均连续服药6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erity scale,HAMA)评分法评定两组疗效,采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治疗6周后HAMD评分分别为(9.56±2.25)和(11.44±3.45),HAMA评分分别为(7.25±2.45)和(10.58±3.69),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完成治疗后总有效率分别为94.7%和7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15,P=0.04<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1%和29%,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坦度螺酮与艾司西酞普兰治疗伴有焦虑症状的抑郁症效果优于单纯使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坦度螺酮联合西酞普兰治疗伴有焦虑症状的抑郁症疗效。方法将56例伴有焦虑症状的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28例。治疗组在用西酞普兰基础上联合使用坦度螺酮治疗,对照组仅用西酞普兰治疗,疗程6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疗效,采用药物不良反应量表(TESS)于治疗6周末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6周末治疗组HAMD和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结论坦度螺酮联合西酞普兰治疗伴有焦虑症状的抑郁症的疗效优于单用西酞普兰。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艾司西酞普兰联合改良电休克(MECT)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在重庆市精神卫生中心心理科住院的难治性抑郁症患者21例,随机分为研究组11例和对照组10例。研究组在使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改良电休克治疗8次,对照组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模拟改良电休克伪治疗。在治疗前1d以及MECT或模拟MECT结束当天、试验开始的第2个月末,分别接受宗氏(Zung)抑郁自评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的评估。结果在MECT或模拟MECT结束当天和试验开始的第2个月末,研究组患者宗氏抑郁自评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联合改良电休克治疗难治性抑郁症,比单一使用艾司西酞普兰的临床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艾斯西酞普兰对抑郁症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1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服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对照组患者服用西酞普兰治疗.对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抑郁量表(HAMD)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HAMA评分以及HAMD评分的下降幅度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78.18%,对照组的有效率为69.09%,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2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8.18%,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艾司西酞普兰与经典药物西酞普兰对抑郁症患者均能起到较为显著的治疗效果,但艾司西酞普兰的安全性更高,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与米氮平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艾司西酞普兰与小剂量米氮平组和艾司西酞普兰与大剂量米氮平组,各50例。艾司西酞普兰与小剂量米氮平组给予艾司西酞普兰与小剂量米氮平联合治疗,艾司西酞普兰与大剂量米氮平组给予艾司西酞普兰与大剂量米氮平联合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蒙哥马利抑郁评定量表评分、生活质量(QOL)评分、副作用发生情况及药物开始起效时间。结果艾司西酞普兰与大剂量米氮平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高于艾司西酞普兰与小剂量米氮平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AMD评分、蒙哥马利抑郁评定量表评分、QOL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艾司西酞普兰与大剂量米氮平组HAMD评分、蒙哥马利抑郁评定量表评分均低于艾司西酞普兰与小剂量米氮平组,QOL评分高于艾司西酞普兰与小剂量米氮平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司西酞普兰与大剂量米氮平组药物开始起效时间(5.41±0.53)d短于艾司西酞普兰与小剂量米氮平组的(7.21±0.5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司西酞普兰与大剂量米氮平组副作用发生率为46.00%(23/50),高于艾司西酞普兰与小剂量米氮平组的24.00%(1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19,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应用艾司西酞普兰与大剂量米氮平治疗的效果确切,但不良反应较多。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艾司西酞普兰与氟西汀治疗老年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1月-2019年7月江苏省靖江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抑郁症患者10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2例与对照组51例,观察组采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对照组采用氟西汀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0.38%,高于对照组的70.59%(χ2=6.449,P=0.011);治疗后,2组患者HAMD评分和HAMA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5.38%,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7.65%,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χ2=0.096,P=0.757)。结论艾司西酞普兰与氟西汀均可治疗老年抑郁症,但艾司西酞普兰的治疗效果优于氟西汀,HAMD评分及HAMA评分下降幅度更明显,改善老年患者的抑郁症状效果更佳,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乙哌立松联合艾司西酞普兰对伴抑郁和(或)焦虑的紧张型头痛(tension-type headaehe,TTH)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的伴抑郁和(或)焦虑TTH患者60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单药组(艾司西酞普兰治疗)285例和联合组(乙哌立松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321例。治疗8周,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卡尺、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疗效和安全性。结果:单药组及联合组患者同组内治疗前后的VAS、HAMD、HAMA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8周后,联合组的VAS、HAMD、HAMA评分与单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乙哌立松联合艾司西酞普兰对伴抑郁和(或)焦虑状态的TTH疗效显著,在改善头痛和抑郁、焦虑情绪方面的疗效均优于单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耐受性好,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重复经颅刺激(rTMS)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伴躯体症状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5月至2021年12月在吉安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92例伴躯体症状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6例)和试验组(46例),对照组脱落5例,最终对照组41例,试验组46例。对照组采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试验组采用r TMS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疗程8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HAMD-24)、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2、4、8周的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治疗6周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2、4、6、8周的HAMD-24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艾司西酞普兰联合r TMS治疗伴躯体症状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优于单用艾司西酞普兰。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单项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分析探讨。方法130例单项抑郁症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采用帕罗西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前后抑郁自评量表(SDS)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9.23%与对照组的87.69%比较,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46%与对照组的21.54%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周,两组患者SDS及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本组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SDS及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单项抑郁症采用帕罗西汀与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均具有疗效确切、安全性高、起效快等优点,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认知行为治疗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从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入院治疗的130例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差异将患者分为实验组65例与对照组65例,实验组患者应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30 d HAMD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实验组患者治疗后各时间点HMAD评分降幅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治疗20 d后HAMD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应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认知行为治疗抑郁症患者,安全有效,显著降低患者汉米尔度抑郁量表评分,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6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艾司西酞普兰组与舍曲林组,疗程4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疗效,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艾司西酞普兰组显效率为82.4,舍曲林组为79.4,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组第1周末与舍曲林组HAMD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司西酞普兰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9.3,舍曲林组为42.4,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与舍曲林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疗效相当,艾司西酞普兰起效较舍曲林快。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齐拉西酮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难治性抑郁症(TRD)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将60例TRD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齐拉西酮联合艾司西酞普兰)和对照组(单用艾司西酞普兰),每组各30例,疗程8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6、8周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7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4,P〈0.05)。治疗2周末研究组HAMD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间HAM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TE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齐拉西酮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TRD的效果较佳,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米氮平治疗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4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2例,研究组予艾司西酞普兰联合米氮平治疗,对照组单用艾司西酞普兰,观察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2周、4周、8周末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4周末、8周末两组问HAMD的减分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较对照组的HAMD总分下降显著。两组不良反应均轻微,副反应量表(TESS)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联合米氮平治疗难治性抑郁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