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2002年中国居民健康与营养调查,我国高血压患估计有1.6亿。这1.6亿的高血压患中血压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不足10%,也就是说大部分高血压患不论是否服用降血压药物,血压仍然超过140/90毫米汞柱。分析其原因认为,除了与病人对高血压危害性认识不足,不愿服药,不按规律服药外,还与高血压患不能坚持合理膳食、适量运动密切相关。我们在门诊中也经常遇到一些血压难以控制的病人,  相似文献   

2.
刘淼  何耀 《保健医苑》2011,(10):12-13
<正>高血压的定义及诊断标准高血压是由于心输出量和总外周阻力紊乱导致血流动力学异常,引起的以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持续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症。90%以上的高血压患者原因不明,称为原发性高血压,即高血压病;5%~10%的高血压患者血压升高是某些疾病如慢性肾炎的一种表现,称为继发性高血压。《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将高血压的诊断标准界定为: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收缩压超过140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超过90毫米汞柱。收缩压超过140毫米汞柱和舒张压低于90毫米汞柱为单纯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高血压病人使用降血压药物控制血压的情况非常糟糕。根据2002年卫生部组织的调查结果发现,知道患高血压的病人中接受降压药物治疗的还不到一半。即使服用降血压药物的病人,也有一半以上没有将血压控制好,也就是没有将血压控制在目前推荐的140,90毫米汞柱以下。因此,实际上大约有80%~90%的高血压病人没有将自己的血压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这就意味着绝大多数的病人仍然暴露在高血压的危险中。  相似文献   

4.
多数人都知道血压等于或超过140/90毫米汞柱是高血压,但是有很多患者即使在医院多次测量血压在140/90毫米汞柱或在这个值左右时(已经是“高血压前期”),还认为自己的血压仅仅处于临界状态,并没有引起警惕。  相似文献   

5.
高血压是一种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不仅发病率高,而且可引起严重的心、脑、肾并发症。长期有效控制血压在目标水平,减少脑出血或肾、心功能丧失发生率,减轻靶器损害,降低高血压的其它的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治疗高血压的主要目的。药物治疗是高血压主要的治疗方法,大多数的高血压病人需要长期服药治疗,而相当多的病人需终身服药,所以指导高血压病人合理用药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王有国 《医药与保健》2002,10(11):50-51
一旦确诊患了原发性高血压病,基本上就要终身服药。大多数高血压病人都是在家自己服用降压药治疗。长期用药却达不到理想的降压效果,甚至引出许多麻烦,这是因不少人应用降压药存在着误区,本文收编了临床医生根据亲身体会总结出来的七大误区,希望读者朋友有所注意。没弄清什么是降压药一位老人有多年高血压病史,血压持续在180/110毫米汞柱以上,长期用药血压不降。我问他都用了哪些降压药,他拿出药瓶让我看,我找了半天,除了一个药袋上有复方降压片的字样之外,其余则是肠溶阿司匹林、藻酸双酯钠、丹参片、冠心苏合丸、维生素…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病的七个不等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青前 《药物与人》2002,15(2):9-10
高血压≠高血压病世界卫生组织对有关高血压的标准定为:正常成年人为18.6/12.0千帕(140/90毫米汞柱);高血压为21.3/12.0千帕(160/90毫米汞柱)临界性高血压为18.8-21.3/12.1-12.5千帕(141-160/91-94毫米汞柱)。高血压是以动脉血压升高为主的综合征,无论是健康老人还是高血压病人,血压可受精神刺激、过度劳累等若干因素的影响,而使血压波动变化。如果连续3日在早晨起床前测得血压超过21.3/12.7千帕(160/95毫米汞柱),就可以诊断为高  相似文献   

8.
目前,大多数患高血压的病人都是在家自己服用降压药治疗。殊不知,有不少人走进了用药误区……错误1把心血管药当成降压药一位老人有多年高血压病史,血压持续在180/110毫米汞柱以上,长期用药血压却降不下来。我问他都用了哪些降压药,他拿出好几个药瓶给我看。我找了半天,都是些肠溶性阿司匹林、丹  相似文献   

9.
曲万云 《保健医苑》2011,(10):10-11
<正>自我监管好血压是老年人尤其是高血压患者自我健康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保健举措。如果一位高血压患者,不能自我严密的监测血压,而是依靠医生门诊每周或每月,甚至更长时期偶测1次血压,作为调整用药的依据,血压控制达标(低于140/90毫米汞柱)就是一句空话。因为老年高血压特点之一就是波动性很大,一天之内血压高低相差可达40~80毫米汞柱。  相似文献   

10.
目前,大多数高血压患者都是在家里自己服用降压药治疗.殊不知,不少人走进了用药误区: 误把心血管药当成降压药 一位老年患者有多年高血压病史,血压持续在180/110毫米汞柱,长期用药血压不降.  相似文献   

11.
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关于诊断高血压的标准,收缩压等于或高于160毫米汞柱,舒张压等于或高于95毫米汞柱,其中只要有一项经过核实,就可以确诊为高血压病。我国成年人高血压的诊断也采用上述标准,正常成年人的血压值为收缩压等于或低于140毫米汞柱,舒张压等于或低于90毫米汞柱。凡收缩压大于 140毫米汞柱小于16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大于90毫米汞柱小于95毫米汞柱,则为“临界高血压”。  相似文献   

12.
老年顽固性高血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平  吴健 《保健医苑》2005,(6):40-42
高血压患者经联合3种足量降压药物治疗(其中包括利尿剂)后血压仍不能降到140/90毫米汞柱以下,或者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不能使收缩压降低至160毫米汞柱以下者,诊断为顽固性高血压。这是根据Kaplan和JNCVI(1997)的诊断标准做出的诊断。顽固性高血压的患病率在治疗的高血压人群中约占3%~29%,在专科就诊的患者中可能高达25%~30%。顽固性高血压可增加心肌梗死、脑卒中、心衰、肾衰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高血压患者遵医用药情况以及与高血压并发症的相互关系。方法通过对本市某社区130例患高血压病3年以上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来了解患者遵医服药情况,以及对高血压病的认识、血压拉制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大部分患者(87.7%)能做到定期或不定期测量血压,能按医,口服药者仅为55.4%,有44.6%的患者随意服药或不服药。大部分患者知道高血压患者需长期坚持服药,但仅有约1/3的患者知道如何预防降压药的副作用。90%以上患者所获得的高血压相关知识来源于医护人员的指导、媒体及病友。有56.9%的高血压患者通过服药使血压降至正常。3年中发生心脑肾并发症者,血压拉制不满意者发生的比例为血压拉制正常者的1倍.结论拉制血压可以降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对高血压危害性的认识,加强对高血压的干预与治疗,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点工作之一。  相似文献   

14.
高血压病人的理想血压是多少?不少人认为,血压只要达到140/90毫米汞柱左右就是正常了、安全了。这是错误的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高血压患者遵医用药情况以及与高血压并发症的相互关系。方法通过对本市某社区130例患高血压病3年以上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来了解患者遵医服药情况,以及对高血压病的认识、血压控制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大部分患者(87.7%)能做到定期或不定期测量血压,能按医嘱服药者仅为55.4%,有44.6%的患者随意服药或不服药。大部分患者知道高血压患者需长期坚持服药,但仅有约1/3的患者知道如何预防降压药的副作用。90%以上患者所获得的高血压相关知识来源于医护人员的指导、媒体及病友。有56.9%的高血压患者通过服药使血压降至正常。3年中发生心脑肾并发症者,血压控制不满意者发生的比例为血压控制正常者的1倍。结论控制血压可以降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对高血压危害性的认识,加强对高血压的干预与治疗,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点工作之一。  相似文献   

16.
高血压是人类面临的最常见的慢性心血管病,同时又是脑卒中和冠心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降低血压可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生,改善生活质量,延长寿命。但是目前我国高血压病人的血压控制情况很不理想,估计所有高血压病人中血压水平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者不到10%,需要引起临床医生和病人的重视。下面就高血压治疗中常见的问题介绍一些最新进展,以帮助提高血压控制水平,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将血压控制在收缩压不高于140毫米汞柱,舒张压不高于90毫米汞柱,即血压达标,是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并发症的根本。  相似文献   

18.
《rrjk》2014,(11)
<正>有些患者卧位时血压正常(舒张压≤90毫米汞柱),立位时血压升高(舒张压90毫米汞柱、收缩压150毫米汞柱),且排除了继发性高血压的可能。此种高血压可称为体位性高血压。体位性高血压多见于轻型高血压。一般情况下,血压正常或持续的高血压患者,血压会随体位的变动而有所改变,但不会超过10毫米汞柱。而体位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动则可超过15毫米汞柱,且常伴有体位性心动过速等症状。研究  相似文献   

19.
于滨 《医药与保健》2002,10(6):15-15
高血压、冠心病是老年人常见病,习惯上的服药方法均是采用一日三次。近年来研究表明,这种服药方法并不恰当,应根据生物钟节律采取“时辰服药”。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采用动态血压监测发现,正常人及高血压病人的血压都有昼夜波动规律,大多数人的血压在凌晨2~3时最低,上午8~10时及下午4~6时最高,从晚上6时起血压呈缓慢下降趋势。高血压病人,特别是老年病人,这种“日高夜低”更为显著,有明显的低谷与高峰。所以白天易发生出血性中风,夜间易发生缺血性中风。传统服药是一日三次平均服药,这样白天血压高峰虽降低,但夜间血…  相似文献   

20.
确诊血压高     
《中国健康月刊》2006,(2):23-23
(1)不能仅凭一次测量结果就断定自己是高血压 通常.偶尔测一次血压是不能诊断为高血压的.应连续非同日三次用标准水银柱血压计测量血压。如果测坐位血压都高于或等于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标准值140/90毫米汞柱.此时.大部分人可诊断为高血压。然而少部分人在医院这一特殊环境测量血压时.面对穿白大衣的医生、护士。情不自禁地会产生紧张、焦虑.从而使血压升高.一般收缩压比平时约高出20毫米汞柱.舒张压比平时高出10毫米汞柱.使血压高达140/90毫米汞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