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材料和方法收集潜伏期病人粪便,以0.01mol/LPBS液制成20%粪提取液,静脉(10ml/只)和灌胃(20ml/只)接种恒河猴,再以阳性猴粪便经口传代。以一只猴灌阴性粪便液并行检测对照。每日收集粪便和隔日血液标本1周,继每周粪便,每月血清一次6个月。2只灌胃的猴在第4日手术,第7日杀死,另2只猴接种6个月时手术,收集胆汁、肝脏和上中下3处空历组织,以优R检测猴血液和粪便,原位杂交检测活俭或杀死猴的空肠和肝内的病毒。2结果与讨论静脉接种猴4~7日后血液检出病毒,几乎同时粪便也检出病毒。口服接种猴当日粪便检出病毒,可能是排…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了实验感染产生中和抗体以及输入SARS-CoV中和抗体对SARS-CoV感染恒河猴的保护作用。方法动物分3组,分别为SARS感染恢复动物组,输入抗SARS阳性血清动物组和SARS模型对照组,分别接种病毒,1—7d进行病毒检测和血清学检测,7d后安乐处死动物,进行病理检测。结果实验感染产生中和抗体,输入SARS-CoV中和抗体的恒河猴体内SARS-CoV复制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病理变化也比模型组轻。结论SARS—CoV中和抗体(包括被动免疫)是一种有潜力的SARS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云南某自然村新型DNA病毒—TTV感染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我国自然人群中新型DNA病毒-输血传播病毒(TTV)的感染情况。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法(nPCR)检测云南某自然村的179位村民血清及粪便TTVDNA,并对检测结果及调查情况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自然人群中TTV感染率约10.6%,感染者血清ALT正常,不同性别、年龄及民族的TTVDNA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部分血清TTVDNA阳性者粪便中可检测到TTVDNA。结论 我国自然人群中存在TTV无症状感染者,粪-口传播可能是TTV感染的传播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4.
韦明  李均伦 《广西医学》1989,11(5):294-298
黑猩猩是目前唯一公认的对乙型肝炎病毒(HBV)敏感并能产生类似人类乙型肝炎病变的动物。对于数量较大,饲养管理较方便,价格较低廉的称猴能否感染HBV,国内外学者进行过某些探索,但仔家报道不一。已有报道称猴属中的恒河猴、红面猴、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恒河猴BV感染率随季节变化的增长规律。方法 采用BV全病毒为抗原的ELISA试剂盒对两批离乳后群养的54只恒河猴仔猴每月采血检测BV感染情况,连续检测13个月。结果 12月、1月、2月、3月、4月B病毒阳性猴数量相对增加较明显,其他月份BV阳性猴数量相对稳定。结论 BV的感染受季节影响,春季BV的感染率相对较高,可在高发季节加强有关的预防措施或调控可改变的环境因素,降低BV的感染,提高猴群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恒河猴离乳幼猴BV感染的动态变化,探讨早期控制的可能。方法采用BV全病毒为抗原的ELISA试剂盒,对两批离乳后群养的54只恒河猴幼猴每月采血检测BV感染情况,连续检测13个月。结果随月龄的增加,BV感染率上升,其中12月、1月、2月、3月、4月BV阳性猴数量相对增加较明显。结论幼猴性成熟期之前BV感染率超过70%且呈现出一定的变化规律,春、冬季BV的感染率相对较高,应早期加强BV的有效预防控制,降低BV的感染,提高猴群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以药物保留灌肠的综合治疗措施,观察药物对恒河猴婴猴菌痢的疗效,探索治疗猴菌痢的新方法。方法在2002年10月至2004年10月期间,我们采取复方新诺明、黄连素、地噻米松保留灌肠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对我所饲养的部分发病婴猴进行治疗观察。采用甲酚皂、优氯净等消毒液对环境、笼舍消毒防止疾病的蔓延。结果采用保留灌肠法治疗的病猴56只,显效者38只,占67.86%;有效者13只,占23.21%;无效5只,占8.93%;死亡3只,占5.36%。结论结合药物的性质改变给药途径可以增强其疗效,降低副作用,提高病猴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8.
赖晶红  葛宪民 《广西医学》2002,24(12):2024-2027
随着基因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 ,甲~庚型肝炎病毒相继被发现 ,但在临床中仍有 1 0 %~ 2 0 %的病毒性肝炎患者依然病因不明 ,无法用已建立的甲~庚型肝炎的实验室方法进行病原学分型 ,所以称为非甲~庚型肝炎。 1 997年 1 2月日本学者Nishizawa等( 1) 应用代表性差异分析技术 ,从输血后肝炎患者的血清中克隆出新的肝炎病毒 ,并以该患者姓名的大写字母名为 TTV,该命名恰巧与输血传播病毒 ( transfusion transmitted virus)三个英文名字的字头一致。随后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 ,人群中普遍存在 TTV感染 ,且呈全球分布 ,感染率高 ,TTV除可经…  相似文献   

9.
新西兰兔实验感染TTV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TTV对家兔感染的敏感性。方法对成年家兔进行了三代TTV感染实验,除第一代采用人TTV阳性血清外,第二,第三代分别采用感染的第一、第二代血清作为感染源,对12只兔(每代4只)进行了传代试验。结果第一、第二、第三代兔血清中都有不同程度生化和肝脏病理改变,血清中进行Nest-PCR检测全为阳性,4例兔肝组织原位杂交(Dig—TTV-DNA)试验,3例为阳性,另1例为阴性,对一份阳性标本进行部分核苷酸分析,与日本株(AB008394)和CH1、CX2同源性分别是96.7%、98.3%和99.7%。结论家兔能被TTV感染,是一种敏感动物,可以作为一种实验模型动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恒河猴实验感染新型无包膜DNA病毒(TTV)的组织嗜性。方法:实验感染的恒河猴在病毒血症期间杀死5只,取组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产物进行病毒半定量,并用原位杂交、负义探针斑点杂交和杂交/核酸保护试验,检查复制型病毒DNA分子。结果:肝、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和血清病毒含量(电泳带密度)依次为50.1%、31.0%和18.9%,相对比为2.65:1.64:1.00。肝、脾、胃、小肠各段及其淋巴结、PBMC、结肠和血清均可检出病毒,但正链病毒DNA(假定的病毒复制中间体),只稳定存在于肝、脾、小肠和淋巴样细胞中。结论:这一病毒具肝、小肠和淋巴样细胞嗜性,可解释其多途径传播。  相似文献   

11.
输血传播病毒(TTV)感染的慢性肝病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海舰 《广西医学》2002,24(6):785-787
目的:研究慢性肝病输血传播病毒(TTV)感染的临床意义和TTV的致病性。方法:采用TTV套式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183例慢性肝病的TTV感染,分析其肝功生化结果。结果:慢性乙型肝炎(CHB)患TTVDNA阳性48例,其中并有肝硬化12例,占25%(12/48);重型肝炎18例,占37.5%(18/48)。病死12例,病死率为25%(12/48);TTVDNA阴性90例,其中肝硬化6例,占6.7%(6/90),重型肝炎6例,占6.7%(6/90),病死3例,病死率3.3%(3/90)。非甲非乙型慢性肝炎有18例TTVDNA阳性,其中TTV阳性的病例无一例并发肝硬化和重型肝炎。HBV+TTV混合感染的慢性肝炎组的总胆红质和ALT水平均高于CHB组和单纯TTV感染的慢性肝炎组,白蛋白和PTA水平均低于后两组,有显性差异。结论:TTV套式PCR是检测TTV感染的可靠手段之一。HBV和TTV混合感染可以加重病情,容易并发肝炎后肝硬化和形成重型肝炎,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12.
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以其表达产量高、表达产物理化和生物特性与天然蛋白相似等优点 ,成为目前较理想的真核表达系统。该系统的主要步骤包括亲本病毒的培养鉴定、病毒 DNA的纯化、重组转移载体的构建、共转染形成重组病毒及重组病毒感染昆虫细胞表达目的蛋白。其中 ,病毒培养的鉴定及病毒 DNA的纯化是主要因素之一。我们在表达抑癌基因 p16 INK4时采用了王珥旬章教授构建的系统。但该系统所用亲本病毒 Tn NPV与国外用的野生型 Tn NPV不同 ,其鉴定方法也不一样。现将我们在工作中建立的病毒鉴定及纯化方法介绍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相似文献   

13.
新型病毒TTV与乙型肝炎病毒混合感染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了解新型肝炎病毒TTV与乙型肝炎病毒混合感染对肝脏病变及HBV复制状态的影响。方法套式聚合酶反应检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TTVDNA并对检测结果和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77例慢性HBV感染者中32例TTVDNA阳性,阳性率18.1%,其中无症状携带者5/52(9.6%),慢性肝炎7/46(15.2%),重型肝炎9/39(23.1%),活动性肝硬化9/40(22.5%),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在慢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感染SARS-CoV的8只恒河猴进行病毒学、血清学指标检测。方法SARS-CoV经鼻腔接种8只恒河猴,在感染的第1天开始到5、7、10、15、20、30和60天分别安乐处死时,不同时间取咽拭子、血液和脏器,进行病毒分离,RT-PCR检测和抗体测定。结果RT-PCR证实感染病毒检出时间为5~16d,8只猴中的5只分离到了病毒,感染15d后可检测到抗体。结论感染SARS-CoV的恒河猴不仅出现与SARS患者类似的临床和病理学改变,也在一定时期内排毒,出现特异免疫反应,这些指标均可作为药物筛选、疫苗评价等方面的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评估恒河猴遗传多样性水平,为建立标准化的恒河猴监测方法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利用19个微卫星DNA标记对恒河猴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经基因组DNA提取、PCR扩增、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等,用POPGENE1.32软件及Excel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个微卫星座位均呈现出了高度多态性,共检测到了等位基因164个,各座位的观察等位基因数在6—11个之间,平均为8.6316个;各基因座位的有效等位基因数在3.5727—8.9416个之间,平均为6.0709个;各微卫星座位的观察杂合度在0.2560—0.6364之间,群体平均值为0.4309;期望杂合度在0.7230~0.9010之间,群体平均值为0.8270;多态信息含量在0.6771—0.8874之间,群体平均值为0.7979;香隆信息指数在1.4249~2.2662之间,群体平均值为1.8901;本研究检测的19个微卫星座位均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P〈0.01)。结论所研究的恒河猴群体遗传多态性比较丰富,本实验为今后建立恒河猴质量监测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重叠感染输血传输病毒(TTV)的状况。方法:采用斑点杂交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血清TTV DNA。结果:在364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中检出血清TTV DNA阳性者82例,阳性率22.53%。其中,急性乙型肝炎患者组阳性率23.21%,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组阳性率26.25%,HBsAg携带者组阳性率15.22%,三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我国存在TTV感染,但其致病性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了进一步确证SHIV-KB9感染中国恒河猴的病毒浓度范围,测试动物对病毒的适应性,明确该动物模型的可重复性。方法实验前采集猴血清并进行血清学检查。选出4只无SIV、STLV、SRV/D和B病毒感染的恒河猴,分别用10倍系列稀释的病毒液静脉感染实验猴,使用流氏细胞术、血常规、病毒分离、DNA-PCR和RT-PCR等方法确定实验猴是否被感染,以及感染后恒河猴体内病毒复制和免疫细胞损伤情况。结果实验猴的血浆病毒载量、病毒分离结果、CD4+/CD8+比值和CD4+T细胞数等证实,4.8×105 copies/mL以上浓度的SHIV-KB9病毒液能成功感染中国恒河猴。结论本研究进一步明确了SHIV-KB9感染中国恒河猴的有效病毒浓度范围,确定了SHIV-KB9病毒感染中国恒河猴的病毒学、免疫学的测定指标,成功的建立了SHIV-KB9/中国恒河猴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TTV重叠感染情况及初步探讨TTV的致病性。方法:在ORF1区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巢式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血清中TTV DNA,对PCR产物进行分子克隆和测序。结果:献血员、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慢性乙型肝炎和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TTV DNA阳性率分别为10%、11%、27%、48%。其中前两者与后两者比较均有显著差异,慢性乙型肝炎和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相比也有显著差异(P<0.05),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中其HBV感染复制指标的阳性率在TTV DNA阳性与TTV DNA阴性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慢性乙型肝炎和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的ALT和TBIL在TTV DNA阳性病人组与TTV DNA阴性病人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TTV DNA阳性病人组明显高于TTV DNA阴性病人组。结论:献血员中存在TTV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重叠感染TTV较常见。慢性乙型肝炎和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TTV DNA阳性率明显高于献血员和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阳性带,提示TTV的重叠感染可能是HBV感染病情加重因素之一,TTV重叠感染对HBV的复制可能不存在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AIDS模型猴中,感染型猴淋巴结,脾脏及胸腺中的淋巴细胞和网状细胞胞质内均有散在的,直径约110nm的成熟病毒颗粒,在其双层膜包裹的中央有直径为60nm的核心。还可见淋巴细胞表面病毒出芽。在脾脏淋巴细胞核附近有由不成熟的A型病毒颗粒构成的病毒粒质。感染病毒的淋巴细胞、网状细胞、巨噬细胞和浆细胞等的细胞器均发生不同程度的超微形态病变。如线粒体肿胀,其崤断裂成空化,高尔基体及粗面内质网发生扩张或移位。扩张的内质网中见有病毒颗粒。细胞核因缩、核膜增厚或溶解。细胞膜也有断裂。感染型猴淋巴结和脾的淋巴细胞中的病毒明显多于迁延型猴,而恢复型猴未见病毒,但其超微形态仍有病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索逆转录病毒介导的neo基因导入恒河猴原代肌肉母细胞的转染条件和方法。方法 :逆转录病毒上清在不同条件下与肌肉母细胞共同培养 ,观察肌肉母细胞体外增殖情况 ;用免疫荧光染色和流式细胞仪分析在转染过程中肌肉母细胞的表型Thy 1,NCAM和Desmin的变化 ;克隆PCR分析不同情况下导入基因的转染率和评价导入靶细胞标记基因的稳定性。结果 :含有 2 0 %FCS ,5 %鸡胚液的F10细胞培养液培养肌肉来源的干细胞能获得高纯度的肌肉母细胞Thy 1(85 0± 5 0 ) % ,NCAM (96 7± 5 8) % ,Desmin (95 7± 2 1) % ,而且这些表型不受转染的影响 ;持续暴露于病毒载体上清抑制肌肉母细胞的体外增殖 ;每天肌肉母细胞暴露于病毒载体上清 6h ,可获得 (6 3 9± 7 3) %的转染率 ,而且细胞体外增殖不受影响 ,转染后继续体外培养 2个月 ,转染率不下降。结论 :逆转录病毒介导的neo基因能高效率的导入肌肉母细胞 ,而且能稳定地整合到细胞DNA内 ,为在大体动物中肌肉母细胞可塑性的研究提供了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