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究健康意识理论教育对高血压患者心理状态、健康行为和血压控制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2018年8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24例,根据健康教育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 = 56)和研究组(n=68),其中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健康教育,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基于健康意识理论的健康教育.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高血压患者稳定血压的效果.方法 对50例确诊高血压的患者在住院期间的心理特点进行测试,并实施心理护理.结果 患者接受心理护理后可以正确对待疾病,自我调节、自我维持、自我改善,血压控制理想.结论 对高血压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可以使患者保持心理上的相对平衡,减少心里紧张的刺激,减少高血压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3.
本文监测了48例拔牙患者在音乐和非音乐状态下心率和血压的波动变化。结果表明,音乐缓解了心率、血压波动的麻醉高峰和消除了手术高峰。音乐治疗可以稳定高血压患者拔牙术中血压和心率的波动。  相似文献   

4.
心理健康是一种积极良好的心理状态。心理健康素质就应当是指与维持一个人的积极、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关的稳定的心理品质。外向、神经质、自尊等都是与维持一个人的积极、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关的稳定的心理品质,因此.应当是心理健康素质的组成部分。情绪调节是指外来的和内部的封情绪的调节和监控。不但情绪调节本身是心理健康素质的组成部分,而且这些稳定的人格特质封心理健康的影响都是以情绪调节为中介的。情绪调节与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素质密切相关。因此、在实践工作中如何调节情绪以增进人们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人们的心理健康素质应成为今后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心理干预在尿流动力学检查中的作用.方法在传统的尿流动力学检查护理配合基础上,对接受榆查者通过应用STAI心理状态评估表调查其心理状态,实施心理干预,并评价心理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能更有效完成尿流动力学检查的配合,提供更稳定有效的测量结果。结论在尿流动力学检查过程中实施有效的心理干预,可使检查结果更真实地反映出患者下尿路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6.
孙艳  于晶  刘英慧  蔡淑芬 《医学信息》2009,22(6):1030-1030
目的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的发病率逐步上升,是世界常见病,患病人数之多.在我国高血压同样是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常见痛、多发病.我院内科62例高血压患者,根据不同的健康问题,从正确用药、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方面进行了正确指导,消除了患者的思想顾虑,有效地控制患者的血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由于精神病科在性质上与其它临床各科安全不同,要求精神护士除具有丰富的护理专业知识外,尚需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本从良心,热心,爱心,责任心,恒心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有氧运动对轻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和甲襞微循环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轻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1例为高血压组,同期健康体检者20例为正常对照组。高血压组进行规律的有氧运动训练,检测有氧运动前后血压、甲襞微循环的变化。结果高血压组甲襞微循环形态积分、流态积分、襻周状态积分和总积分值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有氧运动3个月后,高血压患者血压下降,甲襞微循环形态积分、流态积分、襻周状态积分和总积分值均降低(P〈0.05)。结论有氧运动能有效降低轻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改善其微循环状态。  相似文献   

9.
王非 《校园心理》2005,3(3):25-25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们进行广泛社交活动的必要条件,是交际得以充分发挥的前提。心理状态不佳,会形成莫些隔膜和屏障,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人们交朋结友和适应社会。因此,只有在工作生活中注重自身修养、努力克服以下种种不良心理,才能透步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交际高手。  相似文献   

10.
压力大,人人有压力,事事有压力,已是当今社会对人们生存和心理状态的描述,并得到各阶层的认可,人们对此说似无异议。于是,许多社会消极或负面的现象顺理成章地归咎于此,虽然问题未能解决,但至少找到了借口,找到了推卸责任的“筐”,所以,只要往里放就是了。  相似文献   

11.
一种血压反馈控制系统的状态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常在判断血压状态时,先划一个界限,然后将实际血压与这个界限作比较,以此来判断血压状态。这样的判断强调了血压的现值,而没有将血压变化率的信息展现出来。提出血压状态分析法,包括血压状态图和血压稳定性。以家兔为对象、去甲肾上腺素为扰动剂,采集动物在给药前血压平稳期、药物起效期、快速上升期、剧烈振荡期、血压恢复期和给药后血压平稳期的血压数据,建立血压反馈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结构和血压状态图。根据采集的血压数据,分析血压状态图中血压的稳定态和稳定域、血压变化率的稳定域。通过动物实验,对这种血压状态分析法进行检验,为进一步研究血压控制技术提供新理论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人们随着年龄的增长,进入老年不但机体功能下降,心理状态也发生变化,最多见的是老年孤独症,通过调查发现,老年孤独症相关因素颇为复杂,后果也较严重。因此,合理安排老人的生活、适当增加社会活动,是防止和治疗老年孤独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所谓心理养生,就是从精神上保持良好状态,以保障机体功能正常发挥,达到防病健身、延年益寿的目的。留意心理养生者请记住六句口诀:“压力别太强,关系别太僵;善良是根本,心宽能容让;乐观心境好,淡泊寿自长。” 压力别太强:强烈的竞争性、时间的紧迫感、对成就的强烈欲望以及过度追求有害而无益,生活中诸多影响人们情绪的因素不可小瞧。抱有平常心,做事量力而行,懂得体验快乐的人多拥有健康的心身。  相似文献   

14.
以往,人们常把老年人容易激动、情绪不稳定,焦虑、不安等现象,都归咎于更年期、脑动脉硬化等病理性原因。其实,有不少老年人没有明显的脑动脉硬化和更年期的变化。也存在烦躁不安的情况。近几年,心理学工作者提出了“老年心烦状态”或“老年性烦躁心态”这个名词,将老年人的烦躁作为一个独立的心理状态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15.
在美国高血压严重威胁着人们健康,作者认为90%以上的病人是由于心理的或中枢神经对紧张的反应,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血压遥测,可观察到在1~2小时内血压达40~60mmHg的变化。受试者血压升高是与悬念、沮丧、紧迫感等消极情绪状态有关,即患者对紧张的心理反应。通过病人生理学电子监护进行心血管训练,是临床生物反馈一个很好的发展方向。健康人及高血压患者有意识地控制心率和血压已经证明是有效的。作者用一个廉价的电子血压计来显示血压值,并建议用它作自身监视和在家庭进行生物反馈训练。由于使用压力带受到固有的机械限制,而准确度大致为5mmHg,即使具有自动压力控制,经常反复测量仍然是困难  相似文献   

16.
马燕  赵清平  童开莉 《医学信息》2010,23(13):2140-214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高血压前状态人群的影响因素,提高高血压前状态人群对高血压病认知及预防的效果。方法选择高血压前状态人群为对象,实施健康宣教、饮食控制、运动指导及放松训练,对护理干预前后状况进行比较。结果实施护理干预使高血压前状态人群的血压、血脂、体重明显降低。结论护理干预对高血压前状态人群高血压病的预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催眠与暗示自古以来就为人们所熟知,并作为一种方法来治疗疾病和减轻疼痛。然而,由于人们难以回答关于催眠和暗示的本质,对于催眠状态中观察到的种种奇特的事实往往会感到十分惊讶和莫名其妙。其实,催眠与暗示是人类心理活动的一种特殊形式,是觉醒与睡眠之间的过渡状态。●催眠与人的行为在催眠的状态下,施术者具有绝对的权威。借助于言语暗示的作用,他的话就是金科玉律,被催眠者被动而且绝对顺从地遵守施术者的指令并采取行动,通过催眠暗示,既可以使被催眠者将一杯清水当做烈酒喝下去且喝得酩酊大醉,也可以使慢性酒精中毒的酒徒戒除酒…  相似文献   

18.
杨华  王洪琼  张茜 《医学信息》2007,20(7):1290-1291
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医学心理学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种不良的心理状态将不同程度的影响到人们的健康,尤其是手术病人,患者术前普遍存在紧张瞧虑、恐惧或抑郁、悲观等不良的心理状态,特别是越接近手术日期,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常达到高峰。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有针对性的对手术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减轻了患者的心理负担,积极配合手术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陈春香  顾宇丹 《医学信息》2018,(14):180-182
目的 探究与分析循证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与患者心理状态恢复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5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全部患者均接受了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循证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护理后SAS及SDS评分分别为(52.76±5.51)分、(53.40±5.35)分,观察组护理后SAS及SDS评分分别为(45.87±5.20)分、(46.49±5.34)分,两组患者护理后与护理前相比,SAS、SD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50%,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循证护理干预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能够明显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促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临床护理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情绪状态与身体健康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近年来,情绪状态对于身体健康的重要性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与之相应,医学心理学家关于情绪状态与身体健康关系的研究也取得了一系列新的进展,已使我们的认识从对其间显著相关的现象描述进一步深入到"生物-心理-社会"机制的综合分析.他们的研究成果表明,情绪状态可以通过生物、心理和社会等多种途径或方式与身体健康产生因果性的联系,并且可以通过改变信息到达大脑时的舒适感影响人们对身体症状的认知、对健康行为方式的选择、对所患疾病的适应.为了帮助读者通过他们的研究更好地认识情绪状态对于身体健康的重要价值,本文从五个方面概要地介绍近年来情绪状态与身体健康关系研究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