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痤疮是常见病之一,多数人曾患有不同程度的痤疮,少数患者可遗留痤疮瘢痕,目前尽管有很多方法,包括手术、激光和化学剥脱等可治疗痤疮瘢痕,但其治疗仍是棘手难题.近年来点阵激光的开展给痤疮瘢痕治疗带来一定的突破.从痤疮瘢痕的流行病学、病因、临床特征和各种激光器(包括剥脱性激光、非剥脱性激光和点阵激光)在痤疮瘢痕的临床应用、优缺点和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
瘢痕性类天疱疮1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瘢痕性类天疱疮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瘢痕性类天疱疮患者的诊断和治疗经过.结果本例患者主要表现为唇黏膜、口腔及下咽部肉芽组织增生,睑球结膜粘连,皮肤、外阴、肛周未见皮损.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病理检查及直接免疫荧光检查.治疗上首选氨苯砜,其次为各种免疫抑制剂和糖皮质激素.结论瘢痕性类天疱疮应该早期诊断,早期用药控制瘢痕的形成,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瘢痕是机体受到创伤后修复的自然产物,可根据组织病理学和临床特点分为浅表性瘢痕、萎缩性瘢痕、增生性瘢痕及瘢痕疙瘩。其发病机制较复杂,临床治疗较困难,特别是对于增生性瘢痕及瘢痕疙瘩,目前仍没有完全满意的治疗方法,常见的治疗手段包括激光、手术、压迫、药物、放疗等,由于单一治疗手段的局限性,多途径综合治疗是目前推荐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4.
线状瘢痕在临床上非常多见,表现各异,常规的“W”成形术或“Z”成形术虽能在一定程度上修复患者的容貌,但术后的二期瘢痕仍较清晰。近年来,我们采用切除后磨削术治疗线状瘢痕14例,均取得了满意疗效,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14例线状瘢痕患者,男3例,女11例;年龄18~35岁;病程均超过6个月,全部位于面部,长度10~50cm,宽度1~3mm,均为凹陷性瘢痕,其长轴均与皮纹方向近似成直角交错,2例为刀伤所致,12例为各种手术后遗瘢痕。二、治疗方法将线状瘢痕定点划线,范围应超出瘢痕边缘1mm,沿线切开瘢痕,暂不切除,形成新鲜创缘。然后将瘢痕左右双…  相似文献   

5.
创伤后瘢痕的临床评估及综合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瘢痕是人类创伤愈合过程中的必然产物,凡能造成皮肤表层深部各层次的损伤、破坏皮肤表层深部各层次结构的因素均可使皮肤形成瘢痕。在一定时限内经历各个阶段而终止于细小、平整、颜色接近周围皮肤的瘢痕称为生理性瘢痕,反之则为病理性瘢痕。临床上又将病理性瘢痕分为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不同于正常的皮肤组织的结构和形态,瘢痕表现为成纤维细胞的大量增生和胶原的过度沉积。1瘢痕的临床评估对瘢痕进行准确的临床评估,有助于选择正确的治疗手段进行有效的临床治疗。理想的评估包括主观评估、客观评估及对瘢痕造成的功能限制的评估,而且评…  相似文献   

6.
微等离子体射频技术是近年来在临床上用于治疗瘢痕的新技术,可用于痤疮瘢痕、外伤后瘢痕等治疗,显著改善瘢痕的色泽、质地和凹陷程度,不良反应少。微等离子体射频技术治疗瘢痕是一种疗效较好、治疗过程安全、值得推广的新方法。本文对微等离子体射频技术治疗瘢痕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病理性瘢痕主要包括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是皮肤创面各成分过度沉积的结果。目前病理性瘢痕的治疗仍然是临床医生面临的难题,本文对近年来病理性瘢痕的药物治疗方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痤疮是慢性炎症性毛囊皮脂腺疾病,其发病主要与痤疮丙酸杆菌大量繁殖、雄激素分泌异常、炎症损害及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异常等有关,痤疮发病越严重,产生痤疮瘢痕的可能性就越大。痤疮瘢痕主要分为萎缩性痤疮瘢痕、增生性痤疮瘢痕和瘢痕疙瘩3种,最常见的是萎缩性痤疮瘢痕。治疗痤疮瘢痕可以采用手术、激光、射频、美塑疗法等众多方法,临床治疗中常常是多种方法联合来提高疗效。本文将对痤疮瘢痕常见治疗方法的应用及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射频点阵治疗面部浅表性瘢痕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使用射频点阵治疗68例面部浅表性瘢痕患者(46例痤疮瘢痕,22例外伤瘢痕),治疗4次,治疗间隔30d。治疗结束后4周、12周评价疗效。结果痤疮患者的瘢痕评分治疗前后相比显著下降(P0.05),81.82%(18/22)外伤瘢痕患者的瘢痕等级下降。80.43%(37/46)痤疮瘢痕患者、40.91%(9/22)外伤瘢痕患者改善率在50%以上。59例(86.76%)患者达到很满意及非常满意。不良反应表现为一过性红斑、疼痛,未见色素改变及瘢痕等不良反应。结论射频点阵治疗各种面部瘢痕安全有效,具有误工期短、不良反应轻,适合亚洲人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瘢痕疙瘩的疗效与其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的相关性,初步探索高频超声在瘢痕疙瘩治疗过程中的监测作用。方法对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性病科接受以手术为主综合治疗的瘢痕疙瘩74例患者,分别就其临床特点、治疗方法与疗效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以及使用高频超声监测瘢痕的治疗过程。结果耳部与胸背部瘢痕疙瘩,单发与多发瘢痕疙瘩,不同大小瘢痕疙瘩,无自觉症状与有疼痛和瘙痒症状瘢痕疙瘩,既往曾接受手术治疗与曾接受皮损内糖皮质激素注射者的瘢痕疙瘩患者在治愈率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一次性切除与分次切除治疗总有效率及治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联合放射治疗与联合皮损内糖皮质激素注射治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高频超声可用于监测药物注射层次,还可以通过瘢痕超声图像特征及皮损与周围正常皮肤厚度的比值监测疗效。结论瘢痕疙瘩疗效与其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有关。高频超声可以作为瘢痕疙瘩治疗及随访过程中的监测工具。  相似文献   

11.
皮肤肿瘤     
腺病毒介导的wt-p53基因对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皮脂腺及其分泌物在病理性瘢痕形成作用的初步探讨;复方倍他米松治疗瘢痕疙瘩临床疗效观察;液氮治疗瘢痕疙瘩164例;手术结合放疗治疗疤痕疙瘩68例临床观察……[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放射性敷贴治疗瘢痕增生30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放射性敷贴治疗瘢痕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90Sr/^90Y刚性皮科敷贴器瘢痕局部敷贴治疗。结果放射性敷贴治疗瘢痕增生能够取得很好的疗效。结论放射性敷贴治疗瘢痕增生是治疗瘢痕增生性病变的较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3 2 磷治疗增生性瘢痕及瘢痕疙瘩的 4种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别采用瘢痕术后局部3 2 磷敷贴治疗、瘢痕术后3 2 磷胶体注射治疗、瘢痕局部3 2 磷胶体注射治疗及瘢痕局部3 2 磷敷贴治疗。结果 瘢痕术后敷贴2 3 磷治疗治愈率最高 ,复发率最低 ;单纯3 2 磷敷贴治疗治愈率低 ,复发率最高。结论 采用手术切除后的3 2 磷敷贴治疗、瘢痕术后3 2 磷胶体注射治疗或瘢痕局部3 2 磷胶体注射治疗方法是治疗瘢痕增生性病变的较为有效的方法。可根据瘢痕大小、深浅选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瘢痕疙瘩的临床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瘢痕疙瘩是临床皮肤科的常见病,由于其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明了,所以疗效不能令人满意。目前提倡根据临床表现施以综合治疗可以提高疗效。综述近几年国外瘢痕疙瘩临床治疗方面的一些具体经验并作评价,建议治疗瘢痕疙瘩应以硅凝胶片和压力衣作为基础治疗,皮损内注射糖皮质激素作为第一线治疗,严格掌握外科手术适应证及术后辅以放射治疗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二氧化碳激光治疗皮肤病的临床应用。方法对我院2016年8月~2018年11月采用激光治疗的74例皮肤病患者,通过回顾分析,统计患者治疗有效率和瘢痕情况。结果寻常疣患者治疗有效率为100.0%,疣状痣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2.3%,色素痣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1.8%,皮赘患者治疗有效率为100.0%,脂溢性角化病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3.3%,皮脂腺囊肿患者治疗有效率为100%,总体有效率为94.6%;疣状痣病患者出现1例增生性瘢痕,脂溢性角化病患者出现1例增生性瘢痕,色素痣患者出现1例萎缩性瘢痕和1例增生性瘢痕,共有4例患者出现术后瘢痕。结论皮肤病患者在进行二氧化碳激光治疗后,治疗效果较好,同时术后瘢痕发生率较低,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6.
复方倍他米松治疗瘢痕疙瘩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复方倍他米松治疗瘢痕疙瘩的临床疗效。方法用复方倍他米松治疗104例瘢痕疙瘩,观察临床疗效。结果痊愈为54.8%,显效为30.8%,有效为5.8%,无效为8.6%,有效率为91.3%。结论复方倍他米松用于治疗瘢痕疙瘩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脉冲激光在皮肤病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近年来脉冲激光在皮肤病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文献复习 ,依据选择性光的热作用原理、现代脉冲激光在激光波波长、脉冲宽度和能量密度等参数的不同选择与使用 ,使各种脉冲激光在血管性疾病、色素性疾病、文刺、多毛、光老化和痤疮瘢痕等领域的治疗得到了重要的发展 ,同时介绍了各种脉冲激光在各种皮肤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原理、临床及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强脉冲光联合多点注射曲安奈德治疗痤疮后增生性瘢痕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12月医院收治的60例痤疮后增生性瘢痕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3次治疗结束1月后的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分。结结果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瘢痕色泽、厚度、血管分布、柔软度及总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 <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瘢痕色泽、厚度、柔软度及总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 <0.05),但血管分布与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 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瘢痕色泽、厚度、血管分布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强脉冲光联合多点注射曲安奈德治疗痤疮后增生性瘢痕可抑制瘢痕内血管过度增生,有效改善瘢痕的颜色、厚度等,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瘢痕癌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瘢痕癌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瘢痕癌的临床资料。结果9例瘢痕癌中,鳞状细胞癌8例,基底细胞癌1例,均经组织病理检查证实。结论瘢痕癌多发生于不稳定性瘢痕,主要见于50岁以上患者。  相似文献   

20.
瘢痕疙瘩发病机制不明,治疗比较困难,临床多采用综合疗法。外科手术切除联合放射治疗,或者联合瘢痕内注射糖皮质激素是治疗瘢痕疙瘩的一线疗法。放疗通常有浅层x线、电子束,其致癌性通常较小。硅凝胶片和压力疗法通常作为基础性辅助治疗,对不同病期的瘢痕疙瘩均有一定疗效,表现为瘢痕变软、变平,主观症状得到改善。抗瘢痕疙瘩药物主要包括积雪草苷和α-积雪草苷乳膏、5%咪喹莫特乳膏等。基因治疗和某些生物制剂可能是瘢痕疙瘩治疗的发展方向。个性化评估瘢痕疙瘩患者的病情,综合运用以上治疗方法可以较好地减轻皮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