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9 毫秒
1.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也是最易发生骨转移的肿瘤之一 ,常较肺转移发生的多且早 ,在所有乳癌中约有30 %~ 45 %的病人出现骨转移 [1 ]。我们对 1998年 11月至 2 0 0 1年 3月 ,2 15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的全身 ECT骨显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试图探讨乳腺癌骨转移与不同临床分期及病理类型的关系。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文 2 15例均为女性 ,年龄 2 2~ 73岁 ,平均47.6岁。双侧乳癌 4例 (其中 1例左侧为浸润性导管癌、右侧为浸润性腺癌 ) ,副乳腺癌 1例。双侧卵巢切除 2 2例 (其中浸润性导管癌 2 1例 ,浸润性腺癌…  相似文献   

2.
血清AKP测定辅助放射性核素骨显像诊断骨转移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核素骨显像诊断骨转移癌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核素骨显像是一种代谢和功能检查,比X线平片检查更加灵敏,可提前3~6个月发现病变,目前仍是检查骨转移癌最理想的方法。但是,骨显像并非是骨转移特异的诊断方法,具有一定的假阳性。本文尝试联合应用血清碱性磷酸酶(AKP)测定及骨显像以提高骨转移癌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对乳腺癌骨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静脉注射^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MDP)740-925MBq3h后行全身骨显像。结果 99例经病理确诊的乳腺癌,64例发生骨转移,阳性率64.6%(64/99),其中56例同期行X线片检查,阳性率21.4%(12/56),而骨显像的阳性率为66.1%(37/56),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5)。结论 ^99Tc^m-MDP骨显像能早期发现乳腺癌骨转移,对乳腺癌预后评估及治疗方案的制定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正>核素骨显像是临床上诊断恶性肿瘤骨转移常用方法,在比X线提前6~18个月发现骨转移的同时,还可一次成像了解全身骨骼的情况,及时发现X线等检查范围以外的病灶。我们回顾性地复习了胜利油田中心医院2004至2008年2118例癌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和99Tcm-MDP骨显像结果,分析骨转移阳性率与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原发灶、病理类  相似文献   

5.
帕米膦酸二钠联合化疗治疗乳腺癌骨转移骨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自 1999年 4月至 2 0 0 2年 3月应用帕米膦酸二钠(博宁 )联合化疗治疗 35例乳腺癌骨转移骨痛病人 ,取得了较好疗效。现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病例选择  35例均为女性术后病人。年龄 2 8~ 6 9岁 ,中位年龄 4 8岁。病理类型 :浸润性导管癌 2 5例 ,单纯癌7例 ,髓样癌 3例。单发骨转移 13例 ,多发骨转移 2 2例。骨转移的部位以脊柱最多为 17例 ,骨盆转移 8例 ,肋骨转移 6例 ,肩胛骨转移 3例 ,股骨转移 1例。 2 0例雌激素骨体 (ER)为阳性 ,15例孕激素受体阳性。所有病人均经X线摄片、CT和 (或 )ECT或MRI检查证实。1 2 治疗方…  相似文献   

6.
王光先  刘正琼 《贵州医药》1992,16(6):360-361,F004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对骨骼病变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是一种简便,安全而灵敏的方法,临床上应用已日益广泛。我院近几年来用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检查了多种骨疾患病人,现将临床资料完整,经手术病理诊断或X线检查及临床随访确诊的166例骨显像结果分析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临床资料:166例骨显像均系我院肿瘤科和骨外科住院病人,男性92例,女性74例,年龄5~71岁,其中原发性骨肿瘤47例,42例经手术或骨穿刺活检病理诊断,5例经X线和临床诊断。转移性骨肿瘤86例,其原发恶性肿瘤均有组织学病理诊断,6例骨转移癌灶经穿刺活检病理诊断,其余经临床随访证实。非肿瘤性骨疾患33例,依据X线和临床诊断。检查方法:骨显像剂用~(99M)Te—PyP370  相似文献   

7.
鼻咽癌病理类型多为低分化鳞癌,骨转移发生率较高,治疗前能发现对该病的预后及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具有灵敏、简便、安全的特点,比X光,CT,MRI能更早显示病变的存在。为探讨无骨痛初治鼻咽癌患者全身放射性核素骨显像的临床价值,我们对2006年2月-2008年7月64例无骨痛初治鼻咽癌患者行全身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检查,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99mTc(V)-DMSA肿瘤显像在鉴别肿瘤患者骨骼良、恶性病变中的使用价值。方法:对8例经病理证实的肿瘤疑骨转移患者进行^99mTc(V)-DMSA(二巯基丁二酸钠)全身显像,并与^99mTc-MDP(亚甲基二膦酸盐)全身骨显像作对比。结果;8例疑骨转移肿瘤患者,先行^99mTc-MDP全身骨显像共检查14个阳性病灶(放射性异常浓聚)。而后,^99mTc(V)-DMSA显像表现为相同部位相似放射性浓聚有5例8个阳性灶,上述病灶经随访并结合临床均证实为骨转移瘤;另有3例^99mTc-MDP全身骨显像显示共6个阳性病灶,而^99mTc(V)-DMSA显像均未见异常放射性改变,其中2例5个病灶为骨骼良性病变,1例单个病灶为骨转移瘤。本组^99mTc(V)-DMSA显像诊断骨骼良、恶性病变总符合率为87.5%。结论:^99mTc(V)-DMSA全身显像表现为骨骼恶性病灶阳性,良性病变阴性;其诊断骨转移瘤的特异性比^99mTc-MDP骨显像高,在骨骼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全身骨显像与X线,CT,MRI对恶性肿瘤骨转移诊断的结果。方法:把114例恶性肿瘤骨转移者分为全身骨显像,X线,CT,CT+X线,MRI 5组进行诊断结果比较,结果:当恶性肿瘤发生骨转移时,全身骨显像,X线,CT,MRI诊断的阳性率分别为97.3%,63.8%,83.0%,46.7%,全身骨显像,X线,CT,MRI对转移病灶的检出率分别为98.0%,24.3%,27.0%,结论:全身骨显像在诊断恶性肿瘤骨转移灶时无创伤,无痛苦,灵敏度高,不易漏诊,可早期全面检出肿瘤骨转移灶,因此,在恶性肿瘤骨转移的诊断中,全身骨显像比X线,CT,MRI具有更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全身核素骨显象诊断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显象技术,检查120例住院恶性肿瘤患者,结合病史、生化检查、X线平片、CT及病理检查,探讨核素骨显象诊断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临床价值。结果显示:核素骨显象诊断恶性肿瘤骨转移的灵敏度0.98,明显高于X线平片,略高于CT,特异性0.86。认为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显象仍是临床诊断恶性肿瘤骨转移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骨转移癌的X线及放射核素显像(ECT)进行比较,寻求最佳检查方法,为临床提供较为准确的诊断依据;探讨89SrCl2对恶性肿瘤骨转移的治疗效果。方法对304例临床诊断肿瘤的患者,进行X线及放射核素显像(ECT)方面检查,对部分明确诊断骨转移癌患者进行静脉注射89SrCl2治疗,每次148 MBq (4mCi)。结果 X线对早期骨转移癌无骨质改变时,检查阳性率较低,放射核素显像(ECT)检查阳性率高,但是,对于溶骨性转移灶检出率低;对进行89SrCl2治疗者,骨痛缓解率为72.22%,对骨转移癌有效率为27.78%,结论放射核素显像(ECT)检查阳性率高,值得推广,对其检查阴性,患者有局部骨痛者,应结合X线摄片检查;骨转移癌接受89SrCl2治疗,不仅对转移灶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而且可以缓解骨转移癌所致的骨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和分析乳腺癌的钼靶X线影像特点及其病理基础,提高乳腺癌的X线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研究61例经乳腺钼靶X线摄影检查、手术及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的X线表现。结果①61例患者中,单纯肿块41例,肿块伴钙化13例,单纯钙化8例,结构扭曲5例,结构扭曲伴钙化4例,局灶性致密影5例,磨玻璃样改变1例,阴性1例。②有钙化者多见于浸润性导管癌和导管原位癌,有肿块者多见于浸润性导管癌、粘液腺癌和髓样癌,结构扭曲者和局部致密性影多见于浸润性导管癌。结论①乳腺癌常见的X线表现为单纯肿块、钙化伴肿块、单纯钙化和结构扭曲。②浸润性导管癌占乳腺癌的大部分,乳腺癌的病理基础不同,导致了不同类型的X线表现。③X线摄影对乳腺癌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尤其对临床检查阴性的患者,但对致密性乳腺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147例胃癌患者全身骨显像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不同临床分期及病理类型胃癌患者与骨全身显像结果的关系。方法 对147例经病理证实的胃癌患者行常规全身骨显像,其结果与患者临床分期及病理类型对照。结果 Ⅰ~Ⅱ期患者骨转移发生率0例(0%),Ⅲ期患者5例(6.85%),Ⅳ期患者68例(93.15%),总转移率为49.7%。其中管状腺癌骨转移发生率(1/3),乳头状腺癌(2/4),低分化腺癌(46/104),粘液癌(21/30),印戒细胞癌(2/3),未分化癌(3/3)。多发转移(3处以上)46例,少发转移(2~3处)23例,单发转移4例。结论 Ⅲ~Ⅳ期胃癌患者应实施常规骨显像,以免漏诊骨转移。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不同病理类型肺癌患者进行放射性核素骨显像、以观察骨转移的发生率及转移部位。方法 300例肺癌患者进行前、后全身显像。骨显像剂为99TC-MDP亚甲基二磷酸盐(MDP)。结果 300例患有肺癌的患者核素骨显像示骨转移者176例,其中中央型肺癌119例,周围型181例,总阳性率58.67%。腺癌119例,鳞癌29例,小细胞癌其他类型癌28例,病理类型不同的肺癌其骨转移发生率有显著意义(P<0.05)。肺癌骨转移的部位以胸骨为最多见(74例),然后是脊柱(46例),再者为骨盆、四股骨、颅骨等。结论肺癌患者的核素骨显像对癌变的不同时期病理各类型治疗方案选择和预后评价估计都具有很重要的临床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宋波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4):2172-2172
我科于2006年4月~2007年12月全身骨显像发现骨显像阳性而同期行X线检查阴性病灶共37例,本文就此作临床分析。1资料及方法1.1临床资料:我科于2006年4月~2007年7月共进行全身骨显像324例,其中196例发现有放射性浓聚,18例有放射性缺损。同期行X线检查(包括CT检查),37例X线呈阴性,占17.2%。其中男21例,女16例。年龄18~81岁,平均61.79岁。  相似文献   

16.
郑泓明  王鹏 《河北医药》2000,22(1):55-56
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体会摄影术(SPECT)全身骨显像是判断原发恶性肿瘤患者是否发生骨转移以及转移灶范围的一种灵敏的检查手段。本文对1997年5月至1998年5月,62例临床为判断是否发生恶性肿瘤骨转移的患者进行全身骨显像并进行分析。1 资料与方法11 分析对象 各种恶性肿瘤患者49例,男28例,女21例,平均年龄52.9岁(20~72岁)。其中肺癌19例,乳癌9例,胃癌6例,骨髓瘤及前列腺癌各3例,结肠癌2例,胰头癌、鼻咽癌、肝癌、喉癌、直肠癌、绒癌及宫体癌各1例,均经病理证实。病程自1个月至术后4年不等。另有未发现原发病灶,临床怀疑为恶性肿瘤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全身骨显像与X线、CT、MRI对恶性肿瘤骨转移诊断的结果。方法 :把 114例恶性肿瘤骨转移者分为全身骨显像、X线、CT、CT +X线、MRI 5组进行诊断结果比较。结果 :当恶性肿瘤发生骨转移时 ,全身骨显像、X线、CT、MRI诊断的阳性率分别为 97.3%、6 3.8%、83.0 %、46 .7%。全身骨显像、X线、CT、MRI对转移病灶的检出率分别为 98.0 %、2 4.3 %、14 .7%、2 7.0 %。结论 :全身骨显像在诊断恶性肿瘤骨转移灶时无创伤、无痛苦、灵敏度高、不易漏诊 ,可早期全面检出肿瘤骨转移灶。因此 ,在恶性肿瘤骨转移的诊断中 ,全身骨显像比X线、CT、MRI具有更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临床医药实践》2015,(12):907-909
目的:探讨骨转移癌的有效诊断方式。方法:对2013年2月—2014年9月接受诊治的304例肿瘤患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给予X线及放射核素显像(ECT)检查,并应用89Sr Cl2对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早期骨转移癌进行检查时,放射核素显像检查的阳性率显著高于X线检查。采用89Sr Cl2对304例骨转移癌患者进行治疗后,骨转移癌的治疗有效率为30.56%,骨疼痛缓解率为75.00%。结论:在骨转移癌的临床诊断中,应用放射核素显像检查对患者进行诊断的阳性率较高,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诊断方式;采用89Sr Cl2治疗骨转移癌,可有效缓解患者骨痛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全身骨显像是检测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一种早期诊断方法,可以显示骨转移灶的部位、数量和大小,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可比X线片早3~6个月发现骨转移灶,目前已经成为临床对恶性肿瘤患者术前确定治疗方案、术后进一步治疗或钐治疗等的必检项目之一。本院自1995年引进SPECT以来已行3万余次全身骨显像,在检查过程中与医生密切配合,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提高了检查质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钼靶X线检查在无肿块型乳腺癌中的诊断价值及X线表现,以提高无肿块型乳腺癌的影像学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并伴有完整影像学资料的40例无肿块型乳腺癌患者钼靶X线征象,以分析钼靶X线检查对无肿块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诊断及应用价值。结果 40例非肿块型乳腺癌中,临床触及肿块者28例,未触及肿块者12例。影像表现为钙化20例、结构扭曲11例、致密影9例。同时合并乳腺癌其它间接征象14例。病理类型:浸润性导管癌27例、浸润性小叶癌6例、导管原位癌7例。结论钼靶X线检查对无肿块型乳腺癌检出效果好、良恶性鉴别能力强,对其临床诊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及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