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儿童化脓性脑膜炎(化脑)新的快速诊断方法。方法2003-08—2005-12采用16SrRNA荧光定量法对浙江大学儿童医院49例临床疑似化脑患儿脑脊液(CSF)的细菌DNA进行测定;监测化脑患儿脑脊液细菌DNA拷贝数,同期进行CSF细菌培养的对照。结果(1)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49份脑脊液标本发现17份阳性,阳性率为34.7%(17/49),明显高于脑脊液培养的阳性率10.2%(5/49),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2)对17份FQ-PCR阳性标本进一步测定细菌DNA的拷贝数,发现患儿病情与其DNA拷贝数呈正相关,与其Ct值(指每个反应管内的荧光信号到达设定的阈值时所经历的循环数)呈负相关,Ct值越低,脑脊液细菌DNA拷贝数越高,患儿的预后越差。(3)FQ-PCR、CSF细菌培养同时阳性的仅为5例。(4)对2例脑脊液FQ-PCR的产物测序,Ct值17.9的测序提示为大肠埃希菌,符合CSF细菌培养结果;Ct值31.8的,测序未果。结论荧光定量PCR特异性强、敏感性高,需标本量少,是早期快速诊断儿童化脑的可靠方法,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儿童中枢神经系统肺炎支原体感染2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MP)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CNS)感染的临床表现、诊断、疗效及预后.方法 分析26例MP导致的CNS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按起病原因不同分为2组,第1组10例,以发热、头痛、呕吐等为首发症状.病程中始终无咳嗽;第2组16例,以发热、咳嗽等为首发症状,病程第7-12天出现神经系统症状.2组患儿均应用PCR法检测脑脊液(CSF)MP-DNA.采用颗粒凝集试验检测其血清MP特异性IgM和IgG抗体,并行脑电图及头颅影像学检查.总结小儿CNS MP感染的临床特点.结果 1.MP导致的CNS感染多见于5岁以上儿童,以发热(26/26例)、头痛(15/26例)、嗜睡(15/26例)及呕吐(12/26例)等为主要表现,惊厥(3/26例)少有发生;有呼吸道症状者在病程的7~12 d出现神经系统症状.2.第1组患儿,CSF MP DNA阳性,同期血MP特异性IgM和IgG抗体均阴性;第2组患儿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后,CSF MP DNA阴性,MP特异性IgM和IgG抗体均阳性.3.脑电图异常(慢波)18例,4例患儿MRI呈脑灰质多灶异常信号,脑审旁斑片状高信号,经阿奇霉素、丙种球蛋白及脱水降颅压、止痉等治疗,患儿均痊愈出院.结论 MP是引起儿章CNS感染的病原体之一,CNS症状可在肺炎病程中或无肺部症状时出现,其临床症状与病毒性脑炎鉴别困难.CSF MP DNA检测阳性及血清MP特异性IgM和IgG抗体增高,对确诊MP感染、指导治疗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MP CNS感染通常预后良好.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9,24(10):763-764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实验室检查方法对小儿结核性脑膜炎(TBM)的诊断价值,为其早期诊断寻求方法。方法收集2009年3月至2011年2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结核内科和小儿内科的TBM住院患儿30例,另将同期在该院小儿内科诊断为非结核菌感染的脑炎、脑膜炎或其他脑部病变的30例住院患儿设为对照组。对两组患儿运用荧光定量PCR(FQ-PCR)技术检测脑脊液(CSF)中结核DNA、结核抗体、抗酸杆菌涂片、结核菌培养、腺苷脱氨酶(ADA)活性5种方法进行检测,并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FQ-PCR阳性率与抗酸杆菌涂片、结核菌培养、结核抗体检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0例TBM患者ADA值升高14例,对照组有6例升高,敏感性与FQ-P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特异性(80%)低于FQ-PCR(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涂片法和培养法对脑脊液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Q-PCR和ADA两种方法的TBM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FQ-PCR检测脑脊液结核DNA,简便、快速、敏感性高、特异性强,有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4.
53例小儿细菌性脑膜炎有关病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 小儿细菌性脑膜炎(菌脑)的病原构成及病原检测方法的阳性率比较。 研究方法 共53例,应用肺炎链球菌多价型(PNC)、流感嗜血杆菌B型(Hib)、脑膜炎双球菌A及B群(MCA,MCB)三种细菌抗血清,采用对流免疫电泳(CIE)检测脑脊液(CSF)、血、尿抗原共47例,CSF涂片革兰氏染色找细菌25例,CSF培养20例,血培养20例。 结果和结论 1.明确病原菌者86.7%,其中Hib占45.28%为主要病原菌,而MC28.3%占第二位,PNC占9.43%。2.检测方法中证明CIE检测抗原阳性率(89.4%)明显优于常规检查细菌的方法(15~35%),(P<0.01)。3.入院时第一次CSF,用CIE法检测病原阳性率最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以下简称化脑)新的快速诊断方法.方法 2003年8至2006年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采用脑脊液细菌16S rRNA基因芯片技术对24例临床上疑似化脑患儿脑脊液(CSF)的细菌DNA进行测定,同期进行与CSF细菌培养的对照.结果 (1)49株细菌PCR扩增产物基因芯片杂交结果显示,33株C+菌其G+探针和通用探针均阳性,G-探针阴性;16株G-菌中,G-探针和通用探针均阳性,G+探针阴性,均能与相应特异的探针发生杂交.(2)大肠埃希菌DNA的PCR产物其16S rRNA基因芯片的最小检出量为1pg,约等于10个拷贝教,相当于2个细菌.(3)16S rRNA基因芯片检测24份脑脊液标本发现11份阳性,阳性率为45.83%(11/24),明显高于脑脊液培养的阳性率12.50%(3/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脑脊液细菌16S rRNA基因芯片检测技术特异性强、敏感性高,需标本量少,是早期快速诊断儿童化脑的可靠方法,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结核病     
890729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诊断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王贞…∥中华儿科杂志.-1989,27(1).-22~24作者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以结核纯蛋白衍生物(PPD)做抗原,检测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结脑)68例,成人结脑19例,其他脑膜炎37例及正常脑脊液(CSF)38例,了解其 CSF 中抗 PPD-IgG 水平。结果:结脑组平均 OD 值明显高于其他组,1岁以内结脑阳性率71.4%,1岁以上95.2~96.2%。实验特异性97.3%。CSF 抗 PPD-IgG 水平明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检测了 5 3例中枢神经系统 (CNS)感染患儿脑脊液 (CSF)和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 3(IGF BP 3)的质量浓度 ,以探讨其在CNS感染性疾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临床资料 :2 0 0 1年 2~ 12月本院儿科和结核科住院的CNS感染患儿 5 3例。 (1)初治细菌性脑膜炎 (iBM )组 14例 ,男 10例 ,女 4例 ,年龄 (1 2± 0 3)岁 ;诊断符合以下条件之一 :①CSF细菌培养或涂片查菌阳性 ,CSF特点符合细菌性脑膜炎改变且未经过抗菌药物治疗者 ;②CSF细菌培养阴性 ,而临床表现、治疗经过、CSF常规检查均符合典型的细菌性脑膜炎特点 ,同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荧光实时定量PCR(FQ-PCR)检测肺泡灌洗液(BALF)中MP-DNA基因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早期病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FQ-PCR检测61例患儿BALF中MP-DNA,并与目前常用血清MP抗体检测方法颗粒凝集法进行比较。结果 FQ-PCR检测MP-DNA敏感度94%,特异度100%;病程早期及难治性病例中FQ-PCR检测BALF中MP-DNA准确性优于单份血清MP抗体检测(P<0.01)。难治性病例中MP-DNA拷贝数显著高于普通MPP组(P<0.05),且与CRP呈正相关(r=0.845,P<0.01)。结论 FQ-PCR检测BALF中MP-DNA是早期MPP特别是难治性MPP病原诊断的可靠方法,优于血清MP抗体检测。MP-DNA的拷贝量可以作为评价难治性MPP的转归以及判断药物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首都儿科研究所住院患儿中枢神经系统(CNS)感染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对1997年1月-2006年12月在片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住院的972例临床确诊为CNS感染性疾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入选病例急性期血清和(或)脑脊液病原学的检测包括细菌和真菌涂片、培养及快速病原学诊断;病毒抗体、肺炎支原体抗体、结核抗体检测.结果 1.CNS感染性疾病病例占同期内科位院总人数的1.76%.2.CNS感染性疾病的主要病种:病毒性脑炎747例,细菌性脑膜炎177例,支原体脑炎21例,结核性脑膜炎12例.3.CNS感染性疾病患儿972例中男:女比例为1.72∶1.0.发病年龄为(4.75±4.03)岁.4.血清和(或)脑脊液病原学检测阳性的病例共283例(29.12%),细菌学检测阳性者48/177例(27.12%),其中以肺炎链球菌(4.52%)、大肠埃希菌(3.39%)、脑膜炎舣球菌(3.39%)、流感嗜血杆菌B(Hib,3.39%)为主;病毒抗体阳性者210/747例(28.11%),主要为疱疹病毒[128/747例(17.14%)]及肠道病毒[91/747例(12.18%)].结论 CNS感染性疾病足内科住院患儿中重要病种之一.病毒及细菌是儿童CNS感染性疾病的主要感染原.肺炎链球菌、大肠埃希菌、脑膜炎双球菌、Hib是本院细菌性脑膜炎的主要致病菌;疱疹病毒及肠道病毒是本院病毒性脑炎的主要病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无菌性脑膜炎(AM)患儿病原及脑脊液β2-微球蛋白(β2-MG)对AM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或反转录PCR(RT-PCR)、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被动凝集法分别检测80例AM患儿(AM组)和20例完全缓解期白血病患儿(对照组)脑脊液肠道病毒(EV)RNA、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DNA及血和脑脊液HSV-1 IgM、抗肺炎支原体(MP)抗体,根据相应的诊断标准将AM患儿分为EV脑膜炎组、HSV-1脑膜炎组及MP脑膜炎组,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各组患儿脑脊液β2-MG水平.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本组AM患儿中EV、HSV-1、MP感染率分别为52.5%、11.25%和5.0%,EV感染率最高;PCR敏感性高于ELISA,对于血性脑脊液中的HSV-1 DNA,PCR检测可呈假阴性;AM患儿脑脊液β2-M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EV脑膜炎组患儿脑脊液β2-MG水平低于HSV-1脑膜炎组(P<0.01);EV脑膜炎组心肌损害的发生率高于非EV脑膜炎组(P<0.05).结论 EV是本地区小儿AM的主要病原,脑脊液β2-MG检测对AM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