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明代赵开美复刻的宋本《伤寒论》第28条所载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历代医家争论颇多.笔者通过总结历代医家对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在病机和方药组成方面的论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认为要真正了解其方证实质,必须从仲景的辨证思维来研究仲景的用药规律,注意对《伤寒论》条文整体把握,用《伤寒论》来解释《伤寒论》.认为本方证仍以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为是,因本证无汗,桂枝证有自汗,故不能再用桂枝汤.而本证的主要矛盾为小便不利,为外邪内饮证,本方用茯苓、白术利其小便,用生姜以解外,才能使表解水去而病除.  相似文献   

2.
梁则徐  高曦 《河南中医》2020,40(6):815-817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证病位在太阳,虽已用桂枝汤治疗,然邪未尽,或复下之,益伤正气而表邪不解,故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在外之邪不解,体内气化不行,水饮难消而停于心下,故心下满、微痛。病机为外有邪气,内挟水饮,治宜表里分消。桂枝走表,茯苓、白术、芍药走里,使在外之表邪有出处,在内之水邪有退路,表里各司其职,各消其邪。若去桂枝,外邪不解,纵使在内之水气全消,由于膀胱气化功能失调,体内仍会重新聚集水气,故在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证中,"去桂"二字,或为衍文,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不应去桂。  相似文献   

3.
对《伤寒论》所载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后世就去桂历来有所争议。一般认为去桂枝目的在表已解或津液伤,但此说无论在理论或临床角度出发均有矛盾。从《伤寒论》中细考,在小柴胡汤与麻黄汤加减法中,张仲景在利小便时习惯去除有碍利水的药物;再与真武汤、附子汤、当归芍药散等方比较,可发现"茯苓、白术、芍药同用的"苓术芍配伍",用以专利小便时,则不用桂枝。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证情属阳气郁滞,水气停滞表里,三焦不畅,因此以苓术芍配姜草枣而不用桂枝,目的是从方药配伍的角度考虑,使全方专利小便、通阳气、达表里、畅三焦。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证的前证是表兼里证,确定在表的关键症状是恶寒,经服桂枝汤后而成现证的表解里未和,由于是在原桂枝汤的基础上转方治疗,故仍用原桂枝汤的名称而行加减,由于表邪已去故去桂,由于水饮里邪未除,故加茯苓白术,故原文去桂毋庸置疑,去芍药当属误解。  相似文献   

5.
仲景所制之真武汤由茯苓三两、芍药三两、生姜三两、白术二两、炮附子一枚组成,具有温阳利水的功用。《伤寒论》所载真武汤方证共有两处,一是太阳病发汗太过,水气内动。即太阳病篇第82条“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一是少阴病,肾阳亏虚,水气内停。此为少阴病篇第316条“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不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  相似文献   

6.
真武汤出自《伤寒论》,有温阳利水的功用,是临床上被广泛运用治疗各个系统疾病的名方。真武汤方:茯苓三两,芍药三两,白术二两,生姜三两(切),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方中炮附子温振少阴阳气,复肾阳;白术苦温燥湿,健脾制水;茯苓淡渗利水,佐白术健  相似文献   

7.
<伤寒论>第28条:"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不满微痛,小便不利,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昔贤对"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的注释,众说纷纭,历来争论颇多,归纳起来有如下几方面:清·柯韵伯等认为,原文无误,方中应当去桂枝;<医宗金鉴>为代表的诸家,主张去芍药,并认为去桂是去芍药之误;成无已等人则认为:"与桂枝汤以鲜外,加茯苓白术利小便行留饮."  相似文献   

8.
《伤寒论》仲圣治水方剂16种,组方配伍严谨,灵活得法,巧妙得当,药物组成只一味或剂量之差则改变功效,所治病证迥然有别。以水饮内停为主治方剂均用茯苓、桂枝、炙甘草,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温阳健脾,利水降冲;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温通心阳,化气行水;茯苓甘草汤,温中化饮,通阳利水。以水热互结为主治方剂均用茯苓、猪苓、泽泻,皆治小便不利、口渴、身热,五苓散利水渗湿、温阳化气;猪苓汤利水、清热养阴。以阳虚身痛为主治方剂均用附子、白术、茯苓、白芍,皆温经散寒,渗湿止痛,真武汤温阳散寒以祛水邪,适用于阳虚水泛诸证;附子汤温阳补虚以祛寒湿,适用于阳虚寒湿入侵所致身痛诸证。以痰饮停聚为主治方剂均用茯苓、白术健脾利湿和温阳化气之品,温阳利水,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治脾阳虚不能制水,水停胸胁所致痰饮,病位在脾;五苓散主治太阳经腑同病,膀胱气化不利蓄水证,病位在膀胱;真武汤主治脾肾阳虚,水气内停,阳虚水泛,病位在肾。还有温肺化饮、解表散寒的小青龙汤,治疗太阳伤寒兼里停水饮证;利水通阳的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等。病机不同,选方不同,功效各异,充分体现了《伤寒论》辨证施治运用。  相似文献   

9.
真武汤出自《伤寒论》太阳病篇为治“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和“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而设。由茯苓、芍药、生姜白术、附子组成。笔者在临床中,抓住肾阳虚衰的本质,用真武汤的温阳利水作用,治疗不  相似文献   

10.
治少阴水气为患,腹痛下利,四肢沉重疼痛,小便不利,其人或咳或呕,或小便利而下利者。用此加减。 组成白术二两,茯苓二两,白芍二两,大附子一枚(炮),生姜二两(切),以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若咳者,加五味予半升,细辛干姜各一两,若小便利者,去茯苓,若下利,去芍药加干姜二两,若呕,去附子加生姜,足成半砌。  相似文献   

11.
治少阴水气为患,腹痛下利,四肢沉重疼痛,小便不利,其人或咳或呕,或小便利而下利者,用此加减。组成白术二两,茯苓二两,白芍二两,大附子一枚(炮),生姜二两(切),以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若咳者,加五味子半升,细辛干姜各一两,若小便利者,去茯苓,若下利,去芍药加干姜二两,若呕,去附子加生姜,足成半觔。  相似文献   

12.
真武汤出自仲景《伤寒论》,由“茯苓、芍药、白术、生姜、附子”五味药物组成。功能温阳利水。是治疗肾阳衰微,水气内停的方剂。仲景在太阳病篇用于治太阳病误汗,转入少阴,乃为救误而设,少阴病篇则用于治疗肾阳衰微,水气不化。阳衰而不用四逆,缘于  相似文献   

13.
郭华教授认为仲景用药严谨,遵从原著精神,认为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去桂枝正确。《伤寒论》第12至第30条是仲景论述桂枝汤的症状鉴别及加减应用,第28条亦出现类似太阳中风证症状,但病机为水饮外溢太阳经脉,水饮结而不开,桂枝的应用不利于水饮向下走之势,故不应当用气味俱轻走表之桂枝发汗。保留芍药酸收经脉之水饮,使水饮向机体内下走,引水归渠,再通过白术、茯苓运转脾气、通利水道,使水饮从小便而出。引水归渠、健脾利水是本方的治法特色,陈修园评价本方治疗水饮方法为“立法新”。本文列举郭师运用此方的案例一则,从临床实践角度证实本方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真武汤药理研究临床治验与医家论方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真武汤来源于《伤寒论》;组成:茯苓、芍药、生姜各三两(9g),白术二两(6g),(炮)附子一枚(5g)。功用:温肾健脾,化气利水。主治:少阴病有水气,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及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膶动,振振欲擗地者。现代用治心脑血管病,证属脾肾阳虚,水气内停之水肿、心悸、小便不利、眩晕及中风后遗症。  相似文献   

15.
王敏 《河南中医》2005,25(9):11-11
真武汤出自《伤寒论》,由制附子、芍药、白术、茯苓、生姜组成。其应用在《伤寒论》中有两处,一处见于太阳病篇(84条):“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酮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另一处见于少阴病篇(316条):“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后世根据其药物组成及临床应用,将其适应证概括为脾肾阳虚、水气内停。方中附子、白术、茯苓、生姜的应用均不难理解,惟白芍1味令人生疑,颇费思量。  相似文献   

16.
陈光玉 《河北中医》2010,32(7):1017-1018
真武汤出自《伤寒杂病论》,由茯苓、白芍药、白术、附子、生姜5味药物组成,具有温阳利水的作用,用于治疗脾肾阳虚而致水饮内停、小便不利、遍身水肿、四肢沉重、腹痛、自下利等症。笔者临床应用本方,凡具有脾肾阳虚之水饮内停者,均可加减用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孟涌生 《北京中医药》2007,26(9):628-631
真武汤出自《伤寒论》,由炮附子、茯苓、生姜、芍药、白术组成,适用于脾肾阳虚、水气内停等证,为温阳利水之经典方.  相似文献   

18.
真武汤(茯苓三两,白术二两、芍药三两、生姜三两、附子一枚)是一张治疗阳气虚弱、水饮不化的有效方剂。水饮为患,横溢上下,流注表里。上凌心肺,为悸为咳;下注胃肠,为呕为利;蒙蔽清阳则头晕目眩;泛滥肌肤则腹胀体肿。其证侯繁杂,表现多端,但临证只要抓住阳气虚弱,水饮不化这一病机,使用本方,效如桴鼓。反之,收效罔然,延误病情。  相似文献   

19.
《伤寒论》用茯苓之方有十五个,包括四个加减法,用量亦由六铢到半斤不等,主要用于水饮湿邪内停之小便不利、悸、眩、烦证。一、治小便不利《伤寒论》用茯苓治小便不利的方有五个,即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真武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五苓散、猪苓汤,另有小柴胡汤、小青龙汤、四逆散三个加减法,明确指出小便不利加茯苓。导致小便  相似文献   

20.
真武汤出自《伤寒论》,方由茯苓、芍药、白术、生姜、炮附子组成。功能温肾阳散水气。主治脾阳虚衰,水气内停之心悸、腹痛、下利、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甚则水肿,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甚则头眩,身瞬动,振振欲擗地等症。近年来,笔者用真武汤治疗杂病,获得满意效果,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