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谢海洲教授(1921~)出身于中医药世家,自幼勤奋学医,青年时从中药专家赵燏黄先生学习本草文献,并从事中医药教学工作。解放后在北京卫校、护校教中医基础及本草方剂,其间曾在中国药学会创编的《中药通报》工作数年,曾受本草专家黄胜白先生亲传;在陈慎吾、胡希恕先生主办的中医讲习所讲授本草方剂。后入市中医进修班进修,在北京中医学院任中药教学及指导实习工作。1975年至今在中国中医研究院从事临床科研及培养研究生工作,任广安门医院内一科主任医师、研究生部客座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名誉教授。谢老著作等身,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及科普著作多本,为弘扬中医、中药、养生保  相似文献   

2.
王鼎  谢菁  钟赣生 《中医药学报》2011,39(2):130-132
民国时期的本草著作数量丰富,时代特色鲜明,在本草学史上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是进一步研究和发展中医药重要的文献资料,对现代中药学发展影响深刻,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根据《中国中医古籍总目》建立"民国时期本草著作ACCESS数据库",借助客观化文献数据,从文献学的角度进行初步的搜集、整理、分析、研究。认为民国时期本草著作在继承民国以前本草著作的基础上,在"中医科学化"的思潮下努力融汇新知,积极探索,在研究人员、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研究类别等四方面出现了新的发展变化,开启了科学化研究的探索先河,对中药现代化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清代是中医药普及类著作的一个多产期,期间诞生了许多普及类大师,其中尤以陈修园、王昂、唐宗海、吴谦、王泰林、程国彭、张秉成、张璐、黄钰、江涵暾等人所做的普及类医著为最多。其普及著作多集中在以《内经》《伤寒》《金匮》等为主的中医四大经典上和以方剂、中药为主的临床实用性书籍上,如《长沙方歌括》《金匮方歌括》《时方歌括》《医方集解》《汤头歌诀》《本草备要》《本草便读》等,这些著作大都以歌诀或骈散文的形式为主,行文合辙押韵,为当时中医药的普及发挥了积极地作用,也为中医初学者和爱好者提供了一些捷径,因此这些普及大家的生平及其著作也应当是目前中医药普及教育工作的重点推广对象。  相似文献   

4.
中医药学著作浩如烟海,多得使人望而却步。体系较为完整的本草著作,历来种类众多,同一著作还常有多种版本,据《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政和本草》至少有21个版本存世,《本草纲目》有72个版本,《本草备要》有107个版本,这更增加了本草著作的复杂性。不要...  相似文献   

5.
中药十八反是中医临床处方经常涉及的问题,现就十八反应用中的几个问题略陈管见如下。1 十八反的范围不同时代、不同著作中,十八反或相反药物的种类、数量各不相同。以附子、乌头为例,二者实际是同一种植物,药性也极近似,但从《神农本草经》、《本草经集注》起,许多本草著作并不把附子列入相反药内,《中国药典》、《中药志》中附子也无相反记载;而《本草求真》谓附子反半夏,《本草从新》、《本草备要》、《本草撮要》则称附子反贝母、半夏、瓜蒌、白及、白蔹,《全国中草药汇编》也有类似记载。同时:瓜蒌实、瓜蒌子、天花粉;芫花、芫花根;人…  相似文献   

6.
本刊从本期起,将按高等中医院校教学大纲的要求系统辅导《中药学》,请注意阅读。总论一、中药的起源和中药的发畏〔大纲要求〕明确中药学的概念,了解中药学的起源和发展。其中,着重了解各个时期的主要本草著作以及解放以来中药事业的发展概祝。〔盆点内容〕中药学是专门研究中药基本  相似文献   

7.
近十年来我国矿物药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家铎  谢洪 《中药材》1990,13(4):44-46
矿物药是我国中药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品种不多,应用却相当普遍.1979年以来,国内对矿物药的研究又有一些进展. 一、品种考证与鉴别本草著作反映了我国古代的传统用药理论及经验,与之对照可发现现代用药的变异情况.根据《雷公炮炙论》、《开宝本草》、《图经本草》、《本经集注》、《本草纲目》等著作中有关矿物药性状、产地、  相似文献   

8.
《本草二十四品》(以下简称《二十四品》)凡24卷,为清末出现的一部综合性本草著作,没有刊本,只有抄本传世.《清史稿艺文志及补编》及1961年中医研究院和北京图书馆合编的《中医图书联合书目》、龙伯坚的《现存本草书录》中均未著录.而1986年中国中医研究院图书馆编《馆藏中医线装书目》始有著录.作者项著为(清)陆九芝集.尚志钧等编《历代中药文献精华》一书中亦提及该书,记为清·陆九芝撰,并记载北京图书馆藏林屋丹房抄本,冯汝玖重录.笔者最近在苏州中医医院图书馆看到又一种抄本,4册袖珍本,无序跋,作者抄者皆未著录,内容与中国中医研究院图书馆藏本基本相同.可见《二十四品》至少有三个版本流传于世.  相似文献   

9.
中药是方剂的基本单位,是中医辨证论治实施的体现。对中药功效的认识全面与否,决定了中医临床疗效的高低。加强对中国古籍中的本草整理和挖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学界对中医药古籍、少数民族中医药典籍及佛家经典中的医药知识均有较为深入的整理和研究,然而对于道家经典丛书《道藏》的本草整理与研究缺乏。本文立足于明《道藏》四辅之《太平部》有关本草的内容进行系统的整理和研究,以期为现代药物研究和运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朝鲜族民族医药学(朝医学)是在东医学的基础上,吸收中医学的理论而产生、发展起来的民族传统医药学[1]朝医学里药材名沿用东医药材名,但又与中医本草名相一致的很多,本文究其历史,利用现存东医最古医书《乡药救急方》里的乡药名与中药本草名进行了对照分析。该书乡药目草部下,载药180种,其中与中药本草名相同的有161种,其药名出处涉及21种中国宋代及以前的本草著作。由此看出朝鲜历史上的高丽时期,东医已大量接受中医本草学的影响,并已采用中医本草名作为药材正名使用。所以东医、朝医所使用的药材名与中医本草名大多数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1.
浏览一些有关中药的知识 ,发现几乎所有的教材和古今本草著作对郁金性味的记载均言“辛苦寒”。如最早记载该药的唐代本草著作《唐本草》 ,乃至当今的《中药大辞典》、《全国中草药汇编》 ,全国医学院校教材《中药学》等权威性著作无不皆言“性寒”。由此可见郁金性寒乃为千古定论。然笔者不敢苟同 ,特提出质疑如下 ,敬请同道斧正。1 .从药物来源看按全国医学院校教材《中药学》[1] (上海科技出版社 ,1 995年 6月第一版第 2 0 0页 )记载 :郁金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温郁金CurcumaWenyujinY -H .chenetC .Ling、…  相似文献   

12.
《本草纲目》是举世闻名的本草著作,其中的“瘟疫防治篇”对于当今抗疫工作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瘟疫防治篇”提到的中药释名、集解和功能主治进行英译上的功能对等,并被国外读者接受,显得至关重要。本文以德国功能翻译理论为基础,分析《本草纲目》“瘟疫防治篇”中医药文本语言特征及文本分类,进一步总结出直译对应语、注重形合、化隐喻为直喻、音译释译结合、尊重古典文献等五种翻译策略,为指导本草文献的英译实践提供参考,为促进“中医药防治瘟疫”国际化贡献些许力量。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清末名医周岩著作《本草思辨录》的系统研究,展现清末医家周岩在"西学东渐"时期对于中医和西医的深刻认识思考,以及关于中医医理和本草的系列思辨观念。从中可以体会周氏在临床中将中药体用结合、主客观融会,基于中医经典理论的科学合理的思辨。这些思辨观念,较为真实体现了该时期医家基于中医经典理论的合理思辨空间,对于提高当前医学界的临床思辨能力有一定帮助,同时亦可为卫生立法机构在基于中医经典理论的合理思辨空间的卫生立法方面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4.
紫苏子药名沿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倪世美 《河南中医》2005,25(5):62-63
目的:通过对“紫苏子”名称的考释,为“紫苏子”药名正名的确定提供依据。方法:分析研究古今有关文献,考释“紫苏子”名称的源流。结果:“紫苏子”原称“苏”之“子”,始载于魏晋《名医别录》;“紫苏子”之名始见于唐初《药性论》及方书《备急千金要方》等;宋以后的《本草品汇精要》、《雷公炮制药性解》、《炮炙全书》、《神农本草经读》等本草及炮制、药性著作则在“紫苏”项下介绍“紫苏子”;而《炮炙大法》、《本草崇原》、《本草易读》、《本草择要纲目》、中医院校教材《中药学》用“苏子”作为“紫苏子”正名;《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医大辞典·中药分册》、《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中医学》、《中药大辞典》、《全国中药炮制规范》、《中国药材学》、《中华本草》、《中国中医药学主题词表》等本草、炮制与辞书均以“紫苏子”作为正名。结论:“紫苏子”应作为本草的正名。  相似文献   

15.
书讯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黄宫绣医学文集》(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是对清代著名中医药学家黄宫绣及其传世著作的系统整理,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整理、展示了黄宫绣5本传世著作即《本草求真》《本草求真主治》《脉理求真》《太史医案初编》《诫子八则》。第二部分是对黄宫绣及其著作的相关文史研究,包括黄宫绣及其著作的文史记载、历代对黄宫绣的研究、黄宫绣著作的研究与考查、黄宫绣医学研究论文题录。本书具有极高的中医学术研究、临床交流、示范教学价值以及详实细致的文史价值,适宜临床中  相似文献   

16.
中医本草著作,上自汉魏六朝,中经唐宋本草盛世,以迄金元明清近代,历二千年来之嬗递传承,作者三百余家,成书二千余卷,可谓源渊流长。因而了解中药品种在历代本草和不同历史时期的变迁和发  相似文献   

17.
《中药鉴定学》教学中引用本草典籍以期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将《本草纲目》《名医别录》《本经疏证》《本草经集注》等本草著作中的内容引用于《中药鉴定学》相关药材内容的授课中.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与批判性思维能力,巩固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因此认为,本草典籍应用于《中药鉴定学》教学中,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具...  相似文献   

18.
赵海亮  张瑞贤 《中国中药杂志》2015,40(23):4709-4710
明代徐光启所著的《农政全书》作为一部古代农学名著,在本草考证领域也做出了杰出贡献。该书记载了159种栽培植物和473种野生植物的详尽资料,大量引录保存了涉及本草考证内容的古代农书文献,激发了广大农业学者对本草考证的研究,收录和传播了《救荒本草》、《野菜谱》2部本草著作。《农政全书》值得研究人员在本草考证工作中予以参考和重视。  相似文献   

19.
《得配本草》是由清代严洁(字西亭)、施雯(字詹宁)、洪炜(字缉庵)三人共同纂写的一部本草学著作,是一本学习和研究中药不可多得参考书,笔者通过对《得配本草》的学习,对该书的学术特点有所理解。在此谈谈学习体会。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荆芥名称的考释,为荆芥药名正名的确定提供依据。方法:分析研究古今有关文献,考释荆芥名称的源流。结果:荆芥原称"假苏",始载于汉《神农本草经》;荆芥之名始见于汉末吴普《吴普本草》,此后诸家本草即多以荆芥作为假苏异名;但唐陈士良《食性本草》则认为两者不同,宋苏颂《本草图经》也认为荆芥、假苏应是二物,荆芥作为正名组方始见于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将荆芥作为本品正名的本草著作始自唐孟诜《食疗本草》,此后不少本草即以荆芥为正名载录本药;现代中药著作则多以荆芥为正名。结论:本药当以荆芥作为规范正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