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低位直肠癌经保肛术后的肛门功能恢复状况。方法对2005年1月~2009年1月笔者所在科室行保肛手术治疗的42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及同期收治保肛手术治疗的53例低位及以上的术后肛门功能恢复状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2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53例低位及以上的直肠癌患者均完成保肛术,术后随访12个月,术后超低位直肠癌组患者在1、3、6、12个月,排便节制优良率均明显低于低位及以上组。结论超低位直肠癌经保肛术后的肛门功能恢复较差,其优越性尚待商榷。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肛门结肠直肠套入式吻合对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术患者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某院2018年1月~2019年9月期间79例行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术的患者分组,按照掷硬币法分为对照组39例给予经肛门结肠肛管吻合术(改良Parks手术)治疗,观察组40例给予经肛门结肠直肠套入式吻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肛门控便情况、术前及术后8个月时肠道功能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住院、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前美国纽约纪念斯隆-凯特林癌症中心(MSKCC)肠道功能问卷各维度得分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肛门控便情况优于对照组,且术后8个月时MSKCC肠道功能、便频便急及排便感觉异常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经肛门结肠直肠套入式吻合保肛术的患者可对肠道功能及肛门控便功能进行有效的保护。  相似文献   

3.
李林  涂铭 《安徽医药》2014,18(3):533-535
目的 探讨保肛术后吻合口位置与肛门功能的关系.方法 选取96例行保肛手术的低位直肠癌患者并随机分为三组各32例,即低位吻合组(吻合口距齿状线≥2 cm),超低位吻合组(吻合口距齿状线<2 cm)、肛管吻合组(结肠贮袋肛管吻合),在三组患者术前、术后3、6及12个月分别采用肛管直肠测压(Anorectal Manometry)技术进行肛门功能客观指标的评价,评价参数包括肛管静息压(ARP)、肛管最大缩榨压(MSP)、最大耐受容量(MTV)、直肠抑制反射(RAIR),同时采用徐忠法进行术后肛门功能的主观评价,评分级别分为优、良、中、差.结果 三组患者术后3个月时ARP、MSP、MTV、RAIR正常比例均明显低于术前,但超低位组降低更显著,低位组其次,肛管吻合组降低程度最低,组间比较差异显著. 超低位组术后12个月时ARP、MTV、RAIR正常比例仍未恢复至术前,而肛管吻合组约在术后3个月基本恢复至正常,低位组在术后6个月时即基本恢复至正常.在术后3、6及12个月时,肛管吻合组肛门功能明显优于其他两组,且肛管吻合组术后3个月时肛门功能基本恢复,而超低位组在术后12个月时仍有部分患者肛门功能受损.结论 低位直肠癌患者保肛手术吻合口越高,肛门功能恢复越好,尤其是肛管吻合时肛门功能恢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下全直肠系膜切除保肛术对低位直肠癌患者的肛门功能和血白蛋白效果.方法 85例低位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治疗组45例,对照组采用开腹治疗,治疗组采用腹腔镜辅助下全直肠系膜切除保肛术,随访3月,观察患者肛门功能和血白蛋白水平.结果 3月后随访,对照组肛门功能优良率60%,治疗组优良率82.2%,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患者血白蛋白均有提高,并且治疗组提高更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腹腔镜辅助下全直肠系膜切除保肛术明显改善低位直肠癌患者的肛门功能,提高血白蛋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全直肠系膜切除联合弧形吻合器保肛手术对低位直肠癌患者肛门功能及血清清蛋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35例低位直肠癌患者,均给予全直肠系膜切除联合弧形吻合器保肛手术治疗,术后常规化疗,随访6个月,观察患者肛门功能恢复情况及血清清蛋白变化。结果随访6个月后,35例患者肛门功能Ⅰ级21例、Ⅱ级10例、Ⅲ级3例、Ⅳ级1例、Ⅴ级0例,其中88.57%(31/35)的患者肛门功能良好。患者术后血清清蛋白为(38.6±11.7)g/L,高于术前的(25.4±11.5)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35, P〈0.05)。结论全直肠系膜切除联合弧形吻合器保肛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肛门功能恢复良好,术后血清清蛋白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6.
直肠癌保肛术后许多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肠道功能改变,症状严重者持续终身,肛门功能障碍成为影响患者的重要问题。本文对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患者肛门功能的现状及改善方法进行综述,以期为术后更好地保留肛门功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肛管括约肌间切除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本院收治的45例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给予经肛管括约肌间切除低位保肛手术,观察手术对肛门功能的影响。结果 1行部分内括约肌切除手术43例,完全内括约肌切除手术2例,均顺利手术。2术后1年肛门排便功能Williams评估良好率为91.1%。3术后1年,ARP、HSP和MTV比术后1个月均有显著性改善(均P<0.01),但和术前相比,还是有显著性下降(均P<0.01)。结论经肛管括约肌间切除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可以基本保证术后肛门功能,而且安全性较高。对于适合行此手术的中早期患者,建议可尽量考虑此手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对直肠癌保肛术后患者采取综合盆底肌训练对患者肠道功能的意义。方法 60例直肠癌保肛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术后对照组患者采取临床常规康复方法 ,试验组患者在采取临床常规康复治疗方法的基础上采取综合盆底肌训练指导。比较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术后第1、2周的肛门直肠功能评分、生存质量评分)以及治疗效果。结果 试验组患者第1周肛门直肠功能评分(6.20±0.27)分、第1周生存质量评分(60.70±0.21)分、第2周肛门直肠功能评分(8.32±0.13)分、第2周生存质量评分(86.20±0.57)分均高于对照组的(4.60±0.22)、(55.20±0.31)、(6.58±0.13)、(71.60±0.52)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优良率86.67%高于对照组的5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综合盆底肌训练指导对直肠癌保肛术后早期康复患者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傅平  周凯  洪华章 《江西医药》2014,(11):1125-1127
目的:观察快速康复外科( FTS)对老年结直肠癌根治手术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老年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对照组(20例)和FTS组(20例)。两组分别于术前、术后第3d和第7d取外周静脉血,测定C反应蛋白(CRP)、免疫球蛋白(IgG、IgA、IgM)以及CD4+等。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第3和第7d CRP较术前均升高( P<0.05),与FTS组对比,对照组升高更加明显(P<0.05)。两组患者免疫球蛋白于术后第3d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0.05),与FTS组比,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术后第7d,FTS组免疫球蛋白恢复至术前水平,而对照组仍明显低于术前(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3d CD4+较术前明显降低( P<0.05),与FTS组比,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术后第7d,FTS组CD4+恢复至术前水平,而对照组仍明显低于术前(P<0.05)。结论老年结直肠癌患者应用FTS理念可保护免疫功能,加速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围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对江苏省徐州市中心医院近七年来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46例患者在围术期施行心理护理和临床护理。结果本组46例,无手术死亡,术后吻合口瘘2例(4.3%),经冲洗引流后治愈;吻合口轻度狭窄4例(8.7%),经扩张后缓解;切口感染4例(11%);局部复发4例(8.7%)。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5.5%、84.6%、64.2%。术后2~6个月肛门功能接近常人。结论围术期护理措施合理得当,利于患者顺利康复,加强对低位直肠癌保肛术的护理,明显提高其手术预后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应用腹腔低渗热灌注化(HIPEC)联合静脉化疗后对局部复发率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03年1月至2007年3月89例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患者用抽签法分为HIPEC联合全身化疗的试验组44例及行单纯全身化疗的对照组45例,试验组行HIPEC4次,之后行FOLFOX6化疗方案静脉化疗。对照组则行单纯FOLFOX6化疗方案静脉化疗。随访2年,比较2组局部复发率。结果2组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试验组失访3例,对照组失访5例。试验组和对照组术后2年复发率分别为12.2%(5/41)和37.5%(15/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早期HIPEC联合静脉化疗能有效地降低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局部复发率,是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有效的辅助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肛门减压管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患者中的应用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3年1月-2011年12月进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9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96例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在全部肿瘤切除后直接行盆内吻合。对两组患者术后大便污染床单次数、术后吻合口瘘、肛周皮肤受损病例以及肛门排气时间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未出现吻合口瘘,对照组有1例出现吻合口瘘患者。对照组和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为(28.42±7.22)h、(23.20±12.24)h;大便污染床单出现的例数为22例和6例;肛门受损患者为14例和5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患者中的应用肛门低压管,不仅有着相对较强的可行性,而且操作方法简单易行,有助于患者功能的尽快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配合术前行放化疗直肠系膜全切除保肛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可行性。方法纳入中低位直肠癌且肿瘤下缘距肛缘〉5cm的患者为观察对象,行直肠系膜全切除保肛治疗。术前行放化疗,新辅助放化疗后休息6—8周进行手术。针对不同病情分别采取低位前切除术,超低位前切除术(癌肿距肛缘5cm以内)。所有病例均术后定期化疗。结果全组病例无术中死亡。术后半年,20例排便功能基本恢复正常,为64.5%,8例排便功能较差,为25.8%,3例排便功能差,为9.7%(主要表现为无便意或大便不能控制)。术后随访1—6年,术后1年内吻合口狭窄2例。5年生存17例占54.8%,局部复发率15.4%。结论保肛手术在完善患者病情的术前评估,严格合理地选择手术适应证,配合术前行放化疗实施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术前康复指导与术后康复指导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 将126例实施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术前康复指导组(63例)和术后康复指导组(63例),术前康复指导组于术前3天开始进行康复训练指导,术后第1天开始患肢康复训练;术后康复指导组于术后第一天开始进行康复指导并患肢康复训练.术后2周、1个月、3个月分别观察两组患者上肢肌力恢复情况及关节活动度,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术后2周、1个月、3个月两组肌力恢复至5级情况:术前康复指导组分别为5例、21例、36例,术后康复指导组分别为2例、12例、24例;术后2周、1个月、3个月两组患肢关节活动度恢复至正常范围情况:术前康复指导组分别为10例、38例、61例;术后康复指导组分别为3例、18例、53例.术前康复指导组患肢肌力及关节活动功能恢复明显优于术后康复指导组(P< 0.01).结论 术前康复指导更有利于乳腺癌术后患肢功能恢复,能够促进患肢术后关节功能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分析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后病人的不舒适原因,探讨舒适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期间行低位直肠癌(距肛缘≤7cm)保肛手术的137例患者评估其手术后不同阶段引起的不舒适原因,制定相应护理措施。结果通过对137例患者评估其手术后不同阶段引起的不舒适原因,开展针对性舒适护理,可减少并发症发生。结论舒适护理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病人中的应用,可明显增加病人的舒适程度,减少护理并发症,增进护患关系,有利于病人疾病的康复,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低位直肠癌患者行全直肠系膜切除(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保肛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42例行TME治疗低位结直肠吻合术的患者资料.结果 42例保肛手术成功,无1例出现局部复发及近期并发症,术后肛门括约肌功能正常,控便功能良好.2例2年后出现吻合口癌肿复发再次行手术治疗,1例3年后肝转移死亡.结论 TME保肛术治疗低位直肠癌安全有效,术后复发率低,并发症少,术后肛门功能良好,值得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快速康复在经肛门自然腔道标本取出的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72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每组36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经肛门自然腔道标本取出的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常规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干预组接受快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肠鸣音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1.47±0.39)d、下床活动时间(2.10±0.62)d、首次排气时间(1.24±0.51)d均明显短于常规组的(2.44±0.56)、(3.61±0.75)、(2.87±0.66)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5.56%低于常规组的2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肠癌患者应用经肛门自然腔道标本取出的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联合快速康复护理,有利于减少手术对患者身心的刺激,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身体的快速恢复。  相似文献   

18.
黄进  汪庆明  梅祖兵 《安徽医药》2023,27(8):1577-1581
目的 观察经肛括约肌间切开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21年3―12月在上海曙光医院住院治疗的复杂性肛瘘病人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2例,观察组采用经肛括约肌间切开术(TROPIS),对照组行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LIFT)。观察两组术前一般情况,术中记录不同术式,分别在术后1、3、7 d、2周、3周、1月、3月观察病人疼痛、肛门Wexner评分、创面肉芽肿生长情况、创面分泌物量等,评价两种术式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 两组治疗后3个月总有效率近90%,观察组复发率为9.4%,对照组为22.0%,两组总有效率及复发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 d、1周、3周、1个月疼痛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创面肉芽肿较对照组更平整,创面分泌物量少于对照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肛门Wexner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月、3月肛门失禁评分优于对照组。结论 与LIFT术相比,TROPIS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缩短了愈合时间、减少创面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