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戴家应  胡汉金  石奇  王俊  方江平 《安徽医药》2011,15(11):1395-1396
目的评价部分脾栓塞(partial splenic embolization,PSE)治疗血吸虫性脾功能亢进的远期疗效。方法对24例采用PSE术治疗的血吸虫性脾功能亢进患者进行长期随访,随访指标为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询问出血症状,随访时间为5年。结果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分别于术后3 d和2周达到高峰,然后两者逐渐下降,维持相对稳定水平。白细胞计数第五年为(4.54±1.23)×109/L,与术前(2.15±0.67)×109/L有显著性差异(P<0.001);PLT计数术后第五年为(78.46±22.04)×109/L,与术前(31.39±13.81)×109/L亦有显著性差异(P<0.001)。临床出血倾向明显好转,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部分脾栓塞治疗血吸虫性脾功能亢进安全、远期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梁晓浏  林正明  江建锋 《安徽医药》2018,22(9):1773-1775
目的 回顾性分析多发性脑梗死和肺部感染老年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情况.方法 对多发性脑梗死、肺部感染老年患者分组并设立正常对照组,回顾性调查三组人群血小板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及血小板压积(PCT),统计分析三组间血小板参数可能存在的差异.结果 血小板参数在多发性脑梗死组(n=35)分别为PLT(201.947±73.849)×109·L-1、MPV(9.269±1.143)fl、PDW(16.024±0.369)、PCT(0.184±0.059);肺部感染组(n=43)分别为PLT(222.014±115.309)×109·L-1、MPV(9.006±1.263)fl、PDW(16.082±0.579)、PCT(0.194±0.098);对照组(n=42)分别为PLT(192.719±55.335)×109·L-1、MPV(9.599±1.219)fl、PDW(16.064±0.392)、PCT(0.181±0.041).MPV和PLT在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发性脑梗死组和肺部感染组MPV均明显低于对照组MPV(P=0.019;P=0.000);肺部感染组PLT明显高于对照组PLT(P=0.003).PDW(F=0.616,P=0.541)和PCT(F=1.376,P=0.254)在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PV和PLT的改变可能和老年患者多发性脑梗死及肺部感染发病相关,可作为一个潜在的诊疗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微波消融在不宜切除脾脏病变和脾外伤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28例脾亢及16例脾外伤不宜切脾患者,均采用微波消融治疗。观察患者围手术期情况、术中及术后超声改变、相关影像学改变、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 44例患者保脾成功,脾亢患者术后1周、6个月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均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P<0.05);术后6个月白细胞计数(4.0±0.6)×109/L、血小板计数(112±14)×109/L低于术后1周的(4.5±0.4)×109/L、(150±26)×109/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外伤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6个月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宜切脾的脾亢患者微波消融治疗的短期效果明显,但远期效果不理想,不建议单独首选,应考虑多种治疗联合应用,适当扩大消融范围;对于脾外伤患者,微波消融效果确切、安全可靠,可以达到保脾目的 ,医患双方获益。特别推荐手术中意外脾损伤出血,可立即实施微波消融,而不要一味追求外科止血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脾双介入疗法治疗原发性肝癌伴脾功能亢进(简称脾亢)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5例原发性肝癌伴脾亢患者采用Seldinger方法,将5FRH导管插入肝固有动脉,灌注化疗药物总量的2/3;注入栓塞剂,或置换脾管,插入脾动脉,灌注化疗药物总量的1/3;超选至脾动脉下级分支注入明胶海绵。化疗应用联合方案:氟脲嘧啶750mg、表阿霉素40mg、丝裂霉素10mg,10例患者加用顺铂40mg。结果25例中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8例,稳定6例,进展9例,死亡1例;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均为疼痛和发热,6例肝功能异常;术后4周内白细胞计数为(4.5±2.3)×10^9/L,血小板计数为(102.1±5.4)×10^9/L,比术前平均值:2.9×10^9/L、41.6×10^9/L明显增高;该组患者6个月生存率为100%,1年生存率为60%(15/25)。结论双介入疗法可以缓解原发性肝癌伴脾亢的症状,提高原发性肝癌的介入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部分脾栓塞在肝癌合并脾亢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38例肝癌合并脾亢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取部分脾栓塞介入治疗,观察栓塞前后血细胞数量。结果本组38例肝癌合并脾亢患者经治后,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均较治疗前有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例患者出现腹水,2例患者出现胸腔积液,经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结论采用部分脾栓塞介入治疗肝癌合并脾亢临床疗效好,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较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PVA颗粒栓塞脾脏红髓小动脉治疗脾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脾亢患者21例,男13例,女8例.11例并发原发性肝癌,同时行肝动脉栓塞及脾动脉部分栓塞术.并观察术前术后外周血象的变化.其中8例行2次以上脾动脉部分栓塞术.结果 21例患者术前WBC平均值为 2.80×109/L,RBC平均值为 3.22×1012,PLT平均值为 56.60×109/L,术后1个月平均值分别为WBC 6.25×109/L,RBC 3.32×1012/L,PLT 132.60×109/L,术后半年的平均值分别为WBC 5.30×109/L,RRBC3.38×1012/L,PLT 102.60×109/L,21例中1例出现较严重的并发症,经抗炎对症治疗治愈出院.结论 应用PVA颗粒栓塞脾脏红髓小动脉治疗脾亢是安全有效的,可作为外科切脾的替代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末梢动脉分散栓塞法在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PSE)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0例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应用PVA-500颗粒经导管于脾门处脾动脉主干缓慢注入,使PVA-500颗粒分散分布于脾脏边缘,栓塞面积控制在40%左右,栓塞术后观察患者并发症、血象回升及维持情况。结果 24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其中低热4例,中等度发热14例,高热6例;左侧腹部疼痛19例;吸气性左胸痛4例;6例出现腹水,6例出现反复呃逆;肝功能与术前比较一过性损害17例;术后1周白细胞由术前(2.58±0.36)×109/L升至(11.09±1.31)×109/L,血小板由术前(47.08±6.60)×109/L升至(91.41±16.99)×109/L,红细胞由术前(3.01±0.75)×1012/L升至(3.53±0.68)×1012/L。术后3个月血象维持正常者21例,血象下降至术前水平者推荐再次栓塞治疗。结论末梢动脉分散栓塞法治疗脾功能亢进具有反应轻、疗效满意的优点,可以在脾功能亢进患者部分性脾脏栓塞术中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治疗性血细胞单采术在血液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该院自2012年4月至2013年10月治疗的56例血液病患者,应用COBE Spectra血细胞分离机,采用连续性血细胞分离法,根据患者治疗方案进行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单采术。结果 红细胞单采术后患者红细胞计数从(6.12±2.19)×1012 L-1降至(4.19±1.68)×1012 L-1,血红蛋白从(203.47±71.47)g/L降至(146.81±80.01)g/L;白细胞单采术后白细胞计数由(147.69±53.88)×109L-1降至(57.29±21.76)×109L-1;血小板单采术后患者血小板计数从(671.36±80.74)×109L-1降至(319.47±44.86)×109L-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治疗性血细胞单采术可以选择性降低患者体内血细胞的数量,缓解因血细胞计数异常增高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临床药物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介入部分脾栓塞术对门脉高压性脾亢的临床治疗作用.方法 通过对53例门脉高压性脾亢患者进行无水酒精明胶海绵介入部分脾栓塞术,以术前后血细胞计数和脾大小血流及门脉内径等的变化,分析其疗效.结果 术后脾血流明显减少,血细胞计数增高并在3个月~6个月基本稳定,门脉内径变小,脾脏于栓塞3个月~6个月后明显变小,腹水等临床症状减轻.结论 部分脾栓塞术治疗门脉高压性脾亢简单、经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选择性脾动脉栓塞(partial splemeamrial embolism,PSE)治疗肝硬化性脾功能亢进的疗效。方法分析25例肝硬化并脾亢患者临床资料,使用菲利浦800MA数字减影系统,采用sel-deinger’s方法行腹腔动脉造影,超选择至脾动脉下极用明胶海绵碎片行部分栓塞,治疗前后测定血细胞数量,同时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及脾脏大小的改变。结果 25例患者中,脾栓塞面积在50%~60%19例,70%~80%4例,30%~40%2例。术后25例CT示脾脏体积均缩小。不良反应主要为发热和腹痛,对症处理后缓解。术后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均较术前明显上升(P<0.01),红细胞计数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对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脾亢患者实施PSE治疗效果好,提高了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