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老年女性乳腺癌7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乳腺癌患者临床特点、手术方式及术后综合治疗选择,探讨老年乳腺癌外科治疗的最佳方案。方法对华东医院自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72例≥65岁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61例,乳房单纯切除术8例,乳房象限切除术3例。术后行化疗45例,放疗12例,行内分泌治疗患者58例。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度过围手术期。出现皮下积液15例,切口感染2例。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加剧。结论老年乳腺癌患者的治疗应以外科手术为主,辅以化疗和内分泌治疗。年龄并非是手术禁忌证,但应重视并处理好并存疾病。  相似文献   

2.
新辅助化疗又称术前化疗,对于治疗许多较大但可切除的晚期乳腺癌能够防止微小转移灶的发生,术前应用足量的化疗能使原发瘤缩小,从而提高手术效果,降低手术的风险,通过疗效判断,可对术后化疗具有指导性意义。晚期乳腺癌患者中相当一部分为老年人,生理机能差,伴发的疾病多,更增加了治疗的困难。多西紫杉醇联合蒽环类抗肿瘤药阿霉素应用疗效好,且毒副作用较轻。我们用多西紫杉醇联合阿霉素(AT方案)对44例晚期老年乳腺癌进行术前化疗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3.
老年综合评估(CGA)是解决老年人临床常见问题的策略和方式, 是老年医学的核心之一, 在老年乳腺癌患者的手术、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及抗肿瘤临床研究中均有指导作用, 能够评估治疗耐受性、监测干预效果、调整治疗计划和策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生活满意度。本文就CGA在老年乳腺癌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对老年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患者病灶变化的显示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乳腺癌患者55例。化疗后依据WHO实体瘤疗效判定标准实施评价,其中化疗有效组38例,化疗无效组17例,对比治疗前后经超声诊断显示病灶变化,肿瘤内部血流分级情况以及不同组别肿瘤病灶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超声显示新辅助化疗后患者病灶的长、宽、厚、面积及体积均显著少于新辅助化疗前的水平(均P0.05)。新辅助化疗后,患者肿瘤内部的血流分级以0~Ⅰ级为主,显著优于新辅助化疗前的Ⅱ~Ⅲ级(P0.05)。化疗无效组治疗前后的最高流速(Vmax)及阻力指数(RI)水平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化疗有效组治疗后的Vmax及RI水平均分别显著低于治疗前以及化疗无效组治疗后(均P0.05)。结论超声诊断能够客观地评价老年乳腺癌患者经过新辅助化疗治疗的病灶变化,对于后期治疗方案的进一步制定具有较大的辅助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老年乳腺癌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普外科2004年1月至2009年7月收治的140例老年乳腺癌患者(≥65岁)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选取同期年轻乳腺癌患者(≤45岁)112例做对照,进行对比分析,随访时间7~75个月.结果 患者均为女性,与年轻乳腺癌患者相比,老年乳腺癌患者表现为并发症比例高(80%比21.4%,P<0.01);肿瘤分期较晚(中晚期为37.9%比25.9%,P<0.05),病理类型中恶性程度低的浸润性特殊癌所占比例偏高(9.3%比4.5%,P>0.05);接受化疗的比例低(40.2%比96.0%,P<0.01);化疗耐受性差(未完成化疗30.2%比6.2%,P<0.01).此外,术后门诊随诊率低(为59.8%比89.1%,P<0.01);内分泌治疗用药依从性差(36.3%比13.9%,P<0.01);术后5年生存率为86.7%.结论 老年乳腺癌患者并存疾病比例高,肿瘤临床分期相对较晚,化疗耐受性差,内分泌治疗依从性差,应针对病人情况采用个体化治疗,同时应动员家属及医务人员以主动的方式叮嘱治疗和进行随诊.  相似文献   

6.
老年乳腺癌患者是否有必要进行腋窝淋巴结清扫还有争议.此外,辅助化疗和放疗是否会给老年患者带来受益也存在争论[1].本文探讨老年乳腺癌的临床肿瘤特点、治疗模式和预后预测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人选患者经组织学或细胞学确诊为Ⅰ~Ⅲ期乳腺癌.本研究共收集了494例患者资料,患者按年龄分为老年组(≥65岁)和非老年组(<65岁).65岁以上59例(65 ~80岁),65岁以下435例(30 ~ 64岁),皆为女性.患者均为初诊患者,之前未经过任何手术治疗或药物治疗,前哨淋巴结( SLN)经HE染色和免疫组化检测角蛋白(CK)为阳性.排除Ⅳ期乳腺癌患者.总生存期为自入选开始时至患者死亡或活着的患者进行最后一次随访时间.统计开始时间设为进行SLN检查时.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右丙亚胺对老年女性乳腺癌患者接受表阿霉素化疗时的心脏保护作用.万法 选取2008年5月至2011年11月84例年龄>65岁乳腺癌术后接受CEF方案及TE方案化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42例,接受含表阿霉素方案化疗加右丙亚胺;对照组42例,接受含表阿霉素方案化疗不加右丙亚胺.所有患者连续随访2年,监测患者心肌钙蛋白T(cTnT)、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情况,以及化疗毒性反应情况.结果 试验组患者心肌钙蛋白T(cTnT)的升高、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下降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化疗毒性反应无差别,心脏毒性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老年乳腺癌患者,应用表阿霉素化疗从第一周期开始就已产生了心脏毒性.联合应用右丙亚胺能降低表阿霉素对老年乳腺癌患者引起的心脏毒性,而并不加重患者非心脏毒性反应,可增加老年乳腺j癌患者的治疗机会.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老年晚期乳腺癌经新辅助化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3例老年晚期乳腺癌患者行新辅助化疗.手术前采用TA方案化疗2—3个疗程,再行手术治疗。结果 临床观察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8例,轻度缓解(MR)11例,无变化(NC)4例,总有效率为82.6%。病理检查可见肿瘤细胞有不同程度变性坏死,间质纤维组织增多,炎性细胞浸润。结论 新辅助化疗能大量杀伤肿瘤细胞,可使肿瘤缩小,降低临床分期,为手术创造有利条件,从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原发灶与转移灶肿瘤标志物的表达。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7月接受新辅助化疗的老年乳腺癌患者82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所有患者接受新辅助化疗后的乳腺癌原发灶及转移灶的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及Ki-67的表达情况。结果 2例乳腺癌原发灶与转移灶ER存在表达差异,2例乳腺癌原发灶为阳性,而转移灶为阴性;7例乳腺癌原发灶与转移灶PR存在表达差异,5例乳腺癌原发灶为阳性,而转移灶为阴性;2例乳腺癌原发灶为阴性,而转移灶为阳性;3例乳腺癌原发灶与转移灶HER2存在表达差异,1例乳腺癌原发灶为阳性,而转移灶为阴性;2例乳腺癌原发灶为阴性,而转移灶为阳性;17例乳腺癌原发灶与转移灶Ki-67存在表达差异,14例乳腺癌原发灶为阳性,而转移灶为阴性;3例乳腺癌原发灶为阴性,而转移灶为阳性。结论老年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的肿瘤标志物在原发灶与转移灶中的表达水平有差异,可为临床下一步治疗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正>绝经后乳腺癌发病率上升,70岁左右达发病率最高峰〔1〕。与年轻乳腺癌患者相比,老年乳腺癌患者有其临床特点及生物学特征。虽然手术切除治疗是目前乳腺癌治疗的主要手段,但手术方式及术后辅助化疗还是内分泌治疗更适合仍存在争议。本研究探讨老年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案。1对象和方法1.1研究对象回顾性收集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我院年龄大于65岁的乳腺癌患者115例,年龄65~88〔平均(74.4±  相似文献   

11.
孙学蓉  任雪梅  柯勇  陈杰 《山东医药》2009,49(16):103-104
乳腺癌是妇女最常见的上皮来源的恶性肿瘤。手术治疗是治疗乳腺癌的主要方法之一,术后辅助化疗是乳腺癌患者术后综合治疗的一个重要方面。1998年2月~2006年2月,我院对收治的80例乳腺癌患者术后用吡柔比星(THP,深圳万乐药业有限公司)联合辅助化疗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新辅助化疗结合内分泌治疗对老年乳腺癌的价值。方法 收集102例老年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新辅助化疗及常规临床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服用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如他莫昔芬等)进行辅助内分泌治疗。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液中肿瘤标志物[血清糖类抗原(CA)153、CA125]、血清中免疫指标[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比较两组治疗后的日常生活质量、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TG、TC、LDL-C、IL-6、TNF-α、CA153、CA125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HDL-C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中性粒细胞减少、血红蛋白减少、血小板减少、恶心呕吐、口腔黏膜炎、肝功能异常、疲乏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新辅助化疗结合内分泌治疗对老年乳腺癌有效,可明显改善血脂水平、免疫指标、生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老年乳腺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行乳腺癌化疗的老年患者60例,共68个肿块,在化疗前1 w内及化疗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观察肿瘤大小、血流分布、血流阻力指数变化。结果部分缓解患者经过化疗后,肿块大小明显小于化疗前(P0.01)。化疗后,超声测量乳腺癌残余病灶最大直径为(25.21±9.31)cm,术后病理残余病灶最大直径为(26.01±11.09)cm,二者呈显著正相关系。有效(PR)组患者化疗后血流分级与化疗前相比差异显著(P0.01)。化疗后两组RI值比较差异显著(P0.05)。其中,PR组化疗后血流阻力指数(RI)值减低、肿块减少。结论老年乳腺癌患者化疗中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测量新辅助化疗前后乳腺癌肿块大小的变化,对判断乳腺癌化疗效果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槐耳颗粒治疗老年乳腺癌的临床疗效,为老年乳腺癌患者术后辅助治疗寻找更多方法。方法将老年乳腺癌患者分为两组:性激素受体阳性组(A组:接受内分泌治疗)和性激素受体阴性组(B组:不接受内分泌治疗)。两组再各分为两组,治疗组(服用槐耳颗粒组)与对照组(未服用组),对比观察3年内患者复发转移率、无病生存时间、总生存时间等指标,评价患者生活质量等。结果 A组及B组中治疗组患者复发转移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A组及B组中治疗组无生病生存时间均长于对照组(P<0.05),A组中总生存时间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中治疗组总生存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槐耳颗粒组患者复发转移率低,无病生存时间长,患者生存质量更高,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治疗老年乳腺癌的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研究老年乳腺癌患者病程、治疗手段、临床病理类型和淋巴转移,了解老年诊治的现状。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调查60岁以上乳腺癌患者的就诊情况,描述性分析老年患者的就诊现况、治疗方式,通过SP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老年乳腺癌患者标本中ER、PR的表达。结果老年乳腺癌患者的病程长,淋巴转移比例高,ER和PR的阳性表达比例高。不同病理类型的ER、PR表达有差异,浸润性癌较高。不同年龄选择手术和治疗的类型不同。结论老年乳腺癌诊治可以更及时,但ER、PR的表达较高,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6.
乳腺癌是女性发病率及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新辅助化疗是乳腺癌的术前常规疗法,能通过有效缩小肿瘤体积、降低肿瘤临床分期、提高患者保乳率改善患者的预后,是乳腺癌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案。早期评估新辅助化疗疗效,对于指导临床个体化术前化疗、提高术后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超声检查具有无创、准确、实时、经济、便捷等特点,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发展,不同的超声新技术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估方面发挥着各自优势。常规超声、弹性成像、超声造影、自动乳腺超声、基于超声影像组学的深度学习等超声技术被应用到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估的临床工作中,有助于临床医生为乳腺癌患者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及时调整治疗策略、减轻患者化疗不良反应并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7.
老年乳腺癌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特殊性.现将1996年以来诊治的89例老年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探讨老年女性乳腺癌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18.
老年乳腺癌与前哨淋巴结活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引言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老年乳腺癌的发病率正在明显增加。但是目前对老年乳腺癌患者的治疗一直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由于老年患者有其特殊的病理生理特点,  相似文献   

19.
老年女性乳腺癌127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老年女性乳腺癌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982年8月至2003年8月收治的老年女性乳腺癌的临床资料。结果127例患者中,114例手术治疗,其中95例在全麻或硬膜外麻醉下行乳腺癌根治术、改良根治及单纯乳腺切除术,l9例行肿瘤局部切除术。9例单纯放疗,4例单纯化疗。12例于术后6个月至5年时局部复发,36例在随访4个月至6年时出现肺、肝、骨及脑转移,35例在随访8个月至5年7个月时死于本病,9例死于其他疾病。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93.7%、59.3%、58.1%。结论老年女性乳腺癌的l临床治疗应以外科手术为主,内分泌治疗等为辅的综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0.
51例老年鼻咽癌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老年鼻咽癌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提高对其的认识和重视以及对老年鼻咽癌的诊治水平。方法 对1990年至1998年间收治的51例老年鼻咽癌患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本组中I-Ⅱ期共27例,其5年生存率为91.7%,Ⅲ期为21例,5年生存率为38.9%。而Ⅳ期3例,均在3年内死亡。结论 老年鼻咽癌的早期诊断以倾听主诉和仔细的体格检查为主,辅助以影象学(CT、MRI)及血清学的检查。老年鼻咽癌患的治疗方法以放疗为首选,对于Ⅲ、Ⅳ期患,不论颈淋巴结有无转移均应加化疗,以减少远处转移率。对于身体条件较好的患应尽量完成预定的联合治疗计划,加强治疗后的定期随访,以期提高生存率。而对高龄的、伴有多种夹杂症的患,辅助化疗要取慎重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