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Wu XR  Zhong N  Jiang YW 《中华儿科杂志》2005,43(11):828-832
自1999年发现甲基CpG结合蛋白2(MeCP2)是Rett综合征(Rett yndrome,RTT)的致病基因以来,近来不仅在MeCP2基因本身,其与RTT发病机制关系的研究都有显著进展。与此同时,与RTT相关的神经发育性疾病,诸如孤独症、智力低下等的研究也有较大进展。值得关注的是,随着人们的不断探索,这一组难治疾病在发病机制中的许多共同点也逐步显露出来,为更深入研究这类疾病提供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2.
Rett综合征(RTT)是一组以语言倒退、手部失用及刻板样动作,伴有严重精神运动发育迟滞及倒退的疾病,出生6~18个月起病,大多数累及女性.MECP2基因突变与RTT发病密切相关.2010年新的RTT诊断标准为全球范围内RTT的诊治及临床研究提供更新的统一基础.其临床治疗尚无重大突破,但部分极有价值的治疗基础研究正在进行中.现综述RTT的遗传学研究、临床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促进大家对RTT新诊断标准及基础研究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Rett综合征(RTT)临床特点。方法 对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神经科2004年2月至2007年9月诊断的22例RTT(19例女性、3例男性)患儿临床资料及辅助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9例女性患儿临床特征:15例符合典型RTT诊断标准,4例疑似不典型RTT。18例为临床Ⅱ期,1例为临床Ⅲ期。89.5%(17例)于6~18个月起病。所有病例均在1~3岁龄时出现单一、无目的的手的刻板动作。68.4%(13例)有夜间磨牙征,89.5%(17例)诊断时头围低于同龄正常均值。14例在发病前获得语言能力,语言倒退年龄为10个月至2岁,其中11例(57.9%)语言开始倒退后完全丧失表达能力,2例(11.0%)保留2、3个字语言表达(语言未完全丧失),1例保留眼神与手及其他肢体交流;5例从未获得语言能力。14例获得行走能力,但步态不稳、易摔跤,随访中未丧失行走能力。11例(57.9%)有惊厥发作,抗惊厥治疗效果良好。19例进行头颅影像学检查,16例未发现异常、2例有脑发育不良、1例基底节钙化。3例男性均符合典型RTT诊断标准。结论 本组均符合RTT诊断标准,但表型各异,探讨其基因型和表型间的关系应是今后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Jiang SL  Bao XH  Song FY  Pan H  Li MR  Wu XR 《中华儿科杂志》2006,44(9):648-652
目的研究Rett综合征(RTT)患儿和其母亲X染色体失活(XCI)方式,患儿失活X染色体来源,探讨RTT XCI与基因型、表型和遗传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对55例RTT患儿、53例RTT患儿的母亲、48例正常女性对照,提取其周围血白细胞DNA,经甲基化敏感性限制性核酸内切酶HpaⅡ消化,对消化前后雄激素受体(AR)基因片段行PCR扩增和基因扫描分析。结果RTT患儿、RTT患儿母亲、正常对照AR基因片段杂合率分别为82%、77%、83%。RTT患儿XCI分布方式与患儿母亲及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TT患儿母亲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患儿母亲及对照组相比,RTT患儿在50:50~59:41区段内患儿人数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TT患儿非随机失活在XCI≥65:35和≥80:20范围与母亲及对照组相比人数增多,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21例非随机失活的患儿中,18例倾向于父源X染色体失活,占85.7%,3例倾向于母源。在同一突变位点可以观察到各种XCI方式,T158M高度非随机失活率略高,R133C无高度非随机失活。非典型RTT比典型RTT高度非随机失活率增高,其中保留语言型与先天型相比,高度非随机失活率略高。结论RTT患儿XCI分布方式与及母亲及对照组相比,完全随机失活人数显著减少,但在非随机失活人数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母亲作为携带者传递致病基因不是RTT主要的遗传方式。RTT患儿非随机失活的X染色体主要起源于父亲。RTT患儿的XCI方式与临床表型有一定相关性,但XCI并不能完全解释表型。  相似文献   

5.
雷特综合征(Rett Syndrome,RS)又称大脑萎缩性高氨血症(Cerebroatrophichyperammonemia)是在1/2~4岁时以迅速出现锥体外系发育倒退与神经功能丧失为特征的遗传性疾患。1966年Rett首次报道,一些学者在世界各地调查结果,RS在儿科的发病率约为1/15,000,仅限于女性发病,男性子胚胎早期即死亡,无种族、国籍、地区与社会阶层之差异。本病的严重性及发生频率均与苯酮尿症(PKU)具有同等重要性。本文就该综合征的症状学与遗传学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Rett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致病基因。方法回顾分析1例Rett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及二代测序结果,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男性患儿,5个月,因间断咳嗽半月余入院,后自主呼吸障碍显著,语言能力丧失,手部技能丧失并出现刻板动作,生长发育迟滞。二代基因检测发现MECP2基因存在c.194delC(P.S65X)半合突变,此突变尚未见文献报道,其父母该位点均无变异。结论发现国内首例MECP2基因致病突变导致男性Rett综合征。  相似文献   

7.
Li MR  Pan H  Bao XH  Cao GN  Wu XR 《中华儿科杂志》2007,45(8):579-582
目的探讨利用长片段PCR—DNA测序方法检测Rett综合征(RTT)患儿MECP2基因突变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对40例临床诊断的RTT患儿用盐析法从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采用长片段PCR同时扩增MECP2基因的第3和第4外显子,用1.5%的琼脂糖凝胶鉴定扩增目的片段的大小,进行DNA直接测序。结果在40例RTT患儿中有33例患儿MECP2基因存在突变:无义突变16例;错义突变14例;缺失突变3例,其中有一例为314bp的大片段基因缺失。突变以p.T158M最为多见,占21%(7/33),其后依次为p.R255X,占12%(4/33),p.R168X和p.R106W各占9%(3/33),p.R270X和p.Y141X各占6%(2/33),p.R133C、p.D156H、p.F157L、p.P225R、p.Q244X、p.Q262X、p.R294X、p.R306C、P322L、c.1005delG、c.1005—1318del314bp和c.1127—1179del53bp各占3%(1/33)。结论长片段PCR方法鉴定了83%(33/40)的RTT患儿存在MECP2基因突变,目前是一种简单、方便、快速、准确的基因诊断方法,能同时发现常见突变和基因大片段的缺失,有助于RTT的诊断。  相似文献   

8.
Rett综合征(Rett syndrome)是一种与自闭症有相似之处的遗传性疾病,它与X染色体连锁的MeCP2基因突变有关,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Rett综合征多发生于女孩,发病率约为1/10 000,很少影响男童.  相似文献   

9.
小儿遗传代谢内分泌疾病诊断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现将 2 0 0 2年我国儿科遗传代谢内分泌疾病诊断治疗进展简介如下。1 遗传代谢性疾病有关遗传病基因诊断、基因型与表型分析等方面的研究已逐步开展。有报道探讨了MeCP2基因热点突变分析在Rett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 ,采用PCR、限制性内切酶分析和PCR产物测序等技术 ,在 2 3例Rett综合征患儿中发现 4例有T15 8M突变 ,2 1例患儿中 2例有R16 8X突变。在患儿双亲及正常女性对照均未发现以上两种突变[1] 。有报道采用多重引物PCR方法检测 30例杜氏肌营养不良相关基因缺失情况 ,发现有基因缺失者 17例 ,其中多重缺失9例 (5 2 9% ) ,以外显…  相似文献   

10.
Objective Rett syndrome (RTT) is a neurodevelopmental disorder occurring almost exclusively in females as sporadic cases due to de novo mutations in the methyl-CpG-binding protein 2 gene ( MECP2 ). Familial cases of RTT are rare and are due to X-chromosomal inheritance from a cartier mother. Recently, DNA mutations in the MECP2 have been detected in approximately 84.7% of patients with RTT in China. To explain the sex-limited expression of RTT, it has been suggested that de novo X-linked mutations oecttr exclusively in male germ cells resulting therefore only in affected daughters. To test this hypothesis, we have analyzed the parental origin of mutations and the XCI status in 15 sporadic cases with RTT due to MECP2 molecular defects. Methods Allele-specific PCR was performed to amplify a fragment including the position of the mutation. The allele-specific PCR products were sequenced to determine which haplotype contained the mutation. It was then possible to determine the parent of origin by genotyping the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 in the parents. The degree of XCI and its direction relative to the X chromosome parent of origin were measured in DNA prepared from peripheral blood leucocytes by analyzing CAG repeat polymorphism in the androgen receptor gene (AR). Results Except for 2 cases who had a frameshifi mutation; all the remaining 13 cases had a C→T transition mutation. Paternal origin has been determined in all cases with the C→T transition mutation. For the two frameshift mutations, paternal origin has been determined in one case and maternal origin in the other. The frequency of male germ-line transmission in mutations is 93.3%. Except for 2 cases who were homozygotic at the AR locus, of the remaining 13 cases, 8 cases had a random XCI pattern; the other five cases had a skewed XCI pattern and they favor expression of the maternal origin allele. Conclusion De novo mutations in sporadic RTr occur almost exclusively on the paternally derived X chromosome and that this is most probably the cause for the high female: male ratio observed in sporadic cases with RTT. Random XCI was the main XCI pattern in sporadic RTT patients. The priority inactive X chromosome was mainly of paternal origin.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寻找中国Rett综合征(RTT)患儿甲基化CpG结合蛋白2基因(MECP2)突变的基因型和表型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方法 对126例经分子遗传学方法诊断的RTT患儿的临床表型参照Kerr等和Scala等评分标准进行打分,采用SPSS 12.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分析MECP2突变类型、基因功能区和表型的关系显示,位于基因不同功能区的突变:甲基化CpG结合区(MBD)、转录抑制区(TRD)和C末端(CTS)对RTT表型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突变类型:错义、无义、移码和大片段缺失突变对RTT表型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MECP2突变类型和基因功能区共同对表型的影响显示:同位于MBD的无义和错义突变相比较,前者临床严重性评分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而位于TRD的无义和错义突变临床严重性评分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位于MBD和TRD的错义突变的临床严重性评分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位于MBD和TRD的无义突变的临床严重性评分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MECP2最常见突变类型和表型的关系显示:p.T158M、p.R168X、c.806delG和p.R255X对RTT表型总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语言功能的受累程度上,以上4种突变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且语言能力受损的发生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9).结论 MECP2基因型和表型之间存在一些相互关系:位于MBD的无义突变病情较严重;在<5岁组中发生频率较高的4种突变对语言功能和语言能力受损发生率方面存在不同,其中p.R168X受损最重.  相似文献   

12.
<正>Andrea Rett首次于1966年报道一例青年女性在1~1.5岁之前正常发育,以后出现认知、运动倒退以及手的刻板动作,提出一类疾病"认知倒退、脑萎缩伴有高氨血症"~([1])。伴有高氨血症的类似病例因此受到关注,不幸的是血氨升高是实验室误差所致。直到1983年,Hagberg等~([2])在Annals of Neurology报道了类似发育倒退但没有高氨血症  相似文献   

13.
Rett综合征患儿线粒体结构及功能缺陷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Rett综合征患儿线粒体损伤及其基因突变的基础.方法采用细胞融合技术将6例Rett综合征患儿及9例正常对照组儿童血小板与无线粒体DNA的ρ.细胞融合,用细胞色素氧化酶电镜细胞化学方法观察融合细胞线粒体超微结构,用极谱法测定融合细胞线粒体酶复合体活性及抗氰呼吸.结果3例Rett综合征患儿的融合细胞线粒体可见空泡改变.以琥珀酸为底物时,测定Rett综合征患儿的氧耗率较正常对照组降低34%(f=3.81,P<0.01);以苹果酸+谷氨酸与维生素C+TMPD为底物时的氧耗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t=0.40,P>0.05);Rett综合征患儿抗氰呼吸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t=4.76,P<0.001).结论Bert综合征患儿血小板存在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的异常改变,并因而造成患儿线粒体呼吸链氧自由基增多.线粒体DNA缺陷可能在Rett综合征发病机制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14.
Rett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MeCP2的基因型与表型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Bao XH  Pan H  Song FY  Wu XR 《中华儿科杂志》2004,42(4):252-255
目的 总结Rett综合征(RTT)的临床特点,探讨甲基化CpG结合蛋白2(MeCP2)基因突变型与表型的关系。方法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1987年以来诊断的RTT66例,每1~2年对本组患儿进行1次临床随访,并观察左旋肉碱的治疗反应。应用PCR、测序方法对39例患儿进行突变基因分析。结果 患儿3~38个月起病,59例(89%)患儿于7个月~6岁丧失手的功能,66例(100%)患儿1—5岁出现手的刻板动作,56例(85%)患儿11个月~8岁语言完全丧失,21%的患儿于2岁9个月~15岁丧失原已获得的行走能力。头围小、惊厥、呼吸节律异常、咬牙、脊柱侧凸或后凸均很常见。左旋肉碱治疗17例,8周后6例症状改善。39例进行.MeCP2基因分析者中有25例(64%)发现突变,其中2例无义突变C502T(氨基酸改变R168X)患儿均死亡,2例C397T(氨基酸改变R133C)和1例A398T(氨基酸改变R133H)突变者均保留语言。结论 RTI。特征性的表现为头围增长缓慢,手的失用与刻板动作,语言倒退,左旋肉碱可以改善部分患儿的临床症状。MeCP2基因型与表型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Rett综合征的诊断标准最近,供今后临床及流行病学研究采用的Rett综合征(RS)诊断标准已由国际Rett综合征协会和疾病控制中心(CDC)的代表们予以通过。主要标准为:产前及围产期正常;生后头6个月的精神—运动发育正常;出生时头围正常,但继而头颅发育减慢;有目的性的手部精细动作  相似文献   

16.
982579羊水细胞培养用于胎儿遗传性疾病的产前诊断/乌日玲千…//中国现代医学杂志一1997,7(9)一45一46 982580 Rett综合征患儿1例多种组织的线粒体1汹A突变分析/唐炬…//北京医科大学学报一1997,29(6)一535一538 探讨线粒体DNA在Rett综合征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利用Soutllem杂交、聚合酶链式反应(RCR)一单链构象多态性(义芜P)分析及DNA直接测序等方法,对1例Rett综合征患儿的外周血白细胞、死后的脑、骨骼肌组织及其母亲外周血白细胞的线粒体1〕NA的部分片段进行分析。结果:患儿3种组织及其母亲外周血白细胞的线粒体DNA上编码16SrR…  相似文献   

17.
Rett综合征为一种严重影响儿童精神运动发育的神经遗传性疾病,由位于Xq28的甲基化CpG结合蛋白2(MECP2)基因突变所致.国内对本病的临床、分子遗传学及发病机制等方面进行过一系列深入研究[1-3].现将1997至2007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诊治的31例Rett综合征患儿的临床和脑电图特征进行回顾性研究,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背景:动物模型及细胞学水平研究提出雷特综合征(RTT)存在神经元发育不成熟及连接障碍,但在RTT患儿中大脑白质发育及连接情况不明。 目的:利用MR弥散张量成像(DTI)探讨RTT患儿白质参数指标异常情况及与疾病严重度和发育水平的相关性。 设计:病例对照研究。 方法: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我院)符合典型RTT诊断,存在MECP2基因突变或缺失,行MR常规扫描、Griffith精神发育量表-中文版(GDS-C)测评和RTT严重程度评分(RSSS)的2~6岁患儿为RTT组,以与病例组同期在我院儿保科及神经内科因主诉头晕、头痛就诊并行头颅MR平扫未发现局灶性或者弥漫性颅内病变且行中国常模标准化量表丹佛发育筛查(DST)结果为正常的2~6岁女孩为对照组(TD组)。GDS-C、RSSS和DST测评均在我院儿童保健科完成,测评时间与MR检查相距≤1个月。统一使用我院MR设备,设定DTI序列行MR扫描并获得DTI的4项参数,利用基于纤维骨架的空间统计学(TBSS)进行统计学分析,获得两组间参数差异及定位脑区。 主要结局指标:RTT白质异常脑区与RSSS和GDS-C各能区的相关性。 结果:2014年6月至2021年6月RTT组22例、TD组23例进入分析,两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TT组RSSS 测评5.5±1.33,GDS-C总发育商(DQ)15.8±6.8,其中运动能区发育商(ADQ)为30.2±10.6、个人-社会能区发育商(BDQ)为14.6±9.1、听力-语言能区发育商(CDQ)为15±7.7、手眼协调能区发育商(DDQ)为9.9±6.2、表现能区发育商(EDQ)为9.2±3.9。TD组DST测评总DQ为94~118 (103±7)。各向异性(FA)值RTT组低于TD组,平均弥散量(MD)值和径向弥散率(DR)值RTT组高于T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轴向弥散率(DA)值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TI白质TBSS分析结果(FDR校正,P<0.05):RTT组较TD组FA值减低的纤维束主要位于胼胝体的辐射线额部及压部、双侧上纵束、左侧下纵束、内囊后肢及钩形束;RTT组较TD组MD值增加的纤维束主要位于胼胝体体部;RTT组较TD组DR值增加的纤维束主要位于胼胝体膝部、压部及右侧矢状层;RTT组较TD组DA值增加的纤维束主要位于胼胝体体部和压部。RTT的RSSS得分与胼胝体辐射线额部和左侧上纵束的FA值呈负相关,与胼胝体体部MD值、DR值和DA值呈正相关。内囊后肢FA值与GDS-C总DQ、A~E能区的DQ均呈正相关。右侧矢状层DR值与GDS-C总DQ、A~E能区的DQ均呈负相关。 结论:RTT儿童可能存在胼胝体发育不良、大脑广泛性连接障碍及皮层下-皮层环路的结构和连接异常。  相似文献   

19.
背景动物模型及细胞学水平研究提出雷特综合征(RTT)存在神经元发育不成熟及连接障碍,但在RTT患儿中大脑白质发育及连接情况不明。目的利用MR弥散张量成像(DTI)探讨RTT患儿白质参数指标异常情况及与疾病严重度和发育水平的相关性。设计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我院)符合典型RTT诊断,存在MECP2基因突变或缺失,行MR常规扫描、Griffith精神发育量表-中文版(GDS-C)测评和RTT严重程度评分(RSSS)的2~6岁患儿为RTT组,以与病例组同期在我院儿保科及神经内科因主诉头晕、头痛就诊并行头颅MR平扫未发现局灶性或者弥漫性颅内病变且行中国常模标准化量表丹佛发育筛查(DST)结果为正常的2~6岁女孩为对照组(TD组)。GDS-C、RSSS和DST测评均在我院儿童保健科完成,测评时间与MR检查相距≤1个月。统一使用我院MR设备,设定DTI序列行MR扫描并获得DTI的4项参数,利用基于纤维骨架的空间统计学(TBSS)进行统计学分析,获得两组间参数差异及定位脑区。主要结局指标 RTT白质异常脑区与RSSS和GDS-C各能区的相关性。结果 2014年6月至2021年6月RTT组22例、TD组23例进入分析,两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TT组RSSS测评5.5±1.33,GDS-C总发育商(DQ)15.8±6.8,其中运动能区发育商(ADQ)为30.2±10.6、个人-社会能区发育商(BDQ)为14.6±9.1、听力-语言能区发育商(CDQ)为15±7.7、手眼协调能区发育商(DDQ)为9.9±6.2、表现能区发育商(EDQ)为9.2±3.9。TD组DST测评总DQ为94~118 (103±7)。各向异性(FA)值RTT组低于TD组,平均弥散量(MD)值和径向弥散率(DR)值RTT组高于T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轴向弥散率(DA)值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TI白质TBSS分析结果(FDR校正,P0.05):RTT组较TD组FA值减低的纤维束主要位于胼胝体的辐射线额部及压部、双侧上纵束、左侧下纵束、内囊后肢及钩形束;RTT组较TD组MD值增加的纤维束主要位于胼胝体体部;RTT组较TD组DR值增加的纤维束主要位于胼胝体膝部、压部及右侧矢状层;RTT组较TD组DA值增加的纤维束主要位于胼胝体体部和压部。RTT的RSSS得分与胼胝体辐射线额部和左侧上纵束的FA值呈负相关,与胼胝体体部MD值、DR值和DA值呈正相关。内囊后肢FA值与GDS-C总DQ、A~E能区的DQ均呈正相关。右侧矢状层DR值与GDS-C总DQ、A~E能区的DQ均呈负相关。结论 RTT儿童可能存在胼胝体发育不良、大脑广泛性连接障碍及皮层下-皮层环路的结构和连接异常。  相似文献   

20.
MeCP2基因热点突变分析在Rett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MeCP2基因常估变是否对Rett综合征临床诊断有帮助,方法:对23例Rett综合征患儿,部分患儿家长和4名正常女性分别提取外周血基因组DNA,采用PCR方法扩增MeCP2基因第3外显子nt22643-nt23022片段,限制性内切酶Hph I和NlaⅢ酶切分析T158M和R168X突变,6%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银染检验酶切结果,突变点经DNA直接测序证实,结果:23例Rett综合征患儿中4例有T158M突变,21例患儿中2例有R168X突变,在患儿双亲及正常女性对照均未发现以上2种突变,结论:T158M和R168X2个突变在Rett综合征均较多发。PCR产物的限制酶分析,方法简便,快捷,有助于Rett综合征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