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总结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超声声像图表现,探讨超声在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我院经超声诊断的8例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病例进行回顾分析,观察输尿管走行与下腔静脉的关系。结果:超声所见右肾积水、右侧输尿管上段扩张8例;其中7例显示右侧输尿管上段向中线移位,并消失于下腔静脉附近,约脐上2cm(L3水平),超声诊断:下腔静脉后输尿管可能。1例漏诊,2例合并输尿管结石,1例合并泌尿系感染。结论:扩张的输尿管向人体中线移位并向下腔静脉后方延伸,或突然消失于下腔静脉附近,应考虑本病,超声在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疾病诊断中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系一先天畸形,实际是腔静脉发育异常。正常输尿管位于腰大肌前方,下腔静脉的外侧;而腔静脉后输尿管从下腔静脉的后面绕至其内侧,然后下行。自1892年Hochstotter首次报告后,至1984年文献中已有184例记载。国内报导16例,我们曾遇到6例,均经手术证实。例1,男,30岁,因无痛性肉眼全程血尿一天入院。患者半月前发现尿色深黄日渐加深。查体:右肾区轻叩  相似文献   

3.
施向阳 《实用放射学杂志》2006,22(10):1294-1295
腔静脉后输尿管是较少见的先天性疾病。本文对我院近年来经手术证实的腔静脉后输尿管5例进行总结,主要讨论其不同影像学检查的特点,重点介绍动态延时增强CT扫描并多层面图像重建在腔静脉后输尿管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收集我院1995-01~2005-08期间经手术证实的腔静脉后输尿管5例。男4例,女1例。年龄19~48岁。病史2个月~5年。其中1例为双下腔静脉畸形合并右侧腔静脉后输尿管。2例伴右肾或输尿管结石。1.2检查方法5例均行肾输尿管CT检查,分别使用东芝-300 s普通CT机或GE H ispeed螺旋CT机。普通扫描层厚10 mm(部…  相似文献   

4.
腔静脉后输尿管少见,此病又名输尿管前下腔静脉,我们见到一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诊断及外科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诊治方法。方法:18例患者男15例,女3例,年龄18~61(平均36)岁,其中腔静脉后输尿管合并隐睾和尿道下裂各1例。全部行静脉尿路造影(IVU)、B超检查和逆行尿路造影(RU),5例行CT检查,7例磁共振尿路造影(MRU)。特征性影像学表现为输尿管呈反J形或横S形。治疗采用输尿管切断复位矫正术,术中切除下腔静脉后有病变的输尿管2~3cm,无张力吻合输尿管。结果:术后3~6月复查症状消失,肾积水均有不同程度减轻,吻合口无狭窄。结论:IVU和RU是诊断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良好方法,输尿管切断矫正复位术是治疗此病的首选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下腔静脉先天变异的不同类型,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影像学诊断为下腔静脉先天变异的病例.结果 20例下腔静脉先天变异中,双下腔静脉14例,布加综合征4例,下腔静脉后输尿管1例,左侧下腔静脉1例.结论 下腔静脉先天变异发生有其胚胎学的基础,明确其变异类型对临床工作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下腔静脉后输尿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腔静脉后输尿管(Retrocaval ureter)是下腔静脉胎生生发过程异常而形成的泌尿系先天性畸形。输尿管环绕腔静脉走行,所以又称为环绕腔静脉输屎管,由于输尿管向内偏斜,又称偏斜输尿管;这种输尿管位置的异常并非输尿管本身的变异,而是因胚胎时期下腔静脉发育异常所致,最合适的名称应为输尿管前下腔静脉。1893年Hochstettes在尸解中首先发现,1935年Kimbrogh首次报告临床病例并手术治疗,1940年Harrill最先术前确诊。 一、病因及发病情况 下腔静脉后输尿管是胚胎时期主静脉系统演变异常而成。输尿管处于下腔静脉后面,在下腔静脉和腹主动脉之间穿过,并绕越下腔静脉前方,然后再经其外方转向下方而进入膀胱。自1893年起,欧美文献已有近200例报告,部分为尸解发现。我国于1935年首次报道,迄今  相似文献   

8.
下腔静脉后输尿管(附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腔静脉后输尿管(附6例报告)张其芬周荣显汪定海下腔静脉后输尿管又称环绕腔静脉输尿管,是下腔静脉发育反常的一种先天性畸形。报告6例均已手术成功。1一般资料本文6例,男5例,女1例,年龄25~38岁,平均30.66岁。临床均以右腰部胀痛、肾积水入院,1...  相似文献   

9.
腔静脉后输尿管的多层螺旋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腔静脉后输尿管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及MSCT对其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证实的腔静脉后输尿管的CT表现和临床资料。结果:腔静脉后输尿管的MSCT表现为患侧肾盂及输尿管不同程度的扩张,狭窄部输尿管位于下腔静脉后,可呈"鱼钩状"、"萝卜根状"或"S"形。有2例发现肾结石。结论:多层螺旋CT在腔静脉后输尿管及其并发症的诊断、鉴别诊断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下腔静脉后输尿管伴结石1例王仲下腔静脉后输尿管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血管发育异常,多伴有上段输尿管和肾盂积水,易继发感染或形成结石。我院经手术证实一例下腔静脉后输尿管伴结石,现报道如下。1病历简介患者,女,47岁。右肾区钝痛3年余,近来加重,间歇性发作,...  相似文献   

11.
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X线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腔静脉后输尿管是输尿管从下腔静脉后绕至其内侧再回到正常路线下行的一种泌尿系发育畸形,临床上少见。笔者在工作中遇到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X线诊断:(附21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腔静脉后输尿管为一少见之畸形,系胚胎期下腔静脉发育异常所致。临床多见于成年人,常因为与尿路梗阻有关的症状而被发现。本文搜集21例,均属低袢型。在尿路造影片上可见肾盂及上段输尿管扩张,成反“J”形,输尿管中段内移,可达人体中线处。逆行肾盂造影时输尿管导管弯曲,呈“S”形。CT 可显示输尿管绕至下腔静脉后方。作者认为,本病命名为绕下腔静脉输尿管较为合适。对本病的诊断应以静脉尿路造影及CT 为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T血管成像联合逆行尿路造影诊断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例CT血管成像联合逆行尿路造影诊断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病例进行回顾分析,并对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影像诊断方法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CT血管成像联合逆行尿路造影可直观显示输尿管和下腔静脉的解剖关系。结论CT血管成像联合逆行尿路造影,能够在一次检查中获得传统多种方法经多次检查才能提供的影像信息,既可以明确诊断,又可以为术前计划和术中操作提供更多的解剖信息。  相似文献   

14.
下腔静脉后输尿管双重造影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腔静脉后输尿管双重造影诊断李世华董宗俊李建新下腔静脉后输尿管极少见,诊断困难。现将输尿管、下腔静脉双重造影诊断报告如下:例1男,30岁。因右腰痛1月入院。无明确阳性体征。尿检查:蛋白,红细胞满视野,BUN19.3mg%。KUB平片未见异常,B超及...  相似文献   

15.
下腔静脉、左肾静脉的先天畸形常无临床症状。作者对1100例腹部CT检查作了研究。Chuang等将下腔静脉畸形分为肾后部、肾部及肾前部畸形。一般多为前者。Hantngton和McClure将前者又分为下腔静脉后输尿管为A型,正常者为B型,左下腔静脉为C型,两侧下腔静脉者为BC型。1100例腹部CT检查中,正常型(B型)为1084例(98.5%),下腔静脉后输尿管(A型)2例(0.2%),左下腔静脉者(C型)2例(0.2%),两侧下腔静脉者(BC型)12例(1.1%)。正常主动脉前左肾静脉为1096例(99.1%),左肾静脉畸形中,主动脉后左肾静脉4例(0.4%),主动脉  相似文献   

16.
泌尿系造影诊断下腔静脉后输尿管(附1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泌尿系统造影下腔静脉后输尿管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证实的下腔静脉后输尿管,所有病例均行静脉尿路造影(IVU)和逆行尿路造影(RP)检查。12例行B超检查,2例行CT检查。结果 经IVU,B超及CT检查,所有病例在术前均获得明确诊断,IVU显示10例上段输尿管扩张呈典型的反“J”状,3例呈“锥形”改变,RP理尿管导管呈“S”形,B超检查7例提示下腔静脉后输尿管,CT扫描  相似文献   

17.
下腔静脉畸形的影像学诊断(附1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下腔静脉畸形15例,其中下腔静脉后输尿管3例,双下腔静脉畸形3例及下腔静脉膜性梗阻9例。作者根据有无下腔静脉回流障碍对该组疾病进行了分型,并结合本文病例分析,着重探讨了该组疾病的影像学表现,评价了超声、下腔静脉造影等影像学检查方法对该组疾病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腔静脉后输尿管少见,我们遇见2例,现报告如下:例1男,33岁,尿频伴右腰部胀痛半年余。查体发现右肾区叩痛。B超见右肾积水并输尿管上段扩张。逆行肾盂造影见右肾积水,右输尿管向中线移位,与脊柱重叠。造影剂显示第三腰椎下缘水平输尿管内呈半梗阻状,其上方输尿管明显扩张,且呈“S”状弯曲(图1,2),诊断为腔静脉后输尿管。手术:右输尿管中上段有长4厘米的一段位于胶静脉后,并自腔静脉内侧绕至其前方,然后由腔静脉与腹主动脉间穿出,绕行过输尿管狭窄,其上方输尿管明显扩张,如同“肠管样”。切除腔静脉后输尿管,行输…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先天性下腔静脉畸形的MSCT影像学表现,评价MSCT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并分析经MSCT证实的24例先天性下腔静脉畸形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意义。结果 24例先天性下腔静脉畸形包括下腔静脉肝段缺如4例,其中2例伴有奇静脉代偿引流至上腔静脉,肝静脉直接回流右心房;2例为单纯性。左肾静脉畸形10例,CT横断面显示腹主动脉后左肾静脉、左肾静脉环绕腹主动脉分别为9例、1例。双下腔静脉8例,CT表现为肾下段腹主动脉左右两侧上行的下腔静脉。下腔静脉后输尿管2例。11例患者检出镜下血尿,4例有高血压病史,1例患者为多脾综合征,2例合并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其余患者为偶然发现。结论 MSCT能清晰显示下腔静脉及属支的畸形,是诊断先天性下腔静脉畸形的重要方法,可降低手术及介入诊治中的风险,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下腔静脉后输尿管是一种较罕见的先天性畸形,以往术前确诊手段依靠同时进行输尿管及下腔静脉造影,1978年Gefter ws等首次报道了用CT检查确诊此病,国内尚未见类似报告,现将我院用CT诊断并手术证实一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