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低剂量MSCT与DR胸片在诊断周围型肺癌中的应用价值,并比较两者检查效果,为肺部病变特别是周围型肺癌等检查手段的选择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选择我院经低剂量MSCT及DR胸片检查的40例周围型肺癌患者,对其CT及胸部DR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CT检查所示肿瘤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空泡征及血管集束征的显示率明显高于胸部DR检查(均P0.05)。结论:DR胸片是一种常用的胸部X线检查手段,但受分辨力及组织密度等因素的影响,易漏诊、误诊,检查阳性率低于低剂量MSCT。低剂量MSCT辐射剂量远低于常规CT检查,且检查结果能满足诊断要求,易被临床接受,因此低剂量MSCT在周围型肺癌的检查中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胰腺囊实性病变的影像学表现特征,提高临床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囊实性病变,其中浆液性囊腺瘤3例,黏液性囊腺癌3例,实性-假乳头状瘤3例,胰腺癌囊变2例,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囊受3例,慢性局限性胰腺炎及胰管扩张性囊肿3例,分析每种疾病的临床特征及MSCT表现。结果:不同的胰腺囊实性病变之间具有相对的特征性改变,仔细观察,提高认识,可提高诊断准确率。结论:每种胰腺囊实性病变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熟悉每种病变的MSCT特点,可以提高其鉴别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及各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对肺、支气管及肺血管先天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34例肺部先天性病变的MSCT表现,所有病例均行MSCT平扫,19例行增强扫描,常规行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VR)等技术重组图像.结合手术和临床资料评价其作用. 结果 34例中,肺发育异常3例,支气管囊肿15例,囊性腺瘤样畸形2例,支气管闭锁3例,气管支气管1例,肺动静脉瘘6例,一侧肺动脉近端缺如1例,肺隔离症3例.MSCT轴位及后处理图像能清楚显示病变的部位、与相应支气管及血管的关系,血管性病变均清楚显示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 结论 MSCT常规检查结合各种后处理技术能获得肺部先天性病变诊断的足够信息,对肺血管先天性疾病多能作出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MSCT对结节性甲状腺肿(NG)合并甲状腺瘤与NG合并乳头状癌(PTC)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4例NG合并腺瘤及9例NG合并PTC的资料,其中2例同时合并甲状腺腺瘤及PTC。术前均行MSCT平扫或增强扫描,比较2组的临床病理特点及CT表现特点,并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评价MSCT对NG合并甲状腺瘤或合并PTC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结果:NG合并腺瘤组与合并PTC组年龄、性别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者病灶内是否存在钙化灶、平扫密度及强化是否均匀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病灶形态、边缘及最大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T鉴别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66.67%、87.50%、81.82%。结论:MSCT能明确显示甲状腺病变,对其良恶性具有较好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MSCT与DR在肺结核合并肺癌中的诊断和评估价值。方法选取60例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行MSCT和DR检查;以细胞学或病理检查结果为准,对比MSCT和DR检查对肺结核合并肺癌的诊断符合率。结果MSCT在肺结核中的诊断符合率明显比DR要高;MSCT在肺癌方面的诊断符合率也明显比DR更高(χ^2=13.811,P<0.001<0.05),而MSCT在肺结核合并肺癌中的确诊率为85%,明显比DR的58.33%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MSCT在<5 mm结节中的检出率明显比DR高(χ^2=6.984,P=0.008<0.05);两种检查在5~10 mm及>10 mm结节汇总的检出率则无明显差异;MSCT在结节中的总检出率未48.33%,也明显比DR的23.33%更高。MSCT在患者气管、支气管、淋巴结方面异常病变中的检出率均比DR更高。结论MSCT在肺结核及肺癌诊断价值比DR更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颈动脉间隙(carotid space,CS)病变的MSCT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 :对25例CS病变患者行MSCT检查,采用MPR、MIP、VR、CPR等CTA处理,并对其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神经源性肿瘤11例(神经鞘瘤8例、神经纤维瘤2例、颈动脉体瘤1例),淋巴源性病变12例(淋巴结转移瘤10例、淋巴瘤1例、化脓性淋巴结炎1例),囊性病变2例(腮裂囊肿2例)。各类病变的MS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神经源性肿瘤使颈动静脉向外或前外侧移位;淋巴结病变使颈动静脉向内或前内侧移位;颈动脉体瘤使颈动脉分叉角度增大;鳃裂囊肿对颈动静脉有轻度推压作用。结论:MSCT可准确定位CS病变部位,结合多种图像后处理手段,可对大部分孤立性病变作出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胸部数字化X线断层融合检查(DTS)对肺部占位病变的检出能力。资料与方法对57例有肺部占位病变的患者进行胸部DTS和数字化X线摄影(DR)检查,以多层螺旋CT结果为参照,分析胸部DTS和DR检查对肺部占位病变的敏感性,同时评估DTS对肺部占位病变特征的检出能力。结果 57例患者中,CT确认肺部占位性病灶83个,DR和DTS分别检出其中48个和79个病灶,敏感性分别为57.8%和95.2%。胸部DTS对肺内占位病变的边缘结构和内部特征显示优于DR。结论 DTS对肺部占位病变的检出能力接近CT,敏感性高于DR,可作为肺内占位病变高危人群筛检和随访的常规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小儿支气管桥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支气管桥患儿的计算机X线摄影(DR)、MSCT扫描图像资料,MSCT肺部常规扫描后,在16层MSCT机上进行1.25mm层厚、1.25mm层间隔重组,获得最小密度投影(MIP)、容积重组(VR)、表面遮盖显示(SSD)、仿真支气管内镜(VB)图像,记录病变的部位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和伴发异常.结果:18例病变经CT三维重建处理后全部清晰显示,15例伴有先天性心脏病,其中8例伴有左肺动脉吊带;8例伴有左主支气管起始部狭窄,5例左、右支气管均有狭窄,1例伴有气管下段及右侧支气管起始部狭窄,仅1例未见明显气道狭窄.结论:MSCT对于支气管桥的诊断、气道及周围组织的显示有良好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MSCT对肠梗阻部位和病因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和临床随访证实的肠梗阻患者76例,均行全腹部CT平扫,其中32例加行增强扫描。结果:MSCT对肠梗阻部位诊断准确率为81.5%,对肠梗阻病因诊断准确率为84.2%。76例中,粘连性肠梗阻19例,肠道肿瘤(含复发)18例,炎性病变13例,肠扭转10例,腹外疝4例,肠套叠(不含肿瘤引起的肠套叠)4例,粪石性肠梗阻3例,肠系膜血管栓塞3例,原因不明2例。结论:MSCT可清晰显示肠梗阻的部位,准确判断病因,有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制订。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MPR、CPR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2015年1—12月收治的80例临床疑诊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前均行MSCT常规轴位扫描与MPR或CPR,由2名有经验的放射科主治医师分别对MSCT常规轴位扫描与结合MPR或CPR对阑尾及其周围病变的显示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MSCT表现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80例中,手术病理证实68例为急性阑尾炎。MSCT常规轴位扫描诊断急性阑尾炎53例,假阴性20例,假阳性5例,诊断急性阑尾炎的敏感性70.6%,特异性58.3%,准确性68.8%;而结合MPR或CPR诊断急性阑尾炎65例,假阴性4例,假阳性1例,诊断急性阑尾炎的敏感性94.1%,特异性91.7%,准确性93.8%。结合MPR或CPR诊断急性阑尾炎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明显高于常规轴位扫描,2种方法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MSCT MPR、CPR可获得优质的阑尾图像,提高急性阑尾炎检出的敏感性及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肺囊腺瘤样畸形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先天性肺囊腺瘤样畸形的X线及CT表现,观察囊腔的位置、数量、大小、形态、边缘、内部结构及与周围器官的关系等情况。根据CT显示的最大囊直径分为大囊型(囊径2cm)、小囊型(囊径≤2cm)及实性型。结果:本组7例中,右肺3例,左肺4例;一叶6例(其中上叶2例,下叶4例),两叶1例;均为单侧。X线平片表现为肺气肿样改变2例,多囊状改变4例,肿块样改变1例。CT表现为大囊型6例,实性型1例。MPR可清楚显示病变及范围,CPR及VR可显示病变及与支气管、周围器官的关系,增强扫描有助于鉴别诊断。结论:MSCT可对先天性肺囊腺瘤样畸形作出诊断并进行影像学分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和比较多层螺旋CT(MSCT)与磁共振成像(MRI)对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17年2月至2022年6月间收治并经病理诊断为IPMN的43例患者资料,均行MSCT和MRI检查,参考病理诊断,比较两种检查结果。结果 MSCT、MRI对IPMN的病理诊断准确率均达到100%,两种检查结果对IPMN良恶性诊断、IPMN分型、病变部位、病变大小及有无壁结节等方面诊断一致性比例均相同。MSCT、MRI影像学检查结果显恶性肿瘤患者的病变最大直径>30 mm所占比例和有壁结节所占比例均明显高于良性肿瘤患者(P<0.05);MSCT检查时间明显低于MRI检查时间(P<0.05)。结论MSCT、MRI对IPMN的诊断及良恶性鉴别的准确率较高,且二者诊断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MSCT的检查时间更短。临床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免疫功能低下患者肺部感染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尿毒症长期血透治疗患者和肾移植术后致免疫功能低下肺部感染患者87例,分析比较CT上不同病原体的肺部感染病灶的形态、分布、密度等特征和动态变化的规律。并与病原学诊断结果对照。结果:本组87例肺部感染患者中,细菌性肺炎37例(42.53%),巨细胞病毒性肺炎14例(16.09%),卡氏肺囊虫肺炎6例(6.89%),肺结核19例(21.84%),真菌性肺炎11例(12.64%)。CT表现为弥漫性斑片状和磨玻璃样伴点状或网状阴影共20例;表现为小片状或大片状阴影41例;其他表现为散在小结节、斑片状或条状不规则阴影。结论:本组病例中以细菌性肺炎最多见,其次为肺结核。免疫功能低下患者不同肺部感染的CT表现有一定特点,巨细胞病毒性肺炎和卡氏肺囊虫肺炎主要表现为伴有肺间质增厚;细菌性肺炎和真菌性肺炎主要表现为肺实质渗出性病变;肺结核主要表现为不均匀粟粒影。CT对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输卵管积水的MSCT表现特点,以提高对输卵管积水的认识和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病理证实为输卵管积水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总结输卵管积水的MSCT表现特点。结果:21例中,5例为双侧输卵管积水;7例左侧输卵管积水,9例右侧输卵管积水。MSCT表现为子宫旁囊性包块,呈"腊肠样"、"S"形或"串珠状",内部可见不全间隔,增强扫描后囊壁及间隔强化。结论:输卵管积水在MSCT上有一定的特征,MSCT对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MSCT对结肠癌术前诊断及分期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结肠癌的MSCT表现,作出分期,并与术后病理对照。结果:36例中,29例主要表现为肠壁不规则增厚,7例主要表现为肠腔肿块,36例均见不同程度肠腔狭窄,增强扫描肿块呈轻度至明显异常强化。伴肠梗阻2例,肝脏转移2例。MSCT诊断结肠癌浆膜外侵犯的敏感度为96.30%,特异度为88.89%,准确度为94.44%。MSCT诊断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为63.64%,特异度为96.00%,准确度为86.11%。术前MSCT分期Dukes A期准确率为88.89%,Dukes B期准确率为85.71%,Dukes C期准确率为63.64%,Dukes D期准确率为100%,总体准确率为80.56%。结论:MSCT不仅能显示结肠癌的部位、大小、形态及强化特点,还有利于显示肿块的浆膜外侵犯、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术前分期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对临床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常规横断面、MPR及VR在评价肋骨病变方面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进行CT检查的41例肋骨病变患者,所有图像由三位放射医师阅片评价病变的性质(骨折、肿瘤及肿瘤样变、感染).骨折的影像诊断包括骨折累及的肋骨位置及数目;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影像诊断必须说明病理学类型.最终诊断以活检及手术结果为标准.评价各种图像模式诊断的准确性及观察者间的一致性.结果:对于骨折,横断面图像诊断的符合率77%,MPR 100%,VR 100%;对于肿瘤及肿瘤样病变,横断面诊断符合率为90%,MPR 96%,VR 99%;感染性病变,横断面诊断符合率为100%、MPR 100%、VR 100%.各观察者之间及对各类图像诊断的把握性无差异(P>0.05).结论:评价感染性病变,横断面、MPR 及VR图像之间无差异;对于骨折,肿瘤及肿瘤样病变,MPR及VR图像优于横断位图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阑尾囊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收集5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阑尾来源囊性病变,包括阑尾脓肿32例、阑尾黏液囊肿12例、阑尾黏液性囊腺瘤9例、阑尾黏液性囊腺癌5例。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腹盆部MSCT平扫和增强图像。结果阑尾脓肿、阑尾黏液囊肿、阑尾黏液性囊腺瘤和阑尾黏液性囊腺癌之间在MSCT上平扫密度是否均匀、有无钙化、增强后囊壁及实性部分的强化方式是否均匀、有无腹腔种植形成假性黏液瘤和有无腹盆腔积液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病变大小、形态、周围脂肪间隙、强化程度和有无脏器转移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种病变两两间比较各有差异。结论 MSCT对阑尾囊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术前评估和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治疗方案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儿童肾母细胞瘤的低剂量MSCT特点,提高该病的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经低剂量MSCT扫描及手术病理证实为肾母细胞瘤的患儿资料,其中男10例,女7例;年龄10个月~6岁,平均2.4岁。结果:平扫全部为密度不均匀肿块,单侧多见,上极多于下极;增强扫描肿瘤不均匀强化,常伴坏死、出血,少数有钙化;残存肾呈"新月形"强化为典型CT表现,肿块可跨过中线,但不包绕腹膜后大血管;MPR可清晰显示血管受累及供血血管情况。腹膜后、膈脚后淋巴结转移最多见。结论:低剂量MSCT扫描不仅能很好显示小儿肾母细胞瘤病变,并且在肿瘤的鉴别诊断、分期及治疗上有很大的价值,在扫描方案上更加低剂量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肺部多发空洞性病变的CT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经病理与临床证实的肺部多发空洞性病变患者的CT征象、病理表现及临床资料。结果感染性病变31例,其中9例肺脓肿,15例肺结核,7例肺真菌感染;非感染性病变11例,其中5例韦格纳肉芽肿,6例肺转移瘤。结论肺部多发空洞性病变CT表现各具特点,密切结合临床表现和相关实验室检查是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系统性红斑狼疮肺部病变的多层螺旋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nfic lupus erythematosus,SE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多见于青年女性,多器官、多系统累及为其特点。肺部是SLE常见受累器官,包括胸膜、肺间质、肺血管、气道和肺实质。早期可无明显症状,晚期可能出现肺纤维化,预后很差。MSCT快速扫描能克服呼吸运动伪影,薄层骨算法重建能更好地显示肺的细微结构,对SLE肺部肺间质性病变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本文搜集了15例资料完整的SLE病例并对其肺部病变的MSCT表现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