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当归拈痛汤由当归、羌活、白术、黄芩、茵陈、党参、苦参、葛根、泽泻、茯苓、防风、知母、升麻、甘草组成,为李东垣所创。本方原用以治疗湿热搏结的四肢关节烦痛、  相似文献   

2.
散痛汤由李东垣《兰室密藏》之清空膏加味而成,清空膏原方由羌活、防风、川芎、黄芩、黄连、柴胡、甘草组成,笔者用该方加味并改为汤剂组成散痛汤内服,并配合梅花针治疗血管性头痛证属风热挟湿型,年久不愈者,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还阴救苦汤出于李东垣《兰室秘藏》,由升麻、柴胡、藁本、细辛、羌活、防风、黄连、黄芩、黄柏、龙胆草、连翘、知母、甘草、生地、当归、川芎、红花、桔梗、苍术等药组成。功兼升阳化滞,益阴泻热,活除湿。“治眼暴发,赤肿睑高,苦疼不任者”。后世眼科医者多推崇本方。笔者近年来,用本方加减治疗白睛、黑睛和瞳神等多种急重  相似文献   

4.
当归拈痛汤在皮肤科的临床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归拈痛汤乃李东垣所创,由当归、黄芩、苦参、知母、羌活、防风、升麻、葛根、苍术、白术、猪苓、泽泻、茵陈、甘草组成,适用于风湿热阻络之证。笔者运用本方治疗皮肤病,取得较好效果,现举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羌活胜风汤”源于元代倪维德所著的《玄机启微》一书中。为历代眼科医家所重视,多数眼科专著,在治疗风热不制之病中,均载有此方而沿袭至今。吾师庞赞襄老大夫在临证中,常用此方加减,治疗急性结膜炎,角膜溃疡,眼肌不全麻痹等病,真是得心应手,疗效显著。方剂组成羌活胜风汤原方组成:羌活,独活,荆芥,防风,白芷,川芎,前胡,薄荷,柴胡,桔梗,黄芩。“加减羌活胜风汤”组成:羌活,防风,银柴胡,黄芩,白术,枳壳,前胡,桔梗,薄荷,胆草,甘草各10克。  相似文献   

6.
当归拈痛汤是东垣方,由羌活、防风、茵陈、猪苓、茯苓、泽泻、升麻、葛根、苍术、苦参、黄芩、知母、人参、甘草、当归共十五味药组成。功能清热化湿,上下分消,宣通经脉,消肿定痛。主治湿热相搏,周身肢节肿胀疼痛,肩背沉重,胸膈不利等症。笔者应用本方加减治疗多  相似文献   

7.
<正> 一、写出下列方剂的药物组成。 1.九味羌活汤:本方由羌活、防风、细辛、苍术、白芷、川芎、黄芩、生地、甘草等组成。 2.补中益气汤:本方由黄芪、人参(或党参代)、白术、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炙甘草等组成。 3.血府逐瘀汤:本方由桃仁、红花、当归、生地、川芎、赤芍、牛膝、桔梗、柴胡、枳壳、甘草等组成。 4.温经汤:本方由吴茱萸、当归、芍药、川芎、人参(或党参代)、桂枝、阿胶、丹皮、半夏、甘草、麦冬、生姜等组成。  相似文献   

8.
周宝宽  周探 《河北中医》2012,34(2):218-219
九味羌活汤(《此事难知》)功效为发汗祛湿,兼清里热,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兼有里热证.方中羌活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白芷解表散寒,祛风止痛;细辛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苍术燥湿健脾,祛风散寒;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甘草补脾益气,缓急止痛,清热解毒,调和诸药.整体看本方疏风散寒除湿,兼清里热,如去掉黄芩、生地黄则只有疏风散寒除湿之功.无里热者,只去黄芩即可,生地黄在方中能兼制辛温香燥之品助热伤津.取九味羌活汤疏风散寒除湿之功,治疗证属风寒湿邪为患的皮肤病,每获良效.  相似文献   

9.
当归拈痛汤出自《兰室秘藏》,由当归、羌活、防风、升麻、葛根、茵陈蒿、苦参、黄芩、苍术、白术、泽泻、猪苓、知母、人参、甘草组成。该方具有清热利湿、祛风止痒之功。笔者在临床中运用本方加减治疗湿疹,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九味羌活汤方由羌活、防风、苍术、细辛、川芎、白芷、生地黄、黄芩、甘草组成,出自张元素《此事难知》,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兼有里热证,证见恶寒发热、肌表无汗、头痛项强、肢体酸楚疼痛、口苦微渴、舌苔白或微黄、脉浮。方中羌活辛苦温,入太阳经,散表寒、袪风寒、利关节、止痹痛,为本方之君药。防风辛甘性温,长于祛风除湿、散寒止痛,为风药中之润剂;苍术辛苦温燥,功可发汗祛湿;两药相合,  相似文献   

11.
中医药治疗痹证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前景。多年的临床实践体会到 ,治疗痹证应遵循辨证施治原则 ,应注重辨病位、辨寒热、辨气血。1 辨病位痹证可发生于全身任何关节 ,也可局限于某一个关节或多个关节。发病部位不同 ,治疗用药也不相同。如发生于颈、肩、背、手臂者属于上 ,发生于腰、髋、膝、踝、足趾者属于下。羌活、桂枝、防风、姜黄等善除上半身之风寒湿 ,独活、菟丝子、木瓜、防己善除下半身之风湿。羌活配独活 ,能祛一身之风湿。羌活胜湿汤、葛根汤偏于治疗颈背痛 ;独活寄生汤偏于治疗肝肾不足病程较长的腰膝背痛 ;甘姜苓术汤善治寒湿腰…  相似文献   

12.
发表之剂     
《光明中医》2014,(5):952-952
大羌活汤属性:羌活独活防风细辛防己黄芩黄连苍术白术甘草(炙)三钱生地黄知母川芎一两每服五钱,热饮。  相似文献   

13.
黄昌惠 《陕西中医》2000,21(12):551
采用自拟方清宣止咳汤(柴胡、桔梗、黄芩、桑白皮、栀子、甘草、石膏)治疗小儿 外感咳嗽132例,总有效率93.9%,提示本方具有清热化痰,宣肺止咳之功。  相似文献   

14.
春季卡他性结膜炎: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结膜炎,每逢春夏而发病,临床以眼内奇痒难忍为特点。其发病原因多系过敏引起,但致敏原尚不太清楚。主要因脏腑功能失调,湿浊内蕴,或外感风热之邪,风湿热邪上扰清窍,郁滞脉络而发病。在治疗上,采用疏风清热除湿法每能取效。如张氏^[1]用防风、荆芥、龙胆草、菊花、细辛、甘草组方。每日1剂,水煎服。并将药渣再煎熏洗眼部,另配合0.5%可的松眼药水滴眼。报告17例,平均好转天数为6天,总有效率88%。  相似文献   

15.
止嗽散为清代程钟龄所创,(?)于《医学心悟》(公元1732年),为治疗外感咳嗽的通用佳方。如稍作加减衍化,可广泛用于多种咳嗽。笔者自1977年以来,采用本方(改散为汤)治疗外感咳嗽220例,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一、临床资料220例病人全为门诊观察。凡以咳嗽、咳痰或气促为主要症状,伴有轻重不等的六气形证,病程在一个月以下者,均为本方适应范围。二、治疗方法1.基本方:桔梗、紫菀、白前、陈皮、百部各10克,荊芥、甘草各6克。2.加减法:风寒咳嗽加防风、苏叶。风热咳嗽加川贝、黄芩、芦根。燥邪咳嗽加南沙参、花粉、括蒌皮。风湿咳嗽加法半夏、厚朴、茯苓。肺气虚  相似文献   

16.
李丽娜  陈星 《陕西中医》1999,20(7):294-294
采用中药退热方(葛根、柴胡、黄芩、石膏、防风、羌活、僵蚕、神曲等)为主治疗小儿上感发热100例,全部治愈。提示本方治疗小儿上感发热有表里双解,凉温并用,及平肝消食导滞等综合疗效。  相似文献   

17.
一、风热上扰型眼睑轻度浮肿,白睛浅层瘀滞隆起,有干涩感或微痛,羞明多泪,苔薄黄,脉浮数,均为风热侵表之象。余常用羌活胜风汤为基本方,风盛者,重用羌活、防风、黄芩、桔梗等驱风解表;热盛者,选用黄连、大黄、桑白皮、银花之类泻火疏表;若大便溏薄,湿邪偏盛者,加苍术、车前子疏表化湿。对此型如拘泥“目不  相似文献   

18.
九叶羌活汤在临床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味羌活汤为古代名医张洁古所创 ,又名冲和汤 ,用以治疗麻黄汤和桂枝汤所治之证 ,适用于伤寒表证 ,头痛无汗 ,尤以肢体疼痛者 ,主要由羌活、防风、苍术、细辛、白芷、川芎、生地、甘草、黄芩九味药组成 ,临床使用时并可随证加减使用 ,如咳喘加杏仁 ,无汗加麻黄 ,有汗加桂枝 ,胸膈满闷去生地加枳壳、桔梗 ,烦渴并有内热者加石膏、知母 ,此制方之妙也 ,笔者在临床应用时加减灵活变通 ,不仅治疗外感风寒表实证、表虚证 ,收到满意疗效 ,亦可用于以下病证的治疗。1 风疹 湿疹患者 ,男 ,35岁 ,因劳动时汗出 ,又偶感风寒 ,随即皮肤瘙痒 ,湿疹突…  相似文献   

19.
笔者采用三拗散合五皮饮治疗急性肾炎,取得较好效果,方录如下: 麻黄杏仁陈皮大腹皮生桑白皮茯苓竹叶泽泻茶叶末一撮为引初起,表证明显者加羌活、防风、柴胡等,风寒重者用桂枝,可酌加生石膏制约其沾热之性,凡此解表证时、服药均以热服,凉服温服效差,服后应盖被取微汗,如浮肿较重,宜酌加行气之品木香,枳实、桔梗,虽用五皮饮小便不利者是肾窍闭阻,宜在方中酌加通关开窍药物如王不留行、路路通等。尿中蛋白,是肾之关门不固,脾虚不能输精液,可加生山药、白术、苡米、芡实、金樱  相似文献   

20.
多年来,笔者用当归拈痛汤治疗荨麻疹,疗效确切,可复验证。药物组成:当归、羌活、防风、升麻、猪苓、泽泻、茵陈、黄芩、葛根、白术、苍术、知母、苦参、甘草。本方乃李东垣所创,为治湿热相抟所引起的肢节烦痛,或遍体痒痛,脚气生疮及湿热发黄等证。方中羌、防、升、葛有解表散风之效;二术、苦参、茵陈、黄芩、知母可健脾燥湿,清热解毒;猪苓、泽泻淡渗利湿使湿热之邪从小便去;当归和血行血,取血行湿行,血行风消之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